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835-2836,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SF-36)分值、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SF-36分值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利于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林 屈根学 +4 位作者 张勤奕 孟欣 王兰 李桂肖 袁健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b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付瑞红 韩铁胜 刘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35-38,共4页
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TEVAR)治疗急性/亚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优于最优内科治疗。TEVAR实施的最佳时间窗为2周~6个月。TEVAR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虽然TEVAR存在操作并发症,但仍是相... 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TEVAR)治疗急性/亚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优于最优内科治疗。TEVAR实施的最佳时间窗为2周~6个月。TEVAR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虽然TEVAR存在操作并发症,但仍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置入术 最优内科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1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及疼痛的观察,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同时注重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合理安置体位,加强切口护理及并发症的观...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1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及疼痛的观察,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同时注重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合理安置体位,加强切口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9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截瘫等并发症,平均术后1周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有针对性地观察及护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周林 赵佩群 刘晓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58,共1页
主动脉夹层(TAD)是指主动脉中层发生撕裂后,使血液在撕裂层中流动,若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口以远的降主动脉则称为StanfordB型TAD,1994年Dake等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TAD。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b 护理 TAD 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
6
作者 梁敬萍 方桂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04-1506,共3页
关键词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占兴 朱培欣 +4 位作者 李爱国 张廷 张付全 高敬增 连爱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STANFORD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植入治疗 b 腔内 治疗效果 剧烈疼痛 支架植入术 胸背部疼痛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刘雷 法宪恩 +1 位作者 朱瑞 张宁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作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医生预防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TEVAR治疗...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作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医生预防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TEVAR治疗的1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TEVAR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重症感染等不良事件将182例患者分为不良事件组(38例)和完全康复组(144例)。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将P<0.10的数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对危险因素应用R 4.3.1软件绘制成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DCA决策曲线等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可知白细胞计数、原发破口宽度及症状出现至接受TEVAR时间等为患者经TEVAR治疗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 4.3.1软件制作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94(95%CI:0.845~0.943),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而且优于不同独立危险因素单独预测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校准曲线中模型开发集与理想模型贴近,说明预测模型性能良好。DCA决策曲线提示在风险阈值为0.03~1.0时,预测模型的净收益良好,说明在该区段临床实用价值更好。结论 白细胞计数增加、原发破口宽度增大、近端夹层累及2区及以上、症状出现至行TEVAR时间及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模型预测性能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危险因素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范逸松 王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收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依据治疗时机分为两组,急性...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收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依据治疗时机分为两组,急性组(52例)于发病<14 d行手术治疗,非急性组(51例)于发病≥14 d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住院花费]、术前及术后3个月胸主动脉重塑(AR)情况[真腔/主动脉直径比(TLi)、最大真假腔直径比值、假腔/主动脉直径比(FLi)]、假腔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非急性组比较,急性组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短,28 d病死率较低,住院花费较少(P<0.05)。术后3个月,急性组TLi高于非急性组,FLi低于非急性组,且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最大真假腔直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假腔血栓完全吸收率较非急性组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卒中、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内漏、脊髓缺血、逆撕A型夹层、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缩短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减轻住院经济负担,提升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假腔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彦军 鲍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采用股动脉切开术,68例)和缝合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术,6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缝合组术后6 m及1 y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股动脉切开技术比较,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可缩短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 动脉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梁海丹 刘成森 +1 位作者 杨小强 韦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ADA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选用七氟... 目的:探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ADA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选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_(0)(麻醉诱导前)时,两组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麻醉诱导后)、T_(2)(体外循环后10 min)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R、MAP均低于同组T_(0)时(P<0.05);观察组T_(1)、T_(2)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T3时(手术结束后),对照组的HR、MAP低于同组T_(0)时(P<0.05);而观察组的HR、MAP与同组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DA手术中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麻醉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李晨曦 王秋吉 +2 位作者 杨珏 李欣 范瑞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导致A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ICU-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诊断为ATAAD并行外科手术的47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导致A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ICU-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诊断为ATAAD并行外科手术的47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等数据,根据ICU-LOS是否超过8 d,将患者分为ICU-LOS≤8 d组(273例)和ICU-LOS>8 d组(204例),使用PSM法均衡两组临床特征。