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101限域Au纳米颗粒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凯 徐力 +3 位作者 陈恒泽 乔慧颖 陈超 张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3-727,共5页
利用MIL-101有序纳米孔道的限域能力,制备出一系列尺寸较小且分散度均匀的Au纳米颗粒Au@MIL-10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对硝基苯... 利用MIL-101有序纳米孔道的限域能力,制备出一系列尺寸较小且分散度均匀的Au纳米颗粒Au@MIL-10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限域作用 au纳米颗粒 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限幅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静 郑婵 邱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65-2869,2879,共6页
分别采用两相法和水相法制备颗粒大小不同的Au纳米颗粒,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子透射显微镜研究了表面保护剂剂量与粒径大小关系,发现表面保护剂增加会使Au纳米颗粒粒径降低,且分级纯化法会降低粒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方法... 分别采用两相法和水相法制备颗粒大小不同的Au纳米颗粒,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子透射显微镜研究了表面保护剂剂量与粒径大小关系,发现表面保护剂增加会使Au纳米颗粒粒径降低,且分级纯化法会降低粒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方法制备的Au纳米颗粒进行非线性光限幅测试。两相法制备的Au纳米颗粒的光限幅阈值比水相法制备的Au纳米颗粒低,但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大,水相法制备的Au纳米颗粒的光限幅效果优于两相法Au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两相法 水相法 光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芯-壳复合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闫仕农 王永昌 +1 位作者 郝丽梅 魏天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5-426,430,共3页
利用二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 Au/Ag 芯 壳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用 TEM对反应液中金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分别为1∶2和1∶1时所制备的 Au/Ag芯 壳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具有 2 个可区分的吸收带,... 利用二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 Au/Ag 芯 壳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用 TEM对反应液中金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分别为1∶2和1∶1时所制备的 Au/Ag芯 壳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具有 2 个可区分的吸收带,与纯金和纯银纳米颗粒的光学吸收特性对比后认为:随着反应液中银离子摩尔份数的增加,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始终位于 410nm附近的吸收带为银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带;另一个将随之产生蓝移的吸收带为Au/Ag芯 壳复合结构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带,蓝移是由于银壳厚度的增加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步液相还原 au/Ag芯-壳复合结构纳米颗粒 光学吸收特性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孔单晶ZnO纳米片及其甲醛敏感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宇峰 郑韩雄 +4 位作者 葛胜 孟凡利 侯南南 金震 刘锦淮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以醋酸锌和尿素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然后,在液相中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在ZnO纳米片上,再利用静电作用将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结合,将其修饰在ZnO纳米片上.XRD,F... 以醋酸锌和尿素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然后,在液相中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在ZnO纳米片上,再利用静电作用将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结合,将其修饰在ZnO纳米片上.XRD,FE-SEM和EDS表征证明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结构的存在和Au纳米颗粒修饰成功.气敏实验结果显示,这种Au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孔单晶ZnO纳米片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最佳工作温度为300℃,在10~500×10-6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单晶 ZnO纳米片 au纳米颗粒 甲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衬底上Au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会均 黄凯 +1 位作者 高娜 康俊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采用电子束金属蒸镀技术,在GaN、Al2O3、SiO23种衬底上蒸镀纳米级Au薄膜,通过快速热退火形成纳米颗粒(NPs).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Au NPs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峰位与颗粒尺度、形貌乃至衬底关系密切.不同温度退火后,GaN衬底上形成的NP... 采用电子束金属蒸镀技术,在GaN、Al2O3、SiO23种衬底上蒸镀纳米级Au薄膜,通过快速热退火形成纳米颗粒(NPs).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Au NPs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峰位与颗粒尺度、形貌乃至衬底关系密切.不同温度退火后,GaN衬底上形成的NPs共振波长位于黄红光波段,而Al2O3和SiO2衬底上的NPs共振峰位分别为550和525nm,处于绿光波段.依此,提出采用Au NPs与InGaN基LEDs耦合,以提高不同光发射波长出光效率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 共振耦合 氮化物L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i衬底上Au纳米颗粒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怡红 王尘 +2 位作者 韩响 赖淑妹 陈松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1-887,共7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结合快速热退火的方法在SiO_2/Si衬底上制备Au纳米颗粒,研究了溅射条件、退火温度对Au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溅射后呈现分立且尺寸较小的Au纳米颗粒样品,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对于溅射后Au近...