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iO_2核壳纳米粒子光催化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 郭清华 +2 位作者 秦维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5-1869,共5页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进行表征.研究发现,SERS信号强度的变化与壳层厚度密切相关,当Au表面包裹至3层TALH时,信号几乎完全消失.结合紫外照射,利用SERS对亚甲基蓝(MB)在TiO2壳层表面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的降解主要经历了从多体及二聚体吸附逐渐向单体吸附方式的转变,然后又经历了一个脱甲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层层组装技术 光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纳米Al_2O_3/PS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坚 郑海忠 +2 位作者 徐志锋 孙胜伟 刘越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运用TEM,FTIR对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并将核壳式复合粒子用来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结果发现,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2.1... 运用TEM,FTIR对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并将核壳式复合粒子用来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结果发现,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2.1kJ/m2,较纯聚苯乙烯提高了50%左右,比添加未经任何改性处理纳米氧化铝粒子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0%;利用FE-SEM对试件的冲击断面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核壳式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改善了纳米粒子与基体表面极性的差异,增强了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改性了选区激光烧结制备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并很好地起到增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S复合粒子 式结构 乳液聚合 选区激光烧结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径与壳厚度之比在4到13之间变化时,复合粒子的光学共振峰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范围内可发生大于500nm波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U纳米粒子 SiO2/Au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ZnS:Mn/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代旬 曹立新 +4 位作者 柳伟 苏革 曲华 孙远光 董博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7-611,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对其进行了不同厚度的SiO2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对其进行了不同厚度的SiO2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包覆SiO2壳层后,粒子的粒径明显增大并且在ZnS∶Mn纳米粒子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SiO2壳层。XPS测试印证了ZnS∶Mn/SiO2的核壳结构。随着SiO2壳层的增厚,ZnS∶Mn/SiO2的Mn离子的发光先增强后减弱,这是因为SiO2壳层同时具有表面修饰和降低发光中心浓度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当壳层厚度(壳与核的物质的量的比)达到5时,发光效果达到最好,其强度达到未包覆样品的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SiO2 /结构 纳米粒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体系中Fe_3O_4/SiO_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明 张宇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9-802,共4页
在反胶束体系中制备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颗粒的结构和形貌.首先,在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用有机小分子柠檬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加入氨水后形成稳定的Fe3O4胶体溶液... 在反胶束体系中制备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颗粒的结构和形貌.首先,在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用有机小分子柠檬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加入氨水后形成稳定的Fe3O4胶体溶液.然后,将此胶体溶液作为水相滴加到Triton X-100/环己烷/正丁醇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搅拌后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反胶束体系.在反胶束内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从而获得SiO2包覆的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水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浓度比ω,可以达到调控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形貌的目的.当ω=9时,可获得尺寸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nm的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硅 结构纳米粒子 反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Fe/Y_2O_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俞快 黄昊 +2 位作者 张雪峰 王登科 董星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0,共4页
以Fe和Y2O3的微米粉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利用物理气相蒸发法原位合成了核/壳型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其成分、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暗场成像分析结果表明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 以Fe和Y2O3的微米粉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利用物理气相蒸发法原位合成了核/壳型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其成分、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暗场成像分析结果表明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其内核及外壳分别为-αFe和体心立方相Y2O3。通过"定量氧辅助-气-液-固"机制对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气相方法实现了稀土氧化物包覆异质金属纳米胶囊的合成,为多组元纳米结构的复合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Y2O3 纳米粒子 / 稀土 暗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 -结构 复合粒子 制备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溶胶沉淀法 水解缩合反应 结构 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晓云 蔡曙光 周钰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118,共5页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Vis、XRD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若先于TEOS加入,易得到Ag@SiO2核壳纳米粒子,随着R值的增加,Ag核的粒径变大,纳米粒子逐渐由单核变成多核。催化剂若后于TEOS加入,则形成负载型Ag/SiO2复合物。Ag核被SiO2壳包覆后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发生了微弱红移。而当壳厚>80nm时,由于SiO2的散射作用,吸收峰会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结构 纳米粒子 W/O反相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烧结法制备Cr^(2+):ZnSe/ZnSe核壳结构纳米孪晶
