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高扬 谢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座耗能特性。结果表明:中间层隔震支座可以同时降低设备和支承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效率沿高度表现出非线性的规律;随着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位移主要影响因素由隔震支座水平刚度转换成竖向刚度,由隔震支座转动引起的设备顶部位移成分占比增大;隔震器的滞回性能劣化可以通过设定屈服刚度比和位移比来保证其耗能特性。支柱类设备三维隔震设计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合理的屈服位移比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结构顶部位移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类设备 三维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航空机载集成设备架正向隔振设计与方法研究
2
作者 杨成博 彭丽 +2 位作者 王昆平 宋玉杰 石建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5-223,共9页
随着现代飞机性能大幅提高,航空机载集成设备架在质量受严格限制条件下需要承受非常恶劣的机械环境,针对某刚性连接设备架耐久振动试验发生疲劳失效问题,结合实际抗振迫切需求开展隔振设计研究,如何合理选择隔振器是最核心关键技术,系... 随着现代飞机性能大幅提高,航空机载集成设备架在质量受严格限制条件下需要承受非常恶劣的机械环境,针对某刚性连接设备架耐久振动试验发生疲劳失效问题,结合实际抗振迫切需求开展隔振设计研究,如何合理选择隔振器是最核心关键技术,系统阐述了基于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的隔振设计完整流程和过程,区别于之前经验设计,从产品自身对隔振器性能参数需求主动出发,建立了一种正向隔振设计方法,对隔振系统目标频率、隔振器关键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隔振器选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此隔振设计方法进行隔振器选型隔振效果明显,整体隔振效率达到55%以上,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准确,试验顺利通过,验证了在强振动环境下该隔振正向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和方法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机载集成设备架 隔振设计 仿真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概念驱动的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设计
3
作者 刘倬立 李亮 郭齐胜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5,共9页
作战概念对装备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如何以作战概念为背景高效开展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工作,更好更快地构建打赢未来战争的装备实战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军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作战概念驱动的... 作战概念对装备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如何以作战概念为背景高效开展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工作,更好更快地构建打赢未来战争的装备实战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军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作战概念驱动的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设计需求,梳理了陆上无人作战装备作战试验的要素构成,系统分析了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的基本逻辑,初步构建了作战概念驱动的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设计框架,为完善陆上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概念 陆上无人装备 作战试验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染色机械述评
4
作者 蔡再生 王杰 +1 位作者 赵露雯 丁艳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综述了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染色机械相关情况。对本届展会展出的多种染色机械、小样机及试验设备和染化料自动配送系统进行重点介绍。指出本次展会染色设备紧密贴合绿色、科技、高效的发展主题,正向数字化、智... 综述了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染色机械相关情况。对本届展会展出的多种染色机械、小样机及试验设备和染化料自动配送系统进行重点介绍。指出本次展会染色设备紧密贴合绿色、科技、高效的发展主题,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会 ITMA 染色机械 检测设备 染化料自动配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BIST的LUT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晓会 解维坤 宋国栋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FPGA内部的LUT资源覆盖测试,提出一种新型BIST的测试方法。通过改进的LFSR实现了全地址的伪随机向量输入,利用构造的黄金模块电路与被测模块进行输出比较,实现对被测模块功能的快速测试,并在Vivado 2018.3中完成了仿真测试。通过AT... 针对FPGA内部的LUT资源覆盖测试,提出一种新型BIST的测试方法。通过改进的LFSR实现了全地址的伪随机向量输入,利用构造的黄金模块电路与被测模块进行输出比较,实现对被测模块功能的快速测试,并在Vivado 2018.3中完成了仿真测试。通过ATE测试平台,加载设计的BIST测试向量,验证结果与仿真完全一致,仅2次配置即可实现LUT的100%覆盖率测试。此外,还构建了LUT故障注入模拟电路,人为控制被测模块的输入故障,通过新型BIST的测试方法有效诊断出被测模块功能异常,实现了准确识别。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降低了测试配置次数,而且能够准确识别LUT功能故障,适用于大规模量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找表 内建自测试 FPGA 故障注入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自动测试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与组合测试的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载设备安全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赖琴 张亚东 +1 位作者 马牧云 饶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195,共9页
