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丁颖 金靓 +2 位作者 郑雅宁 李亚玲 吴瑜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于入院时及出院当天采用焦虑自...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镜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于入院时及出院当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叙事护理用于宫腔镜下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患者,有助于改善其焦虑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叙事护理 焦虑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谷涌泉 齐立行 +9 位作者 郭连瑞 张建 徐娟 冀冰心 李建新 俞恒锡 李学锋 崔世军 董宗俊 汪忠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87-688,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其中第5例并进行了大腿和小腿联合移植。结果:5例患者全部得以保存下肢,有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在入院时由于左足大部就已坏疽,且已达肌腱深度,不得不截去左足。疼痛缓解3例,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肢体虽然仍有疼痛感,但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并不缺血;考虑与长期应用杜冷丁成瘾有关。患者下肢远端的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平均为30mmHg,高于截肢的临界值20mmHg,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侧支建立非常丰富。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严重下肢缺血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喜林 苏航 +5 位作者 仲凯励 达永 肖秀斌 刘静 余金德 张伟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相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归元方联用治疗急慢性肝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理茂 李连达 +2 位作者 刘红 宁可永 李贻奎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7期34-42,F003,F004,共11页
研究中药归元方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 :用肝脏局部注射乙醇的方法复制急性局限性肝损伤模型 ,复合因素 (CCl4、乙醇、高脂、低蛋白 )刺激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通过定量组织学、肝功能检查、免疫组... 研究中药归元方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 :用肝脏局部注射乙醇的方法复制急性局限性肝损伤模型 ,复合因素 (CCl4、乙醇、高脂、低蛋白 )刺激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通过定量组织学、肝功能检查、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损伤或纤维区骨髓干细胞观察等综合评价中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两者合用的疗效。结果 :归元方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减小肝损伤区域 ,改善肝功能 ,使纤维肝组织表达 μPA增强 ,降低血清ALT ,AST ,PCⅢ ,HA和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 ,改善肝组织肝纤维化评分 ,骨髓干细胞能在肝损伤、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存活、增殖 ,并向肝细胞分化 ,表达肝脏特异的角蛋白CK18。结论 :归元方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慢性肝损伤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两者合用可优势互补 ,协同增效。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元方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肝损伤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虎 楼晓 +8 位作者 江岷 胡亮钉 俞志勇 徐晨 李渤涛 宁红梅 李欲航 冯凯 刘广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2-416,共5页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为了探讨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为了探讨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扩增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DC免疫治疗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利用CS3000Plus采集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2周的体外培养后行DC免疫治疗,治疗后长期随访观察其无病生存时间。结果表明,无一例发现有与DC免疫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为:DC组5年生存率为75.52%,非DC组5年生存率为45.71%,DC组在累计生存率上明显优于非DC组。结论: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和临床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应用DC免疫治疗延长了其无病生存时间,提高了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白血病效应 自体骨髓移植 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崔贵祥 宋成忠 +1 位作者 李义召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34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34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治疗,经髂骨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分离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1次性或分次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7、15、30、60、90天进行运动与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膀胱功能评定。结果:①治疗组感觉、运动和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SIA分级评定:治疗组共有5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2级,对照组4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级;③MNCs移植的不良反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出现低热9例,头痛4例,腹胀1例;1例患者在注射后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经对症处理均于72h内消失。结论:自体骨髓MN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移植 自体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结合定期维持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学鸣 林宝爵 +5 位作者 吴德沛 金正明 常伟荣 孙爱宁 李建勇 仇惠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00-802,共3页
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国内正在广泛开展,其缺点是易复发。采用ABM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结果14例患者中,9例移植后已持续完全缓解35~95个月,中位数为78个月。证明ABMT结合定... 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国内正在广泛开展,其缺点是易复发。采用ABM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结果14例患者中,9例移植后已持续完全缓解35~95个月,中位数为78个月。证明ABM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自体 骨髓移植 维持化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骨不连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大武 张德文 +3 位作者 李明 覃加强 刘传康 曹豫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5-97,11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儿童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因先天性假关节及创伤骨折导致骨不连的患儿,于髂前上棘处用骨髓穿刺针抽吸骨髓10 ̄15ml,将之注射至骨不连的部位。术后常规用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定期X线摄片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儿童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因先天性假关节及创伤骨折导致骨不连的患儿,于髂前上棘处用骨髓穿刺针抽吸骨髓10 ̄15ml,将之注射至骨不连的部位。术后常规用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16例在注射后3 ̄9个月内临床愈合,1例胫骨创伤骨折骨不连经多次注射在2年后愈合,4例未愈,1例病人失随访。