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V-NH937引起禽脑脊髓炎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纯洁 马学恩 赵振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70-71,共2页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 NH93 7毒株脑内接种 1日龄 SPF雏鸡 ,分别在攻毒后 3 ,5,1 0 ,1 4 ,2 0 ,2 5和 3 0 d分别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 4只 ,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果临床发病在第 6天出现 ,第 9天普遍发病并开始死亡 ,到第 1 4... 用禽脑脊髓炎病毒 NH93 7毒株脑内接种 1日龄 SPF雏鸡 ,分别在攻毒后 3 ,5,1 0 ,1 4 ,2 0 ,2 5和 3 0 d分别宰杀对照组两只和攻毒组 4只 ,取大脑和小脑、固定、HE染色。结果临床发病在第 6天出现 ,第 9天普遍发病并开始死亡 ,到第 1 4天死亡停止。在第 3天时 ,软脑膜充血出血、神经元出现少量变性坏死 ,第 1 0天和 1 4天损伤性变化最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 病毒 病理 aev-NH9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四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北宇 刘月焕 +3 位作者 郑世兰 景小冬 姚颖 白丽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用NDV La Sota株、IBV M41株、EDS76 V HSH23株、AEV Van Roekel株为种毒,分别接种鸡胚或鸭胚,制备各种病毒抗原液,经福尔马林灭活后,采用FILTRON盒式超滤系统对制苗病毒抗原液进行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 用NDV La Sota株、IBV M41株、EDS76 V HSH23株、AEV Van Roekel株为种毒,分别接种鸡胚或鸭胚,制备各种病毒抗原液,经福尔马林灭活后,采用FILTRON盒式超滤系统对制苗病毒抗原液进行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制成ND-IB-EDS76-AE四联灭活疫苗。对四联苗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证明本疫苗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免疫10-14 d后产生免疫力;ND部分效检,攻毒100%保护,每羽份含ND效价达50-123 PD50;IB部分效检,免疫21-28 d后攻毒保护率达80%-100%,IB HI效价≥1:64;EDS76效检,免疫后21 d HI效价≥1:128;AE效检,保护率达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减蛋综合征 传染性脑脊髓炎 四联油佐剂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YL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华芳 张淑霞 +5 位作者 杨涛 杨增岐 王兴龙 杜恩岐 党如意 王晶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6,29,共4页
为弄清陕西杨凌某鸡场种鸡产蛋量突然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死雏、弱雏增多的原因,通过采集发病鸡脑组织进行SPF鸡胚连续传代、琼脂扩散试验(AGP)、人工感染试验、V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毒YL株与AEV... 为弄清陕西杨凌某鸡场种鸡产蛋量突然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死雏、弱雏增多的原因,通过采集发病鸡脑组织进行SPF鸡胚连续传代、琼脂扩散试验(AGP)、人工感染试验、V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毒YL株与AEV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出现特异的沉淀线;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可见雏鸡有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剖检大脑有轻微的水肿和软化;成功克隆出AEV YL株的VP1基因,全长810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与AEV参考毒株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2.0%~99.8%,氨基酸同源性为89.3%~99.3%;进化树分析表明,YL株与1143株、L2Z株和SX株亲缘关系较近,与VR株、HB株、SD株和NH937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与AEV已知毒株在进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aev) 分离鉴定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不同批次毒种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振华 姜北宇 +4 位作者 李林 张建伟 景小冬 毛娅卿 郑小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034-12036,1206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批次的鸡源及胚源毒种致病性,为有效控制禽脑髓炎(AE)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AEV Van Roekel(VR)株毒种用雏鸡及鸡胚进行繁殖与传代,制备了不同批次的鸡源及胚源毒种,将这些毒种以不同接毒剂量经脑内接种8~10... [目的]探讨不同批次的鸡源及胚源毒种致病性,为有效控制禽脑髓炎(AE)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AEV Van Roekel(VR)株毒种用雏鸡及鸡胚进行繁殖与传代,制备了不同批次的鸡源及胚源毒种,将这些毒种以不同接毒剂量经脑内接种8~10周龄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不同批次的鸡源毒种致病性均很强,接种后可引起SPF鸡出现严重的禽脑脊髓炎症,不同批次的胚源毒种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有强有弱。[结论]P080603和170807012个批次胚源毒种可以用作AE攻毒效检毒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毒种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陕西分离株V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华芳 张淑霞 +4 位作者 杨涛 杨增岐 王兴龙 杜恩岐 党如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27,共5页