针对现有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载设备测试安全性需求考虑不足与测试用例规模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MP理论与组合测试的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载设备安全性测试方法。首先,基于STAMP理论对车载设备建立分层控制结构模型,从可测性的... 针对现有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载设备测试安全性需求考虑不足与测试用例规模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MP理论与组合测试的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载设备安全性测试方法。首先,基于STAMP理论对车载设备建立分层控制结构模型,从可测性的角度提取出安全约束,分析安全约束涵盖的车载设备安全性测试特征;然后,以最优覆盖数组与种子测试用例为基础,结合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对最优覆盖数组进行重构,扩展生成满足约束条件的精简测试用例集;最后,以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发车场景车载设备测试为例,对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组合覆盖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方法比现有主流方法生成的测试用例数平均降低16.45%,对降低车载设备测试成本、提升测试效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运行系统 车载设备 组合测试 安全测试 测试用例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J自动测试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单一龙 杨志杰 +3 位作者 李辉 侯大山 李建雄 郝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是我国现阶段普速铁路应用最为广泛的车载设备之一,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提升,作为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设备,LKJ设备变得愈发重要。为解决LKJ设备人工测试过程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难以找寻故障原因...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是我国现阶段普速铁路应用最为广泛的车载设备之一,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提升,作为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设备,LKJ设备变得愈发重要。为解决LKJ设备人工测试过程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难以找寻故障原因等问题,设计一种LKJ自动测试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自动测试平台基于传统的人工测试流程进行优化,采用图形化方式生成测试用例,设计信号适配单元模拟设备运行条件,增加人机交互单元简化测试操作,基于Robot Framework自动测试框架及故障分析专家系统自动执行测试并给出故障原因,实现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测试。通过LKJ-15型设备及实验室仿真环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测试平台可取代传统仿真测试中部分人工操作,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给出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LKJ 车载设备 自动化测试 Robot Framework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架轨式自动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才洋 于功志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共10页
为了解决船舶制造领域中T型材严重依赖传统人力加工所造成的技术、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问题,对架轨式自动焊接设备进行设计与分析,为自动焊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实现批量和连续焊接的设备。该设备在恶劣工况下依然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且实... 为了解决船舶制造领域中T型材严重依赖传统人力加工所造成的技术、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问题,对架轨式自动焊接设备进行设计与分析,为自动焊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实现批量和连续焊接的设备。该设备在恶劣工况下依然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且实现了多类型焊接路线的自动焊接功能,可进行快速组装与连接,具备免人工搬运、安装稳定和移动灵活的特点。贴合工况进行了全局与限定工作空间分析,设备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可根据不同工况与技术需求进行设备选型或对其基本单元功能进一步定制开发,应用至更多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轨式自动焊接设备 机械臂 机械设计 静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庭院厨余垃圾好氧发酵设备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于淼 周海宾 +9 位作者 丁京涛 沈玉君 程红胜 徐鹏翔 王健 程琼仪 张冬丽 张朋月 马双双 张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0-227,共8页
