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MnO_2负载纳米Au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CO和苯的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青 霍飞飞 +3 位作者 闫立娜 王娟 程水源 康天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72-2880,共9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其对CO和苯的催化氧化性能.XRD结果表明,负载Au对α-MnO2载体结构影响不大,随Au含量的增加,Au颗粒明显增大.N2-吸附/脱附和TEM结果表明,Au的加入对xAu/α-MnO2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结构性能影响较小,表明Au分布在α-MnO2载体表面,未阻塞其孔道.XPS结果表明,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xAu/α-MnO2中的O2-/(O22-或O-)、Mn4+/Mn3+和Au3+/Au0的摩尔比在增加,表明其晶格氧、Mn4+和Au3+的浓度在增加.由于贵金属的溢氢作用,Au明显促进xAu/α-MnO2氧化还原能力,其中3Au/α-MnO2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性.负载Au明显影响xAu/α-MnO2样品的催化活性,xAu/α-MnO2的催化性能与Au的分散性、氧化还原性能及表面氧物种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3Au/α-MnO2显示出最佳活性,其催化氧化CO的T90=80°C,苯的T90=20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负载au催化剂 低温还原性 相互作用 co氧化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负载Au和M-Au(M=Pt,Pd)催化剂及其低温催化氧化CO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叶青 赵建生 +3 位作者 李冬辉 赵俊 程水源 康天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以SnO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DP)、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制备了金负载Au/SnO2催化剂,同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M-Au/SnO2(M=Pd,Pt)双金属负载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定、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以SnO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DP)、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制备了金负载Au/SnO2催化剂,同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M-Au/SnO2(M=Pd,Pt)双金属负载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定、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定其对CO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CP法和IM法相比,DP法制备的Au/SnO2-DP催化剂,Au颗粒(<5nm)较小,分布均匀;Au/SnO2-DP中的Au是以金属态Au0存在,而Au/SnO2-CP和Au/SnO2-IM中,金以Au0和Au3+的混合价态存在,在Au/SnO2-DP和M-Au/SnO2中的Au、Pt、Pd和Sn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u/SnO2-DP催化性能明显优于Au/SnO2-CP和Au/SnO2-IM.Au与Pt和Pd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不同方法制备Au/SnO2催化活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Au颗粒大小和Au氧化态的不同而产生.而M-Au/SnO2活性提高,可能是由于Au与Pt和Pd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nO2 低温催化氧化CO 制备方法 au二元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负载OMS-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青 闫立娜 +3 位作者 罗才武 霍飞飞 程水源 康天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9-616,共8页
通过前掺杂法(QI),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法(DP)3种方法制备了Au负载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Au/OMS-2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 通过前掺杂法(QI),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法(DP)3种方法制备了Au负载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Au/OMS-2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前掺杂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这与Au/OMS-2-DP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和负载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条件(沉淀剂种类、制备溶液pH、Au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明显影响Au/OMS-2-DP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于各种不同的沉淀剂,以KOH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这可能与其无钝化作用,而且形成的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溶液的为最佳,当pH值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Au颗粒的聚集和Au沉淀量较少;XRD结果表明,当Au负载量为5wt%催化剂和催化剂焙烧为30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颗粒最小,所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最佳条件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较好,CO完全转化(100%)的温度为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OMS-2 低温催化氧化 制备方法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预处理对一氧化碳低温氧化Pd/CeO_2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华青 秦张峰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研究了氧化还原预处理对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CeO2 TiO2复合氧化物负载Pd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H2 TPR结果表明,83℃的耗氢峰是PdO和载体中CeO2共同还原的结果,高温还原后Pd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加强... 研究了氧化还原预处理对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CeO2 TiO2复合氧化物负载Pd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H2 TPR结果表明,83℃的耗氢峰是PdO和载体中CeO2共同还原的结果,高温还原后Pd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加强。经高温氧化(500℃)低温还原(150℃)预处理的催化剂CO低温氧化活性最好,在反应气组成为0.5%CO+1.6%O2+6.0%N2+Ar,空速为30000mL·g-1·h-1,程序升温反应显示CO完全转化温度为48℃,这种预处理方式能够形成适宜的载体与金属间相互作用。稳定性实验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气组成为0.6%CO+14.7%O2+55.3%N2+Ar,Pd CeO2 T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反应稳定性,100%CO转化率可持续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低温氧化 PD催化剂 CeO2-tio2复合氧化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直接环氧化Au/TiO_2催化剂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原宇航 戚敏杰 +1 位作者 周兴贵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143,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Au/TiO2催化剂,分别考察了碱金属氯化物以及贵金属等助剂对Au/TiO2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NaCl后其环氧化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含量为1.5%时环氧丙烷(PO)得率最高;而加入CsCl和贵金...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Au/TiO2催化剂,分别考察了碱金属氯化物以及贵金属等助剂对Au/TiO2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NaCl后其环氧化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含量为1.5%时环氧丙烷(PO)得率最高;而加入CsCl和贵金属Pt则有利于提高丙烯环氧化过程中氢气的利用效率,抑制了副产物水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丙烯环氧化 au/tio2 催化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在Au/TiO_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与临氢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菲菲 钟顺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9-852,共4页