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陕西分离株SX株V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了解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发表的AEV 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SX分离株的VP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 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陕西分离株SX株V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了解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发表的AEV 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SX分离株的VP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后与已知的AEV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AEV SX分离株VP1基因的全长为810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SX株与参考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5%~99.4%,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5%~98.9%;在1~7、19~25、149~155处有3个潜在抗原位点。系统进化树表明,SX株与1143、L2Z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VP1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感染鸡胚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学恩 赵振华 顾玉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4,共2页
6日龄SPF鸡胚经卵黄囊分别接种禽脑脊髓炎病毒VanRoekel株、1143株和NH937株,10日后剖杀。鸡胚主要病变:眼观活动减弱,发育不良,体重减轻,皮下和脑部出血,脑积水和萎缩,脑重量明显减轻;光镜下见中枢神... 6日龄SPF鸡胚经卵黄囊分别接种禽脑脊髓炎病毒VanRoekel株、1143株和NH937株,10日后剖杀。鸡胚主要病变:眼观活动减弱,发育不良,体重减轻,皮下和脑部出血,脑积水和萎缩,脑重量明显减轻;光镜下见中枢神经组织非化脓性脑脊髓炎,腺胃、十二指肠、肝、胰、肾淋巴细胞浸润,骨骼肌萎缩、肌间水肿,其中神经细胞中央染色质溶解具有证病意义;电镜下脑神经细胞胞核淡染,胞浆内近核处粗面内质网崩解,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胰岛细胞胞浆内含有约25~30nm密集或散在的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禽脑脊髓炎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在BGM-70传代细胞系上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爵 张杰 +2 位作者 刘有昌 张方亮 周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进行了 禽脑脊 髓炎病 毒 L2 Z 株在 B G M70 传 代 细胞 系上 培 养特 性的 研 究。该 毒 株 在细胞上盲 传3 代后 能产生明 显的细 胞病变,并 且传代 过程中 细胞 病变 稳定 地出 现。利 用琼 脂扩 散试验、免疫 荧光... 进行了 禽脑脊 髓炎病 毒 L2 Z 株在 B G M70 传 代 细胞 系上 培 养特 性的 研 究。该 毒 株 在细胞上盲 传3 代后 能产生明 显的细 胞病变,并 且传代 过程中 细胞 病变 稳定 地出 现。利 用琼 脂扩 散试验、免疫 荧光试 验、免疫酶 试验及 负染电镜 观察 研究 表 明, L2 Z 株 接种 B G M70 细 胞具 有良 好 的增殖特性 ,并且病 毒是在细 胞浆中 进行复制 。该研究 报道禽 脑脊髓 炎病 毒能 成功 地在 传代 细胞 系上培养增 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病毒 BGM-70 传代细胞系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思当 范伟兴 +1 位作者 匡宝晓 王海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85-86,共2页
禽脑脊髓炎(AE)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头颈快速震颤、衰竭死亡为特征。本病1930年最早发现于美国〔1〕,此后,世界所有养禽地区均有发生,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2〕,山东省对本病的报道多见〔... 禽脑脊髓炎(AE)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头颈快速震颤、衰竭死亡为特征。本病1930年最早发现于美国〔1〕,此后,世界所有养禽地区均有发生,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2〕,山东省对本病的报道多见〔3,4〕,但大都缺乏对AE病毒分离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分离 鉴定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接种鸡胚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强 张二芹 +4 位作者 王丽 高婉丽 王明伟 王金玲 赵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141,共3页
通过卵黄囊接种法,将禽脑脊髓炎病毒接种到8日龄SPF鸡胚内,继续在孵化箱内孵化。第17天收病毒,经观察,接毒的鸡胚局部有出血点、体重减轻、爪子弯曲等病理变化。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鸡胚病理变化 VR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VP3、VP0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嘉慧 刘丽华 陈富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2期70-72,共3页
根据AEV-NH937基因组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的外壳蛋白VP1、VP3、VP0基因,将它们克隆于pUCm-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EV-NH937病毒株VP1基因全长810 bp、编码270个氨基酸,VP3基因全长735 bp、编码245个氨... 根据AEV-NH937基因组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的外壳蛋白VP1、VP3、VP0基因,将它们克隆于pUCm-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EV-NH937病毒株VP1基因全长810 bp、编码270个氨基酸,VP3基因全长735 bp、编码245个氨基酸,VP0基因全长726 bp、编码242个氨基酸;与Calnek疫苗株相比,AEV-NH937病毒株VP1、VP3、VP0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62%、93.88%、95.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89%、97.96%、98.35%。将VP1、VP3、VP0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cDNA4/His Max构建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入宿主菌DH5α中,使基因得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VP1、VP3、VP0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强 张二芹 张同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
