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棒状C_(3)N_(5)负载微纤化纤维素复合体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研究
1
作者 张婷 冯成启 +2 位作者 那海宁 刘斐 朱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采用KBr作为软模板引导富氮前躯体3-氨基-1,2,4-三氮唑经热聚合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C_(3)N_(5)(R-C_(3)N_(5))。利用R-C_(3)N_(5)上含氮官能团的作用将粘胶纤维转化制备成微纤化高长径比的纤维素(MFC)相互堆叠的稳定网络结构,进而... 采用KBr作为软模板引导富氮前躯体3-氨基-1,2,4-三氮唑经热聚合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棒状C_(3)N_(5)(R-C_(3)N_(5))。利用R-C_(3)N_(5)上含氮官能团的作用将粘胶纤维转化制备成微纤化高长径比的纤维素(MFC)相互堆叠的稳定网络结构,进而将R-C_(3)N_(5)均匀负载嵌入到MFC堆叠的网络中组装成R-C_(3)N_(5)@MFC复合体。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R-C_(3)N_(5)@MFC能够对盐酸四环素(TC)产生高效催化降解。经光照120min后,TC的降解率为89%,催化降解速率为0.015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c_(3)n_(5) 比表面积 微纤化纤维素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2
作者 胡怀生 张鹏会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0-988,共9页
以钛酸异丙酯和富氮氮化碳(C_(3)N_(5))为原料,通过回流法制备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详细表征了光催化剂的物相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响应和光生载流子分离重组。以亚甲... 以钛酸异丙酯和富氮氮化碳(C_(3)N_(5))为原料,通过回流法制备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详细表征了光催化剂的物相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光吸收响应和光生载流子分离重组。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基于活性基团猝灭和能带理论提出了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TiO_(2)和C_(3)N_(5)之间异质结的构建提升了可见光吸收响应能力,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质量比为1∶2的TiO_(2)/C_(3)N_(5)异质结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下MB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98.60%。循环使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仍达到了98.30%。S型机理保留了高氧化和还原活性的空穴(h^(+))和电子(e^(-)),通过弯曲能带和内电场的构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体系中产生了大量的超氧自由基(·O_(2)^(-)),实现了MB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n_(5) TiO_(2) 异质结 光催化 亚甲基蓝 S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5)光催化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玲霞 周杰 +3 位作者 石祥辉 王璐 朱蓓蓓 管国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39,共5页
综述了g-C_(3)N_(5)的合成方法,包括模板法和热缩聚法,并重点探讨了通过元素掺杂、形貌调控和异质结构筑等策略对g-C_(3)N_(5)进行改性的方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c_(3)n_(5) 合成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C_(3)N_(5)活化过氧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4
作者 彭阳 刘人源 +5 位作者 邓文强 梁博宇 张文垚 任帅 杜洁 廖润华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以硼酸和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采用固相热解法制备了一种掺硼的氮化碳复合材料,并与过硫酸氢钾活化剂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四环素。利用XRD,SEM,FT-IR等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掺杂... 以硼酸和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采用固相热解法制备了一种掺硼的氮化碳复合材料,并与过硫酸氢钾活化剂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四环素。利用XRD,SEM,FT-IR等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掺杂硼的C_(3)N_(5)材料,且硼掺杂对C_(3)N_(5)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氢钾投加量、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不同质量配比的催化剂等因素对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硼掺杂为2%的C_(3)N_(5),投加量为0.6 g/L,PMS浓度为2 mmol/L时,可见光光照2 h,对四环素的降解率可到达96.78%,其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 c_(3)n_(5) 过氧硫酸盐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g-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彭阳 刘人源 +5 位作者 梁博宇 黄啟维 周安琪 洪燕 张欣瑶 廖润华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7,共6页
利用3-AT制备类石墨g-C_(3)N_(5),以水热法结合原位煅烧法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TiO_(2)/g-C_(3)N_(5)。通过XRD、SEM、XPS、EIS表征方法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光电特性进行分析。以500 W氙灯模拟可见光照射2 h后TiO_(2)/g-C_(3)N_(5)(1... 利用3-AT制备类石墨g-C_(3)N_(5),以水热法结合原位煅烧法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TiO_(2)/g-C_(3)N_(5)。通过XRD、SEM、XPS、EIS表征方法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光电特性进行分析。以500 W氙灯模拟可见光照射2 h后TiO_(2)/g-C_(3)N_(5)(1∶3)表现出最佳光催化性能,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降解率为77.2%并表现出优异的可回收性,降解率分别是g-C_(3)N_(5)和TiO_(2)的1.51倍和1.28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h^(+)和·O_(2)^(-)是光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TiO_(2)/g-C_(3)N_(5)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五次后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去除率仍能保持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g-c_(3)n_(5)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5)/β-Bi_(2)O_(3)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