针对农村庭院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缺乏、就地就近利用率低等问题,该研究按照分段发酵-精准控制-一体化集成的思路,研制了一种供农村联户或单户家庭庭院使用的厨余垃圾好氧发酵设备,设备设置多级分仓结构,将不同阶段物料分隔发酵和延长物料... 针对农村庭院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缺乏、就地就近利用率低等问题,该研究按照分段发酵-精准控制-一体化集成的思路,研制了一种供农村联户或单户家庭庭院使用的厨余垃圾好氧发酵设备,设备设置多级分仓结构,将不同阶段物料分隔发酵和延长物料停留时间,并集成了控制单元、渗滤液收集单元和除臭单元。以厨余垃圾为原料、以木屑为辅料,开展了为期20 d的好氧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堆肥高温期(55℃)达到5 d,连续发酵20 d后,粪大肠杆菌检测为不大于3.0个/g,蛔虫卵死亡率为100%,种子发芽指数为73%,均满足好氧发酵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该设备具有发酵品质高、人机交互性好、无污染气体排放等优点,可为农村地区厨余垃圾就地就近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设备 好氧发酵 设计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体系试验总体设计与综合评估研究
10
作者 杨继坤 齐嘉兴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199,共9页
针对以装备体系试验促进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立足装备体系试验实际,辨析了装备体系试验的整体定位,构建了“一线六层”装备体系试验体系架构,提出了体系试验实施策略集、试验设计流程和实施模式,明确了4个层级的综合评估内... 针对以装备体系试验促进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立足装备体系试验实际,辨析了装备体系试验的整体定位,构建了“一线六层”装备体系试验体系架构,提出了体系试验实施策略集、试验设计流程和实施模式,明确了4个层级的综合评估内容,设计了评估指标与构建流程,总结了4类评估模式,建立了综合评估方法体系,为装备体系试验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体系 体系试验 体系架构 总体设计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端面比压数字化测试技术
11
作者 王洪福 董丽双 +2 位作者 刘鑫 王晨光 涂霆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5,共9页
机械密封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中密封的关重件产品,其端面比压的大小影响密封性能。提出了一套机械密封端面比压数字化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IEEE802.15.4的产品数字化测量技术可实现测量数据传输,设计的试验装置可平衡介质的作用力... 机械密封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中密封的关重件产品,其端面比压的大小影响密封性能。提出了一套机械密封端面比压数字化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IEEE802.15.4的产品数字化测量技术可实现测量数据传输,设计的试验装置可平衡介质的作用力并保证机械密封的高垂直度。基于PID控制的自动配气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程序化的介质,采用O型圈+自动压紧的技术可实现静环组件快速固定。利用电机、滚珠丝杠、光栅尺的自动调节压缩量技术可高精度调节静环组件的压缩量,基于LabVIEW的测控系统对试验的参数进行测量并协同控制各子系统。对测试系统的关重要技术及结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及仿真验证,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动压紧的密封性能良好;自动配气精度由±0.05 MPa提高到±0.02 MPa;压缩量精度由±0.02 mm提高到±0.005 mm;单件产品单压缩量端面比压测试时间由15 min减少到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端面比压 自动配气 试验装置 数字化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2
12
作者 袁凯 庄保陆 +1 位作者 倪琦 吴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6,共8页
为了提高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定时、定量精度,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浪费,降低劳动强度,运用轨道传动、滑轨供电、超声波定位、无线通讯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开发了新型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计算分析得,当选用HW100×100... 为了提高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定时、定量精度,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浪费,降低劳动强度,运用轨道传动、滑轨供电、超声波定位、无线通讯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开发了新型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计算分析得,当选用HW100×100型钢制作轨道,以直径为0.06m的T型锻钢轨道轮、减速比为20:1的2级传动齿轮组和24V直流电机驱动系统行走时,电机功率需0.2kW以上,转速为2000r/min,输出扭矩要求0.58N.m以上。