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灵理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小兵 李咏梅 +7 位作者 陈凯云 静进 唐春 李建英 邓红珠 李巧毅 邹园园 鄢月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方法应用表情识别和虚假信念课题分别对21例高功能孤独症(HFA)儿童、54例AS儿童和70名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情识别题中, HFA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S组... 目的探讨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方法应用表情识别和虚假信念课题分别对21例高功能孤独症(HFA)儿童、54例AS儿童和70名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情识别题中, HFA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S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虚假信念题通过率为正常儿童组>AS组> HFA组(P<0.01)。结论 HFA和AS儿童基本能识别简单表情,但存在理解虚假信念的缺陷,说明他们的心理推测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asperger综合征 儿童 心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理理论测试 被引量:10
2
作者 金宇 静进 邹小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方法:使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PPVT)测试7~12岁AS儿童32名和正常对照儿童30名。结果:AS儿童表情辨认测试通过率94%,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比较差异... 目的:研究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方法:使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PPVT)测试7~12岁AS儿童32名和正常对照儿童30名。结果:AS儿童表情辨认测试通过率94%,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表情归因测试通过率低于正常对照组(81%,100%,χ2=4.23,P=0.039)。“地点变换”和“内容变换”两项错误信念测试通过率分别为69%和6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97%,χ2=8.99、10.91,P=0.003,0.001)。结论:部分学龄期AS儿童缺乏表情归因和判断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病例对照研究 asperger综合征 错误信念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高功能孤独症在脑网络上的差异:静息态fMRI的图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致 岳希鹏 +3 位作者 高子涵 魏巍 白岩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5,共7页
目的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和高功能孤独症(high functioning autism,HFA)之间的差异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本研究拟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图论的方法来探索这两种疾病在脑功能上的差异。材料与方法使用... 目的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和高功能孤独症(high functioning autism,HFA)之间的差异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本研究拟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图论的方法来探索这两种疾病在脑功能上的差异。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孤独症脑成像交换数据库Ⅰ(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I)的影像数据,其中包括AS患者(n=55)和HFA患者(n=53)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两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两组的脑网络图论参数。使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脑网络图论参数,并进行事后检验(Bonferroni校正)。使用偏相关分析分别探索两组中有显著差异的图论指标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AS组和HFA组在右颞上回的节点效率(P=0.016)、右额中回的节点聚类系数(P=0.044)等多个脑区的多个图论指标分别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脑区涉及社会、共情、语言和认知功能。此外,AS组患者在双侧脑岛的节点局部效率(nodal local efficiency,NLE)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左脑岛:r=-0.366,P=0.033;右脑岛:r=-0.412,P=0.016)。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为不同类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脑功能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从而有助于揭示孤独症不同亚型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高功能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图论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娟 周世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特点,探讨孤独症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方法:18名3—15岁的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30名3—16岁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接受了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外表-真实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特点,探讨孤独症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方法:18名3—15岁的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30名3—16岁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接受了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外表-真实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三个心理理论测验任务。结果:(1)在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中,孤独症组IQ低于正常组(98.8±25.2/117.2±14.3,t=-2.760,P〈0.05)。(2)所有被试在各项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2~1.000,P〈0.01)。(3)孤独症组的外表-真实任务(247/927,U=-5.007,P〈0.001)、位置错误信念问题(173/862,U=-5.661,P〈0.001)、内容自我错误信念问题(178/725,U=-4.277,P〈0.001)及内容他人错误信念问题(163.5/739.5,U=-4.639,P〈0.00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结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心理理论 对照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