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豫波 石炳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b t淋巴细胞衰减 抑制性受体 CD2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其配体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小鼠体内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夏丽坤 李琰 +3 位作者 张胜男 曹哲瑶 陆岩 杨宏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将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衰减 疱疹病毒侵入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3
作者 夏丽坤 张胜男 +1 位作者 陈琳琳 周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人胚肾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为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法获得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cDNA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重组... 目的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人胚肾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为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法获得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cDNA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TL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后转染HEK293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TL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BTL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插入序列正确,与基因文库中提供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8%~100%。Real-time PCR检测可见转染了重组质粒pBTLA的HEK293细胞内BTLA mRNA表达增强(P=0.00),3个组间HEK293细胞内BTLA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83,P=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BTLA的HEK293细胞内BTL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转染后24~48 h表达最强。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TLA蛋白主要表达在HEK293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BTLA的真核表达载体,该重组质粒在HEK293细胞中能够表达BTLA,为后续研究BTLA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衰减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氧化应激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晓青 杨友华 +3 位作者 杨荣 刘宇炜 周国勇 邱文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与氧化应激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30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为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两组入选对象心功能参...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与氧化应激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30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为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两组入选对象心功能参数EF%、SV%、FS%、E、A、E/A;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PEF;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表达频率及相关活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TNF-α、IL-4、IL-35)及氧化应激指标(MDA、ROS、SOD、TAOC)。结果:病例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130例患者中,有103例心功能指标异常,占病例组研究对象的79.23%,而E/A异常率最高。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Dd增厚,A峰升高,EF、E峰、E/A降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肺功能各项参数明显降低;病例组130例患者中,有88例肺功能指标异常,占病例组研究对象的67.69%。而其中PEF异常率最高。病例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指标EF与CD24^+细胞和CD19^+CD24^+细胞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及-0.457,具有负相关性,与ROS的相关系数为0.459,具有正相关性。心功能指标FS与CD24^+细胞、CD19^+CD24^+细胞的相关系数为-0.395和-0.421,具有负相关性;A峰与CD19^+cell的相关系数为0.423,具有正相关性,E/A与BTLA的相关系数为0.393,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SV与MDA、SOD呈正相关;肺功能的各项参数均与Hs-CRP及ESR呈明显的负相关;肺功能参数FVC与BTLA及CD19^+CD24^+的相关系数0.513和0.596,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D24^+BTLA^+、TNF-α的相关系数为-0.451和-0.351,呈明显负相关性;参数FEV1与CD19^+CD24^+、TAOC、IL-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466及0.519,呈明显正相关性,与CD24^+BTLA^+、MDA的相关系数为-0.461和-0.358,呈明显负相关性;PEF与SOD、TAOC、IL-4、IL-35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0.482、0.643及0.452,呈明显正相关性,与MDA、ROS、IL-17的相关系数为-0.451、-0.423及-0.417,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RA氧化应激失衡及细胞免疫失调贯穿于心肺功能损伤的整个过程,因此,在临床上治疗RA患者关节症状的同时,要探讨如何恢复机体氧化还原稳态,以上调BTLA水平,活化B、T细胞,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降低心肺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肺功能 b、t淋巴细胞衰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BTLA基因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峰 陈永井 +4 位作者 王勤 杨科芳 代群 王凤鸣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构建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免疫原,并探讨该基因转染细胞在体外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法从经PHA活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中克隆出人BTLA编码区全长基因,经EcoR I和BamHI双酶切后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 目的:构建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免疫原,并探讨该基因转染细胞在体外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法从经PHA活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中克隆出人BTLA编码区全长基因,经EcoR I和BamHI双酶切后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中构建成重组载体pEGZ-Term/BTLA。