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添加Al对Cu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影响的团簇模型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健
齐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45-1148,共4页
在二元Cu-Zr合金中添加Al元素可明显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根据非晶与其晶化相存在结构遗传关系,以Cu-Zr基非晶晶化相Cu10Zr7中的Cu6Zr5阿基米德反棱柱为团簇模型,利用离散变分方法从电子层次研究了Al元素对Cu基非晶合金团簇稳定性...
在二元Cu-Zr合金中添加Al元素可明显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根据非晶与其晶化相存在结构遗传关系,以Cu-Zr基非晶晶化相Cu10Zr7中的Cu6Zr5阿基米德反棱柱为团簇模型,利用离散变分方法从电子层次研究了Al元素对Cu基非晶合金团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团簇中加入一个Al原子时,Fermi能级处的态密度明显降低,团簇稳定性提高;但继续加入Al原子,Fermi能级处的态密度又开始上升,态密度处于较高位置,团簇稳定性下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非晶合金
团簇模型
离散变分
原子亲和力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晶硅短程序与电子结构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2
作者
张瑞勤
戴国才
+1 位作者
关大任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6期608-611,共4页
本支通过对Si_(29)无规网络原子簇模型的CNDO计算,探讨了非晶硅(a-Si)结构短程序对其电子态密度(DO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实验原子径向分布函数(RDF)基本相同的条件下,a-Si模型中的键角和二面角是影响电子态密度分布的主要参数。
关键词
连续无规网络
结构短程序
径向分布函数
非晶硅原子簇模型
电子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导体Fe-Si非晶薄膜的成分解析及设计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君仪
李晓娜
+3 位作者
利助民
毕林霞
郑月红
董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7,共9页
β-FeSi2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和较高的理论光(热)电转换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光(热)电材料。首先综述了目前β-FeSi2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为了回避单相β-FeSi2制备困难及失配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制备具有相似性能的Fe...
β-FeSi2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和较高的理论光(热)电转换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光(热)电材料。首先综述了目前β-FeSi2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为了回避单相β-FeSi2制备困难及失配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制备具有相似性能的Fe-Si非晶薄膜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局域(近程序)结构是决定非晶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非晶薄膜成分、局域结构及性能的对应性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概述了在"团簇+连接原子"模型指导下,依据实验性能分区和团簇理论解析建立的Fe-Si非晶薄膜成分、局域结构及性能关联;概述了现有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研究中添加元素的原子占位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组元化对薄膜非晶形成能力及半导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证实"团簇+连接原子"模型对Fe-Si非晶薄膜局域结构解析及多组元化成分设计是十分有效的。通过精确成分设计可在较大成分范围内实现薄膜半导体性能可调,为廉价近红外探测和全太阳光谱覆盖提供良好候选材料。最后,展望了Fe-Si非晶薄膜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非晶薄膜
“团簇+连接原子”模型
Β-FESI2
直接带隙
成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添加Al对Cu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影响的团簇模型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健
齐民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45-1148,共4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21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1067)
文摘
在二元Cu-Zr合金中添加Al元素可明显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根据非晶与其晶化相存在结构遗传关系,以Cu-Zr基非晶晶化相Cu10Zr7中的Cu6Zr5阿基米德反棱柱为团簇模型,利用离散变分方法从电子层次研究了Al元素对Cu基非晶合金团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团簇中加入一个Al原子时,Fermi能级处的态密度明显降低,团簇稳定性提高;但继续加入Al原子,Fermi能级处的态密度又开始上升,态密度处于较高位置,团簇稳定性下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CU基非晶合金
团簇模型
离散变分
原子亲和力
态密度
Keywords
Cu-based
amorphous
alloys
cluster
model
discrete variational method
atomic
affinity
states density
分类号
TG139.8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晶硅短程序与电子结构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2
作者
张瑞勤
戴国才
关大任
蔡政亭
机构
山东大学物理系
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6期608-611,共4页
基金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科学基金。
文摘
本支通过对Si_(29)无规网络原子簇模型的CNDO计算,探讨了非晶硅(a-Si)结构短程序对其电子态密度(DO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与实验原子径向分布函数(RDF)基本相同的条件下,a-Si模型中的键角和二面角是影响电子态密度分布的主要参数。
关键词
连续无规网络
结构短程序
径向分布函数
非晶硅原子簇模型
电子态密度
Keywords
Continuous random networks(CRN)
Structural short range order(SRO)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RDF)
atomic cluster model for amorphous silicon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DOS).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导体Fe-Si非晶薄膜的成分解析及设计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君仪
李晓娜
利助民
毕林霞
郑月红
董闯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7,共9页
基金
辽宁省基金面上项目(20170540178)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KF1803)。
文摘
β-FeSi2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和较高的理论光(热)电转换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光(热)电材料。首先综述了目前β-FeSi2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为了回避单相β-FeSi2制备困难及失配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制备具有相似性能的Fe-Si非晶薄膜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局域(近程序)结构是决定非晶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非晶薄膜成分、局域结构及性能的对应性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概述了在"团簇+连接原子"模型指导下,依据实验性能分区和团簇理论解析建立的Fe-Si非晶薄膜成分、局域结构及性能关联;概述了现有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研究中添加元素的原子占位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组元化对薄膜非晶形成能力及半导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证实"团簇+连接原子"模型对Fe-Si非晶薄膜局域结构解析及多组元化成分设计是十分有效的。通过精确成分设计可在较大成分范围内实现薄膜半导体性能可调,为廉价近红外探测和全太阳光谱覆盖提供良好候选材料。最后,展望了Fe-Si非晶薄膜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Fe-Si非晶薄膜
“团簇+连接原子”模型
Β-FESI2
直接带隙
成分设计
Keywords
Fe-Si
amorphous
thin films
"
cluster
-plus-glue-atom"
model
β-FeSi2
direct band gap
composition design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添加Al对Cu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影响的团簇模型
朱健
齐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晶硅短程序与电子结构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张瑞勤
戴国才
关大任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半导体Fe-Si非晶薄膜的成分解析及设计
张君仪
李晓娜
利助民
毕林霞
郑月红
董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