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骨不连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医疗费用低,可供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治疗 骨髓移植 移植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翼鷟 张伯龙 +12 位作者 姚善谦 刘海川 楼方定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王全顺 靖域 张苗 靳海杰 史子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他两组 ;3组全部病例的 3年无病存活率 (DFS) ,复发率 (RR)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 5 1.7% ,4 1.7%和 6 .8%。对DFS和RR产生显著影响的是白血病类型 (ALL或AML) ,确诊至CR1 的时间和CR1 至移植时间 3个因素 ;APBSCT组的 3年DFS ,RR和TRM分别为 4 8.4 % ,4 3.9%和 4 .9% ,ABMT组的DFS ,RR ,TRM分别为 4 7.1% ,4 5 .6 %和 11.8% ,PABMT组的DFS ,RR和TRM分别为 6 6 .5 % ,2 9 6 %和 6 .7% ,3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APBSCT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ABMT和PABMT相当 ,但前者具有造血重建快、采集方便等优势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急性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连达 吴理茂 +2 位作者 刘红 宁可永 李贻奎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8期1-4,共4页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备受医学界关注 ,但细胞供应短缺和免疫排斥是阻碍这一疗法临床推广的主要难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矛盾。文章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备受医学界关注 ,但细胞供应短缺和免疫排斥是阻碍这一疗法临床推广的主要难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矛盾。文章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骨髓动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蓉 梁瑜祯 卢炳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血局部肌内注射DMEM培养基,治疗组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移植4周后,行双下肢CT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血流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患肢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肢体缺血后的动态观察显示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表皮坏死、趾甲脱落,治疗组则未见坏死,且肌肉萎缩较轻。2CTA示治疗组侧支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与已有的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血管网。3CTPI示治疗组血流灌注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HE染色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049)个/HP vs(3.670±0.816)个/HP,(9.68±0.56)%vs(5.87±0.86)%,P<0.01]。2组均未见微小坏死灶,治疗组也未见血肿、骨样组织或纤维瘤形成。结论自体BM-MSCs移植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可作为效治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血管新生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细胞含量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晓冬 郭晓钟 +4 位作者 王迪 邹德利 任丽楠 李宏宇 赵佳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分离骨髓干细胞后CD34+细胞含量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病例41例,其中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27例,CD34+细胞含量超过5%(含5%)的14例。分析上述病例术后2~4周... 目的研究分离骨髓干细胞后CD34+细胞含量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病例41例,其中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27例,CD34+细胞含量超过5%(含5%)的14例。分析上述病例术后2~4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在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和血小板(PLT)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在CD34+细胞含量超过5%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Alb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前CD34+细胞含量超过5%病例组的PLT平均值[(88.357±38.454)×109/L]明显低于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病例组[(132.590±127.260)×109/L]。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的提升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蛋白和Alb水平,本组病例中CD34+细胞含量的不同并未明显影响术后患者血清总蛋白、Alb的恢复水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影响胆汁的排泌。两组病例脾功能亢进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患者CD34+细胞含量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骨髓移植 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忠 陈小平 +3 位作者 梁志强 杨俊 郑培荣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62-2764,共3页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1、2、4、8、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移植后,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98.4IU/L降至41.5IU/L,总胆红素由平均136.5μmol/L降至78.4μmol/L,肌酐由112.3μmol/L降至72.1μmol/L;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3.3g/L升至32.6g/L;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不明显。患者在移植12周生存率为100%,1例在7个月后死亡。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变,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3例,精神体力好转3例,腹胀减轻2例。在4例随访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度恶心1例,发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自体 骨髓干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硬化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及TIPS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军 樊丽琳 +16 位作者 兰春慧 杨均 颜綦先 肖潇 李丽 胡辂 李娅 杨敏 李平 赵蓉 崔红利 彭安国 李清 何燕 周世亮 王斌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两大临床表现即肝功能严重受损及门脉高压并发症的综合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12例,C级10例。22例均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 目的探讨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两大临床表现即肝功能严重受损及门脉高压并发症的综合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12例,C级10例。22例均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6例以呕血、黑便入院,6例以大量腹水入院。结果 16例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急诊止血13例成功,3例仍有活动性出血,遂行急诊TIPS。在出血停止后1~2周择期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另6例以大量腹水入院患者待腹水减少后再行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术后2~4周后择期行TIPS治疗。经随访观察,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状态,特别是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腹水减少(P<0.05)。TIPS治疗后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失,14例明显减轻,随访半年内未再出血。结论采用内镜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及TIPS的序贯方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严重并发症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TIPS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巫贵成 王辉 +2 位作者 钟庆 何泽清 邓元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疗效。