6
作者 漆于辉 王涛 +2 位作者 马雪娥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试了CN/BO对水中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影响TC降解率的因素及CN/BO的底物普适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并对CN/BO光催化降解TC的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CN/BO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材料。50CN/BO(即g-C_(3)N_(5)质量为复合材料质量的50%)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在30 mL TC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50CN/BO加入量为20 mg、模拟光光照时间90 min时,TC降解率为94.1%,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72.5%;光照60 min,其对罗丹明B、孔雀石绿等6种常见水污染物的降解率在81.0%~99.8%之间;溶液中CO_(3)^(2−)可降低TC的降解率,而S_(2)O_(8)^(2−)则可提高TC的降解率;pH=6~12时,50CN/BO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50CN/BO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CN/BO光催化降解TC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β-Bi_(2)O_(3)与g-C_(3)N_(5)之间形成的S型异质结提高了电荷分离和转移能力,增加了CN/BO参与光降解反应的活性基团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5)/β-Bi_(2)O_(3)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盐酸四环素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耦合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
7
作者 陈崇明 李栋 +1 位作者 郁金星 车凯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9,共9页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仪(PL)、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仪(EIS)等对C_(3)N_(5)/AC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孔径、光谱吸收范围和响应强度、光生载流子复合能力、电荷传导阻力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考察了C_(3)N_(5)/AC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C耦合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了51.24 m^(2)/g,是纯C_(3)N_(5)的8倍。AC耦合提高了C_(3)N_(5)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强度,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有效降低了电荷传导阻力。C_(3)N_(5)/AC表现出良好的Cr(Ⅵ)去除活性,AC耦合量3%的C_(3)N_(5)/AC在可见光照射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了92.46%,循环5次后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推测C_(3)N_(5)/AC光催化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机理:酸性条件下,e^(-)和O_(2)^(·-)将Cr(Ⅵ)还原为Cr(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c_(3)n_(5) 光催化 cr(Ⅵ)废水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表面B/C_(3)N_(5)光催化环氧自清洁涂层去除NO性能研究
8
作者 胡平平 何小志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124,共8页
为了解决隧道内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汽车排放尾气NO聚集所造成的污染问题。首先通过蒸发溶剂-原位热聚合法制备了B元素掺杂的富氮氮化碳(B/C_(3)N_(5))复合材料,B原子掺杂后并非取代N原子形成B—C键而是取代C原子形成B—N键。B掺杂... 为了解决隧道内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汽车排放尾气NO聚集所造成的污染问题。首先通过蒸发溶剂-原位热聚合法制备了B元素掺杂的富氮氮化碳(B/C_(3)N_(5))复合材料,B原子掺杂后并非取代N原子形成B—C键而是取代C原子形成B—N键。B掺杂后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光生载流子荧光寿命延长,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NO去除活性,可见光照射2 h内NO去除率最高可达97.36%。以环氧树脂E-44作为成膜基质,B/C_(3)N_(5)复合材料作为活性中心,低表面能有机氟硅作为功能单体合成了自清洁乳液,通过喷涂法将乳液喷涂到混凝土表面形成B/CN自清洁涂层,涂层具备良好的超疏水和疏油性能,1.3%B/CN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达到了160.2°。经过紫外光照射7 d,砂纸磨擦30次和水油冲击15次后涂层静态水接触角仍高于150.0°,涂层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自清洁涂层具备优异的可见光去除NO活性,可见光照射2 h,1.3%B/CN涂层几乎将NO完全去除,去除率达到了99.98%,循环使用5次后仍保持了高于96.00%的NO去除活性,适用于隧道混凝土内壁降解去除汽车尾气有害NO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掺杂c_(3)n_(5)复合材料 自清洁涂层 光催化 nO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nS_(2)/C_(3)N_(5),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9
作者 GAO Yanan SHI Ming +2 位作者 YANG Jingxuan WANG Yajie LIU Bin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7,共12页