沉积沉淀法制得Au/TiO2 催化剂 ,采用化学吸附 IR、化学吸附 TPD与微反技术研究了Au/TiO2 的化学吸附性质和丙烯临氢环氧化反应性能。丙烯分子中CC键上的π电子与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位Tin + 作用 ,形成d π配键。环氧丙烷以碳氧三元... 沉积沉淀法制得Au/TiO2 催化剂 ,采用化学吸附 IR、化学吸附 TPD与微反技术研究了Au/TiO2 的化学吸附性质和丙烯临氢环氧化反应性能。丙烯分子中CC键上的π电子与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位Tin + 作用 ,形成d π配键。环氧丙烷以碳氧三元环上的O吸附在Au/TiO2 催化剂表面的Tin + 位上 ,O的孤对电子进入Tin + 的空d轨道 ,形成配位键。Au粒子吸附活化O2 与H2 ,将其转变为吸附在其上的过氧化物H2O2 物种。丙烯吸附在Tin + 位并活化后 ,与吸附在Au粒子上的过氧化物物种相互作用 ,被氧化为环氧丙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 环氧丙烷 丙烯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O对Pd/CeO2-TiO2催化剂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梁飞雪 朱华青 +1 位作者 秦张峰 王建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428-430,共3页
对比研究了干湿条件下Pd/CeO2-TiO2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性能,考察了水存在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对催化剂CO低温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不仅没有负面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5%的CO,0.5%... 对比研究了干湿条件下Pd/CeO2-TiO2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性能,考察了水存在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对催化剂CO低温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不仅没有负面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5%的CO,0.5%~1.5%的H2O时,在45℃,空速30 L/(h·g)的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CO完全转化时间可保持33 h.失活催化剂经过简单的再生过程,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低温氧化 CEO2 tio2 CeO2-tio2 PD催化剂 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O2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的研究
8
作者 原宇航 吴魏 +1 位作者 周兴贵 袁渭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21-723,共3页
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以及焙烧条件(温度、气氛)制备了一系列Au/TiO2负载型催化剂,在H2和O2共存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对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PO)的催化性能,探索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催化 剂的环氧化活性主要与载体表面Au... 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以及焙烧条件(温度、气氛)制备了一系列Au/TiO2负载型催化剂,在H2和O2共存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对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PO)的催化性能,探索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催化 剂的环氧化活性主要与载体表面Au粒粒度、化学形态以及Au粒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氧化 环氧丙烷 催化剂 au/tio2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环境下Au/CeO_(2)催化剂烧结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
9
作者 陈炳伟 吴哲敏 +5 位作者 韩仲康 袁文涛 姜颖 杨杭生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气氛环境下原位研究催化剂的烧结行为,能够为理解催化剂在预处理以及反应条件下的烧结机理和高稳定催化剂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本文以Au/CeO_(2)模型纳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其在O_(2)与CO气氛下的... 气氛环境下原位研究催化剂的烧结行为,能够为理解催化剂在预处理以及反应条件下的烧结机理和高稳定催化剂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本文以Au/CeO_(2)模型纳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其在O_(2)与CO气氛下的高温动态烧结过程。实验发现,负载在CeO_(2)上的Au纳米颗粒在O_(2)与CO气氛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烧结行为,其在O_(2)气氛下具有较高的烧结速度,同时存在颗粒迁移与聚集长大(particle migration and coalescence,PMC)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OR)两种烧结过程;在CO气氛下烧结速度较慢,烧结过程以OR为主。对比不同气氛环境下烧结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可知,CO增加了CeO_(2)表面台阶的数量以及表面氧空位浓度,增强了载体对Au颗粒的锚定作用,从而提升Au/CeO_(2)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eO_(2)模型催化剂 氧气 氧化 烧结 原位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u/α-Mn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氧化VOCs气体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青 霍飞飞 +2 位作者 王海平 王娟 王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7-1194,共8页
以NaOH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1.0%~7.0%,质量分数),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 以NaOH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1.0%~7.0%,质量分数),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和甲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负载Au对α-MnO2载体结构影响不大,但对其晶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略有影响.随着Au含量的增加,α-MnO2结晶度增强,颗粒增大,Au粒径明显增大.XPS结果表明,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xAu/α-MnO2的晶格氧(O2-),Mn4+和Au3+的浓度增加.H2-TPR结果表明,由于贵金属的溢氢作用,Au明显提升了xAu/α-MnO2的还原能力,其中3%Au/α-MnO2的还原能力最强.负载Au明显影响xAu/α-MnO2的催化性能,xAu/α-MnO2的催化性能与Au的颗粒分散性、低温还原性能及表面氧物种密切相关,其中3%Au/α-MnO2显示出最佳活性,其催化氧化苯和甲苯的T100分别为280和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α-MnO2催化剂 还原性能 协同作用 甲苯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对Mn-Ce/TiO_2低温SCR催化剂的毒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闫东杰 玉亚 +2 位作者 黄学敏 刘树军 刘颖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8,共7页
