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丁颖 汤珏瑶 郭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将800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按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自制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将800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按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自制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7例,干预组仅发生1例。结论应用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可有效筛查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围生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autar量表 高危因素评估表 围生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的比较
2
作者 朱利思 汤曼力 +3 位作者 谭杰 胡露红 肖欢 张严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7-41,共5页
目的 比较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创伤血栓评分系统(TESS)、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AUTAR)、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科学选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提供参... 目的 比较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创伤血栓评分系统(TESS)、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AUTAR)、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科学选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318例住院创伤患者,应用RAPT、TESS、AUTAR、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计算各评分表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RAPT、TESS、AUTAR、Caprini四种评估工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60、0.653、0.57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5、6.5、15.5、9.5分;灵敏度分别为88.7%、84.9%、57.7%、65.1%;特异度分别为70.3%、74.1%、75.5%、47.2%。结论 RAPT、TESS、AUTAR、Caprini评估工具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其中TESS用于创伤患者的预测效力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 创伤血栓评分系统 autar血栓风险评估表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预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成欢 刘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早期识别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中旨在验证Autar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10家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病例... 目的早期识别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中旨在验证Autar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10家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病例资料,以其中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入院的144例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Autar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分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16例患者。病例组患者Autar平均评分[(17.09±2.83)分]高于对照组[(14.25±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tar量表在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当其ROC曲线截断点为15时,Autar量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57%、57.90%。Autar量表中年龄>70岁、BMI>30、绝对卧床、静脉曲张、下肢受伤、骨科手术是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在Autar风险评估等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1.178,95%CI:0.733~1.490,P=0.053),高危组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更高(OR=5.356,95%CI:3.577~7.132,P<0.001)。结论 Autar风险评估量表评定为高风险的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随着风险分层的等级增加,骨科关节置换患者DVT发生风险随之增加。因此,Autar风险评估量表适合骨科关节置换患者进行DVT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ar量表 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量表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楠 刁佳 +1 位作者 苏春燕 崔专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5-839,共5页
目的:比较Pauda、Caprini、Autar 3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就诊的287例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Pauda、Caprini、Autar 3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就诊的287例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1例患者纳入血栓组,未发生静脉栓塞症的236例患者为非血栓组,分别采用3种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效能对比。结果:Pauda、Caprini、Autar量表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5、3.5、5.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701、0.623。结论:3种量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Caprini、Autar、Pauda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栓风险评估 Pauda量表 Caprini量表 autar量表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后综合征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世林 刘常清 +3 位作者 刘逸文 代小蓉 许勤宸 李卡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54-2558,共5页
对血栓后综合征(PTS)评估工具进行介绍,分析PTS风险评估工具的一致性,总结机器学习在PTS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PTS风险评估及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 血栓后综合征 风险评估 深静脉血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辰 刘常清 +3 位作者 安晶晶 谭永琼 廖安鹊 罗艳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211-4217,共7页
介绍国内外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现状,综述各种风险评估工具在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开发适合我国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介绍国内外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现状,综述各种风险评估工具在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开发适合我国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可以指导病人个体化预防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追踪法在骨科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亚 葛学娣 +5 位作者 黄林娟 李小亭 陈美君 于海燕 惠露 袁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骨科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大手术后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3年7-12月入住骨科中心且改良Wells量表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72例为观察组,2013年1-6月入住骨科中心,且改良Wells量表评分≥3分的高...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骨科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大手术后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3年7-12月入住骨科中心且改良Wells量表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72例为观察组,2013年1-6月入住骨科中心,且改良Wells量表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7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运用个案追踪法实施护理干预与质量管理,对照组按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推荐的《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实施护理干预与质量管理,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骨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痊愈出院后随访6个月,亦未发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案追踪法在临床护理质量监控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切实指导骨科临床护理实践,规范护士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专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法 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建华 徐园 +8 位作者 王晓杰 刘戈 王钰 朱丽筠 李奇 李尊柱 罗红波 马玉芬 邓海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789-2791,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旨在提升医护人员对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识别及防控能力。