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与复发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燕思佳 肖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5,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外已有4种BCMA-CAR-T产品上市,其在RRMM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BCMA-CAR-T治疗后的RRMM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对于BCMA-CAR-T后的维持治疗方面的研究仍较少,BCMA-CAR-T治疗复发后的治疗有多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吕雨琦 张明明 +3 位作者 魏国庆 丁淑怡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预处理前后和CAR-T细胞输注后患者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为25.3%,中位发生时间为8.0(5.5,11.0)d,其中AKI 1期2例(8.0%),AKI 2期3例(12.0%),AKI 3期9例(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预处理后的血清肌酐(SCr)水平(OR=1.020,P<0.001)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严重程度(OR=6.501,P<0.01)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化疗预处理后SCr水平预测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694~0.904,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528,其所对应的截断值为83.0μmol/L,预测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0.8%。3~4级CRS的患者AKI发生率为39.1%,而CRS低于3级的患者AKI发生率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7,P<0.01)。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KI多发生于CAR-T细胞输注后的15.0 d内,表现为一过性的严重肾功能损害。化疗预处理后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警惕AKI的发生,同时在CAR-T细胞治疗期间须注意防治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急性肾损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祖成 王柯馨 +2 位作者 张棋琦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Ⅰ期单中心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1800017404)中的99例复发/难治MM患者(包括3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carHLH组和非carHL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疗效、CAR-T细胞扩增特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差异,并总结carHLH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99例患者中,发生carHLH 20例,carHLH发生率为20.20%,carHLH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后的第7天(第0~19天),集中发生于CRS后第5~10天。与非carHLH患者比较,carHLH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CAR-T细胞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治疗期间发生3~4级CRS的患者比例均更高(均P<0.05);CAR-T细胞扩增高峰更高(P<0.01);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和γ干扰素水平更高(均P<0.01);国际标准化比值和D-二聚体峰值更高,纤维蛋白原谷值更低(均P<0.01)。20例发生carHLH的患者中,单独使用托珠单抗治疗7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同时使用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均好转。MM客观缓解率17例接受疗效评估的carHLH患者为100.00%,78例接受疗效评估的非carHLH患者为94.87%(P>0.05)。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MM患者carHLH发生率较高,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越大越容易发生carHLH,且治疗后CAR-T细胞扩增程度及细胞因子水平与carHLH发生密切相关。并发carHLH者在接受以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后疗效大多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白血病 b细胞成熟抗原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棋琦 祖成 +3 位作者 孟夜 吕雨琦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99例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 目的:探究应用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99例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TLS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17例发生TLS(TLS组),发生率为17.2%,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的CAR-T细胞输注后(8.9±3.0)d。TLS组均出现TLS相关临床表现,其中出现肾功能不全17例,心律失常8例。TLS组均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CAR-T细胞输注后1.0(1.0,6.5)d,其中3~4级CRS 13例。TLS组治疗前血肌酐、血尿酸较非TLS组高,3~4级CRS患者的比例也高于非TLS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肌酐水平(OR=1.015,P<0.01)和严重CRS(OR=9.371,P<0.01)是TL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较高的TLS发生率,高血肌酐水平和严重CRS是TLS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降低血肌酐、控制CRS严重程度预防TL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肿瘤溶解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19修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欢欢 朱平 +1 位作者 伍学强 刘玉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53-1756,共4页
应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 T)治疗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近期已取得了新进展。CAR T细胞是通过将T细胞受体基因和抗CD19抗体基因嵌合,转染至T细胞,在体外扩增以后输注给患者来治疗白血病的新... 应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 T)治疗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近期已取得了新进展。CAR T细胞是通过将T细胞受体基因和抗CD19抗体基因嵌合,转染至T细胞,在体外扩增以后输注给患者来治疗白血病的新型免疫治疗。经过基因改造后的CAR T细胞的表面具有特异性位点,可以识别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CD19抗原的持续刺激可使CAR T细胞不断增殖与活化,CAR T在患者体内可以增殖1000倍,有效杀伤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本文就CAR T细胞及其对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叶茗雨 王桃 +1 位作者 于洁尘 杨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CD30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低表达,但是在多种淋巴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此成为治疗淋巴瘤的靶抗原之一。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与CD30结合后能快速内化进入肿瘤细胞诱导其凋亡,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此外,临... CD30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低表达,但是在多种淋巴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此成为治疗淋巴瘤的靶抗原之一。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与CD30结合后能快速内化进入肿瘤细胞诱导其凋亡,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耐受性,为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就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维布妥昔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月生(综述) 乔田奎(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2-397,共6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尤其是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但仍有很多局限性。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 modified-T lymphocytes,CAR-T)疗法对于部分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疗效显... 近年来,免疫疗法尤其是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但仍有很多局限性。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 modified-T lymphocytes,CAR-T)疗法对于部分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疗效显著,也为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肺癌CAR-T疗法的热门靶点包括间皮素(MSLN)、黏蛋白突变体(TnMUC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和δ样配体3(DLL3)等,但相关临床研究均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脱靶毒性、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和CAR-T细胞体内效能不足等。通过基因编辑改进CAR结构、设计多靶点CAR或组合应用多靶点CAR-T细胞、精细调控CAR-T细胞体内动态分布、改进给药方式或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等策略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正 韩骅 梁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过继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无严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并且已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具有易脱靶性以...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过继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无严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并且已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具有易脱靶性以及治疗效率低下的问题.合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提高了CAR-T细胞设计者们的热情,我们围绕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掣肘现状、合成生物学武装的新型CAR-T细胞的前沿进展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几种实体瘤靶点的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 实体瘤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栾春燕 菅子莹 +1 位作者 程韬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1705,共5页