方法 12例经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肝衰竭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骨髓100~200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出骨髓干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经肝动脉注射入肝内,静脉输注肝细胞生...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疗效。方法 12例经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肝衰竭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骨髓100~200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出骨髓干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经肝动脉注射入肝内,静脉输注肝细胞生长素1~2周。观察移植后1、2、3和6月患者症状、体征、肝脏生化和凝血酶原时间等的变化。结果 9例肝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白蛋白升高、胆红素降低,肝脏功能改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双次移植的并发症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文荣 达万明 +9 位作者 张伯龙 高春记 韩晓萍 靖域 吴晓雄 赵瑜 李红华 王全顺 张翼卓 薄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了解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先后双次移植 (SD AHSCT)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对我科开展的 2 0例SD AHSCT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D AHSCT方案为先行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移植 ... 为了解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先后双次移植 (SD AHSCT)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对我科开展的 2 0例SD AHSCT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D AHSCT方案为先行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移植 ,再行骨髓移植。结果表明 ,本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所进行的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采集和经髂后上嵴大量抽取骨髓 ,并且两次都采集到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 祖细胞。SD AHSCT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 ,造血重建与回输造血干 祖细胞数量成正相关 (r =0 .96 8) ,且第 1次移植后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P <0 .0 5 )。两次移植的皮肤、粘膜出血率无明显差异 ,均无患者发生大出血 ,但第 2次移植后血小板输用量多于第 1次移植 (P <0 .0 1)。第 1次移植后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第 2次 (P <0 .0 1)。SD AHSCT中两次移植的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原无明显差异 (P >0 .10 )。两次移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 ,移植相关死亡率为 0。结论 :SD AHSCT安全可行 ,值得总结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双次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马法兰或加足叶乙甙/全身放疗预处理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秀珍 李丽庆 +3 位作者 刘玉忠 杨兴纲 王燕 任宝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报告7例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大剂量马法兰或加足叶乙甙和全身放疗预处理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治疗结果.采髓后54小时内回输非净化非冷冻的自体骨髓.上述方案对骨髓产生毁灭性作用,但全部患者获造血重建,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报告7例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大剂量马法兰或加足叶乙甙和全身放疗预处理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治疗结果.采髓后54小时内回输非净化非冷冻的自体骨髓.上述方案对骨髓产生毁灭性作用,但全部患者获造血重建,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无相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淋巴瘤 骨髓移植 马法兰 足叶乙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CD59抑制补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谢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s空白组(r BMSCs不做任何处理),r BMSCs/CD59组(r BMSCs+CD59过表达质粒)和r BMSCs空载组(r BMSCs+空载质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后r BMSCs中CD59表达情况。抽取大鼠颈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自体血清处理DC59过表达后的r BMSCs,分为r BMSCs组(r BMSCs不与血清共孵育)、r BMSCs+ARS组[r BMSCs+大鼠自体血清(ARS)]、r BMSCs+i ARS组[r BMSCs+已灭活的大鼠自体血清(i ARS)]、r BMSCs/CD59+ARS组[r BMSCs/CD59+ARS]和r BMSCs/CD59+i ARS组。检测自体血清中补体对BMSCs的杀伤作用,补体形成情况以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r BMSCs空白组细胞中CD59表达量比较,r BMSCs/CD59组明显升高(50.5%vs 74.9%,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的凋亡率[(40.3±4.3)%]比较,r BMSCs组[(8.4±1.1)%]、r BMSCs/CD59+ARS组[(19.1±3.1)%]明显降低(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中膜上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积累(99.7%)比较,r BMSCs组(50.1%)、r BMSCs/CD59+ARS组(71.0%)显著下降(P<0.05)。r BMSCs/CD59组各时期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 BMSCs空白组(P<0.05)。结论 BMSCs CD59过表达可能通过减少补体攻膜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自体移植过程中补体对r BMSCs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补体 自体移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辅助强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伟恩 高惠荣 +2 位作者 郑鑫华 王国卿 李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58-560,共3页
对7例晚期肺癌病人采用自体骨髓移植辅助强化疗,并对治疗后的骨髓造血功能进行了观察。所有病人的症状均获缓解,该方法为晚期肺癌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骨髓移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移植后体内表达及时限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佚 金先庆 洪思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le gene 1,MDR1)转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后,外源性MDR1基因在骨髓中的功能性表达及时限。方法体外浓缩病毒上清转染法将MDR1基因导入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预处理后,将...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le gene 1,MDR1)转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后,外源性MDR1基因在骨髓中的功能性表达及时限。方法体外浓缩病毒上清转染法将MDR1基因导入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预处理后,将转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行自体骨髓移植;采用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排出试验检测MDR1基因在受体骨髓中的整合及功能性表达。结果自体骨髓移植后1~4个月,PCR法检测到外源性MDR1基因在骨髓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免疫组化法测得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gp阳性率分别为9·5%、8·5%、6·0%、3·5%;柔红霉素排除试验检测到定植的MDR1基因能功能性的表达。结论转染MDR1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后,MDR1基因能定植于骨髓中并功能性的表达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转染 自体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