应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样机,并进行了投饲量精度和定位误差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顺利完成自动启停与运行控制,其行走速度达到19m/min,定位误差在58~118mm范围内,料仓储料量20kg,投饲能力3kg/min,投饲量误差在0.5%~2.2%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设备 设计 投饲机 自动投饵 定时定量 行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设备自动测试系统通用开发平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宝江 秦红磊 +1 位作者 李洁 沈士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针对当前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开发技术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ATS通用开发平台.该平台对ATS软硬件进行联合设计,用户只需通过接口输入被测设备信息及测试策略流程,平台即可自动完成大部分软硬件设计工作,包括仪器选... 针对当前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开发技术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ATS通用开发平台.该平台对ATS软硬件进行联合设计,用户只需通过接口输入被测设备信息及测试策略流程,平台即可自动完成大部分软硬件设计工作,包括仪器选型、适配器设计、测试程序生成等.设计结果会传递到平台提供的ATS运行环境,供用户进行被测设备的测试、故障诊断.经实例验证,ATS软硬件联合自动设计技术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试 开发平台 自动测试系统 自动设计 测试适配器 测试程序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自动施肥机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9
14
作者 傅泽田 董玉红 +3 位作者 张领先 杨菡 王洁琼 李鑫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35-342,共8页
精密施肥是精确农业作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设施温室精密施肥的要求愈加迫切。该文主要设计一款小型、精准、实用的设施温室自动施肥机。该施肥机采用ARM9 S3C2440微处理器作为电路控制模块的核心,配备料位监测预警装置... 精密施肥是精确农业作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设施温室精密施肥的要求愈加迫切。该文主要设计一款小型、精准、实用的设施温室自动施肥机。该施肥机采用ARM9 S3C2440微处理器作为电路控制模块的核心,配备料位监测预警装置;采用槽轮式施肥装置,槽轮选择对颗粒肥料具有良好填充和排出效果的锥形圆弧凹槽断面,通过控制步进电动机的脉冲频率控制槽轮转动的圈数,进而控制施肥装置的施肥量。该文利用Solid Works完成施肥机的结构建模,用Simulation对其主要受力部位进行强度校核,验证其结构的可行性;采用EDEM软件对施肥机构的排肥效果进行仿真模拟,验证该施肥装置可以均匀、稳定、连续地将肥料排出施肥装置;建立施肥装置实体模型进行施肥量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10、15、20 r/min 4种转速下,试验得到的排肥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为2.42%,小于3%,这说明所设计的施肥装置在不同的转速下仍可以达到较高的排肥精度,可以实现精确施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控制装置 精准施肥 自动施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电站SCD文件的智能作业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凤贤 孟祥博 +1 位作者 周雷 田海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92-96,共5页
IEC61850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实施促进了站内IED装置信息共享与互操作,使得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成为可能。从系统构架及测试流程两方面论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智能定检作业系统,并对通用测试模板开发及作业实例文件生成等... IEC61850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实施促进了站内IED装置信息共享与互操作,使得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成为可能。从系统构架及测试流程两方面论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智能定检作业系统,并对通用测试模板开发及作业实例文件生成等关键性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管理及图形化的基础上,该系统结合现场检验的实际需求,细化测试项目,加载并执行模板作业实例文件,实现待测IED的闭环自动测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定期检测,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二次设备 闭环自动测试 测试流程 通用测试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航空电源监控电路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天伟 马存宝 +5 位作者 宋东 李红娟 翟兴彦 廖永涛 宋西民 黎明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05-106,共2页
针对 ATE测试台电源可靠性的要求 ,设计了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源监控电路。采用霍尔传感器进行电压取样 ,电路简单 ,工作稳定可靠 ,易于维护。
关键词 电源监控 霍尔传感器 自动测试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气动式自动供盘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旭 谭永炘 +3 位作者 齐龙 黄冠 鹿芳媛 陈林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3-69,共7页
