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Ag合金纳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其催化还原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鹏飞 李瑾 +1 位作者 李欢欢 钟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1-198,共8页
以AgNO_(3)和HAuCl_(4)为前驱体,以羧甲基壳聚糖(CMC)同时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金银合金纳米粒子(Au-Ag ANPs),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NaOH和CMC浓度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以AgNO_(3)和HAuCl_(4)为前驱体,以羧甲基壳聚糖(CMC)同时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金银合金纳米粒子(Au-Ag ANPs),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NaOH和CMC浓度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Au-Ag ANP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g_(0.5)Au_(0.5)投加量、4-NP/NaBH_(4)摩尔比、反应温度和不同条件下制备的Au-Ag ANPs对水溶液中4-硝基苯酚(4-NP)的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Au-Ag ANPs制备时AgNO_(3)和HAuCl_(4)的体积比(V AgNO_(3)/V HAuCl_(4))即可灵活调整Au-Ag ANPs中Au、Ag元素的含量。相同V AgNO_(3)/V HAuCl_(4)时,NaOH和CMC浓度也会影响Au-Ag ANPs中Au、Ag元素的含量。Au-Ag ANPs的平均粒径在(4.5±1.2)nm(Ag_(0.8)Au_(0.2))至(6.5±1.3)nm(Ag_(0.2)Au_(0.8))之间,均小于AuNPs[(16.8±3.7)nm]和AgNPs[(11.7±1.4)nm]的平均粒径。不同Au、Ag元素含量的Au-Ag ANPs对4-NP的催化还原活性均大于AuNPs和AgNPs。在30℃,催化剂投加量60μL,4-NP/NaBH_(4)=1/500时,催化反应30min,Au_(0.6) Ag_(0.4)对4-NP的转化率为91.1%,反应速率常数为0.1289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纳米粒子 羧甲基壳聚糖 催化性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合金纳米粒子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60 nm,且颜色均一,没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用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SERS强度与合金纳米粒子的组成和尺寸有关.当纳米粒子粒径一定时,除Au25Ag75外,随着金的增加SERS强度增强.Au25Ag75的粒径比Ag小,导致SERS强度比Ag低.Au50Ag50和Au75Ag25加入TP分子后,其聚集方式与Au相似,等离子体共振峰逐渐靠近1 064 nm,金含量较高时,TP的SERS归于聚集体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合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苯硫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枝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珊 马利锋 +5 位作者 吴思晓 王世华 陈家豪 杨美盼 王悦齐 党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提高单位Pt原子的催化活性,减少催化剂中Pt的用量,是推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初级PtNi纳米晶发生自组装,制备出三维多孔PtNi枝状纳米粒子(PtNi DNPs),并采用TEM对其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分析生长机理... 提高单位Pt原子的催化活性,减少催化剂中Pt的用量,是推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初级PtNi纳米晶发生自组装,制备出三维多孔PtNi枝状纳米粒子(PtNi DNPs),并采用TEM对其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分析生长机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tNi DNPs的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的质量比活性是商用Pt黑催化剂的3.5倍(488.5m A/mgPt),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催化耐久性。这是由于Ni的加入能够调节Pt的电子结构;同时,三维开放性多孔结构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与反应物分子的接触几率,进而显著提高Pt的催化性能。本文为设计开发高活性、低成本的Pt基MOR催化剂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PtNi合金 枝状纳米粒子 自组装 甲醇氧化反应(M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表面微弧氧化/CuO纳米粒子/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构建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何瀛 孟欣雨 +5 位作者 马佳莉 赵弘源 王仕鹏 马鸣远 许林倩 王云思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8-119,共12页
目的针对AZ31B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通过构建“微弧氧化(MAO)-纳米粒子封孔-热可逆自修复聚氨酯(PU-DA)”复合涂层体系,探究多层协同防护机制,突破单一涂层的性能局限,为镁合金表面长效防腐提供新策略。方法首先对AZ31B镁合金进行微弧... 目的针对AZ31B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通过构建“微弧氧化(MAO)-纳米粒子封孔-热可逆自修复聚氨酯(PU-DA)”复合涂层体系,探究多层协同防护机制,突破单一涂层的性能局限,为镁合金表面长效防腐提供新策略。方法首先对AZ31B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生成陶瓷基底;随后通过调控电泳电压(15~50 V)和时间(30~120 s)制备CuO纳米粒子封孔样品,采用SEM/EDS分析涂层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利用电化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图谱筛选出最优防腐性能的电泳参数,通过XRD/XPS解析相组成、化学态。在此基础上,针对优选样品涂覆可修复聚氨酯涂层,通过划格法(ASTMD3359)测试聚氨酯涂层的结合力,并通过盐雾实验验证其抗腐蚀能力。结果微弧氧化层主要由MgO构成,电泳优化参数为30 V/60 s,所得涂层均匀致密,表面元素分散均匀,厚度增至41.6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腐蚀电流密度(Jcorr)最低约为7×10^(−9)A/cm^(2),且容抗弧半径达到最大值。在复合聚氨酯涂层后,表面聚氨酯具有较强的结合力,达到5B级。经过480 h盐雾试验后,复合涂层表面无明显腐蚀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聚氨酯成功完成自修复。结论通过MAO/纳米粒子/PU-DA三级涂层设计,成功实现了镁合金表面腐蚀防护与功能化集成。通过优化电泳参数(30 V/60 s),显著提升了封闭性和CuO纳米粒子封孔均匀性,聚氨酯层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物理屏障,且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延长了涂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微弧氧化 纳米粒子封孔 电泳沉积 耐腐蚀 自修复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纳米粒子对镁合金阳极氧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丁非 沟引宁 +1 位作者 杨惠 郭星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018-2022,共5页