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结合快速热退火的方法在SiO_2/Si衬底上制备Au纳米颗粒,研究了溅射条件、退火温度对Au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溅射后呈现分立且尺寸较小的Au纳米颗粒样品,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对于溅射后Au近似成膜的样品,Au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认为这是由于退火过程中存在着应力释放与表面能最小化2种竞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降低溅射功率,最终制备得到高密度(1.1×1012 cm-2)、小尺寸(<5nm)的Au纳米颗粒,并有望在金属纳米晶半导体存储器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射频磁控溅射 快速热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金和憎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唐芳琼 韦正 +3 位作者 陈东 孟宪伟 苟立 冉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用亲水金、憎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GOD) ,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为辅助固酶膜基质来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并考察了亲水金、憎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酶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 .实验表明 ,引入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电极响... 用亲水金、憎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GOD) ,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为辅助固酶膜基质来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并考察了亲水金、憎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酶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 .实验表明 ,引入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电极响应灵敏度 .并对两种不同性质纳米颗粒所起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讨论 ,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纳米颗粒对固定酶的作用 .为制备有实用价值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D 亲水au颗粒 憎水SiO2颗粒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修饰ZnO纳米棒的制备及紫外探测性能研究
8
作者 商世广 郭帅 李佳臻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8-3183,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水热法制备金(Au)纳米颗粒修饰的氧化锌(ZnO)纳米棒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不同溅射功率下的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水热法制备金(Au)纳米颗粒修饰的氧化锌(ZnO)纳米棒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不同溅射功率下的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下的ZnO纳米棒均呈六方纤锌矿结构,沿晶面(002)择优生长,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修饰后ZnO纳米棒表面附着Au纳米颗粒,能有效增强其紫外光激发强度;当射频溅射功率为80 W时,ZnO纳米棒表现出最佳的紫外探测性能,相比于未修饰的ZnO纳米棒,Au纳米颗粒能抑制ZnO纳米棒的持续光电导(PPC)效应,其紫外探测的响应/恢复时间分别降低了6.05和4.54 s,光暗电流比由9.31提升至32.40,光响应度达到1.94A/W,显著增强了ZnO纳米棒紫外探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ZNO纳米棒 紫外探测 au纳米颗粒 持续光电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时间和高温处理对Au/BDD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9
作者 崔凯 汪家道 冯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0,34,共4页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巴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修饰后的BDD电极界面间电子转移速率显著提高,且对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氧化峰电位由0.52V减小为0.3V,且氧化峰电流为BDD电极的1.9倍,检测限为3.0×10-6 mol/L,且在多巴胺和尿酸的混合溶液中有很强的选择性,为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纳米au颗粒 沉积时间 高温处理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Zr^(4+)对纳米Au/TiO_2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兵 孙传智 +1 位作者 齐蕾 董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8-1804,共7页
采用氨水反滴加沉淀法合成了Zr4+掺杂的系列TiO2载体,以尿素溶液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金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高分辨电镜(HR-TEM)和氨吸附红外光谱(NH3-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 采用氨水反滴加沉淀法合成了Zr4+掺杂的系列TiO2载体,以尿素溶液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金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高分辨电镜(HR-TEM)和氨吸附红外光谱(NH3-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在色谱-微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1)少量的Zr4+掺杂可形成锐钛矿型固溶体,且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大;随着Zr4+掺杂量增加至10%以上,载体逐渐向无定形转变,同时比表面积急剧增大。(2)保持规整锐钛矿晶相的Zr4+掺杂载体,其表面Lewis酸位占有率较高,且具备结构缺陷,而无定形载体表面的Lewis酸位占有率大幅度降低。(3)载体表面的Lewis酸位以及结构缺陷有利于增强载体对Au颗粒的锚定作用,从而减弱焙烧过程中的颗粒聚集。(4)少量Zr4+掺杂入TiO2载体中,可以提高Au颗粒的抗烧结能力,焙烧所得的Au颗粒尺寸较小(3.63 nm),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常温下就可以将CO完全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金催化剂 二氧化钛 掺杂 Zr4+ CO氧化反应 au颗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Au/ZnO纳米球的可控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甲强 师瑛 +2 位作者 董喆 王晓红 向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二水合醋酸锌和二甘醇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ZnO单分散纳米球;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Au纳米颗粒,并通过静电作用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ZnO纳米球上制备Au/ZnO气敏材料.XRD结果证明了多晶ZnO的形成以及金属Au的成功修饰;FESEM和TEM观察到Zn... 以二水合醋酸锌和二甘醇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ZnO单分散纳米球;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Au纳米颗粒,并通过静电作用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ZnO纳米球上制备Au/ZnO气敏材料.XRD结果证明了多晶ZnO的形成以及金属Au的成功修饰;FESEM和TEM观察到ZnO单分散纳米球由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粒径约280nm;PL光谱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缺陷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Au/ZnO的增敏机理.气敏测试结果显示,Au/ZnO纳米球比未修饰的ZnO纳米球对丙酮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与更低的检测温度,在体积分数为1×10-6下仍具有较强的气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au纳米颗粒 敏感机理 丙酮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Au纳米复合体系的构筑及其光限幅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静 郑婵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57-2760,共4页
