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马钱子碱中毒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怀成 朱方成 刘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病理变化.方法:用2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40只Wistar大鼠复制马钱子碱中毒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病理变化.方法:用2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40只Wistar大鼠复制马钱子碱中毒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毒后大鼠心肌细胞Bcl-2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在马钱子碱中毒低、中剂量后的1~7d不同时间段内,心肌细胞Bcl-2与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和Caspase-3参与了马钱子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中毒 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健红 梁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CD5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被诊断为DLBCL、年龄>60岁的患者35例,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收... 目的探讨CD5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被诊断为DLBCL、年龄>60岁的患者35例,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收集入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信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5、Bcl-2表达,并分别根据CD5、Bcl-2是否为阳性表达(以肿瘤细胞染色阳性>30%)、中枢神经累及与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患者间生存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曲线间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最终有3例失访,失访率8.6%。入选患者CD5阳性率为21.9%(7/32),Bcl-2阳性率为46.9%(15/32),CD5及Bcl-2共阳性15.6%(5/32)。21.9%(7/32)患者出现中枢累及。10例患者为肿瘤临床Ⅲ期,22例为临床Ⅳ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个月。1年生存率为96.9%(31/32),2年生存率为71.9%(23/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CD5-和Bcl-2^-患者比较,CD5^+和Bcl-2^+患者OS和PFS均较低(P<0.05);临床Ⅲ期及Ⅳ期患者PFS(P=0.055)及OS(P=0.0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中枢累及患者相比,中枢累及患者OS和PFS较低(均为P=0.004)。另外,CD5^+患者中枢累及率显著大于CD5-患者(57.1%vs 12.0%;P=0.026),Bcl-2^+患者中枢累及率显著大于Bcl-2^-患者(40.0%vs 5.9%;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5阳性为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05,95%CI1.717~73.112;P=0.012)。结论 CD5阳性表达可作为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判断和未来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弥漫大b细胞淋巴 CD5 b细胞淋巴/白血病蛋白-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D5B基因rsl0821936多态位点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关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3
作者 陈先睿 温红 +3 位作者 黄建琪 郭碧赟 白海涛 吴谨准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3期197-205,共9页
目的评价ARID5B基因rsl0821936多态位点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CC、OVI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03月。... 目的评价ARID5B基因rsl0821936多态位点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CC、OVI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03月。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5.3和Stata 12.0软件,分别以风险等位基因频率、隐性、显性、共显性和等位基因模型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结果 15篇文献共19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病例组11 542例,对照组30 205例。所有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风险等位基因频率(OR=1.77, 95%CI:1.70-1.85)、隐性(OR=1.94, 95%CI:1.61-2.23)、显性(OR=1.92, 95%CI:1.75-2.12)、共显性(OR=2.65, 95%CI:2.31-3.03;OR=1.71, 95%CI:1.54-1.89)及等位基因模型(OR=1.67, 95%CI:1.49-1.87)与儿童ALL易感风险均存在关联。按照种族进行分组分析显示,中国人群的显性模型(CC+TC vs TT)(OR=2.16,95%CI:0.93-5.00)与儿童ALL易感性无关,其余各基因模型亚组分析与增加儿童ALL发生风险仍具有关联。结论 ARID5B基因rsl0821936多态位点与增加儿童ALL易感风险可能存在关联,但与中国儿童ALL人群的易感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 ARID5b rs10821936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TIL-T的IL-2Rα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检测
4
作者 龙捷 苏祖兰 +2 位作者 刘勇 张雅洁 王广才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0,共6页
目的 :检测B细胞淋巴瘤 (B NHL)中肿瘤浸润T细胞 (TIL T)的活化标记IL 2Rα(CD2 5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寻找TIL T在B NHL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 19例B NHL提取RNA ,采用RT PCR和SSCP检测其IL 2Rα的Ⅳ Ⅷ外显子基... 目的 :检测B细胞淋巴瘤 (B NHL)中肿瘤浸润T细胞 (TIL T)的活化标记IL 2Rα(CD2 5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寻找TIL T在B NHL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 19例B NHL提取RNA ,采用RT PCR和SSCP检测其IL 2Rα的Ⅳ Ⅷ外显子基因突变与否 ;19例B NH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进行CD3、CD4、CD8、CD2 0、CD2 5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 ;2 9例B NHL和 2 0例良性淋巴组织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IL 2Rα(CD2 5 )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SSCP显示 19例TIL -T的IL 2Rα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示B NHL中 5 2 .6 3% (10 /19例 )的CD2 5 +细胞少于 10 % ,TIL T(CD3+)与CD4相关 (r =0 .5 7,P <0 .0 1)并与CD2 5相关 (r =0 .5 0 ,P <0 .0 5 )。免疫组化示 86 .2 % (2 5 /2 9例 )的B NHL中CD2 5表达 (+/- )和 (+) ,且主要表达在TIL T细胞上 ,呈散在分布 ,阳性细胞少于T标记细胞。结论 :19例TIL T的IL 2Rα在RNA水平未发现基因异常 ;CD2 5蛋白在B NHL中呈弱表达趋势。提示部分TIL T不表达CD2 5 ,推测TIL T的IL 2Rα的表达在转录后机制中可能出现异常或TIL T存在活化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TIL-T IL-2 基因突变 蛋白表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4a调节B淋巴细胞瘤-2基因引起耳蜗细胞凋亡在庆大霉素致聋大鼠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殷维志 华清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9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34a调节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引起耳蜗细胞凋亡在庆大霉素致聋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3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miR-34a抑制剂组。