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傅雅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GBS-EOD)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160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早发型与晚发...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GBS-EOD)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160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早发型与晚发型分为早发组(n=100)与晚发组(n=60)。通过两组的比较研究来突出新生儿GBS-EOD的临床表现特点。同时选取体重、胎龄等条件相同的非GBS感染新生患儿100例设为非GBS组,用以研究GBS-EO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早发组患儿脑膜炎的发生率为27.00%(27/100),肺炎的发生率为72.00%(72/100),败血症的发生率为70.00%(70/100);晚发组患儿脑膜炎的发生率为56.67%(34/60),肺炎的发生率为15.00%(9/60),败血症的发生率为85.00%(51/60)。晚发组以脑膜炎与败血症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早发组以肺炎与败血症为主要表现,两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和非GBS组的孕妇年龄、户籍、妊娠次数、孕周、早产、产程延长、宫内窘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产前体温≥38℃、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IAP)、胎膜早破≥18 h、阴道分娩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前体温≥38℃、阴道分娩、无IAP、胎膜早破≥18 h是患儿GBS-EO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GBSEOD以肺炎与败血症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且母亲产前体温≥38℃、阴道分娩、无IAP、胎膜早破≥18 h是新生儿GBS-EO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新生儿 早发型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儿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永 张秦 +2 位作者 吴元赭 周迎春 王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已被西方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文中探讨孕妇妊娠晚期GBS带菌情况及其是否对母儿产生影响。方法收集产检孕妇共300例临床资料,孕36~38周于阴道下1/3及肛周取材,进行细... 目的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已被西方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文中探讨孕妇妊娠晚期GBS带菌情况及其是否对母儿产生影响。方法收集产检孕妇共300例临床资料,孕36~38周于阴道下1/3及肛周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并随访孕妇产褥感染、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情况。结果妊娠晚期筛查出GBS阳性者25例,阴性者275例,GBS带菌率为8.3%(25/300)。剔除选择性剖宫产样本后,GBS阳性者剖宫产率大于GBS阴性者(P<0.05),且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组产褥感染率、产钳助产率、羊水污染发生率、新生儿败血症及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感染GBS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晚期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同庆 王明 +1 位作者 赵轩宇 姜海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1376例妊娠足月GBS带菌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1376例妊娠足月GBS带菌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按照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GBS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孕妇999例,新生儿999例;剖宫产孕妇377例,新生儿388例。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GBS阳性7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GBS阳性12例;两组新生儿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孕龄、胎膜早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及自然分娩,使用青霉素和头孢唑啉是新生儿GBS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晚期携带GBS的孕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GBS感染相关,产前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新生儿GBS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分娩方式 垂直传播 新生儿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红娟 杨爱婷 黄梅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0例定期孕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有无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和对照组145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阴性),观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的影...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0例定期孕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有无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和对照组145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阴性),观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前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感染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做好孕妇产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并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母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情况及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娜 杨婧 +3 位作者 朱明娟 罗滢 许吟 戴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情况及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及分娩的528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孕妇均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和直肠分泌物检查,观察其发...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情况及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及分娩的528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孕妇均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和直肠分泌物检查,观察其发生GBS感染的情况,并用抗生素对发生GBS感染的孕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发生GBS感染经抗生素治疗的孕妇与未发生GBS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的情况。结果:在这528例孕妇中,有40例孕妇发生GBS感染,其GBS感染的发生率为7.58%。其中,发生GBS感染经抗生素治疗的孕妇与未发生GBS感染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相比,P>0.05。其中,发生GBS感染经抗生素治疗的孕妇与未发生GBS感染的孕妇其新生儿的体温、出生时的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和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的几率较高,在其发生GBS感染后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改善其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抗生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何伟 邓耀 卢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门诊接诊的15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原检测结果,将其分为GBS抗原检测阳性920例(感染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门诊接诊的15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原检测结果,将其分为GBS抗原检测阳性920例(感染组),GBS抗原检测阴性14280例(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GBS感染的危险因素,追踪妊娠结局及母婴临床结局。结果感染组年龄≥35岁、流产史、合并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阴道微生态评分(Nugent评分)≥4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城镇、参与围生期保健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流产史、合并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Nugent评分≥4分是妊娠期GBS感染的高危因素(OR=1.865、2.073、15.656、14.129、14.089,均P<0.05)。感染组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GBS感染率较高,高龄产妇、流产史、合并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Nugent评分高是GBS感染高危人群,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妊娠结局 新生儿 流产史 高龄产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孕产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监测与母婴传播干预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鹤梅 孟伟莉 《现代医院》 2010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确定流动人群的孕妇中B族链球菌(GBS)感染率状况,以及GBS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对GBS带菌者给予用药干预后,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发生率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452例产前门诊的孕妇,于孕35~37w进行直肠阴道拭子检查及... 