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_(core)Co_(shell)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鲍芳 崔颜 +2 位作者 姚建林 任斌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29,共3页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covered by Co shell and exhibited the similar electrochemistry property with the Co nanoparticles surfac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 activities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yridine as a probe molecu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RS intensity depended on the Co shell thickness of th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wa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shell thickness. The SERS intensity of these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is found to be about twenty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on an electrochemically roughened cobalt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core CO shell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血浆中的法莫替丁 被引量:7
2
作者 臧颖超 朱慧敏 +2 位作者 范夏琼 张志敏 卢红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9-783,共5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AgNPs进行表征,以罗丹明6(RG6)为分子探针对合成的Au@AgNPs的SERS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Au@AgNPs形貌均匀,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增强因子为6.66×10^5,将其用于法莫替丁标准溶液的SERS检测,在0.5~50μmol/L范围内法莫替丁浓度的对数和1 540 cm^-1处峰强度的对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78,检出限(LOD)为4.18×10^-8 mol/L。在同样的条件下对稀释血浆中的法莫替丁进行了SERS检测,LOD为1.11×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1.6%~122%,相对标准偏差为6.6%~12%,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在生物样本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核壳金银纳米粒子 法莫替丁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双金属纳米粒子制备及其SERS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鹏 张永良 单妍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金纳米粒子为核,采用柠檬酸钠直接还原法成功制备了Au@Ag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吸收特性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在20~30 nm,分散性好;相比于... 以金纳米粒子为核,采用柠檬酸钠直接还原法成功制备了Au@Ag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吸收特性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在20~30 nm,分散性好;相比于单纯的Au纳米粒子,Au@Ag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峰。以4-ATP为探针,研究了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发现该核壳结构对4-ATP各个峰位均具有更明显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特别是在1 000~1 500 cm-1范围内的增强效果明显好于纯金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核壳结构 柠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核(Ag)壳纳米微粒光度法快速检测过氧化氢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治良 李纪顺 +3 位作者 张南南 梁爱惠 刘庆业 黄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3-1958,共6页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银层生成银离子,导致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H2O2的浓度(c)在6.58~421.1μmol/L范围内与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值ΔA393 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93 nm=0.00111c+0.0210,相关系数为0.9908,检出限为1.73μmol/L.本方法用于废水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Ag)壳纳米微粒 离心纯化 FENTON反应 过氧化氢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5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李铁津 支壮志 孔祥贵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ze of bimetallic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in convenient wa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t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showed a mor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han Ag colloid prepared without Au core.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2,4-dimethylpyridine as the probe, which strongly indicat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RS substra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SERS效应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核·(Au)_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4
6
作者 凌绍明 沈文闻 隆金桥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22-625,共4页
以银原子团簇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分散性好、规则球形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液相(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以银原子团簇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分散性好、规则球形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液相(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和高压微波合成的液相金纳米粒子的最强共振散射峰均在580nm处,它们的吸收光谱图相似,最大吸收分别在518.5nm和524.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合成 共振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娜 陈卫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CO 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_T)吸附在 Au-Pt 纳米粒子上,在2110cm^(-1)和2063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CV 研究结果指出 Au-Pt/GC 电极对 CO 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 Pt 电极提前了0.45V,峰电位提前了0.1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金铂纳米粒子 孪生态CO 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合成Au核@Pd壳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表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颖男 董守安 唐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7-1401,共5页