通过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建立药物中毒性...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34a调节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引起耳蜗细胞凋亡在庆大霉素致聋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3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miR-34a抑制剂组。通过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建立药物中毒性聋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miR-34a抑制剂下调miR-34a水平。比较建模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耳蜗形态改变和Bcl-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直接靶向作用于Bcl-2。结果注射庆大霉素后,对照组大鼠耳蜗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规则,螺旋神经节结构正常;模型组耳蜗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规则;miR-34a抑制剂组耳蜗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数量增加,细胞排列较规则。模型组大鼠躁动不安,易受惊,食欲减低,怕人怕物;miR-34a抑制剂组较模型组大鼠反应有所改善。模型组ABR(36.97±6.44)dB、miR-34a抑制剂组大鼠ABR(38.31±6.32)dB,均较对照组ABR(9.12±2.31)dB显著升高(t模型组=45.682,tmiR-34a抑制剂组=37.224,P均<0.05)。尾静脉注射溶剂或miR-34抑制剂后,miR-34a抑制剂组ABR(20.05±4.62)dB,较模型组大鼠ABR水平(35.02±6.38)dB明显降低(t=16.334,P<0.05)。模型组miR-34a水平(3.45±0.32),显著高于对照组(1.07±0.11)(t=42.397,P<0.05),Bcl-2 mRNA水平(1.74±0.20)和Bcl-2水平(0.89±0.09)显著低于对照组(3.82±0.43)和(2.96±0.32)(tBcl-2 mRNA=29.358,tBcl-2=36.445,P均<0.05),miR-34a抑制剂组的miR-34a水平(1.34±0.15)较模型组(3.45±0.32)明显降低(t=28.752,P<0.05),Bcl-2 mRNA水平(2.43±0.31)和Bcl-2水平(1.56±0.17)显著高于模型组Bcl-2 mRNA(1.74±0.20)和Bcl-2水平(0.89±0.09)(tBcl-2 mRNA=14.613,tBcl-2=24.305,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34a直接靶向Bcl-2,推测人和大鼠的miR-34a靶向Bcl-2,且靶向结合位点具保守性。结论miR-34a水平升高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听力受损有关,通过抑制Bcl-2可下调庆大霉素致聋大鼠miR-34a表达水平,减少耳蜗中细胞凋亡,缓解听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耳蜗 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2蛋白 药物中毒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CREB、Bcl-2的表达及其与病灶髓外浸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郑转珍 李国霞 +2 位作者 张耀方 徐丽娟 朱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型结合因子(CREB)、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AL患儿髓外浸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AL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型结合因子(CREB)、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AL患儿髓外浸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AL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1例为ALL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5例为对照组,另取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的其他血液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均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组织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算其中CREB、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算其中CREB、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将ALL、AML组患儿按是否存在髓外浸润分为髓外浸润亚组和无髓外浸润亚组,按化疗后是否缓解分为缓解亚组和未缓解亚组,比较各亚组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ALL、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LL组和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相比,P均>0.05。ALL、AML组中有髓外浸润亚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各自的无髓外浸润亚组(P均<0.05)。ALL、AML组中缓解亚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各自的未缓解亚组(P均<0.05)。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高表达,且表达量与髓外浸润和患儿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骨髓 单个核细胞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b淋巴细胞-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血管瘤组织中微小RNA-130a、B淋巴细胞瘤-2的表达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培培 张兰成 +2 位作者 朱光辉 卢彬 张数青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组织中微小RNA(micro RNA,miR)-130a、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33例IH患者,其中增殖期17例、退化期16例,留取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H组织、... 目的观察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组织中微小RNA(micro RNA,miR)-130a、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33例IH患者,其中增殖期17例、退化期16例,留取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miR-130a和Bcl-2 mRNA,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BCl-2蛋白,分析IH组织miRNA-130a、Bcl-2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miR-130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1±1.23、 0.87±0.21,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miRNA-130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8±1.40 、3.72±1.63;IH组织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3±0.272 、0.614±0.22,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别为3.68±1.40 、 3.72 ±1.63,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miRNA-130a及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 P 均<0.05)。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IH组织Bcl-2蛋白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均升高( P 均<0.05);与退化期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殖期IH组织Bcl-2蛋白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均升高( P 均<0.05)。IH组织中miR-130a 与Bcl-2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451, P =0.008)。结论IH组织miR-130a、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增殖期IH组织Bcl-2蛋白表达高于退化期。miR-130a、Bcl-2可能协同促进IH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微小RNA-130a b淋巴细胞-2 血管 婴儿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5