通过在阳极氧化液中添加纳米Al2O3,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复合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动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往复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纳米Al2O3的添加量对阳极氧化过程、形貌及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增大了... 通过在阳极氧化液中添加纳米Al2O3,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复合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动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往复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纳米Al2O3的添加量对阳极氧化过程、形貌及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增大了溶液电阻,从而使得成膜电压提高。纳米粉末的添加量与复合氧化膜的性能没有线性相关性。当电解液纳米颗粒的浓度为10g/L时,可以获得表面光滑平整、孔径细小均匀的复合氧化膜,此时复合氧化膜具有最优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纳米粒子 合金 复合阳极氧化 耐蚀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粒子对化学镀镍-磷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加强 刘磊 +3 位作者 沈彬 朱建华 胡文彬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增强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并对所得表面纳米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TEM)、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成分分析(EADX)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增强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并对所得表面纳米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TEM)、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成分分析(EADX)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所得镀层是中磷非晶态。纳米粒子使得复合镀层晶化温度降低,显微硬度值比镍磷合金镀层明显提高。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复合镀层晶化,硬度值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纳米氧化铝粒子 晶化 显微硬度 化学镀 镍-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Pt-Pd合金纳米粒子稳定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暾东 许两有 +1 位作者 邵桂芳 涂娜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Pt、Pd为代表的铂族金属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催化活性较其他金属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且PtPd合金纳米粒子相对于Pt及Pd单晶纳米粒子均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它的稳定结构对进一步了解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 以Pt、Pd为代表的铂族金属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催化活性较其他金属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且PtPd合金纳米粒子相对于Pt及Pd单晶纳米粒子均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它的稳定结构对进一步了解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紧束缚二阶近似(TB-SMA)势能函数对不同尺寸、原子数目为1∶1比例的截角八面体Pt-Pd合金纳米粒子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较之前性能得到了提升,能搜索到团簇的更低能量结构,即团簇粒子的更稳定结构;经过改进后,算法更好地克服了早熟收敛的缺点,并且算法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粒子群优化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金法研制Co-Fe-Ce-B非晶合金磁性纳米粒子 被引量:3
8
作者 温鸣 钟满福 吴介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51-1655,共5页
利用化学合金法,得到了Co-Fe-Ce-B系多元钴基非晶合金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以及物理吸附仪,对其组分比例、粒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较温和的试验条件... 利用化学合金法,得到了Co-Fe-Ce-B系多元钴基非晶合金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以及物理吸附仪,对其组分比例、粒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较温和的试验条件下,利用化学合金,能实现纳米粒径的Co-Fe-Ce-B非晶态合金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化学合金 Co-Fe-Ce-B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在纳米Ni基合金粒子催化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克正 杜芳林 +1 位作者 张志琨 崔作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对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NiCe合金粒子中稀土元素Ce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由EDS及XRD结果可以看出纳米粒子表面壳层富集Ce且与Ni形成CeNi合金相 ,为新的表面活性中心 ;同时由DSC结果发现 ,Ce的加入使nano NiCe粒子的热稳定性比nano N... 对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NiCe合金粒子中稀土元素Ce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由EDS及XRD结果可以看出纳米粒子表面壳层富集Ce且与Ni形成CeNi合金相 ,为新的表面活性中心 ;同时由DSC结果发现 ,Ce的加入使nano NiCe粒子的热稳定性比nano Ni粒子提高近 90℃。因此 ,Ce的加入使得纳米NiCe粒子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合金 纳米粒子 汽车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O_4纳米粒子在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汉民 向晖 +1 位作者 刘浩文 欧忠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76,84,共4页