Th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in hydrogen energy 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rea.In this paper,flower-shaped SnS,is successfully combined on g-C,Ns,a... Th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in hydrogen energy 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rea.In this paper,flower-shaped SnS,is successfully combined on g-C,Ns,and the well matching band structure successfully constitutes a new Type-II heterojunction.As expected,th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hydrogen produced on 5% SnS_(2)/C_(3)N_(5)was 922.5μmol/(g.h),which is 3.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g-C_(3)N_(5).Meanwhile,i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5%SnS2/C,Ns composite material can degrade 95% of contaminants within 40 min,showing goo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erformance.The mechanism study indicates that SnS_(2)/C_(3)N_(5)heterojunction improves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 migration rate and reduces the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rate,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C_(3)N_(5).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designing C,Ns-based heterojunctions with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n_(5) stannic disulfide photocatalysis hydrogen PHOTO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用AgBr/C_(3)N_(5)无机光催化涂料的合成及对HCHO的降解
10
作者 崔利鹏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为了实现建筑室内甲醛的高效降解,以AgNO_(3)、C_(3)N_(5)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前驱体制备了AgBr/C_(3)N_(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稳态荧光光谱(PL)、透射电镜(TEM)... 为了实现建筑室内甲醛的高效降解,以AgNO_(3)、C_(3)N_(5)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前驱体制备了AgBr/C_(3)N_(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稳态荧光光谱(PL)、透射电镜(TEM)、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谱(EIS)等系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以偏高岭土和磷酸改性水玻璃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磷酸三丁酯作为消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制备的AgBr/C_(3)N_(5)复合材料作为功能组分,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了AgBr/C_(3)N_(5)无机光催化涂料。通过喷涂的方式将AgBr/C_(3)N_(5)无机光催化涂料负载于混凝土表面,研究其对建筑室内HCHO气体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gBr/C_(3)N_(5)复合材料广泛的光谱响应范围、高效的光电子-空穴分离、高的比表面积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实现了高效稳定的光催化。质量分数为5%的AgBr/C_(3)N_(5)无机光催化涂料喷涂到混凝土表面,可见光照射7 d,HCHO的降解率达到了91.50%,表现出优异的HCHO降解活性;循环使用10次后HCHO的降解率仍高于90%,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r/c3n5 无机光催化涂料 混凝土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
11
作者 于巧玲 刘成宝 +4 位作者 郑磊之 陈丰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赋予了其强吸附性和易于修饰等特点,有望用于解决电化学传感器所要求的低成本、快速检测、良好的灵敏度和优异的选择性等难题。本文对g-C_(3)N_(4)...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赋予了其强吸附性和易于修饰等特点,有望用于解决电化学传感器所要求的低成本、快速检测、良好的灵敏度和优异的选择性等难题。本文对g-C_(3)N_(4)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电化学传感性能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环境、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开发复合材料传感器的重要性,以期为g-C_(3)N_(4)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拓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 食品安全检测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OF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研究
12
作者 张辉 孙懿辉 +3 位作者 吕妍 安胜利 郭瑞华 王瑞芬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1178,共8页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阻抗、光电流测试和CO_(2)还原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BTC与g-C_(3)N_(4)的复合可能使得g-C_(3)N_(4)层间距发生改变,在细化晶体颗粒的同时提高样品比表面积,使复合样品获得更高的可见光捕获能力且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更高;在仅加入1 mL H2O作为质子提供源的前提下,Ce-BTC/g-C_(3)N_(4)-3拥有最优光催化性能。CO产率为19.02μmol/(h·g),是g-C_(3)N_(4)的2.25倍,循环测试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ce-BTc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管状g-C_(3)N_(4)/ZnIn_(2)S_(4)高效光催化制氢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林政楠 方庆艳 +2 位作者 谭鹏 陈刚 张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111,共11页
