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金丽 孙道华 +3 位作者 景孝廉 黄加乐 郑艳梅 李清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3-1292,共10页
以黑曲霉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Au(Ⅲ)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Au(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对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3.0。升温... 以黑曲霉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Au(Ⅲ)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Au(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对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3.0。升温能明显加快吸附进程,20℃下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进行,分别对应于Au(Ⅲ)离子还原前和还原后的吸附,24h后吸附趋于平衡,而30、40、60℃下吸附过程均无明显分段现象,并分别于12、6、1h后趋于吸附平衡。Au(Ⅲ)离子初始浓度<233.32mg.L-1时,吸附量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初始浓度>367.94mg.L-1时,升温明显促进了吸附的进行。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模拟,20、30、40、50℃时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85.19、202.02、235.85、277.78mg.g-1。热力学参数Gibbs自由能变(ΔG0)、吸附焓变(ΔH0)和吸附熵变(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吸附活化能为55.71kJ.mol-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菌体表面的酰氨基、羧基和羟基是参与吸附的主要功能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离子 生物吸附 黑曲霉菌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