用脂质体法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并用Zeocin抗生素进行长期筛选;流式细胞术分析BTLA在基因转染细胞膜上的表达;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探讨基因转染细胞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BTLA基因转染的293T细胞膜上能稳定地高表达人BTLA蛋白。BTLA基因转染的293T细胞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显示,与未转染的293T细胞相比,该基因转染的细胞能部分地抑制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的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析揭示,该基因转染的细胞能够下调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25的表达并降低IFN-γ和IL-10的分泌。结论:获得稳定高表达人BTLA基因转染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在体外对抗人CD3 mAb刺激的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具有部分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衰减子 基因转染 t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BTLA^+T细胞数量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齐亚军 刘健 +2 位作者 郑力 曹云祥 万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活性氧(ROS)、活性氮(RN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140例AS患者随机等分为XFC组(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活性氧(ROS)、活性氮(RN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140例AS患者随机等分为XFC组(3粒/次,tid)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4片/次,bid);连续治疗3个月。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采用ELISA检测2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ROS、RNS、MDA、SOD、CAT、TAOC)和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XFC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SAS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BTLA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SOD、CAT、TAOC值均显著降低,ROS、RNS、MDA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ESR、Hs-CRP值显著升高(P<0.01),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外周血BTLA+CD3+T细胞、BTLA+CD4+T细胞、SOD、TAOC、IL-4,SF-36量表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活力(VT)以及一般健康状况(GH)八个维度积分均显著升高,ROS、MDA、TNF-α、ESR、Hs-CRP、VAS、BASDAI、BASFI、BAS-G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XFC组与SAS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BTLA表达水平与SOD、RP、BP、SF、RE呈正相关;BTLA+CD3+T细胞、BTLA+CD4+T细胞与ROS、MDA、IL-1β、TNF-α、ESR、VAS、BASDAI呈明显负相关,与TAOC、IL-4、IL-10呈正相关;BTLA+CD3+T细胞与RNS、Hs-CRP、BASFI呈明显负相关;BTLA+CD4+T细胞与CAT呈正相关。结论 XFC能增强AS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负性调节T细胞的激活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b、t淋巴细胞衰减 氧化应激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病患者肺功能降低与BTLA阳性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健 万磊 +4 位作者 刘磊 程园园 冯云霞 黄传兵 汪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与风湿病患者肺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选取482例风湿病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198例,强直性脊柱炎(AS)114例、干燥综合征(SS)102例、骨关节炎(OA)68例,应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与风湿病患者肺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选取482例风湿病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198例,强直性脊柱炎(AS)114例、干燥综合征(SS)102例、骨关节炎(OA)68例,应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风湿病患者肺功能降低,外周血BTLA、Treg表达降低;与风湿病BTLA、Treg正常组比较,BTLA、Treg异常组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FEF75降低(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FEV1、FEF25、FEF50分别与BTLA、Treg呈正相关,FVC、FEV1、FEF50、FEF75分别与IgA、IgM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风湿病患者肺功能降低可能与BTLA、Treg表达降低,促使T细胞、B细胞过度异常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风湿病 b、t淋巴细胞衰减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LA、Treg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健 万磊 +4 位作者 冯云霞 程园园 刘磊 黄传兵 汪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生化仪检测血清血小板参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 目的:观察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生化仪检测血清血小板参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与BTLA、Treg等的关系。结果: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异常率最高为RA,其次为AS、SS、OA;与正常组比较,这四种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降低;BTLA、Treg异常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较BTLA、Treg正常组升高(P<0.05或P<0.01);血小板参数与BTLA、Treg呈相关性。结论: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异常可能与BTLA、Treg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风湿病 b、t淋巴细胞衰减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LAG-3和BTLA介导的血液肿瘤免疫耐受及其逆转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少华 查显丰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4-1597,共4页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BTLA)在血液肿瘤介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bt淋巴细胞弱化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BTL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芳 朱旭昆 +4 位作者 贺宇飞 王晶 阳诺 张桂梅 冯作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确定体内表达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途径。