8
作者 卢玉婷 李月红 +1 位作者 吉尚雷 陈崇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蛋白是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分子,既可抑制也可促进细胞凋亡。作者概述了Bcl-2蛋白家族成员、结构特点、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2(bcl-2) 细胞凋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晓涛 张继新 +5 位作者 高颖 沈冰 曲从玲 张程燕 昌红 李保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而CyclinD1只在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结论由Bc l-2和P53协同表达途径以及CyclinD1异常表达途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基因 bCL-2 基因 P53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淋巴细胞瘤-2基因和三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彦竹 何小艳 曾斌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 g水杨酸钠加入100 m 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 m 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组(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外(P>0.05);与模型组(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阴活胃合剂 b淋巴细胞-2基因 三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b细胞淋巴因子-6 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年龄相关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秋红 黄子真 +1 位作者 叶咏怡 郑亿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6期305-308,共4页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进行不同年龄段("年轻"组、"老年"组)C57BL/6小鼠耳蜗Bcl-2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ABR两组比较,老年组小鼠平均阈值均高于年轻组,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耳蜗基底膜铺片两组比较,老年组耳蜗底转毛细胞排列紊乱且部分缺失,螺旋神经节细胞稀疏,排列凌乱。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提示Bcl-2在mRNA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Bcl-2在蛋白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位于胞浆,内毛细胞表达高于外毛细胞。结论 Bcl-2在"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降低与耳蜗毛细胞缺失、听力下降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耳蜗 老年性聋 b细胞淋巴-2蛋白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珊珊 李伟明 +1 位作者 和瑞欣 王菲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272-4276,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LBCL患者198例,根...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LBCL患者198例,根据临床分期分成Ⅰ期组(31例)、Ⅱ期组(56例)、Ⅲ期组(59例)、Ⅳ期组(52例)。比较4组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LBCL分期的相关性。结果Ⅲ期组、Ⅳ期组的血浆IFN-γ、IL-2水平低于Ⅰ期组、Ⅱ期组(P<0.05)。Ⅲ期组、Ⅳ期组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低于Ⅰ期组、Ⅱ期组(P<0.05)。DLBCL患者IFN-γ、IL-2与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DLBCL患者的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IFN-γ、IL-2、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增高是控制临床分期增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相关,且血浆IFN-γ、IL-2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存在相关性,上述指标有望对DLBCL进展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干扰素Γ 细胞介素-2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成 毕玉晶 +1 位作者 杨瑞馥 智发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CDK2、CDK4、Cyclin D1、Bcl-2、c-Jun mRNA表达。结果随造模时间延长,L02细胞内橘红色脂滴聚集越来越多,至造模20 h,肝细胞染成橘红色。L02细胞内CDK2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5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CDK4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造模20 h最低(P均>0.05);不同时间点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0.05),随后降低;造模5、10、20 h的c-Jun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造模0 h高(P均<0.05),但无变化规律。结论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癌症相关基因CDK2、CDK4、Bcl-2、c-Jun表达先升高后降低,Cyclin D1表达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脂肪变性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基因2 C-JU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3、Bcl-2和PCNA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娜 高玉彤 杨晶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p6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63、Bcl-2及PCNA蛋白在50份B-NHL组织和2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各指标间及与B-NHL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p6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63、Bcl-2及PCNA蛋白在50份B-NHL组织和2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各指标间及与B-NHL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63、Bcl-2和PCNA蛋白在B-NH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8%和80%,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35%,两两比较P均<0.05;p63与Bcl-2、PC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453、0.800(P<0.001或0.01);三指标与患者年龄、B-NHL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p63可能与Bcl-2、PCNA协同参与B-NHL的发生,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非霍奇金 b细胞 P63蛋白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凯乐 钱申贤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9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依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分为低中危组51例和中高危组37例,两组患者化疗前均留取外周血,通过...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依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分为低中危组51例和中高危组37例,两组患者化疗前均留取外周血,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IPI评分的相关性.两组患者均接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化疗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对其进行随访,比较不同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Hans分类及细胞形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其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表达呈正相关(P<0.05);伴B症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未伴B症状的患者(P<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5);中高危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MG水平高于低中危组(P<0.05);血清β_(2)-微球蛋白高水平组PFS、OS均短于血清β_(2)-微球蛋白低水平组(P<0.05).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β_(2)-MG水平可作为初诊时血清学预后指标来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血清β_(2)-微球蛋白 国际预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磷脂酶Cε1和B淋巴细胞瘤-2表达的研究