在TritonX-100/C10H21OH/H2O微乳液中合成了LaPO4纳米粒子,其粒径约5 nm。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LaPO4纳米粒子在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摩擦化学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PO4纳米粒子能... 在TritonX-100/C10H21OH/H2O微乳液中合成了LaPO4纳米粒子,其粒径约5 nm。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LaPO4纳米粒子在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摩擦化学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PO4纳米粒子能提高微乳液的润滑性能,其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生成了由LaPO4、La2O3、A lPO4等组成的化学反应膜。同时,微乳液中的有机分子吸附在铝合金表面构成了有机吸附膜,也起到了减摩抗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性能 磷酸镧纳米粒子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硫酚吸附在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以柠檬酸钠同时还原制备的Ag-Au合金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盐酸羟胺进一步使其生长得到粒径为40~60nm的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UV-Vis光谱和TEM对纳米种子和再生长后的纳米粒子分别进行表征。两种粒子的UV-Vis光谱均只观察到一个等离... 以柠檬酸钠同时还原制备的Ag-Au合金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盐酸羟胺进一步使其生长得到粒径为40~60nm的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UV-Vis光谱和TEM对纳米种子和再生长后的纳米粒子分别进行表征。两种粒子的UV-Vis光谱均只观察到一个等离子体共振峰,其频率随金的摩尔分数(xAu)增加而红移,且TEM图像表明这两种粒子的颜色均一,因此判断这两种粒子均为合金结构。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该新型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吸附了苯硫酚的合金纳米粒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并在近红外区出现聚集体的吸收峰。在632·8nm波长激发下,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Au上的SERS信号最强,而合金纳米粒子上的SERS信号随xAu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 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SERS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毅亮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09-1311,共3页
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保护剂,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金银已形成合金。TEM显示合成的粒子非核壳结构,金银分布均匀,合金粒径在25 n... 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保护剂,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金银已形成合金。TEM显示合成的粒子非核壳结构,金银分布均匀,合金粒径在25 nm左右。用吡啶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合金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吡啶在合金表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纯金和纯银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UV-VIS光谱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合金中的选择性分布与迁移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杰 胡世军 +2 位作者 郭建兵 何敏 秦舒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概括了决定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选择性分布的有关因素,强调了聚合物对纳米无机粒子的浸润这一热力学因素和与共混过程有关的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并综述了纳米无机粒子迁移的3种可能的机理。
关键词 聚合物合金 纳米无机粒子 选择性分布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在纤维素纳米晶体表面的银/钯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鹤 王丹 +1 位作者 商士斌 宋湛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87-90,96,共5页
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共还原金属离子,制备了吸附于纤维素纳米晶体表面的Ag/Pd合金纳米粒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起到了分散剂的作用,使制备的合金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共还原金属离子,制备了吸附于纤维素纳米晶体表面的Ag/Pd合金纳米粒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起到了分散剂的作用,使制备的合金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Ag/Pd合金的悬浮液进行了检测,用X射线衍射(XRD)对干燥的纤维素与合金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均小于5.5 nm,粒径随着Pd物质的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纳米粒子 Ag/Pd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还原法制备金银合金纳米粒子及其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星 黄玉萍 +2 位作者 陈启凡 徐淑坤 杨冬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6-1729,共4页