考察了SO_2对Mn-Ce/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XRD、BET、SEM和XPS对其毒化作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_2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NO_x去除率由84%降至42%左右。主要是SO_2的加入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孔径为5-... 考察了SO_2对Mn-Ce/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XRD、BET、SEM和XPS对其毒化作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_2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NO_x去除率由84%降至42%左右。主要是SO_2的加入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孔径为5-10 nm的孔数量减少,且催化剂晶相由锐钛矿型转化成金红石型结构,活性组分MnO_x发生晶化现象,破坏了Mn-Ti间的强相互作用。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变化造成吸附态氧转化为晶格氧的路径受阻、MnO_2含量减少和CeO_x储氧功能减弱,并且产生氧阻效应而使NO吸附和解吸受阻,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同时生成的硫酸铵盐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覆盖了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性位,使其对NH_3吸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SCR Mn-Ce/tio2催化剂 SO2 毒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对MnO_x/TiO_2低温脱硝SCR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亚平 汪小蕾 +3 位作者 孙克勤 沈凯 徐海涛 周长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以醋酸锰为前驱物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用WO3对载体进行改性制得一系列MnOx-WO3/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拉曼光谱(LRS)、原位红外(FT-IR)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的微观表征分析,同时在模拟氨... 以醋酸锰为前驱物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用WO3对载体进行改性制得一系列MnOx-WO3/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拉曼光谱(LRS)、原位红外(FT-IR)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的微观表征分析,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脱硝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添加5%的WO3拓展了载体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热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位,拓宽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温度窗口,对MnOx/TiO2催化剂有很好的改性作用;先钨后锰的负载顺序优于先锰后钨;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催化反应速率提高,催化剂表面NH3吸附峰呈减弱或消失趋势,故催化剂脱硝活性温度曲线呈中间高、两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MnOx/tio2催化剂 低温SCR 负载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在Pt/nanoTiO_2-CNT复合催化剂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26
13
作者 褚道葆 尹晓娟 +2 位作者 冯德香 林华水 田昭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8-1242,共5页
通过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 通过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Pt载量为0.32mg·cm-2)具有高达51.8m2·g-1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常温常压下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乙醇氧化峰电位分别为0.59、0.96和0.24V,氧化峰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15、-113和-75mA·cm-2.复合催化剂对乙醇电氧化的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nanoTiO2、CNT和Pt纳米粒子的协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电氧化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纳米tio2 碳纳米管 铂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负载量对低温水煤气变换Auα-Fe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华金铭 郑起 +1 位作者 林性贻 魏可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低温水煤气变换Au α Fe2O3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催化剂的还原活化条件,考察了金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UV VIS、XRF、H2 TPR和O2 TPO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其催化性能进行关...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低温水煤气变换Au α Fe2O3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催化剂的还原活化条件,考察了金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UV VIS、XRF、H2 TPR和O2 TPO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其催化性能进行关联。结果表明,(1)采用10% H2 N2还原气将催化剂在150℃原位还原9h,其催化活性最高;(2)金的最佳负载量为8 00%,此时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金的流失量较少,金粒子较小,也有利于抑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烧结;(3)TPR TPO结果表明,金的负载量为8 00%时,Au α Fe2O3催化剂具有较易被还原、不易被氧化的性质,从而显示出最高催化活性。(4)Au α Fe2O3催化剂中的金以单质金(Au0)形式存在;其高活性与Au0 Fe3O4间的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煤气变换 au/α—Fe2O3催化剂 金负载量 还原氧化性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硫化钼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转化H_(2)S-CO_(2)酸气制合成气的研究
15
作者 冯文爽 宇文晓萌 +2 位作者 穆晓亮 赵璐 房克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25,共14页
以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耦合法将H_(2)S和CO_(2)混合酸气一步转化为合成气,既完成了两者清洁化处理,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是一条制备合成气的新路线。本研究采用铜、锌为助剂对硫化钼催化剂改性,显著提升了其催化H_(2)S-CO_(2)制合成气... 以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耦合法将H_(2)S和CO_(2)混合酸气一步转化为合成气,既完成了两者清洁化处理,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是一条制备合成气的新路线。本研究采用铜、锌为助剂对硫化钼催化剂改性,显著提升了其催化H_(2)S-CO_(2)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结合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比两种助剂引入后对硫化钼催化剂结构、组成、形貌、化合价态等物化特征的影响。通过控制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条件,深入探究了两种助剂对低温等离子体下催化转化H_(2)S和CO_(2)酸气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影响规律和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引入铜、锌助剂后,硫化钼活性相粒径减小且分散度高,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同时也增强了对H_(2)S和CO_(2)分子吸附强度,从而更利于H_(2)S和CO_(2)分子的吸附活化,揭示出低温等离子体与改性硫化钼催化剂协同反应的构效关联。有关理论研究丰富拓展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理论,并为改性硫化钼材料的合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氧化 合成气 改性MoS_(2)催化剂 低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x/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海涛 金保昇 +2 位作者 张亚平 孙克勤 汪小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3-467,共5页