10
作者 张婷婷 王方园 +4 位作者 刘长友 张国荣 吕佳辉 宋宇晨 介万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Cr^(2+)掺杂ZnSe纳米晶是一种重要的中红外材料,核壳结构的ZnSe基半导体纳米晶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与催化性能。纳米晶的缺陷可以影响其性能,如具有孪晶结构的纳米晶拥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提高掺杂纳米晶的综合性能,本工作以可... Cr^(2+)掺杂ZnSe纳米晶是一种重要的中红外材料,核壳结构的ZnSe基半导体纳米晶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与催化性能。纳米晶的缺陷可以影响其性能,如具有孪晶结构的纳米晶拥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提高掺杂纳米晶的综合性能,本工作以可溶性Zn盐为Zn源,以新制NaHSe溶液为Se源,以Cr(AC)_(2)为掺杂源,通过两次水热过程制备了核壳结构Cr^(2+):ZnSe/ZnSe,在氩气保护或高真空下分别于400和800℃烧结获得了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纳米晶。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晶尺寸主要集中在20~30 nm之间,壳体厚度约为2.6 nm,纳米晶具有层错缺陷,并由此发展成为孪晶。分析可知孪晶面为(111),相邻两晶面夹角为70.02°,误差在±0.5°以内。随着样品结晶度提高,孪晶密度增大,表明释放晶格畸变能为层错和孪晶的形成提供驱动力,孪晶的形核与长大符合位错诱导机制。XPS分析表明,Cr元素以+2价存在于纳米晶中;反射光谱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烧结的纳米晶在1775 nm附近存在吸收带,表明所制纳米孪晶具有潜在的中红外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ZnSe 结构 纳米孪晶 孪晶机制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SiO_2/Au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崇毅 汤俊琪 满石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242,共5页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探针分子,对基底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对MB分子的增强拉曼振动峰进行了归属分析,并计算了该基底的拉曼增强因子,实验表明,该基底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SiO2改性 SIO2 Au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亚甲基蓝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modified SIO2 METHYLENE blue(MB)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CO_2还原至CO催化剂:核/壳结构Cu/SnO_2纳米粒子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1-862,共2页
2016年我国的CO2排放己达100亿吨/年左右,约占全球的30%,除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降低碳排放之外,如何有效地将过量排放的CO2还原或转化,实现“碳中性”(carbon neutrality)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CO2还原 /结构 CO催化剂 纳米粒子 SNO2 CO2排放 CU 化石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öber法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马军 郎晓萍 +2 位作者 罗子轩 王玉梅 孙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2-557,共6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离子能够改变表面电荷,在无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情况下实现SiO_(2)表面包覆RF。研究了RF在低温、中温、高温热解的三个关键阶段,考察了表面结合水/羟基等析出、羧基/酚类物质析出、烷基侧链等析出、石墨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及Fe等催化剂的作用;探索了SiO_(2)@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相比PAO4,其摩擦系数可降低30.5%,磨损率可降低69.2%,展现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良好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öber法 SiO_(2)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核壳粒子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晗笑 崔玉祥 +2 位作者 孙树林 王云鹤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8,共4页
将粒径为80 nm的二氧化硅(SiO_2)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SiO_2-g-(MMA-co-BA-co-GMA)纳米核壳粒子,研究了核壳粒子对聚乳酸(PLA)结... 将粒径为80 nm的二氧化硅(SiO_2)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SiO_2-g-(MMA-co-BA-co-GMA)纳米核壳粒子,研究了核壳粒子对聚乳酸(PL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核壳粒子在PLA中部分聚集;DMA测试表明核壳粒子与PL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SiO_2含量高,材料储能模量越大;DSC发现核壳粒子加入有利于结晶;TGA结果证明SiO_2提高了PLA的耐热性;冲击测试发现核壳粒子提高了PLA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乳酸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磁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闵洁 何丽华 +3 位作者 郑荣 苏红莹 支云飞 陕绍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搅拌方式和超声条件对一步法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并与两步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RD、FT... 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搅拌方式和超声条件对一步法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并与两步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RD、FT-IR、DLS、TEM和VSM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体系下,一步法获得的纳米粒子团聚严重、无明显的核/壳结构,且搅拌方式和超声因素对产物微观结构影响较小;而采用两步法可以获得形貌规整的核/壳结构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其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呈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37.8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 /结构 一步法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氢杨梅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分析