方法:基于医院信息化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43例ICU发生DVT病人的临床资料、DVT... 目的:综合分析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旨在提升医护人员对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识别及防控能力。方法:基于医院信息化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43例ICU发生DVT病人的临床资料、DVT相关资料等。结果:2016年-2019年上报DVT病例分别为78例(17.6%)、101例(22.8%)、119例(26.9%)、145例(32.7%)。上肢DVT病人中血栓常累及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肌间静脉是下肢DVT病人最为常见受累部位。DVT病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为(8.12±3.05)分,99.8%的ICU病人处于血栓的高危及极高危水平。结论:ICU病人常伴有一种或多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是DVT形成的高风险病人。应充分重视DVT形成的风险因素,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关注DVT常受累血管好发部位,规避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室 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围术期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一峰 郭爱敏 +3 位作者 韩伟 马玉芬 高娜 杨旭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96-2000,共5页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围术期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骨科病房行全膝关节置换确诊的61例围术期DVT病人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入院的...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围术期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骨科病房行全膝关节置换确诊的61例围术期DVT病人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入院的244例非DVT病人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评分分别确定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和术后DVT最佳危险分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围术期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术前Caprini新危险分级中极高危(≥5分)和高危(4分)病人发生术前DVT风险分别是低危(0~2分)病人的4.600倍和3.578倍(P<0.05);术后Caprini新危险分级中极高危(≥14分)和高危(11~13分)病人发生术后DVT风险分别是中危(8~10分)病人的5.412倍和2.831倍(P<0.05);术前Caprini评分预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发生术前DVT的ROC下面积(AUC)为0.663(P<0.05),最佳临界值为3.5分;术后Caprini评分预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发生术后DVT的AUC为0.680(P<0.05),最佳临界值为10.5分。结论:手术前后重新划分Caprini危险分级可以有效预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 风险评估 Capr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量表在ICU非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8
10
作者 熊银环 马莎莎 +2 位作者 陈晓琳 刘莉 许红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484-3487,共4页
[目的]比较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量表对重症监护室(ICU)非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ICU住院确诊的154例非手术DVT病人作为病例组,选... [目的]比较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量表对重症监护室(ICU)非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ICU住院确诊的154例非手术DVT病人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入住ICU的154例非手术非DVT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量表对其血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两种量表的预测效果。[结果]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0.709±0.029)高于Padua量表的ROC曲线面积(0.616±0.032),且两种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量表对病例组病人的DVT风险评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筛选出的高危病人比例(70.8%)高于Padua量表(44.8%)。[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和Padua量表对ICU非手术病人DVT发生风险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灵敏度高于Padua量表,更适用于ICU非手术病人DVT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 Padua量表 重症病人 非手术病人 风险评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颖 秦贤 +2 位作者 孙乔 刘梅玉 曲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38,共4页
目的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效能。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患者420例,分为建模组300例和验证组12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应用Boots... 目的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效能。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患者420例,分为建模组300例和验证组12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机械通气、静脉血栓史、血管升压素和糖尿病是危重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92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9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效能较好,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筛查、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病人围术期血栓风险评估表使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鲍念念 张春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6-1011,共6页
介绍了深静脉血栓的危害以及血栓风险评估临床认知现状,对多种评估表在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应对血栓风险评估表进行适用性、统一化、标准化的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实施血栓风险预防。
关键词 骨科 血栓风险 评估 医生 护士 病人 认知程度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盛英 王航赛 +1 位作者 蔡婷婷 曹梅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7例(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分级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分级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4
作者 谢开红 金孔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9-1982,共4页
阐述了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基本情况,综述了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临床病人静脉血栓栓塞评估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的静脉血栓栓塞评估工具。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 评估工具 量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prini量表DVT风险评估的程序化干预对脑卒中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评估的程序化干预对脑卒中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评估的程序化干预对脑卒中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联合一般DVT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Caprini评估量表进行DVT风险分级,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功能(神经、肢体)、日常生活能力、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干预期间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改变、DVT发生情况及干预后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L、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与干预前比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处于更高水平(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改变、DVT发生率处于更低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术后患者应用Caprini量表DVT风险评估的程序化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Caprini评估量表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