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独立相关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龙珠 张民杰 +5 位作者 黄世芳 叶禄伟 郑兴龙 黄海燕 崔丽燕 张百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例和死亡组54例.Spearman分析与NT-proBNP、cTn-Ⅰ相关的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受损脏器个数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52、0.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NT-proBNP>3.674μg/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对死亡风险评估有较好临床价值,APACH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好,cTn-Ⅰ诊断价值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Ⅰ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肾小球滤过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晓莹 黄永杰 +1 位作者 贾凯英 张鸿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双支组(25例)、三支组(25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并计算出eGFR。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越高,eGFR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NT-proBNP和eGFR水平可指导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肾小球滤过率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室构型与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鹏 朱启伟 +1 位作者 杜瑞雪 骆雷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性肥厚型两种构型。结果高血压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按心脏重构分组后,向心性肥厚组NT-proBNP水平升高最多,离心性肥厚组次之,而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未出现心功能失代偿时NT-proBNP已出现明显升高,且不同构型之间NT-proBNP水平不同,提示NT-proBNP可能参与左心室的重构甚至是心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左心室质量指数 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水平检测对脑梗塞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马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42-17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水平检测对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ACCESS2免疫分析系统(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5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的NT—proBN...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水平检测对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ACCESS2免疫分析系统(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5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的NT—proBNP水平要比对照组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高水平与脑梗塞患者有很大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脑梗塞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 Pro—bNP 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血清总胆固醇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代天顾 何清 +5 位作者 高雪菲 张高钰 樊佳溶 王子涵 肖响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32期4061-4066,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血管事件风险倍增。传统预测模型多依赖单一指标,存在局限性。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清总胆固醇(T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血管事件风险倍增。传统预测模型多依赖单一指标,存在局限性。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清总胆固醇(T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16)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n=19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患者入院baPWV、血清TC及NT-pro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baPWV、TC、NT-proBNP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PWV(OR=1.016,95%CI=1.001~1.031)、TC(OR=2.723,95%CI=1.648~4.498)、NT-proBNP(OR=1.006,95%CI=1.001~1.010)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aPWV、TC、NT-proBNP水平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760、0.693(P<0.05),三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5(P<0.05)。结论baPWV(血管弹性)、TC(脂代谢)及NT-proBNP(心肌损伤)构成的多维度联合预测模型,较单一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识别能力(AUC>0.8)。该无创联合检测策略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补充性风险分层工具,为冠心病早期干预窗口期评估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总胆固醇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王慧 熊鑫 +5 位作者 杨梦其 王巍 郭玉双 段绍风 王琳 李雪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211,I0057,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纳入85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纳入85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左西孟旦治疗)和B组(43例,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及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cTnⅠ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评分比A组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组患者心率(HR)均相较于A组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HR呈下降趋势,而平均动脉压(MAP)呈上升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F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上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DD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应用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肌受损程度,降低miRNAs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左西孟旦 脓毒症心肌病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和Tn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浩 严激 +5 位作者 徐健 范西真 孙贤林 安春生 陈康玉 朱红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TnT)浓度,了解其变化水平对CRT术后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行CRT效果,117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手术治疗前,治疗后6、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TnT)浓度,了解其变化水平对CRT术后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行CRT效果,117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手术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TnT的水平和动态;同时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 CRT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在有反应组中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6、12个月,有反应组血清NT-proBNP及TnT的ELISA检测浓度显著低于无反应组(P<0.05);而LVEF均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5);LVEDD和LVESV均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术前的左室整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有反应组中,血清NTproBNP和TnT的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NT-proBNP和TnT水平变化可以对CRT临床疗效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NT-proBNP水平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8