首先对Au纳米颗粒进行巯基修饰,再对其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二级修饰,并将其自组装负载于石墨烯纳米毯(GNSs)上。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Au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纳米毯(GNSs)上的成功负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首先对Au纳米颗粒进行巯基修饰,再对其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二级修饰,并将其自组装负载于石墨烯纳米毯(GNSs)上。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Au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纳米毯(GNSs)上的成功负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探明其微观结构,表明Au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纳米毯上呈现局部规整排列,其原因与石墨烯纳米毯自身的平整结构有关。采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负载Au纳米颗粒的石墨烯纳米毯的非线性光限幅性能,结果表明:其光限幅起始阈值明显下降,在低入射能量时即产生光限幅特性。并发现入射光强增大时非线性散射增强,说明非线性散射是产生复合体系的非线性光限幅效应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石墨烯纳米毯 自组装 Z扫描 光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成和结构LaMnO_3钙钛矿负载Au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成欢 郭杨龙 +3 位作者 郭耘 王筠松 王丽 詹望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2-430,共9页
采用乙二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计量比LaMnO_3和非计量比LaMn_(1.2)O_3钙钛矿,并利用稀硝酸处理LaMnO_3制备得到LaMnO_3-AE,然后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钙钛矿负载Au催化剂,以考察载体的结构和性质对Au的热稳定性以及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 采用乙二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计量比LaMnO_3和非计量比LaMn_(1.2)O_3钙钛矿,并利用稀硝酸处理LaMnO_3制备得到LaMnO_3-AE,然后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钙钛矿负载Au催化剂,以考察载体的结构和性质对Au的热稳定性以及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表征,发现LaMnO_3和LaMn_(1.2)O_3钙钛矿载体虽然有利于Au的分散,但是Au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相反,经稀硝酸刻蚀的LaMnO_3钙钛矿(LaMnO_3-AE)不利于Au的分散,但是有利于提高Au的热稳定性。在CO氧化反应中,当催化剂在低于500°C焙烧时,LaMn_(1.2)O_3钙钛矿负载Au催化剂的活性要显著高于LaMnO_3和LaMnO_3-AE负载Au催化剂的活性,而当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至700°C以上时,LaMnO_3-AE负载Au催化剂却要显著优于LaMnO_3和LaMn_(1.2)O_3钙钛矿负载Au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表面结构 au纳米颗粒 CO氧化 酸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O_2/MoS_2等离子体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增强光催化产氢活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杜新华 李阳 +1 位作者 殷辉 向全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采用尿素沉积法制备了Au/Ti O_2/Mo S_2等离子体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产氢实验,在10%(φ,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为牺牲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Mo S_2含量、Au固载2%(w,质量分数)时,Au/Ti O_2/Mo S_2(ATM)复合样品的光催化产氢活性。结果... 采用尿素沉积法制备了Au/Ti O_2/Mo S_2等离子体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产氢实验,在10%(φ,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为牺牲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Mo S_2含量、Au固载2%(w,质量分数)时,Au/Ti O_2/Mo S_2(ATM)复合样品的光催化产氢活性。结果表明,当Mo S_2含量为0.1%(w)时,复合样品ATM0.1显示出最高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其产氢速率达到708.85μmol·h^(-1),是Ti O_2/Mo S_2(TM)两相复合样品中光催化活性最高样品TM6.0产氢速率的11倍。三相复合样品显示增强光催化产氢活性主要是由于吸附在Ti O_2/Mo S_2层状复合材料上的Au纳米颗粒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能强烈吸收波长范围550–560 nm的可见光,诱导产生光生电子,金纳米颗粒上的电子受到激发后转移到Ti O_2导带上,Ti O_2导带上的电子传递给片状Mo S_2,最终在Mo S_2上催化氢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片 层状结构 au纳米颗粒 等离子体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及Au/Cu_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雪华 李春艳 +2 位作者 刁飞玉 梁文双 王乙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916-919,共4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Cu2O纳米立方体主要有正方体和截角正八面体两种几何形状。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有两种形成机制。Au纳米颗粒和正四辛基溴化铵的浓度对于两种纳米立方体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Cu2O纳米立方体 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WO_(3)的细菌纤维素/Au膜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堂 汪邓兵 +2 位作者 赵磊 刘祖一 凤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纳米纤维材料用于催化降解抗生素废水,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分散的细菌纤维素(BC)纳米纤维上沉积Au纳米颗粒,然后以此为载体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方法形成均匀负载纳米WO_(3)光催化材料的BC/Au-WO_(3)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 为开发一种新型纳米纤维材料用于催化降解抗生素废水,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分散的细菌纤维素(BC)纳米纤维上沉积Au纳米颗粒,然后以此为载体采用真空辅助过滤方法形成均匀负载纳米WO_(3)光催化材料的BC/Au-WO_(3)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样品的组成结构和表观形貌,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交流阻抗、力学性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测试。结果表明:BC纳米纤维可对WO_(3)颗粒起到良好的柔性支撑作用,同时Au纳米颗粒的加入可降低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并增强光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相对于单一的光催化反应,光电催化反应可加速降解反应并能提高降解率;在2.0 V附加电压和150 W氙灯下BC/Au-WO_(3)在3 h内对盐酸四环素的催化降解率可提高至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细菌纤维素 光电催化 纳米纤维膜 抗生素废水降解 au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6Fe1.9Co0.1Ti3O18纳米片负载Au尺寸对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文 刘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53-1762,共10页