以提取的禽脑脊髓炎病毒总RNA为模板,以P1和P2为引物,反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p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T-VP1,PstⅠ/BamHⅠ双酶切及PCR确认正确后,利用pMD18-T-VP1重组质粒为模板,以P3和P4为引... 以提取的禽脑脊髓炎病毒总RNA为模板,以P1和P2为引物,反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p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T-VP1,PstⅠ/BamHⅠ双酶切及PCR确认正确后,利用pMD18-T-VP1重组质粒为模板,以P3和P4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810bp的产物。VP1基因和pBI121植物表达载体用SmaⅠ和SacⅠ双酶切,经纯化后连接,再转化到EHA105农杆菌中,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VP1,为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VP1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VP1基因 pBI121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小洁 张兵 +4 位作者 王兆丽 吴华伟 薛青红 刘丹 薛麒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获得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AEV VP1蛋白,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按常规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经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3次亚克隆获得两株杂交瘤... 为获得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AEV VP1蛋白,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按常规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经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3次亚克隆获得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4#、19#,并进行了抗体亚类的鉴定、Western-blot和IFA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两株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IgG2a,Western-blot和IFA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均能与AE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家禽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采用建立的IFA方法对单抗进行了初步运用,在疫苗外源病毒检测AEV时,与经典方法的符合率100%。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EV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AEV检测方法和深入研究AEV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VP1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源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莉莉 李志军 +5 位作者 黄加利 杨增岐 萧飒 王兴龙 党如意 张淑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为探究陕西省咸阳市某鹌鹑养殖厂的鹌鹑发病是否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采集发病鹌鹑的脑、肝脏、肠道等组织,通过鸡胚传代、RT-PCR扩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性分析。RT... 为探究陕西省咸阳市某鹌鹑养殖厂的鹌鹑发病是否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采集发病鹌鹑的脑、肝脏、肠道等组织,通过鸡胚传代、RT-PCR扩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性分析。RT-PCR扩增结果显示,用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特异性引物成功扩增得到大小为288bp的目的片段,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4.9%~99.3%和95.8%~98.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SX株位于同一分支;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发病鹌鹑的脑、肝脏、肠道组织切片中存在大量的阳性棕黄色着色区域,而阴性对照没有;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鹌鹑出现典型的禽脑脊髓炎(AE)临床症状,发病率55.1%,病死率100%,病理剖检发现患病鹌鹑的脑组织软化,脑半球轮廓模糊,对照组未见异常。成功分离得到1株鹌鹑源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AEV XY/Q-1410株,为鹌鹑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禽脑脊髓炎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Luminex xTAG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孟迪 朱海波 +5 位作者 朱余军 伍妙梨 练月晓 黄碧洪 葛叶 丛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58,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Luminex xTAG技术方法,本试验针对AEV高度保守的VP 1基因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在上游引物的5′端通过Spacer18间隔添加Tag序列,下游引物的5′端标记生物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Luminex xTAG技术方法,本试验针对AEV高度保守的VP 1基因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在上游引物的5′端通过Spacer18间隔添加Tag序列,下游引物的5′端标记生物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构建质粒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Luminex xTAG检测方法。用所建立的Luminex xTAG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同时对45份脑组织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AEV Luminex xTAG检测方法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马立克病毒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可达1×10^(2)copies/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4.0%;对45份临床样品的Luminex xTAG检测结果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EV Luminex xTAG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AE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aev) Luminex xTAG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15