作者 马丽 刘元生 +1 位作者 余剑波 朱继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评估对于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 目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评估对于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相对容量平衡水平分为容量超负荷组(65例)和非容量超负荷组(33例)。对所有出院患者随访30 d,并将发生死亡及心源性再住院患者纳入事件组(30例),其余为无事件组(68例)。比较NT-proBNP、IVC-CI在不同容量负荷及预后分组中的表达,以及不同容量负荷组患者包括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等在内的容量性指标水平。分析NT-proBNP、IVC-CI与患者容量负荷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容量超负荷组NT-proBNP、PCWP、CVP水平高于非容量超负荷组,IVC-CI、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低于非容量超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呈负相关(r=-0.395、-0.403、-0.344,P<0.05),与PCWP、CVP呈正相关(r=0.489、0.526,P<0.05);IVC-CI与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呈正相关(r=0.724、0.694、0.644,P<0.05),与PCWP、CVP呈负相关(r=-0.206、-0.284,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的AUC为0.809、0.839,预测准确性较高;两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81,预测准确性高于NT-proBNP(Z=3.812,P<0.05)和IVC-CI(Z=3.365,P<0.05)。出院时,事件组NT-proBNP水平[(987.54±246.31)pg/mL]高于无事件组[(692.48±153.26)pg/mL],IVC-CI[(40.25±8.28)%]低于无事件组[(53.93±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1d、出院时的NT-proBNP水平增高、IVC-CI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治疗后1d 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825、0.866;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28,预测准确性高于NT-proBNP单项检测(Z=2.071,P<0.05),但与IVC-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5,P>0.05)。出院时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806和0.847,预测准确性较高;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82,显著高于NT-proBNP(Z=3.589,P<0.05)、IVC-CI(Z=3.274,P<0.05)。结论NT-proBNP、IVC-CI与容量性指标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负荷状态,并可提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容量负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生物标志物对卒中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夏姚冬琴 焦锦程 +3 位作者 曹月洲 刘圣 郦明芳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4-853,共10页
目的:探讨心脏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长期死亡风险预... 目的:探讨心脏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并构建和验证相关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取栓治疗AIS患者,随访2年。通过Cox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全因死亡相关因素,构建3种预测模型,分别为基础模型、模型1(基础模型+NT-proBNP)和模型2(基础模型+hs-cTnT),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最终纳入230例患者,按3∶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46)和测试集(n=84)。随访期间共发生83例全因死亡事件,死亡率为37.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NTproBNP每升高1 000 pg/mL,2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7%(HR=1.27,95%CI:1.15~1.40,P <0.001);而ln(hs-cTnT)升高与死亡风险无显著关联(HR=1.11,95%CI:0.89~1.38,P=0.372)。通过Cox回归和LASSO回归最终筛选出以下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变量:既往房颤、术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基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随机血糖,并基于此构建基础模型。基础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6和0.778。模型1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66和0.799,提高了对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模型2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1和0.788,对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提升不明显。结论:NT-proBNP是AIS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可提高基于传统临床指标模型的死亡风险预测能力,辅助AIS患者的个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高敏肌钙蛋白T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坤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价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标志物、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男性学生运动员,在100min内完成20 000m长跑和哈佛台阶试验,心率控制在180~200次/min。在运动前(T1)、运动后即刻(T2... 目的:评价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标志物、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男性学生运动员,在100min内完成20 000m长跑和哈佛台阶试验,心率控制在180~200次/min。在运动前(T1)、运动后即刻(T2)和运动后3h(T3)测定运动员的心率、血压、血浆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结果: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含量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血清铁和白介素-6含量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动后3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均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强度耐力训练后心脏损伤标志物NT-proBNP含量显著性增高,应该是对运动刺激的一种生理适应,不具有病理性改变意义。白介素-6浓度发生显著性上升,并不能表明发生运动性炎性反应,并未对心功能造成伤害。血清铁含量的下降,表明运动并未过量,没有对机体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钠肽前体 白介素-6 血清铁 大强度耐力训练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cTnI、H-FABP对呼吸困难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祥东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预...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80名[其中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5±7.8)岁]呼吸困难患者作为试验组和健康体检者20名[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2.6±6.9)岁]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NT-pro BNP、c Tn I、H-FABP浓度,根据出院诊断将呼吸困难患者分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组和非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CH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将CHF组又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三个亚组。分别观察五组NT-pro BNP、c Tn I、H-FAB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血清NT-pro BNP、c Tn I、H-FABP浓度在CHF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和NCHF组(P<0.05),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5),而对照组和NCH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c Tn I、H-FABP联合检测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3.6%、阴性预测值为95.6%,高于NT-pro BNP、c Tn I、H-FABP任何一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清NT-pro BNP、c Tn I和H-FAB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NT-pro BNP、c Tn I和H-FABP对于诊断CHF和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鉴别CHF和NCHF引起的呼吸困难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以心肌炎为主的多系统受累
12
作者 梁秀宇 王强 运蓓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5-636,共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临床少见病[1-2],好发于儿童,成人较少见,而出现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并发症,并出现多系统受累的IM患者更少见[3]。近期我科诊治1例成人IM,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临床少见病[1-2],好发于儿童,成人较少见,而出现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并发症,并出现多系统受累的IM患者更少见[3]。近期我科诊治1例成人IM,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以周身弥漫性红斑丘疹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于1周前出现发热、咽痛,体温最高达38.8℃,并发口腔破溃、恶心、呕吐及纳差,周身鲜红色皮疹逐渐融合成片。于当地传染病院就诊考虑为“过敏性皮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缓解。后因皮疹逐渐加重于2014年8月3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心肌炎 b-N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