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因其在恶性骨髓瘤细胞上高度选择性表达,故是理想的精准治疗靶点。本文就BCMA的生物学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针对抗B细胞成熟抗原开发的免疫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 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因其在恶性骨髓瘤细胞上高度选择性表达,故是理想的精准治疗靶点。本文就BCMA的生物学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针对抗B细胞成熟抗原开发的免疫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 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药物偶联物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0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化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芸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cell therapy]是3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均获批用于治疗R/R B-ALL。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增加老年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B-ALL治疗方案的新策略,并探讨了无化疗方案在特定亚组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奥加伊妥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
12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55-1155,共1页
过去20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变为难治性,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表达仅限于一些B细胞谱系,在MM细胞上广泛表达,是MM的一个理想靶抗原。多种... 过去20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变为难治性,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表达仅限于一些B细胞谱系,在MM细胞上广泛表达,是MM的一个理想靶抗原。多种靶向BCMA的治疗,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复发/难治性MM患得显著的临床效果。2022年第49卷第20期《中国肿瘤临床》血液肿瘤专栏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撰写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一文,综述了近年来MM靶向BCMA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为同道提供临床与研究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b细胞成熟抗原 《中国肿瘤临床》 多发性骨髓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嵌合抗原受体 抗原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艳玲 李杰 +1 位作者 袁军 李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0,共7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在CLL中,常见的异常信号通路包括B细胞受体信号、细胞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以及Notch信号通路等。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研发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杜韦利西布)、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维奈克拉)等,在临床上显著改变了患者的预后。其他靶向药物如fenebrutinib、nemtabrutinib、厄布利塞等,还有免疫肿瘤学和T细胞工程领域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目前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正在探索,未来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选择。该文对CLL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就CLL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失败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难治性16例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后续治疗和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3.5(16~72)岁,其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仅为5.7个月(95%CI:5.1~6.3)。积极后续抗肿瘤治疗患者12例(75%),mOS为9.8个月(95%CI:3.3~16.3);姑息治疗4例(25%),mOS仅为2.1个月(95%CI: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抗肿瘤方案包括Pola-BR为4例(33.3%)、BTK抑制剂4例(33.3%)、抗PD-1抗体2例(16.7%)和免疫化疗2例(16.7%),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4例(33.3%)。BTK抑制剂组2例(50%)为部分缓解,mOS为10.8个月(95%CI:3.4~18.1),较其他方案似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T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LBCL患者预后差,治疗手段局限,如何合理化分层使用后线治疗策略未来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挽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医学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波 阚连娣 +2 位作者 叶发青 孙艳亭 陈立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0,共6页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中主要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等通路的激活。最近有权威研究发现ALK与免疫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该文从ALK的结构和生理功能,ALK的小分子抑制剂,ALK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NSCLC相关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使ALK更好地应用于NSCL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免疫治疗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和CD19双靶点CAR-T细胞对B淋巴细胞瘤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欣 陈喜林 +2 位作者 张铁 陈兴 王孔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和人源化CD20 scFv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细胞制备BiCAR-T细胞。构建表达CD19和CD20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以及表达Luciferase的Nalm6-Luc-GFP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水平。使用Nalm6-Luc-GFP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细胞经7 d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和K562-CD20-GFP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76.7±7.4)%vs(8.7±2.4)%、(93.3±5.2)%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和CD20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和/或CD20的B淋巴细胞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CD20 CD19 嵌合抗原受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程 张惠文 容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为治疗靶点,有关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本文简述了GPC3的结构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回顾了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总结了GPC3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新的抗GPC3抗体正在研发,它们与其它靶向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展开;有关GPC3靶向的TRAB、GPC3疫苗和GPC3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认为,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待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为靶向GPC3疗法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靶向治疗 t细胞重定向抗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AR-T治疗的靶点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若男 辛红蕾 施小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5-969,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淋巴系肿瘤中CD19一样有效且特异的靶点,因此,尝试多种靶点,并且使用优化策略,以增强疗效、减轻毒性,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CAR-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总结了研究中提到的优化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进行以及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植文 喻敏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52-1055,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近些年随着化疗、靶向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AML患者的疗效已有较大的提高,但总体而言,绝大部分患者仍无法治愈。目前,成人AML患者5年生存率仍未超过3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近些年随着化疗、靶向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AML患者的疗效已有较大的提高,但总体而言,绝大部分患者仍无法治愈。目前,成人AML患者5年生存率仍未超过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B淋巴细胞肿瘤领域取得了显著疗效,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研发CAR-T疗法在其他类型肿瘤及疾病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就近些年CAR-T疗法在AML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毒性管理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筱媛 丁寒怡 +7 位作者 刚东旭 何晓雨 马泳泳 钱红兰 林轩儒 邢冲云 章瑜 江松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6-475,共10页
目的:探讨BCMA-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性管理及疗效评估。方法:评估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CART治疗的21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高风险患者和非高风险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 目的:探讨BCMA-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性管理及疗效评估。方法:评估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CART治疗的21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高风险患者和非高风险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生存分析。结果:21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在输注BCMA-CART细胞后,有效例数为17例,其中完全缓解(sCR/CR)10例,部分缓解(VGPR/PR)7例。所有患者中位OS为19.4个月,中位PFS为7.9个月。具有髓外疾病、高风险遗传学和ISSⅢ期的患者分别为5、15和8例,有效例数分别为3、11和6例。3例无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均有效。并发髓外疾病的MM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分别为14.2和2.5个月,均短于无髓外疾病的患者(分别为19.4和8.9个月)。具有高风险细胞遗传学因素和ISSⅢ级的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与非高危患者均无明显差异。20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1级CRS 14例,2级6例,无≥3级病例。9例患者使用了IL-6受体抑制剂。所有患者的CRS均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结论:BCMA-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MM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性难治性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