17
作者 徐懿 宋堃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9期18-23,共6页
目的获取胰腺癌组织,检测并探究PLCε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在其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癌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病理石蜡标本69份。另取11个正常的胰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 目的获取胰腺癌组织,检测并探究PLCε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在其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癌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病理石蜡标本69份。另取11个正常的胰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所得标本组织中PLCε1和Bcl-2的染色情况。所得数据按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并分析其相关意义。结果PLCε1和Bcl-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中PLCε1和Bcl-2的阳性表达强度在肿瘤大小组之间(P<0.05)和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LCε1与Bcl-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9,P<0.05)。结论PLCε1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LCε1和Bcl-2可能在某些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胰腺癌内信号通路的调节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磷脂酶Cε1 b细胞淋巴-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cl-2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静 李元文 +7 位作者 张丰川 蔡玲玲 聂晶 李天娇 张力元 陈雪燕 李根茂 葛东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中药外治湿疹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造模前取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备用,造模...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中药外治湿疹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造模前取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备用,造模成功后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模型组无干预,检测三组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且Bcl-2/Bax比率接近于1;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呈弱阳性,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Bax蛋白表达呈阳性,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Bcl-2/Bax比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治疗组与健康组Bcl-2/Bax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甘石青黛膏具有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使细胞凋亡调控系统趋于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石青黛膏 b淋巴细胞-2蛋白 bAX蛋白 细胞凋亡 亚急性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峰 罗志刚 +3 位作者 李甫罡 王钢 陈涛 郭晓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 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IgH、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103例B-NHL患者中IgH和IgK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41.7%和50.5%,IgH和IgK联合检出率为64.1%。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B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共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49例(83.1%);除CLL/SLL以外的其他44例B-NHL患者中有17例(38.6%)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而在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中均未检出。70例B-NHL患者外周血标本Ig基因重排检出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vs 54.3%,χ2=1.03,P=0.31);26例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vs 80.8%,χ2=0.92,P=0.34);44例非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8%vs 38.6%,χ2=0.45,P=0.50)。结论Ig基因重排可用于B-NHL的临床诊断,外周血与骨髓Ig基因重排检测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Ig基因重排 bIOMED-2引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Ms/MCF-7细胞共培养体系VEGF过表达对裸鼠移植瘤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杰 刘伟 +2 位作者 刘爽 李康 李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CF-7细胞共培养体系中VEGF过表达对裸鼠移植瘤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MA及IL-4体外诱导活化TAMs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TAMs和MCF-7细胞;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VEGF组和共培养细胞上清组...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CF-7细胞共培养体系中VEGF过表达对裸鼠移植瘤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MA及IL-4体外诱导活化TAMs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TAMs和MCF-7细胞;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VEGF组和共培养细胞上清组,分别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计算促瘤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中Bcl-2表达情况。结果:VEGF组和共培养细胞上清组平均瘤重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促瘤率分别为61.57%和66.61%。Bcl-2蛋白在VEGF组和共培养细胞上清组移植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过分泌VEGF等趋化因子,招募并活化TAMs,通过VEGF/Bcl-2旁分泌环路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相关巨噬细胞 b细胞淋巴/白血病-2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