作者 李涛 李景鹏 +1 位作者 陈洪岩 关云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对VP3进行克隆和测序,为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分子诊断以及更深一层次的分子和基因工程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AEV VR株感染的SPF鸡胚脑及内脏器官组织中提取病毒RNA并扩增出VP3目的基因,而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鉴... 目的对VP3进行克隆和测序,为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分子诊断以及更深一层次的分子和基因工程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AEV VR株感染的SPF鸡胚脑及内脏器官组织中提取病毒RNA并扩增出VP3目的基因,而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AEV VR株VP3基因全长735bp,共编码245个氨基酸,与AEV-1143标准毒株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和97%;并将其与其他小RNA病毒进行了比较。结论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从体外成功扩增AEV Van-Roekel株VP3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病毒 基因 VP3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6
作者 李涛 葛俊伟 +1 位作者 关云涛 陈洪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744-748,751,共6页
目的对VP3进行克隆和测序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获得重组蛋白,为AEV的分子诊断以及更深一层次的分子和基因工程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_PCR技术,从AEV VR株感染的SPF鸡胚脑及内脏器官组织中提取病毒RNA并扩增出VP3目的基因,而后克隆... 目的对VP3进行克隆和测序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获得重组蛋白,为AEV的分子诊断以及更深一层次的分子和基因工程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_PCR技术,从AEV VR株感染的SPF鸡胚脑及内脏器官组织中提取病毒RNA并扩增出VP3目的基因,而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应用Bac_to_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VP3基因定向克隆到pFastBacHTa donor质粒中,经转座反应,筛选到VP3_Bacmid重组子,转染sf9昆虫细胞并盲传三代,提取DNA应用PCR方法鉴定证实获得含VP3的重组病毒,Western blot鉴定VP3在杆状病毒系统中得以表达。结果AEV VR株VP3基因全长735 bp,共编码245个氨基酸,与AEV_1143标准毒株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和97%;并将其与其它小RNA病毒进行了比较;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蛋白大小约27 ku。结论本研究通过RT_PCR技术首次从体外成功扩增AEV Van_Roekel株VP3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应用Bac_to_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VP3基因并获得了具有良好免疫活性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病毒 RT-PCR 基因 VP3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外壳蛋白VP1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亚歌 吴海洋 +6 位作者 翟庆贺 牛晓赛 董新荣 卢尧 杨灵芝 郭建友 朱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研究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外壳蛋白VP1的免疫原性,研究根据AEV-187株V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表达引物,利用RT-PCR扩增获得了828 bp片段,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2a-VP1,将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 为研究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外壳蛋白VP1的免疫原性,研究根据AEV-187株V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表达引物,利用RT-PCR扩增获得了828 bp片段,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2a-VP1,将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工程菌株pET-32a-VP1-BL21(DE3),经IPTG诱导后,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VP1蛋白的表达形式及反应活性;采用表达的VP1蛋白制备疫苗免疫SPF鸡,检测免疫后血清中AE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VP1蛋白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分子量为50 ku;与AEV阳性鸡血清能够发生反应;采用VP1蛋白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SPF鸡后14 d即可检测到AEV抗体,免疫后21 d和28 d的抗体水平有大幅度增长,阳性率达到80%,证明表达的VP1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综上所述,原核表达的VP1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为AE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VP1 原核表达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红 曹志 +2 位作者 韩乃君 郭伟伟 范根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59,共3页
为探索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对SPF鸡的致病性,开展了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不同接种途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AEV VR株口服后不能引起发病;刺种、肌肉注射途径接种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降低;脑内注射途径接种可引... 为探索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对SPF鸡的致病性,开展了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不同接种途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AEV VR株口服后不能引起发病;刺种、肌肉注射途径接种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降低;脑内注射途径接种可引起试验鸡全部发病。最小致病量试验结果显示,VR株脑内注射攻毒的最小致病量为10^(2.0) EID_(50)。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大,其致病力略有差异,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结果表明,AEV VR株脑内攻毒70日龄内SPF鸡的发病率为80%及以上,攻毒剂量为10^(4.0)EID_(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 接种途径 日龄 最小致病量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