目的确定流动人群的孕妇中B族链球菌(GBS)感染率状况,以及GBS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对GBS带菌者给予用药干预后,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发生率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452例产前门诊的孕妇,于孕35~37w进行直肠阴道拭子检查及GBS检测,统计流动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GBS阳性率差异。GBS检测一次和两次阳性率的差异。根据自愿治疗原则将GBS阳性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36例,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91例,不作处理。分别观察两组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母婴传播、新生儿体重及GBS感染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15·64%携带GBS,流动人口携带率高于与本地人口(25·81%、16·26%);GBS两次检测阳性率大于一次(19·84%、12·4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早产(4·42%、19·78%)、难产(18·39%、41·76%)、胎膜早破(6%、25·74%)、晚期流产(0、15·39%)、GBS母婴传播(2·22%、12·09%),新生儿GBS感染率(4·35%、16·31%)等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检测宫颈分泌物并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是必要的,可以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孕产妇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针对晚期妊娠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3年9月期间进行孕检的120例妊娠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待孕周36~38周时在阴道下1/3及肛周进行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工作。对患者的产褥... 目的针对晚期妊娠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3年9月期间进行孕检的120例妊娠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待孕周36~38周时在阴道下1/3及肛周进行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工作。对患者的产褥感染、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窒息等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在120例妊娠晚期的患者中筛选出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患者有13例,阴性患者有99例,带菌率为10.83%。排除选择性剖工产的患者,其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患者的剖宫产几率要高于阴性患者,两者比较情况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胎儿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但阴阳性两组患者的产褥感染率、新生儿败血症、羊水污染发生率及肺炎等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妊娠晚期的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妊娠结局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阴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丽 吕淑英 贾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孕妇阴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的带菌率并研讨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990例定期产检的孕妇,均在孕35~37周后采取孕妇阴道下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GBS的携带率。将携带GBS的患者记为观察组,抽取同一时期不携带GBS的12... 目的研究孕妇阴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的带菌率并研讨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990例定期产检的孕妇,均在孕35~37周后采取孕妇阴道下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GBS的携带率。将携带GBS的患者记为观察组,抽取同一时期不携带GBS的120例孕妇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本文抽取的990例孕妇中有114例孕妇携带GBS细菌,带病率为11.5%。观察组孕妇流产的发生率为7.4%,早产为17.2%,胎膜早破为3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0.8%、2.5%及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7.4%,虽低于对照组的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为5.9%,上呼吸道感染为3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0.8%及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孕妇阴道GBS带菌率约为11.5%,GBS感染对母婴结局可造成严重后果,故需加强产前保健及GBS感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阴道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带菌率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丽 吕淑英 鲍俊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究产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GBS)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990例定期产检的产妇,均在孕周35~37周后采取产妇阴道下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通过孕周35~37周的阴道下段分泌物细菌培养,将GBS阳性产妇标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结果为阴性的... 目的探究产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GBS)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990例定期产检的产妇,均在孕周35~37周后采取产妇阴道下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通过孕周35~37周的阴道下段分泌物细菌培养,将GBS阳性产妇标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结果为阴性的114例产妇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巢式病例进行1:2配对,分析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产妇采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对细菌的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产妇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新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垚 林新祝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69-175,F0002,共8页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和早发型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围产期GBS感染死亡率高、危害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其预防和处理给予了高度重视。199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和早发型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围产期GBS感染死亡率高、危害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其预防和处理给予了高度重视。199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针对围产期GBS的防治制订了规范化方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早发型 新生儿感染 prevention 围产期 规范化方案 GbS 主要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霉素预防性治疗对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恒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3期583-585,共3页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预防性治疗对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4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预防性治疗对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4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助产、引产等),防治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克林霉素预防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胎膜早破、早产及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情况。结果:防治组患者治疗后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林霉素用于预防性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母婴结局,降低母婴疾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预防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影响妊娠结局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绿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妊娠晚期孕妇500例,均接受GBS检测,分别采用实时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两种检测均显示GBS阳性孕妇为阳性组,产前依据药...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妊娠晚期孕妇500例,均接受GBS检测,分别采用实时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两种检测均显示GBS阳性孕妇为阳性组,产前依据药敏试验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余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实时PCR技术检测GBS阳性28例,阳性率11.2%;细菌培养GBS阳性26例,阳性率10.4%。药敏实验显示无耐药情况发生。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阳东地区孕妇GBS感染率10.8%,暂无耐药例数;早期发现生殖道GBS感染,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预防性用药,可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携带情况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春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携带情况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的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为37~40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检查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GBS阳性组...