方法采用RT PCR及重组DNA技术构建可溶性BTL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测重组质粒的转录表达,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 目的初步研究确定体内表达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途径。方法采用RT PCR及重组DNA技术构建可溶性BTL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测重组质粒的转录表达,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用RT PCR从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编码BTLA胞外段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TLA;体外转染BHK细胞可检测到重组质粒的转录表达;肌肉内注射转染质粒pBTLA可明显抑制H22小鼠肿瘤的生长。结论可溶性BTLA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提示B7x BTLA途径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封闭此途径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衰减 免疫耐受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TLA、Treg探讨风湿病患者心功能降低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健 刘磊 +4 位作者 万磊 程园园 冯云霞 黄传兵 汪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基于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探讨风湿病患者心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收住风湿病患者345例(风湿病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153例、强直性脊柱... 目的:基于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探讨风湿病患者心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收住风湿病患者345例(风湿病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153例、强直性脊柱炎(AS)76例、干燥综合征(SS)56例、骨关节炎(OA)6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风湿病患者的心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BTLA及Treg的表达。观察风湿病患者心功能、BTLA及Treg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45例风湿病患者心功能异常率占38.8%,RA、AS、SS、OA心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9.6%、35.5%、30.3%、23.3%。(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参数E峰、E/A、EF%与BTLA呈正相关,E峰、E/A、FS%与Treg呈正相关,E/A与RF呈负相关,A峰与C3、C4、IgG、ESR呈正相关,EF%、FS%均与ESR呈负相关(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湿病患者组外周血BTLA、Treg表达频率降低(P<0.01),心功能参数E峰、E/A、EF%、FS%降低,A峰升高(P<0.05或P<0.01)。(4)与BTLA正常组比较,BTLA异常组心功能参数E峰、E/A、FS%显著降低,A峰显著升高;与Treg正常组比较,Treg异常组心功能参数E峰、E/A、EF%、FS%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BTLA-HVEM负调共刺激信号抑制Treg免疫耐受失调,可能是引起风湿病患者心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心功能 b t淋巴细胞衰减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豚鼠对木鳖子提取物免疫增强作用的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迪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97-900,910,共5页
研究木鳖子提取物(ECMS)在Zmu-1:DHP和DHP2个豚鼠品系中,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0.1mg ECMS和0.5mL O-AsiaⅠ型双价口蹄疫疫苗混合,免疫2个品系豚鼠,以疫苗组和空白组作对照。用间接血凝法测定O型疫苗持续期的血凝抗体效价;ELIS... 研究木鳖子提取物(ECMS)在Zmu-1:DHP和DHP2个豚鼠品系中,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0.1mg ECMS和0.5mL O-AsiaⅠ型双价口蹄疫疫苗混合,免疫2个品系豚鼠,以疫苗组和空白组作对照。用间接血凝法测定O型疫苗持续期的血凝抗体效价;ELISA法测定抗O型疫苗VP1结构蛋白的IgG、IgG1及IgG2;ELISA法测定抗AsiaⅠ型疫苗的IgG、IgG1及IgG2;用流式细胞法和ELIS法,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淋巴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处理组豚鼠B、T淋巴细胞,比疫苗组产生明显的特异性免疫反应(P<0.01或P<0.05)。(2)ECMS能诱导FMD O型疫苗产生较高滴度的IgG及IgG2抗体,但维持时间较短,而诱导AsiaⅠ型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3)药物组能诱导T细胞产生较高滴度的IFN-γ。(4)DHP豚鼠中,ECMS对两个疫苗均有较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而Zmu-1:DHP豚鼠只对AsiaⅠ免疫增强作用较明显。(5)DHP豚鼠的多数免疫功能大于Zmu-1:DHP豚鼠。实验结果证明:豚鼠是研究ECMS免疫功能较适宜的动物模型;豚鼠品系间的免疫反应存在明显地遗传差异;ECMS对O型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较显著,并主要由IgG2和IFN-γ参与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鳖提取物 豚鼠品系 口蹄疫双价疫苗 遗传作用 tb淋巴细胞 免疫增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立韬 白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70,共8页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含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VISTA)等新型免疫检查点也逐渐被发现,极大的丰富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维度。与之相关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ipilimumab)和替西木单抗(tremelimumab), PD-1/PD-1配体1(PD-L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帕姆单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等相继问世,其在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的治疗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耐药性等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 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 b、t淋巴细胞衰减(btLA) 含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VISt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