为了研究MnOx/TiO2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NO性能,采用微乳液法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晶相的纳米TiO2,并以此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Ox/TiO2催化剂.然后,利用BET,XRD,HRTEM,H2-TPR等方法研究了载体和催化剂的微观结构、... 为了研究MnOx/TiO2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NO性能,采用微乳液法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晶相的纳米TiO2,并以此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Ox/TiO2催化剂.然后,利用BET,XRD,HRTEM,H2-TPR等方法研究了载体和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分散状态和氧化还原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纳米TiO2从锐钛型逐渐向金红石型转变,700℃煅烧得到的纳米TiO2呈混晶相,800℃煅烧得到的纳米TiO2则为纯金红石型;锐钛型及混晶相TiO2载体与活性氧化物MnOx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当纳米TiO2中金红石型与锐钛型并存时,MnOx优先与锐钛型纳米TiO2作用;纯金红石型纳米TiO2与MnOx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模拟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MnOx/Ti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低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晶相 MnOx/tio2 催化剂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掺杂Mn/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纳 何峰 +3 位作者 谢峻林 胡华 李凤祥 方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0-494,500,共6页
采用氧化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Fe掺杂的Fe-Mn/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80~180℃范围内的脱硝能力并通过XRD、BET、TG、H_2-TPR、NH_3-TPD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的加入并没有改... 采用氧化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Fe掺杂的Fe-Mn/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80~180℃范围内的脱硝能力并通过XRD、BET、TG、H_2-TPR、NH_3-TPD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的加入并没有改变Mn/TiO_2的主要晶相,仍是锐钛矿型的TiO_2,Mn Ox和FeO_x均以非晶态结构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而且Fe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表面酸性位点,从而提高其低温脱硝性能。Fe掺量在Fe/Ti为0.10时催化剂具有最佳性能,在120℃时脱硝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沉淀-浸渍 脱硝催化剂 FE掺杂 Mn/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浸渍法制备MnO_x/TiO_2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晓媛 张亚平 +3 位作者 仲佳鑫 孙克勤 徐海涛 周长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5-1230,共6页
采用超声波浸渍法、传统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Ox/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原位红外(in situ FT-IR)、高分辨率扫描电镜(HR-TEM)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进行表征,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 采用超声波浸渍法、传统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Ox/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原位红外(in situ FT-IR)、高分辨率扫描电镜(HR-TEM)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进行表征,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条件下(NH3-SCR)对催化剂的低温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应用对MnOx的分散、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脱硝反应活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超声浸渍法制备的MnOx/T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特别在低温窗口(120℃以下),100℃时的脱硝效率达到了90%.对其进行的各项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Ti和Mn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多的Lewis酸位和较高的Mn原子浓度,并且出现了SCR中间产物N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tio2催化剂 超声波 浸渍法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iO_2多孔微球为载体的CuO/T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CO氧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先芝 黄静 +3 位作者 王彦美 王淑荣 张保龙 吴世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0-1223,共4页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CO催化氧化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于500℃焙烧的TiO2多孔微球基本为锐钛矿型结构,其粒径为19.5nm.XPS结果表明,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存在相互作用,Cu除了以Cu2+的形式存在外,还以部分Cu+和Cu0的形式存在.CO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浸渍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有关.用0.5mol/LCu(NO3)2·3H2O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和于200℃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多孔微球 浸渍法 CO催化氧化 CuO/t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氧化物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2 位作者 仲兆平 李锋 翟俊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6,共4页
在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通过BET,XRD和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含量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含量的碱金属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碱金... 在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通过BET,XRD和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含量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含量的碱金属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碱金属氧化物与催化剂表面V物种的结合生成部分碱金属盐(如KVO3),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使催化剂中有效活性位的数量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两种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毒性顺序为K2O>Na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氧化 V2O5-WO3/tio2催化剂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