用没食子酸一步液相还原制备粒度均匀和性质稳定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Au/Ag摩尔比下Au-Ag合金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仅有1个吸收峰,介于纯Ag和纯Au纳米粒子的吸收峰之间,且随着反... 用没食子酸一步液相还原制备粒度均匀和性质稳定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Au/Ag摩尔比下Au-Ag合金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仅有1个吸收峰,介于纯Ag和纯Au纳米粒子的吸收峰之间,且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合金纳米粒子的最大吸收峰位逐渐蓝移,吸光度增加,半峰宽变窄。随着Au/Ag摩尔比的增加,合金纳米粒子的最大吸收峰位红移,且与其所含Au摩尔百分数呈线性关系。HRTEM表征结果说明制备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近球形、粒度均匀、无包覆现象。EDX分析结果证实单个纳米粒子由Au和Ag组成,其元素组成比与参加反应的Au/Ag摩尔比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Au/Ag合金纳米粒子 吸收光谱 高分辨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负载型非晶态Ni-Nb纳米粒子催化材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同信 李萌 +4 位作者 李合秋 宋启洪 李杰 张海峰 吕曼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负载型非晶态Ni-Nb/SiO2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0nm,硅胶的加入不仅大大加速了金属合金化的过程,而且使金属粒子比较均匀地分散在SiO2中。这种材料比之单纯的纳米粒子更适合于作为催化剂。
关键词 机械合金 非晶态 纳米粒子 镍铌合金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纳米粒子对Co-Ni合金异常共沉积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刚 李宁 +1 位作者 周德瑞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26-1232,共7页
为了研究在电化学复合共沉积过程中,惰性纳米粒子和金属离子、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合金电化学共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吸附过程出发: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纳米粒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在电极表... 为了研究在电化学复合共沉积过程中,惰性纳米粒子和金属离子、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合金电化学共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吸附过程出发: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纳米粒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采用Zeta电势和稳态极化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纳米Al2O3粒子和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了纳米粒子对Co2+和Ni2+还原沉积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阻抗数据的拟合,讨论了Al2O3纳米粒子对等效电路中各物理参数的影响.在H+和不同金属离子在纳米粒子上发生竞争吸附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粒子和合金共沉积的可能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氧化二铝纳米粒子 钴-镍合金 异常共沉积 电化学 Zeta电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与TiB_(2)纳米粒子对CuAlMn形状记忆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文中 柳翊 +2 位作者 田俊港 李廷举 殷国茂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20,共4页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万能测试仪研究了电磁场与Ti B_(2)纳米粒子对CuAlMn形状记忆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能够有效抑制Ti B_(2)纳米粒子的团聚,改善Ti B_(2)纳米粒子的晶粒细化效果。当Ti B_(2)纳...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万能测试仪研究了电磁场与Ti B_(2)纳米粒子对CuAlMn形状记忆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能够有效抑制Ti B_(2)纳米粒子的团聚,改善Ti B_(2)纳米粒子的晶粒细化效果。当Ti B_(2)纳米粒子的加入量为1%,电磁场电流为120A时,CuAlMn形状记忆合金锭的晶粒尺寸从1.62 mm细化至0.41 mm;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其中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到674MPa和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TiB_(2)纳米粒子 CuAlMn形状记忆合金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g合金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卫国宾 宋燕红 卢红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197,201,共6页
采用W/O微乳液法合成Pd-Ag合金纳米粒子并结合微乳浸渍工艺制备了负载型Pd-Ag/Al_2O_3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Pd-Ag合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对乙炔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聚氧乙烯(4)... 采用W/O微乳液法合成Pd-Ag合金纳米粒子并结合微乳浸渍工艺制备了负载型Pd-Ag/Al_2O_3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Pd-Ag合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对乙炔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聚氧乙烯(4)月桂醚(Brij30)/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生成的纳米粒子起到二次保护作用,Pd与Ag以合金纳米粒子形式稳定存在且粒径大小均一,粒径在1~2nm,可随PVP以薄膜形态负载并分散在Al_2O_3表面。当PVP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10000,cPVP8:c(Pd+Ag)=0.1时,合成的Pd-Ag合金纳米粒子数量最多,粒径最小,制备的Pd-Ag/Al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乙炔加氢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乙炔加氢 合金纳米粒子 负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念椿 胡建强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共4页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具有纳米粒子的效应,有望应用于印制电路的制造。该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印制电路板制作方法的工序,节约资源,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合金 纳米粒子 印制电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