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向对路堑周围风沙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石龙 王玉竹 +1 位作者 韩峰 薛春晓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认识风沙环境下风向对路堑沙害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分析不同风向角(风向与路堑走向的夹角)场景下风沙流对路堑的响应规律,并研究其响应机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但由于数值模型中存在阻... 为认识风沙环境下风向对路堑沙害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分析不同风向角(风向与路堑走向的夹角)场景下风沙流对路堑的响应规律,并研究其响应机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但由于数值模型中存在阻塞效应致使前者略微高估了路堑周围的风速。路堑内部沉沙区面积、路堑对气流的扰动能力和路堑内部的积沙量与风向角呈正相关。风向角β≤30°,路堑内部未观察到循环泡,风向角β>30°,路堑内部可观察到明显的循环泡,且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其面积呈递增趋势。本质上,风向角的减小相当于减缓路堑边坡坡率,进而减少其内部的积沙量。路堑内部沙害程度与风向角呈正相关,为减轻风积沙对线路的危害,路堑应以小风向角穿越风沙地区,有条件时风向角宜控制在3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 风沙流场 风向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动压场校核中设备干扰及修正方法
2
作者 刘江涛 龚小权 +2 位作者 周乃春 李明 张耀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1661,共11页
风洞动压场作为风洞流场品质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度,需定期开展动压场校核。动压场校核设备包括五孔探针、排管架及排管架导轨(纵梁和横梁),在分析动压场时需要扣除校核设备影响。基于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 风洞动压场作为风洞流场品质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度,需定期开展动压场校核。动压场校核设备包括五孔探针、排管架及排管架导轨(纵梁和横梁),在分析动压场时需要扣除校核设备影响。基于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NNWFlowStar,建立了一类用于模拟包含附面层流动的低速压力出口边界条件,采用低速平板湍流边界层验证了该边界条件的残差收敛性及计算精度。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及NNW-FlowStar开展了FL-12低速风洞试验段无任何设备、试验段只有排管架导轨、试验段包括排管架和排管架导轨的数值模拟。通过空间动压云图定性展示了各设备的影响量和影响区域,基于空间动压分布曲线定量给出了校核设备对试验段动压的影响量。进一步数值模拟了试验段顶部有无排管架导轨状态,给出了排管架导轨对试验段动压的影响量,排管架导轨对相邻4根探针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分解校核设备的动压影响量及对比计算和试验的动压修正曲线,表明排管架导轨对中心探针的动压影响量约为排管架对应量的6倍,验证了试验动压修正方案中忽略排管架影响量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提高动压校核精度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动压场 影响量 出口边界 修正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再入飞行器磁流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仕超 杨彦广 +5 位作者 张志刚 柳军 吴里银 胡守超 孔小平 黄成扬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7-1060,共14页
针对磁流体动力学(MHD)控制技术在超高速再入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探讨。研究阐述了MHD技术在高焓再入流场控制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热防护、电磁通信及机载发电,并详细介绍了相关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热防护、电磁通讯及机... 针对磁流体动力学(MHD)控制技术在超高速再入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探讨。研究阐述了MHD技术在高焓再入流场控制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热防护、电磁通信及机载发电,并详细介绍了相关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热防护、电磁通讯及机载发电三方面的应用,揭示了MHD控制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高焓流场MHD控制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需拓展MHD控制手段在再入飞行器领域的应用场景,发展热电离等离子体与非平衡流场的全耦合计算模型及高效算法,并开展相关验证实验,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 磁流体动力学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FP+光模块热仿真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毛建冬 肖国华 郑子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数符合多源协议(MSA)规范里的散热要求。同时,设计了“L”型风洞治具以方便测试与安装,实验测试了各芯片实际表面温度和风洞的实际工作的风流量,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结果表明,在壳体最高温度为70℃时,对于各芯片表面温度,仿真与实测温度差在2℃以内,误差在5%以内;对于整个光模块散热所需要的风流量,仿真与实测结果相差0.2立方英尺每分钟(CFM),误差在7%以内。【结论】由此证明仿真和实测方法可行,且误差较小,为高速光模块散热设计与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模块 热仿真 温度场 风流量 数值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5
作者 曾徽 闫宪翔 +2 位作者 陈智铭 苗文博 周靖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7,I0002,共11页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钝楔模型流场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测量,同时使用数值方法开展了对应状态的仿真模拟,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对于当前风洞条件,矩形喷管z向80 mm厚度核心区的等离子体参数基本保持均匀稳定,在靠近喷管壁面的两侧边缘位置受边界层影响电子密度明显衰减。本文所采用的探针测量方案对于电子密度测试的影响较小:相对高电子密度(1011 cm^(–3))工况电子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偏差小于0.5个数量级;低电子密度(1010 cm^(–3))工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偏差在0.5~1个量级,初步分析认为电极烧蚀带来的铜污染效应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飞行器近壁面等离子体参数测量提供了有效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再入 高焓电弧风洞 电子密度诊断 静电探针 流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晓 赵仁燕 +2 位作者 张德旺 刘小兵 李慧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324,共10页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风攻角(水平来流方向)下,结合实际工程中双箱结合梁宽高比的取值范围,选取六种不同大小的宽高比(9.0、11.0、12.8、15.0、17.0和19.