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的Bi6Fe1.9Co0.1Ti3O18/Au(BFCTO/Au)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负载不同颗粒大小的Au纳米颗粒(~23 nm、~36 nm、~55 nm和~80 nm),BFCTO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明显增强,其中负载粒径... 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的Bi6Fe1.9Co0.1Ti3O18/Au(BFCTO/Au)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负载不同颗粒大小的Au纳米颗粒(~23 nm、~36 nm、~55 nm和~80 nm),BFCTO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明显增强,其中负载粒径为~23 nm的Au纳米颗粒的BFCTO/Au-1样品的可见光光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6Fe1.9Co0.1Ti3O18 au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解析催化剂表/界面电场潜在假象探讨
18
作者 申嘉岳 李超 刘锐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0,共9页
针对差分相位衬度技术(DPC)在解析催化剂表面电场时可能出现的电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电镜像模拟的方法,对异质界面、不规则颗粒边缘,进行DPC像模拟,通过DPC与电场的关系解析电场信息。随后使用FEl-Titan Themis CubedG260-300真实拍摄... 针对差分相位衬度技术(DPC)在解析催化剂表面电场时可能出现的电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电镜像模拟的方法,对异质界面、不规则颗粒边缘,进行DPC像模拟,通过DPC与电场的关系解析电场信息。随后使用FEl-Titan Themis CubedG260-300真实拍摄参数模拟不同欠焦、像散下的颗粒边缘和异质界面的DPC结果。结果表明异质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差异导致界面处原子电场产生额外的偏移;对于具有不规则界面形状的样品,不规则表面形状会给电子束带来额外的偏转,上述结果均会导致表/界面电场解析结果不准确;随着样品厚度增加,电子束会产生相移,使得DPC所测的原子间电场不再准确;同时DPC拍摄中,欠焦量需要减小,从而避免欠焦带来的电场反转或偏移的假象;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应关注三阶像差的数值并及时调整,使得DPC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 au颗粒 au-Pt异质界面 厚度 欠焦 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C_(60)-环糊精包络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化学性质研究
19
作者 熊乐艳 郑龙珍 +4 位作者 邹志君 亢晓卫 王卫 杨绍明 夏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88,共3页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主体,C60为客体形成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并对包络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的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络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在电极上的反应是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紫外...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主体,C60为客体形成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并对包络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的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络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在电极上的反应是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紫外光光照条件下形成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利用它的还原性对Ag+和AuCl-4等进行了还原,形成了水溶性的Ag和Au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C60 包络化合物 循环伏安曲线 AG纳米颗粒 au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荧光太阳集光器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修东 张会红 +3 位作者 田野 张毅 顾港伟 张晓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403,共8页
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对特定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或者散射增强,正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金属纳米颗粒被尝试应用于荧光太阳集光器。本文利用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Au纳米颗粒和硫醇-烯聚合物制备荧光太阳集光... 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对特定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或者散射增强,正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金属纳米颗粒被尝试应用于荧光太阳集光器。本文利用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Au纳米颗粒和硫醇-烯聚合物制备荧光太阳集光器。研究发现,掺杂适量Au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提高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当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为2.0×10^(-6)时,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为12.3%,相比未掺杂Au纳米颗粒的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提升了78.2%。进一步提高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下降。荧光发射谱和荧光寿命谱测试结果显示,当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超过2.0×10^(-6)时,过高的Au纳米颗粒掺杂浓度导致CsPbBr_(3)量子点与Au纳米颗粒之间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太阳集光器荧光量子产率(η_(PL,LSC))下降导致了外量子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量子点 au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外量子效率 非辐射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