应用LASSO回归筛选与ICU-LOS延长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所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与ICU-LOS之间的比值比(OR),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RCS曲线分析ICU-LOS延长与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PSM后,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血糖、心血管手术史、马方综合征(MFS)、白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D-Di)、血清肌酐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史(CABG)、主动脉交叉夹闭(ACC)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S、BMI、WBC、CPB时间和D-Di是引起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DCA结果表明,当风险阈值约为0~0.7时,Nomogram模型可以对ICU-LOS做出有效的临床决策。RCS结果显示,院内死亡风险在8 d左右保持稳定(P<0.001)。当ICU-LOS>8 d时,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院内死亡的预测风险比为1.02。结论MFS、BMI、WBC、CPB时间、D-Di是ATAAD患者ICU-LOS延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事件与实际事件的一致性较高。作为缩短TAAD患者住院时间的工具,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倾向性评分匹配 ICU停留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肖玉林 吴忠隐 张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和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相对于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弓上分支动脉重建介入治疗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介入...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和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相对于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弓上分支动脉重建介入治疗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不同介入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分析,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对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劣势和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近端不良锚定区 介入治疗方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灿 刘剑 +2 位作者 张云奇 叶钢 贺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3组,发病时间<3 d进行手术为A组(n=43),发病时间3~5 d进行手术为B组(n=40),发病时间>5 d进行手术为C组(n=36)。比较三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病死率和再次手术率。结果:三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假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假腔直径短于A组和C组,假腔直径缩小值高于A组和C组,病死率低于A组和C组(P<0.05);三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5 d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主动脉重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加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林婕 张燕 左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089-2090,共2页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一般在主动脉瓣环上2cm处,累及大部分或全部主动脉。手术治疗难度大,因弓部手术涉及众多重要血管、手术风险高。我院2010年下半年为2例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Bentall手术,同时...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一般在主动脉瓣环上2cm处,累及大部分或全部主动脉。手术治疗难度大,因弓部手术涉及众多重要血管、手术风险高。我院2010年下半年为2例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Bentall手术,同时采用陈良万等研制的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方法替代四分支人工血管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16
作者 李振东 陈丹 杨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41-2144,共4页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烟囱技术,castor组接受castor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期间上肢缺血、脑梗死、内漏、LSA窃血、夹层逆撕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时的主动脉重塑指标。结果 castor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随访期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castor组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与烟囱技术相比,castor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有助于患者的假腔血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Standford b主动脉夹层 castor分支覆膜支架 主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穆蕾蕾 梁小妍 尹亚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基于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效果,评估对术后并发症、血压水平等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筛选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Stanfor... 目的探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基于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效果,评估对术后并发症、血压水平等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筛选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100例入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入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基于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26.00%,观察组偏低(P<0.05)。术后24 h、72 h和出院时,2组的血压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P均<0.05),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对比,观察组用时均较短,且48 h胸腔引流量更少,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经基于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对于调控血压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且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方面均有突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关键环节的预警预控干预 血压水平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探讨
18
作者 陆艳凤 刘子琦 李金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1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2年收治的11例患者护理过程。结果通过规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可向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关键词 DebaKey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阿得力.艾山 徐翀 马依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观察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1月,对23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笔者对...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观察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1月,对23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笔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术后行影像学及症状学随访观察。结果术中成功释放移植物22例,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18例近段破口完全被封闭,动脉瘤消失,4例发生内漏,其中2例再次置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再次行腔内隔绝术。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坏死而死亡。22例患者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出院,术后经过CTA及症状学随访显示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近、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46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淑珍 朱宪明 +3 位作者 刘志平 张玉龙 王坚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85-88,95,共5页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30例应用长直筒支架.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比较两组内漏发生率、围手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假腔血栓化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导致截瘫,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4例均为放置长直筒支架患者,无支架内漏及移位,无脑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 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避免了现有支架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特点制订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此方法适用、可行,避免支架与主动脉远端直径不匹配引起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修复术 远端锚定区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