16
作者 常大伟 曹佳怡 +4 位作者 任娜 王虎玄 孙玉姣 沈文 SARA Sendi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建Zein-阿拉伯胶(GA)纳米营养递送体系,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Zein/GA-DMY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GA和DMY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该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Zein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Zein与DMY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191.04 nm),PDI为0.164,zeta电位为-17.70 mV,包封率为76.17%。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使该纳米粒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DMY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GA-DMY纳米粒子中,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GA的包覆使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具备pH、加热、盐离子及储藏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体外抗氧化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表明经复合纳米粒子包封后DMY仍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呈现缓释特性。因此,本研究可为DMY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玉米醇溶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负载BT@PANI核壳粒子协同改善复合材料介电与导热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燕 黄齐格 +3 位作者 咸龙帝 杨千 贾晓松 白得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34-10141,共8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了聚多巴胺(PDA)的表面修饰,利用PDA的粘附性在BNNS表面负载钛酸钡@聚苯胺(BT@PANI)核壳粒子制备了分级结构复合填料。结果显示,BNNS单片的BT@PANI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和导热性能影响显著;与BT@... 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了聚多巴胺(PDA)的表面修饰,利用PDA的粘附性在BNNS表面负载钛酸钡@聚苯胺(BT@PANI)核壳粒子制备了分级结构复合填料。结果显示,BNNS单片的BT@PANI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和导热性能影响显著;与BT@PANI/PVDF复合材料比较,所得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频率变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NNS单片BT@PANI负载量最大的复合材料界面极化最弱,介电性能表现出更好的频率稳定性,20%(质量分数)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值分别是14.8和0.082(10^(5)Hz),热导率降到了最低的0.64 W/mK。频率高于10^(3)Hz,这种新型复合材料介电损耗下降幅度是介电常数的2倍以上。该工作同步实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介电损耗抑制及导热性能提升,为储能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氮化硼纳米 粒子 介电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nO_2核/壳纳米粒子制备及其氧气气敏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崔杰 佟晓林 刘向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1-43,共3页
在预先制备的Au纳米粒子溶液中还原SnCl2合成AuSn纳米粒子,然后采用阶段性升温氧化获得Au@SnO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XRD和TEM对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在200℃和300℃分别测量Au@SnO2纳米粒子薄膜电阻随氧压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300℃... 在预先制备的Au纳米粒子溶液中还原SnCl2合成AuSn纳米粒子,然后采用阶段性升温氧化获得Au@SnO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XRD和TEM对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在200℃和300℃分别测量Au@SnO2纳米粒子薄膜电阻随氧压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300℃条件下,当氧压为1.013×105Pa时Au@SnO2薄膜电阻是初始状态的13.75倍;200℃条件下,当氧压为1.013×105Pa时Au@SnO2薄膜电阻是初始状态的3.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种 Au@SnO2/纳米粒子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2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光热转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慧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16-1920,共5页
由于核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而且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因此Ag@Ag2S纳米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课题以硫酸银或硝酸银为银源,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保护剂,... 由于核壳结构的硫化银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而且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因此Ag@Ag2S纳米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课题以硫酸银或硝酸银为银源,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保护剂,以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甲酸为还原剂,用硫代硫酸钠对所得的银纳米粒子进行硫化,将产物用SEM和EDS进行分析,证明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Ag2S纳米粒子。最后对所得的Ag@Ag2S纳米粒子进行光热转换性能研究,表明了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做还原剂得到的Ag@Ag2S纳米粒子光热转换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银 结构 纳米粒子 光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制备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维 官建国 王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e晶粒尺寸减小到10nm左右并逐渐增加表面各向异性.与微米羰基铁相比,Fe-ZnO粒子具有较大的微波磁导率和较小的微波介电常数,以及相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本文发展的方法对制备其他金属与无机氧化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纳米复合粒子 羰基铁 氧化锌 微波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