在PEG-丙酮溶液体系中,采用紫外光辐射还原Au(Ⅲ),Pd(Ⅱ)离子混合物和以Au晶种为核、紫外光辐射还原Pd(Ⅱ)使其沉积在Au晶种表面上这两种方法,合成了Au核@Pd壳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Au(Ⅲ)离子或Au晶种对Pd(Ⅱ)离子的摩尔比调节复合粒... 在PEG-丙酮溶液体系中,采用紫外光辐射还原Au(Ⅲ),Pd(Ⅱ)离子混合物和以Au晶种为核、紫外光辐射还原Pd(Ⅱ)使其沉积在Au晶种表面上这两种方法,合成了Au核@Pd壳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Au(Ⅲ)离子或Au晶种对Pd(Ⅱ)离子的摩尔比调节复合粒子的尺寸和Pd壳厚度,分别获得了直径范围为5.6~4.6nm和4.6~6.2nm的复合粒子.利用UV-Vis吸收光谱、TEM、HR-TEM和XPS等表征手段,证明了合成的纳米粒子为核-壳复合结构.研究了Au@Pd纳米粒子的直径随溶液中Au(Ⅲ)/Pd(Ⅱ)摩尔比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对Au核向Pd壳的供电子作用以及复合粒子的光化学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Pd壳 复合纳米结构 光化学合成 表征 d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O_2核壳纳米粒子光催化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伟 郭清华 +2 位作者 秦维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5-1869,共5页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进行表征.研究发现,SERS信号强度的变化与壳层厚度密切相关,当Au表面包裹至3层TALH时,信号几乎完全消失.结合紫外照射,利用SERS对亚甲基蓝(MB)在TiO2壳层表面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的降解主要经历了从多体及二聚体吸附逐渐向单体吸附方式的转变,然后又经历了一个脱甲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层层组装技术 光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家良 李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最后得到具有巯基官能团稳定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磁性特征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Fe3O4磁性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表征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SiO_2/Au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崇毅 汤俊琪 满石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242,共5页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探针分子,对基底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对MB分子的增强拉曼振动峰进行了归属分析,并计算了该基底的拉曼增强因子,实验表明,该基底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SiO2改性 SIO2 au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亚甲基蓝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modified SIO2 METHYLENE blue(MB)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明亮 杨玉莹 +5 位作者 吕平 贾丽 贾新城 陈柳 孔令运 池丽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空心Fe3O4磁球,之后利用蒸馏沉淀聚合将P(GMA-DVB)聚合物层包覆在Fe3O4磁球表面形成Fe3O4/P(GMA-DVB)核壳结构,巯基化处理后吸附Au纳米粒子,得到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利用TEM,SEM,FTIR...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空心Fe3O4磁球,之后利用蒸馏沉淀聚合将P(GMA-DVB)聚合物层包覆在Fe3O4磁球表面形成Fe3O4/P(GMA-DVB)核壳结构,巯基化处理后吸附Au纳米粒子,得到磁性核壳Fe3O4/P(GMA-DVB)-SH-Au复合催化剂。利用TEM,SEM,FTIR,XRD,TGA,VSM及UV-vis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该催化剂在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粒径均匀,球形度规整,核壳结构明显,在催化反应中,Fe3O4/P(GMA-DVB)-SH-Au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而且经过连续8次循环使用后,催化效率仍可保持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Fe3O4/P(GMA-DVB)-SH-au核壳催化剂 催化性能 磁性分离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硫基功能化碳纳米管上组装壳层厚度可控的Au@Pt核壳纳米粒子以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丰 徐洋洋 +5 位作者 李卫 徐明丽 闵春刚 史庆南 刘锋 杨喜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41-4046,4071,共7页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Pt NPs组装到巯基(-SH)功能化的MWCNTs上,获得了一系列Au@Pt/MWCNTs复合物。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Au@Pt NPs和Au@Pt/MWCNTs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表面化学组成和化学价态,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u@Pt NPs的Pt壳层厚度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以及测试了Au@Pt/MWCNTs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Au@Pt NPs通过其表面的Au或Pt与MWCNTs上的-SH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Pt壳层厚度对Au@Pt NPs在MWCNTs上组装的影响较大:当Pt壳层没有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暴露的Au促进了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而当Pt壳层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呈氧化态的Pt(Ⅱ)则对核壳纳米粒子的组装不利。Au、Pt原子比例为1∶1时,Au@Pt NPs能均匀地组装在MWCNTs上,且Au@Pt/MWCNTs(1∶1)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au@Pt核壳纳米粒子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巯基 组装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农药福美双的SERS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东来 李博珣 +4 位作者 杨硕 闫永胜 杨丽丽 刘洋 李春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67-2074,共8页