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桥宽高比下,随风攻角由-10°变化到10°时,双箱结合梁的阻力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方向由逆时针变为顺时针,且顺时针的扭矩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风攻角为0°时,随着结合梁宽高比的增大,阻力系数先不变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系数逐渐减小。针对0°风攻角下不同宽高比的宽幅双箱结合梁,给出了三分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宽幅双箱结合梁的风荷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双箱结合梁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力特性 流场机理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幅流线型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研究
7
作者 段青松 马存明 +2 位作者 何知明 虞伟 明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断面周围绕流结构,以及检修车轨道和栏杆形式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风攻角时,断面Ⅰ、Ⅱ均发生竖向涡激振动,断面Ⅲ未出现竖向涡激振动;随着阻尼比增大,涡激振动区缩小,最大振幅逐渐减小;断面Ⅰ气流在桥面板处分离后,产生一定尺寸的旋涡并沿桥面板运动,旋涡尺寸不断增大,在桥面板背风侧发生分离并脱落,尾流旋涡为“单旋涡”模式,与断面Ⅰ相比,断面Ⅱ桥面板处旋涡尺寸相对较小,尾流旋涡为“旋涡对”模式;栏杆底座形式会影响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与箱梁下斜腹板距离0.8 m的检修车轨道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的影响较小,去除栏杆底座后,由于栏杆底座引起的气流分离旋涡消失,桥面上方旋涡尺寸明显减小,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窄幅流线型箱梁 涡激振动 宽高比 绕流结构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allatio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on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8
作者 熊小慧 梁习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18-3027,共10页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k-ε double equations turbulent model, the field flow around the wind speed sensor and the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was simulated on an unstructured grid. The grid-independent valid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pol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ind speed sensors.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varied from 0.3 to 1.0 m, the impact angles are less than ±20°,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0.8 m at least,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wind speed sensors and the steel pole is more than 1.0 m with the sensors located on the upstream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wind speed sensor steel pole numerical simulation flow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船上层建筑气动干扰特性与风阻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华伟 常文田 +1 位作者 李宏伟 孙寒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8,共8页
为优化具有多个尺寸巨大的上层建筑物集装箱船的风阻,本文以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开展风载荷和PIV流场测量风洞模型试验。根据得到的风阻与流场干扰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对主体建筑纵向间距和局部构型进行优化布置... 为优化具有多个尺寸巨大的上层建筑物集装箱船的风阻,本文以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开展风载荷和PIV流场测量风洞模型试验。根据得到的风阻与流场干扰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对主体建筑纵向间距和局部构型进行优化布置,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建筑纵向间距是影响集装箱船风阻和甲板上方绕流场气动干扰的主要因素,合理调整上层建筑物纵向间距同时对建筑物棱角边缘倒圆角处理可以得到风阻性能更优的布置方案,经风洞试验验证,优化方案较初始方案风阻降低47.19%,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可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总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集装箱船 上层建筑 风阻 流场特性 气动干扰 风洞试验 粒子图像测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的仿真与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征 刘日 +3 位作者 王天昊 迟振东 王作斌 李理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飞行器的大气传感器半球头体模型表面制造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结构,即在仿生鲨鱼皮鳞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干涉扫描二级微沟槽,以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采用CFD仿真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减阻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完成了复合结构的微纳制造,减阻率最高可达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皮 减阻 风洞实验 CFD流场仿真 微纳结构 鳞片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在环境风洞内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翔 王远 +4 位作者 于镒隆 王丹 王伟 徐俊芳 张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车身表面的静压以及车身周围和车底部的风速等进行测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风洞能准确预测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汽车前端气流的速度分布沿着气流方向发生显著变化,越接近前端冷却模块时风速的均匀性变得越差;汽车底部气流受地面、车底和轮胎旋转等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车底风速沿车身纵向先增大后减小。