石墨氮化碳(g-C_(3)N_(4))基材料光催化制氢是当前氢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高效g-C_(3)N_(4)材料的设计和合成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本工作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合成策略和水热反应构建了硫掺杂管状g-C_(3)N_(4)/层状ZnIn_(2)S_(4)复合材料,研... 石墨氮化碳(g-C_(3)N_(4))基材料光催化制氢是当前氢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高效g-C_(3)N_(4)材料的设计和合成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本工作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合成策略和水热反应构建了硫掺杂管状g-C_(3)N_(4)/层状ZnIn_(2)S_(4)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揭示机理。结果表明,S掺杂管状g-C_(3)N_(4)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够提供足够的反应位点并促进光生电子-空穴转移,与ZnIn_(2)S_(4)形成Ⅱ型异质结后,提升了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明显增强了光催化制氢性能。10%S掺杂管状g-C_(3)N_(4)/层状ZnIn_(2)S_(4)的产氢速率最高,为1.64 mmol/(g·h),分别是S掺杂管状g-C_(3)N_(4)和层状ZnIn_(2)S_(4)的82倍和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复合材料 制氢 g-c_(3)n_(4) ZnIn_(2)S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g-C_(3)N_(4)复合材料在有机染料降解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飞刚 刘中利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采用固态热分解法制备了Cu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TPC)、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电容电压特性(CV)和晶... 采用固态热分解法制备了Cu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TPC)、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电容电压特性(CV)和晶界电容特性(GCD)等表征技术对CuO/g-C_(3)N_(4)复合材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表征,应用于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降解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uO和g-C_(3)N_(4)复合后光谱范围显著拓宽,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界面/表面电阻降低,使得电荷转移更加高效,这都得益于异质结的成功构建。CuO/g-C_(3)N_(4)投加量为25 mg、MB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暗吸附60 min和可见光(λ>420 nm)照射60 min时,MB的降解率为90.97%,循环使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为90.28%,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uO/g-C_(3)N_(4)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阳极材料,电流密度为2 A/g时的最大比电容为379.79 F/g,电流密度为10 A/g、循环使用5000次电极材料的电容保留率和库仑效率分别为98.06%和99.54%,是一种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g-c_(3)n_(4) 异质结 超级电容器 光催化降解 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
15
作者 朱砚 李薇 邱小燕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0,共8页
以硫化镉(CdS)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dS/g-C_(3)N_(4)复合材料。CdS/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1.0 nm,带隙能2.43 eV。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明显... 以硫化镉(CdS)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dS/g-C_(3)N_(4)复合材料。CdS/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1.0 nm,带隙能2.43 eV。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光谱吸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荧光光谱典型发射峰强度明显低于纯相材料,实现了光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将刚果红(CR)染料作为目标靶污染物进行光催化实验,CdS/g-C_(3)N_(4)复合材料30 mg投加量,pH=7.0,100 mL质量浓度20 mg/L的CR染料溶液去除率为95.99%,且CdS/g-C_(3)N_(4)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机理分析表明S型电荷转移机制内电场和高活性超氧自由基(·O_(2)^(-))等自由基协同作用下实现了CR染料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g-c_(3)n_(4)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刚果红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16
作者 林沙珊 王吓忠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以MoS_(2)和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谱(EIS)对MoS_(2)/g-C_(3)N_... 以MoS_(2)和g-C_(3)N_(4)作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谱(EIS)对Mo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光谱响应范围和强度、光生载流子重组、可见光吸收转化能力和电荷传质阻力等进行了表征。通过水泥包裹法制备了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应用于氮氧化物(NOx)的去除。结果表明:MoS_(2)和g-C_(3)N_(4)之间异质结的构建拓宽了光谱吸收范围,提升了可见光吸收和转化能力,实现了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表面/界面电阻降低,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在NOx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可见光照射时间为180 min、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量为4%的条件下,MoS_(2)/g-C_(3)N_(4)复合材料负载光催化混凝土表现出最佳的NOx去除活性,NOx去除率达到了84.63%,循环使用10次NOx的去除率仅仅降低了2.85%,该催化材料的光催化稳定性也较好。Mo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负载堵塞了混凝土的部分全连通和半连通孔隙,骨料和水泥之间结合更加紧密,降低了混凝土的透水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表现出良好的抗冻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g-c_(3)n_(4)复合材料 混凝土 可见光光催化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d^(2+)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研究