首先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Fe3O4纳米材料,再将其作为磁性核,分别采用种子沉积法和种子介导生长法制备了Fe3O4-Au核-卫星纳米复合材料和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Au核-卫星和Fe3O... 首先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Fe3O4纳米材料,再将其作为磁性核,分别采用种子沉积法和种子介导生长法制备了Fe3O4-Au核-卫星纳米复合材料和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Au核-卫星和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均匀,Au纳米颗粒均匀沉积/包覆在Fe3O4纳米材料表面,且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使用4-氨基苯硫酚(4-ATP)作为拉曼探针分子,对比了这两种纳米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时的拉曼信号增强效果.结果显示,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是更优秀的SERS基底,且该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信号再现性.最后,使用Fe3O4@Au核-壳纳米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成功地在苹果皮上检测出残留福美双的SERS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福美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修饰的SiO_2@Au核壳填料的制备及其作为毛细管液相色谱和加压电色谱固定相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慧 薛芸 +3 位作者 鲁阳芳 谷雪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利用醛基和氨基之间的席夫碱反应在SiO2微球表面引入聚合物分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以提高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然后利用自组装-化学镀法制备了SiO2@Au核壳填料,并对制备过程中反应溶液的pH值和甲醛用量进行了优化。场发... 利用醛基和氨基之间的席夫碱反应在SiO2微球表面引入聚合物分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以提高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然后利用自组装-化学镀法制备了SiO2@Au核壳填料,并对制备过程中反应溶液的pH值和甲醛用量进行了优化。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经过条件优化后制备的SiO2@Au核壳颗粒的表面Au包覆量较高,且包覆均匀、分散性较好。最后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分子修饰在SiO2@Au表面,条件优化后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型亲水色谱材料SiO2@Au-GSH,并将该填料填入毛细管中,制备了SiO2@Au-GSH两性离子型毛细管亲水色谱柱,并在毛细管液相色谱和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系统中考察了色谱柱的亲水性能,研究证明SiO2@Au-GSH毛细管柱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和亲水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SiO2@au核壳填料 谷胱甘肽 毛细管亲水色谱柱 毛细管液相色谱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Fe_3O_4@SiO_2/Au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2
17
作者 裴飞飞 尹剑波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13,共4页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用TEM、XRD、Zeta电位与粒度分析仪对产物形貌、结构、表面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 au 核壳结构 单分散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CO和O_2中动态变化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哲敏 楼锦泽 +2 位作者 欧阳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实验发现,Pd@Au球形纳米颗粒在CO中发生剧烈的形貌变化,暴露出大量的{111}面。CO在PdAu合金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可能是发生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O_2气氛中,Pd在300℃退火条件下向颗粒表面快速析出并形成PdO团簇。Pd@Au纳米颗粒在300℃下的快速合金化以及O_2对Pd的诱导作用是形成该变化的原因。依靠着Au壳层的保护,Pd@Au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在300℃以下可以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氧气 一氧化碳 结构变化 原位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片上Ag@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SERS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春芳 胡青 +2 位作者 肖成云 周顺 邵伟杰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为获得一种高效和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文中通过离子溅射的方法在Ag纳米颗粒表面覆盖6nm和10nm的Au层,形成Ag@Au核壳结构(分别命名为Ag@Au6/Si和Ag@Au10/Si)。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Ag颗粒和Ag@Au颗... 为获得一种高效和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文中通过离子溅射的方法在Ag纳米颗粒表面覆盖6nm和10nm的Au层,形成Ag@Au核壳结构(分别命名为Ag@Au6/Si和Ag@Au10/Si)。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Ag颗粒和Ag@Au颗粒的尺寸及颗粒间隙的变化;采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试罗丹名6G(R6G)分子在不同基底上的拉曼光谱,对比三种基底在探测R6G溶液时的SERS光谱的强度差别,计算了最佳基底的增强因子;将基底浸泡在0.5mol·L-1的双氧水中1h之后,测试其SERS光谱强度下降程度,以此评价基底的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g颗粒表面溅射了Au层后,颗粒尺寸随金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Ag@Au10基底中颗粒间隙尺寸降低到10nm以内。三种基底之上,保持相同的R6G溶液浓度时,R6G分子的光谱强度的顺序为Ag@Au10/Si>Ag@Au6/Si>Ag/Si,即Ag@Au10/Si基底具有最佳的增强效果,其增强因子可达2.2×106。Ag纳米颗粒基底在双氧水中浸泡后,SERS增强性能完全消失;Ag@Au10/Si和Ag@Au6/Si的SERS光谱强度分别下降了46.2%和81.6%,说明Au层起到了保护Ag颗粒不被腐蚀的作用,且Au层越厚,耐化学侵蚀性能越佳。在SERS检测中,Ag@Au10/Si基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此基底具有应用于SERS领域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u核壳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颗粒 罗丹名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nO_2核/壳纳米粒子制备及其氧气气敏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崔杰 佟晓林 刘向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1-43,共3页
在预先制备的Au纳米粒子溶液中还原SnCl2合成AuSn纳米粒子,然后采用阶段性升温氧化获得Au@SnO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XRD和TEM对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在200℃和300℃分别测量Au@SnO2纳米粒子薄膜电阻随氧压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300℃... 在预先制备的Au纳米粒子溶液中还原SnCl2合成AuSn纳米粒子,然后采用阶段性升温氧化获得Au@SnO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XRD和TEM对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在200℃和300℃分别测量Au@SnO2纳米粒子薄膜电阻随氧压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300℃条件下,当氧压为1.013×105Pa时Au@SnO2薄膜电阻是初始状态的13.75倍;200℃条件下,当氧压为1.013×105Pa时Au@SnO2薄膜电阻是初始状态的3.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u@SnO2核/壳纳米粒子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