本方法对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热气动性能以及开发数值风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流场特性 冷却模块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国华 杜志叶 +1 位作者 蔡泓威 修连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7-2915,共9页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待计算地区的风速数据构建Weibull风速概率分布函数模型,选择风速数据在95%以内的最大临界风速作为参考值,考虑风速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根据风切变指数计算场域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分布,作为离子流场计算中不同高度节点的风速输入量。结果表明,引入风切变指数后的离子流密度与合成电场强度误差分别下降了16.2百分点和3.8百分点,明显优于传统固定风速模型。并以昆明地区某±800kV直流输电线路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计算。该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考虑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风速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高风速地区,可为输电线路在合成电场安全限值下的对地高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离子流场 WEIBULL分布 风切变指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艳欣 朱乐乐 +2 位作者 陆文斌 钱海玥 刘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2000 m^(3),真空度为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0.80 Ma且至少1 s的稳定流场,满足0.40~0.80 Ma且维持至少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入式风洞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非定常流场 数值模拟 流场品质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防沙效应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文赋 屈建军 +4 位作者 赵爱国 朱志昊 王磊 李敏岚 孟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目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是运用仿生学原理,由盾状铁网筛与上方扎制固沙灌木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茎叶构成的一种新型固沙障。对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固沙障类型,并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 [目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是运用仿生学原理,由盾状铁网筛与上方扎制固沙灌木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茎叶构成的一种新型固沙障。对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固沙障类型,并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为野外工程防沙措施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在6,10,14,18 m/s 4个风速条件下测量了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风速流场,并在10,14,18 m/s 3个风速条件下对该固沙障进行了携沙风吹蚀试验。对照分析了原位自然型与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仿生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沙效应。[结果](1)气流在经过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时速度均会减弱,形成明显的减速区。在6 m/s时,减速沉降区均达到了20 H(H为沙障高度,H=11 cm);随着风速增加,减速沉降区缩小。风速10与14 m/s时,减速沉降区为15 H;且在风速18 m/s时,也能维持15 H的减速沉降区。(2)3种风速梯度下,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平均输沙量是无沙障的13.8%(10 m/s风速),21.1%(14 m/s风速),23.4%(18 m/s风速)。[结论]结构完整,直径更大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具有最好的防风沙效果。该移动式仿生固沙障防风沙效果好,可移动,可组合并可机械化编制,在防治荒漠化、防风固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拟 猫头刺 盾状 移动式固沙障 流场 风速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异型方管风量测量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16
作者 贾露 曾永忠 +2 位作者 刘小兵 余志顺 肖文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深度和多个测量点的权重系数,拟合出1个以截面平均速度为函数,流场中多点的流速值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在风洞实验台进行流量测量试验,并与数值分析拟合的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满量程相对误差小于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变差系数法 热质流量计 异型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喷浆出碴过程风速场及粉尘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马国栋 黄嘉洵 +3 位作者 王栋 尹龙 周川川 张江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1250,共10页