17
作者 宋珍勇 王婷婷 +2 位作者 吴芳辉 吴孔林 周经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详细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相态及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强了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的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g-C_(3)N_(4)更强的ECL发光信号,由此触发了因Cd^(2+)阻抑作用引起的更为灵敏且线性检测范围更宽的ECL响应变化。该复合材料构筑的传感器检出限低(3.98nmol/L),选择性和重现性佳,用于真实样品中Cd^(2+)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石墨相氮化碳 TbVO_(4) 复合材料 电致化学发光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8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6 位作者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2D/2D NiPS_(3)/C_(3)N_(5)异质结的界面工程促进光催化产氢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佳伟 夏楷 +4 位作者 杨奥 张志豪 肖雯 刘超 张勤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探索高效水分解光催化剂具有获得氢能源的巨大潜力。调控异质结界面可以有效地促进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和太阳能的利用,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本工作使用了一种机械混合辅助自组装方法来构建NiPS_(3)(NPS)纳米片(NSs)/C_(3)N_(5)(CN) NSs (N... 探索高效水分解光催化剂具有获得氢能源的巨大潜力。调控异质结界面可以有效地促进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和太阳能的利用,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本工作使用了一种机械混合辅助自组装方法来构建NiPS_(3)(NPS)纳米片(NSs)/C_(3)N_(5)(CN) NSs (NPS/CN)异质结,即在二维(2D) CN NSs表面紧密沉积2D NPS NSs以形成2D/2D异质结构。在可见光下,通过在去离子水和海水中分解水生成氢气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与CNNSs和NPSNSs相比,NPS/CN复合材料显示出较高的光催化产氢(PHE)活性,这是由于光捕获能力增加和异质结形成的协同作用所致。然而,过量的NPS NSs沉积在CNNSs表面会降低NPS/CN中CNNSs组分的光吸收,从而降低NPS/CN复合材料的PHE活性。这表明,NPS/CN复合材料要获得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需要两个组分之间适当的质量比。优化后的光催化剂(3-NPS/CN)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在可见光下PHE效率最高,为47.71 μmol·h^(-1),是CN NSs的2385.50倍。此外,3-NPS/CN在海水中也表现出良好的PHE活性,反应速率为8.99 μmol·h^(-1)。采用光电化学、稳态光致发光(PL)、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稳态表面光电压(SPV)和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TPV)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催化剂上的电荷分离和迁移。根据表征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PHE机理。在NPS/CN光催化剂中,由于CN NSs和NPS NSs之间的电位差和强的界面电子耦合,光生电子从CN NSs的导带迅速迁移到NPS NSs的导带。然后,聚积在NPS NSs组份导带上的光生电子可以有效地还原质子生成氢气分子。同时,在三乙醇胺(TEOA)分子存在下,CN NSs和NPS NSs的价带上的光生空穴被消耗。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2D/2D异质结构光催化剂制备方法,该方法对于构建高效二维异质结光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n_(5)纳米片 niPS_(3)纳米片 光催化 产氢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调控的Ag/Ag_(3)PO_(4)/C_(3)N_(5)S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高效降解左氧氟沙星抗生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珂欣 申楚琦 +3 位作者 阎如玉 刘艳萍 庄春强 李世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抗生素在自然水体中的含量不断升高,引发的水体污染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环境净化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C_(3)N_(5)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非贵金属光催化剂。然而,该催化... 抗生素在自然水体中的含量不断升高,引发的水体污染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环境净化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C_(3)N_(5)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非贵金属光催化剂。然而,该催化剂的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光反应动力学较慢和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的问题。近期的研究表明,构筑独特的S型异质结是获得优良光催化剂的一种有效策略。因此,通过一种简易的制备方法成功构筑了一种等离子体效应协同的Ag/Ag_(3)PO_(4)/C_(3)N_(5)S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由于等离子体效应和S型异质结的协同作用,Ag/Ag_(3)PO_(4)/C_(3)N_(5)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吸收太阳光的能力、高效分离光生载流子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光氧化还原能力,能够在太阳光的激发下有效产生大量的·OH和·O_(2)^(-)自由基。因此,Ag/Ag_(3)PO_(4)/C_(3)N_(5)表现出卓越的光催化性能,对左氧氟沙星(LEV)的降解速率常数高达0.0362min^(-1),比C_(3)N_(5)、Ag_(3)PO_(4)和Ag_(3)PO_(4)/C_(3)N_(5)分别提高了24.8、1.1和0.7倍。此外,Ag/Ag_(3)PO_(4)/C_(3)N_(5)异质结具有出色的抗外界环境干扰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该研究为C_(3)N_(5)基光催化剂材料在环境净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共振效应 c_(3)n_(5) S型异质结 协同效应 抗生素去除 内建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