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携带情况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的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为37~40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检查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GBS阳性组(n=21,GBS检查的结果为阳性)和GBS阴性组(n=99,GBS检查的结果为阴性)。然后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GBS阳性组孕妇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携带有GBS会增加其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孕妇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张谦 战芳 +1 位作者 于达 王淑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9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例门诊常规建卡产检且为单胎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孕35~37周进行GBS带菌情况检测,以GBS抗原检测阳性的42例作为观察组,GBS抗原检测阴性的158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例门诊常规建卡产检且为单胎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孕35~37周进行GBS带菌情况检测,以GBS抗原检测阳性的42例作为观察组,GBS抗原检测阴性的1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1.43%、14.29%、9.52%、11.90%,均高于对照组的5.06%、4.43%、1.27%、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4.29%、9.52%、19.05%,均高于对照组的1.27%、4.43%、1.90%、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会对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新生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80例的结局分析
16
作者 李福钱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5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80例的结局。方法: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孕晚期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分娩的未感染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目的:分析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80例的结局。方法: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孕晚期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分娩的未感染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剖宫产率较高,而自然分娩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若存在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则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使得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母婴结局,使母婴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 新生儿结局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姜伶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211-213,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龙华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因胎膜早破住院的宫内单胎妊娠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年龄、孕周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窘...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龙华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因胎膜早破住院的宫内单胎妊娠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年龄、孕周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早产、产褥感染、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测得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患者为19例(19.0%),对照组中5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BS(+)患者中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早产、产褥感染、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晚期的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妊娠结局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B族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与晚期流产、早产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福丹 戴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1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B族链球菌带菌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孕期20~35周的孕妇200例,将检测出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患者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不进行早期干预;观察组23例使用青霉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头孢唑啉治疗...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B族链球菌带菌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孕期20~35周的孕妇200例,将检测出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患者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不进行早期干预;观察组23例使用青霉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头孢唑啉治疗,将两组产妇的晚期流产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晚期流产0,早产1例;对照组晚期流产4例,早产5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族链球菌带菌孕妇的孕中晚期,对阴道及肛门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及时使用静脉用药,能够有效降低婴儿早产率和晚期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 孕妇 早期干预 晚期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链球菌感染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19
作者 江小丽 林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溶血性链球(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2019年9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823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溶血性链球(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2019年9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823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是否感染GBS,以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未进行任何抗感染措施的孕妇为GBS阳性组,共87例,按1∶1比例在检测结果为阴性孕妇中随机抽取87例作为GBS阴性组,追踪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GBS阳性检出率为10.6%(87/823)。妊娠结局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比较,胎膜早破[40.2%(35/87)和24.1%(21/87)],宫内感染[23.0%(20/87)和8.0%(7/87)],新生儿感染[13.8%(12/87)和3.4%(3/87)]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感染会明显增加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进行GBS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新生儿链球菌感染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启良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测定在新生儿链球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该院新生儿科,经细菌培养证实为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Cys-C评估组(观察组)与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测定在新生儿链球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该院新生儿科,经细菌培养证实为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Cys-C评估组(观察组)与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评估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就诊次晨、入院第3、7天及第14天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Scr和BUN。在第3、7天对患儿肾功能进行重新评估,观察组依据Cys-C进行评判,对照组依据Scr、BUN评判肾功能,存在肾功能损害患儿进行具有肾毒性抗菌素及其他药物调整减量,必要时加用保护肾功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儿Cys-C、Scr、BUN动态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C水平于第7及第14天,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升高;第14天Scr水平和第7、14天BUN水平,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升高。两组患儿间痊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作用要好于Scr、B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新生儿 肾功能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