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将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展开更多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BTLA主要在B细胞和T细胞中表达,也被发现存在于其它一些先天免疫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到目前为止,疱疹病毒入侵介质(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HVEM)是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的BTLA的唯一配体。HVEM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其与BTLA的相互作用直接连接了CD28和TNFR两大家族。BTLA与HVEM的结合通常介导免疫抑制效应,并在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BTLA/HVEM通路除了提供负调控信号以外,还能促进T细胞的存活,这种双重信号系统的存在使得BTLA介导的免疫调控更加精细和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LA参与并影响了T细胞、B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介导的免疫调控,并因此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例如炎症、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就BTLA在免疫调控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B及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SNP位点在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确定BTLA基因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80例乳腺癌患者及262例...目的:探讨B及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SNP位点在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确定BTLA基因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80例乳腺癌患者及262例健康女性外周血5mL,试剂盒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进行BTLA基因外显子及内含子的SNP位点DNA扩增,检测BTLA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患者与正常对照差别,进而确定该基因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的BTLA基因外显子及内含子中杂合子基因型高于正常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OR>1.00),内含子中rs2705535 GG基因型乳腺癌患者组中的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R<1.00),A等位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1.0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T-LA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将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
文摘目的:探讨B及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SNP位点在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确定BTLA基因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80例乳腺癌患者及262例健康女性外周血5mL,试剂盒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进行BTLA基因外显子及内含子的SNP位点DNA扩增,检测BTLA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患者与正常对照差别,进而确定该基因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的BTLA基因外显子及内含子中杂合子基因型高于正常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OR>1.00),内含子中rs2705535 GG基因型乳腺癌患者组中的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R<1.00),A等位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1.0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T-LA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