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素在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Ⅰ)——镉与铝的原子化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勃 罗燕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自1978年B.V. L′vov提出石墨炉内探针原子化技术以来,许多作者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国内亦有人作过系统的评述,但对元素在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却报道不多。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与其它一些实验,观... 自1978年B.V. L′vov提出石墨炉内探针原子化技术以来,许多作者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国内亦有人作过系统的评述,但对元素在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却报道不多。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与其它一些实验,观察和研究了镉和铝在石墨探针表面上原子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阐明了镉和铝的原子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化机理 石墨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探针直接收集和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APM中痕量镉 被引量:5
2
作者 葛伊莉 周立群 +1 位作者 张必成 蔡火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6-449,共4页
本文采用多孔石墨探针直接采集大气微粒物质(APM)后,立即用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收集在探针上的APM中的镉。实验表明:峰面积吸光度与镉的浓度在0~5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镉的特征量和检出限(3σ)分别为2.... 本文采用多孔石墨探针直接采集大气微粒物质(APM)后,立即用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收集在探针上的APM中的镉。实验表明:峰面积吸光度与镉的浓度在0~5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镉的特征量和检出限(3σ)分别为2.48和1.86pg,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6%(n=11),分析标准参比材料,其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为90.15~99.29%和4.09%。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探针 原子吸收法 APM 测定 大气微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