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白术多酚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活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永祥 王雅群 +3 位作者 戴毅 金泰完 周讯 陈向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6-1155,共10页
为考察祁白术多酚(polyphenol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grown in Qimen, AMP)的可利用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法提取工艺,并研究AMP的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0 g·mL^(-1)、酶解时间2... 为考察祁白术多酚(polyphenol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grown in Qimen, AMP)的可利用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法提取工艺,并研究AMP的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0 g·mL^(-1)、酶解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35%、酶解温度为44℃、pH值为4.7、搅拌转速为670 r·min^(-1)时,AMP提取量最高,为26.58±0.23 mg·g^(-1)。统计学分析显示,所选响应面模型拟合较好,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AM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总还原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AMP浓度为0~0.02 mg·mL^(-1)时,对B16细胞无毒性作用。与α-MSH模型组相比,AMP显著下调了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内黑色素的合成(P<0.05);当AMP浓度为0.02 mg·mL^(-1)时,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抑制率分别为30.11%、43.35%,阳性对照熊果苷(0.1 mg·mL^(-1))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2.03%、39.77%,表明AMP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强于熊果苷。本研究结果为祁白术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白术 多酚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