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BAFF)基因的克隆表达
1
作者 王步高 曾德年 +4 位作者 覃宗华 余劲术 吴彩艳 吕敏娜 蔡建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icken B cell activator factor,Ch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3周龄鸡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ChBAFF的ORF序列,测序后,插入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Rosse...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icken B cell activator factor,Ch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3周龄鸡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ChBAFF的ORF序列,测序后,插入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Rosset(DE3),并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5ku,所表达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裂解物上清液中,为可溶性表达。以淀粉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后进行SDS-PAGE,用BandScan软件分析,提纯重组蛋白的含量可达97.5/。MTT比色法分析证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可显著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水平的Meta分析
2
作者 王欣 冯英 +1 位作者 孟丽华 林青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0-193,共4页
【目的】通过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两种检测方式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随机效应模型,对国内外1990年~2007年间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BLYS水平测定... 【目的】通过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两种检测方式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随机效应模型,对国内外1990年~2007年间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BLYS水平测定,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通过血清行ELISA法测定BLYS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62例和健康体检者234例的效应尺度值为3.2,95%置信区间(CI)为(2.0~4.39)。通过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内BLYS mRNA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92例和健康体检者139例的效应尺度值为0.70,95%置信区间(CI)为(0.49~0.90),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血清ELISA法检测文献存在较大的发表偏倚。【结论】从Meta分析结果可以认为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但两种检测方法的文献均存在发表偏倚,且血清ELISA法检测文献发表偏倚高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CR技术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仲玉强 王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初诊ITP患儿纳入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BAFF、抗...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初诊ITP患儿纳入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BAFF、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型和慢性型ITP患儿外周血BAFF、PAIgG、PAIgM、PA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LT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AFF含量与PAIgG、PAIgM、PAIgA的含量呈正相关(β=1.87~2.25,P均〈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β=-2.42,P〈0.05);同时BAFF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β=-1.88,P〈0.05)。当BAFF取值为1.35时,其诊断治疗有反应的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7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3-0.98,P=0.000)。结论ITP患儿血清中BAFF表达量增加,且与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以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抗血小板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相关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恒悦 王畅 +1 位作者 肖黎明 陈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其受体研制相应的阻断剂,通过封闭BAFF分子的特异性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为SLE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baff单克隆抗体 baff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F对外周血未成熟B淋巴细胞存活的作用
5
作者 李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0-210,共1页
B淋巴细胞成熟是一个高度的选择过程,需要精细的分化和存活信号.BAFF(TNF家族的B细胞活化因子)能够结合B淋巴细胞,促进BCR介导的细胞增殖.阻断BAFF的作用时外周B细胞数目减少,而在BAFF转基因小鼠中则可检测到高水平的Bcl-2.该研究主要... B淋巴细胞成熟是一个高度的选择过程,需要精细的分化和存活信号.BAFF(TNF家族的B细胞活化因子)能够结合B淋巴细胞,促进BCR介导的细胞增殖.阻断BAFF的作用时外周B细胞数目减少,而在BAFF转基因小鼠中则可检测到高水平的Bcl-2.该研究主要探讨了BAFF在体外对脾脏未成熟移行B细胞(Transitional B lymphocyte)存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baff 细胞存活 未成熟 外周血 细胞活化因子 TNF家族 转基因小鼠 选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LBL-007联合PD-1抗体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
6
作者 周慧男 刘剑飞 +2 位作者 吴成林 钦可为 周丽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8-405,共8页
目的探究新型全人源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单克隆抗体LBL-007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活化的人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系A549、MGC803细胞共培养,并加入同型对照抗体人源... 目的探究新型全人源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单克隆抗体LBL-007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活化的人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系A549、MGC803细胞共培养,并加入同型对照抗体人源IgG、LBL-007、抗PD-1抗体BE0188以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干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共培养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κB抑制因子激酶α(IKKα)、磷酸化的IKKα(p-IKKα)、核因子κB亚基(p65)、磷酸化的核因子κB亚基(p-p65)、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的IκBα(p-IκB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IgG同型对照组相比,LBL-007和BE0188显著降低共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以及p-IKKα、p-p65、p-IK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和MMP9、MMP2表达水平,联合使用能增强抑制效果。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TNF-α处理可逆转LBL-007和BE0188对肿瘤细胞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LBL-007和抗PD-1抗体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联合抑制A549和MGC803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 因子κb(NF-κb) 侵袭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晓非 袁双龙 +5 位作者 蒋力 张晓莉 李舒帆 郭韵 吴春玲 陈涓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1-1042,104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对血清中两种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高于对照组;狼疮肾炎肾活检组中BAFF随病理改变加重而升高,I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对血清中两种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高于对照组;狼疮肾炎肾活检组中BAFF随病理改变加重而升高,IL-21在Ⅱ、Ⅲ型、Ⅳ型狼疮肾炎中有升高,但在Ⅳ型中改变最明显;狼疮伴干燥综合症改变组BAFF和IL-21均增加明显;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的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以BAFF下降最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与患者体内的主要免疫指标变化相关;在Ⅳ型狼疮肾炎患者中BAFF和IL-21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均增加,T、B淋巴细胞异常功能及协同作用在不同脏器的损伤和不同的病理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白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鲁杰 赵小元 +3 位作者 孙宝岭 孙红妹 刘哲伟 郭章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肺炎支原体 激活作用 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b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炎性细胞因子 免疫活性 肺外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丝氨酸置换146位半胱氨酸对sBAFF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黄刚 何凤田 +4 位作者 李蓉芬 高会广 陈麟凤 张立 胡大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甘氨酸/丝氨酸置换146位半胱氨酸对sBAFF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sBAFF的功能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一步反向PCR法,将编码sBAFF第146位半胱氨酸(Cys)的核苷酸序列置换为甘氨酸(G)和丝氨酸(S)的编码序列,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高... 目的探讨甘氨酸/丝氨酸置换146位半胱氨酸对sBAFF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sBAFF的功能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一步反向PCR法,将编码sBAFF第146位半胱氨酸(Cys)的核苷酸序列置换为甘氨酸(G)和丝氨酸(S)的编码序列,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QE80L;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Ni2+NTA柱层析纯化目的蛋白;最后经MTT法检测其促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经一步反向PCR扩增后均得到459bp的DNA片段,经测序分析表明分别为sBAFF第146位半胱氨酸残基点突变为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序列,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活性检测证实其能明显刺激B淋巴细胞系Raji细胞增殖,与正常sBAFF相比,置换为丝氨酸后活性升高,置换为甘氨酸后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原核表达时,通过置换146位半胱氨酸为丝氨酸可明显提高sBAFF的活性,为进一步探讨sBAFF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baff) CDNA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免疫制备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及单抗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方 张春艳 +1 位作者 潘敬运 林学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 :基因免疫制备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将人BLy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质粒pcDNA3/hBLyS ,用其免疫BALB/c鼠 ,取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技... 目的 :基因免疫制备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将人BLy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质粒pcDNA3/hBLyS ,用其免疫BALB/c鼠 ,取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技术进一步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用双向免疫扩散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类别。结果 :重组质粒双酶切结果和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pcDNA3/hBLyS重组质粒含有目的基因 ;ELISA、免疫印迹、流式细胞仪和双向免疫扩散等实验结果表明 ,9c10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IFN -γ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膜表面BLyS蛋白的膜外区 ,属于IgG1亚类。结论 :获得了能够特异性结合人T淋巴细胞上BLyS蛋白膜外区的单克隆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制备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质粒 单克隆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