为明确气压等环境参数对粉尘运移的影响,掌握高海拔隧道空间重点产尘工序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使用Fluent软件模拟隧道喷浆和出碴阶段风速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场,分析海拔对隧道空间内风流和粉尘质量浓度波动性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风速场和... 为明确气压等环境参数对粉尘运移的影响,掌握高海拔隧道空间重点产尘工序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使用Fluent软件模拟隧道喷浆和出碴阶段风速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场,分析海拔对隧道空间内风流和粉尘质量浓度波动性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风速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场的沿程分布,建立隧道粉尘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引入风速不均匀度和粉尘质量浓度不均匀度参数,构建海拔与风速、粉尘质量浓度不均匀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海拔地区隧道通风过程中,粉尘运移速度接近风速所用时间相比平原地区较长;低海拔地区风流接近直线沿全断面流出隧道,随着海拔升高,风流覆盖范围逐渐缩小,风流在水平方向逐渐沿S型流出隧道。2)喷浆过程中,距掌子面40 m以内风速较高,40 m以外风速迅速下降,在距掌子面60~180 m均匀波动;隧道整体粉尘质量浓度随海拔上升而发生波动性变化,在距掌子面20~180 m均匀下降,呈近似线性降低。3)出碴过程中,海拔上升,断面平均风速和呼吸面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值无明显变化,风速不均匀度和粉尘质量浓度不均匀度逐渐呈线性升高;海拔每上升1 000 m,风速不均匀度上升0.156 m^(2)/s^(2),粉尘质量浓度不均匀度上升4.42×10^(-6)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压入式通风 喷浆 出碴 风速场 粉尘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下风阻制动板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18
作者 晋永荣 田春 陈晓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6,共6页
[目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采用多种制动方式成为高速列车紧急安全制动的有力保障,风阻制动作为轮轨黏着制动的补充而广受关注。风阻制动板安装后,将影响列车的流线型,在横风条件下甚至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为保证列车在大风环境下... [目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采用多种制动方式成为高速列车紧急安全制动的有力保障,风阻制动作为轮轨黏着制动的补充而广受关注。风阻制动板安装后,将影响列车的流线型,在横风条件下甚至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为保证列车在大风环境下的行车安全和制动性能,需要对横风下不同制动板形式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开展有无横风和不同制动板高度对高速列车流场规律和气动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及结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横风下列车车身和制动板的气动阻力沿车身方向递增,横向力则递减,当制动板高度从0.5 m提高到1.0 m时,制动板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从54.89%提高到69.92%,最高达到56 kN;制动板横向力占整体横向力的比例小于1%,不同高度制动板对列车整体横向力的影响较小;制动板对来流有一定的滞止作用,距离较近的制动板存在流场相互干扰;制动板对于横向力的影响较小。通过制动板的前期设计,风阻制动足以成为列车制动的有效方案,且对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风阻制动板 气动力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给水管的宽幅流线型钢箱梁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光 李赫佳 +1 位作者 陈赛 韩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238,共9页
为研究给水管不同设置位置对宽幅流线型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影响及涡振抑制措施,以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制作缩尺比为1:50的钢箱梁刚性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对比分析了风攻角为0°、±3°... 为研究给水管不同设置位置对宽幅流线型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影响及涡振抑制措施,以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制作缩尺比为1:50的钢箱梁刚性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对比分析了风攻角为0°、±3°时,给水管设置在主梁风嘴内(Ⅰ型)和设置在桥面上(Ⅱ型)两种不同断面形式的主梁涡振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探究了给水管对主梁涡振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其次,研究了结构阻尼比对Ⅰ型断面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测试了栏杆透风率、栏杆抑流板等气动措施对Ⅰ型断面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给水管是涡振敏感构件,对于Ⅰ型断面,风攻角为-3°时,主梁未出现涡振现象;风攻角为0°时,有小幅涡振响应;风攻角为+3°时,出现明显的涡振现象;Ⅱ型断面主梁无涡振现象发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给水管放置在主梁外部可以有效降低上表面旋涡的尺寸,从而抑制涡振的产生。增大结构阻尼比可以有效抑制主梁的涡振;改变栏杆透风率抑振效果不明显;设置抑流板对抑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 涡振性能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措施 阻尼比 抑流板 栏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凸包结构的风力机翼型表面减阻数值模拟
20
作者 赵萌 兰兴博 +1 位作者 侯卜瑛 刘印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4-585,共12页
基于非光滑凸包面减阻原理,通过分析半球型凸包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绕流场特性得出其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定义流线型凸包来探讨二者结构在减阻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凸包结构对风力机的影响。对附加两种凸包的NACA0012翼型及加入了半球型凸包... 基于非光滑凸包面减阻原理,通过分析半球型凸包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绕流场特性得出其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定义流线型凸包来探讨二者结构在减阻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凸包结构对风力机的影响。对附加两种凸包的NACA0012翼型及加入了半球型凸包的风力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半球型凸包的高度为弦长的0.4%时,其减阻效果最佳,并在攻角为10°~16°之间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附加间隔比为3的凸包结构将使翼型减阻效果达到最佳。半球型和流线型凸包结构均在攻角为14°时取得最好减阻效果,其最大减阻率分别为12.69%和17.39%。与半球型凸包结构相比,流线型凸包结构的外形曲率变化较小,使流动较好地贴合在流体与物体的交界处,以致黏性阻力的能耗更小。同时考虑到加工制造的工艺难度和实际情况,将优选的凸包结构应用于风力机叶片表面,与原始风力机相比,加入凸包结构的风力机能量利用区半径增大了20.68%;叶尖涡对高速流区域的影响降低,湍动能分布更加均匀,在额定工况下其扭矩和推力分别提升了14.72%和5.41%,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及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绕流场 减阻 凸包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