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的生产效率,研制了一种气动式自动供盘装置。通过建立秧盘输送模型确定了输送机构的输送过程和速度关系,根据秧盘外形特征和自动供盘装置工作原理,研制了气动式落盘机构及控制系统,由接近开... 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的生产效率,研制了一种气动式自动供盘装置。通过建立秧盘输送模型确定了输送机构的输送过程和速度关系,根据秧盘外形特征和自动供盘装置工作原理,研制了气动式落盘机构及控制系统,由接近开关对秧盘进行检测,利用落盘机构快速升、放秧盘,实现秧盘的自动供送。为研究生产率、放盘时间和叠盘偏差对自动供盘装置性能的影响,以供盘合格率为指标进行了自动供盘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叠盘偏差对供盘合格率的影响最显著,放盘时间对供盘合格率有一定影响,生产率对供盘合格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生产率为600~1 000盘/h、叠盘偏差为0~6 mm、放盘时间为0.8 s时,供盘合格率为98.67%~100%,试验结果满足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育秧技术使用要求。该研究对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模型 播种机 气动式 自动供盘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E开关矩阵动态路径搜索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国华 杨中亮 陈妮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自动测试设备(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中的开关矩阵由于使用不均衡,有些开关因频繁使用发生故障而有些开关却很少使用.开关故障会导致开关矩阵的拓扑结构发生改变,使路径的搜索变得复杂化.为了解决开关使用均衡的问题以及复杂开... 自动测试设备(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中的开关矩阵由于使用不均衡,有些开关因频繁使用发生故障而有些开关却很少使用.开关故障会导致开关矩阵的拓扑结构发生改变,使路径的搜索变得复杂化.为了解决开关使用均衡的问题以及复杂开关拓扑结构下的路径搜索问题,定义了路径节点矩阵、开关状态矩阵以及可达矩阵,统一了开关矩阵的数学描述,并提出了基于可达矩阵的路径搜索算法;定义了开关及路径的可靠度,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路径选择标准,解决了开关矩阵使用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实例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开关故障情况下的路径搜索、路径选择的优化和开关使用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试设备 开关矩阵 可靠性 可达矩阵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19
作者 熊本海 蒋林树 +2 位作者 杨亮 王坤 潘晓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等几部分。其中,机械装置包括料斗、支撑座、栏杆和阻挡单元等;电子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天线及料门启闭的气动装置;料槽称质量系统除支撑座外,还有嵌入的质量传感器及线路;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看门狗复位电路、读卡器电路、称质量数据采集电路、数据通信电路、数据收发器电路及外围驱动与稳压电路等。现场数据存贮电路接受来自各个饲喂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采食行为数据,其主板结构与中央控制系统基本一致,预设可存贮记录数为14 000条,且采用堆栈数据存贮模式。远程PC端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实时管理采食行为数据,并提供多功能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牛只低频RFID(134 kHz)电子耳标的识读率为100%,料及槽的计量范围为0.01~200 kg,最低称量精度10 g,实际称量相对误差≤0.15%,同时满足奶牛对最大采食量及精准饲喂对计量的需求。系统的采食行为试验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及采食量等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符合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具体地,奶牛日均采食次数10~13次,日均采食时间5.38 h,而奶牛个体实际采食量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模型预测的采食量有-4.76%~7.83%的偏差,可能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及NRC模型的普适度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奶牛个体的精细化饲喂,为研究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提供了在线、智能化的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控制系统 自动检测 奶牛 精准饲喂 采食行为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置式甘蔗切割喂入装置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勇 区颖刚 莫肈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7-23,共7页
为了提高甘蔗收割机的作业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斜置式甘蔗切割喂入装置,并进行了装置性能的试验和对不同生长状态甘蔗的适应性试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喂入装置在机器前进速度为0.43m/s、刀盘转速为450r/min、刀盘倾角为8°时,... 为了提高甘蔗收割机的作业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斜置式甘蔗切割喂入装置,并进行了装置性能的试验和对不同生长状态甘蔗的适应性试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喂入装置在机器前进速度为0.43m/s、刀盘转速为450r/min、刀盘倾角为8°时,甘蔗的破头率为20%、整秆率为60%、喂入率为100%、损失率为12.6%;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与双刀盘中心相对位置为-100mm("-"表示沿机器前进方向,甘蔗位于蔗行中心线右侧)、倒伏姿态角为40°、侧偏角为30°和甘蔗与双刀盘中心相对位置为-100mm、倒伏姿态角为60°、侧偏角为0的甘蔗适应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装置 斜置式 甘蔗 分段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