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kin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韵彬 陈英 包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分析8例Askin瘤的影像征象。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kin瘤的胸部平片、B超和CT资料。年龄13—62岁,平均29.8岁。全组均拍摄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6例胸壁肿瘤行B超检查。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结果:6例原... 分析8例Askin瘤的影像征象。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kin瘤的胸部平片、B超和CT资料。年龄13—62岁,平均29.8岁。全组均拍摄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6例胸壁肿瘤行B超检查。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结果:6例原发于胸壁软组织,肿瘤较小(平均大小3cm),术后半数近期复发,复发灶平均大小为5.5cm。2例原发于纵隔,肿瘤平均大小为7cm。瘤实质主要为软组织,散在液化、坏死或出血。CT增强后扫描呈不规则强化。5例受累胸膜表现为不规则状、结节状增厚。结论:Askin瘤典型影像表现为胸壁、胸膜和纵隔病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因此,面对青少年患者的胸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Askin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in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骨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2
作者 杨瑷如 曹云太 +5 位作者 周伯琪 郑小影 马团乐 范睿 刘心怡 曹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3,共3页
本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P-SL-202219。患者女,19岁。2个月前自扪及右侧髂窝包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髂窝肿物处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术前CT示:右侧... 本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P-SL-202219。患者女,19岁。2个月前自扪及右侧髂窝包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髂窝肿物处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术前CT示:右侧髂窝见约83 mm×66 mm的混杂软组织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骨外尤文肉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季学满 张宗军 +3 位作者 卢光明 印洪林 袁彩云 张志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3-676,700,共5页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常规MRI、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幕上PNET患者,分析肿瘤的常规MRI、DWI表现及病理资料。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值,...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常规MRI、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幕上PNET患者,分析肿瘤的常规MRI、DWI表现及病理资料。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肿瘤多数位于大脑皮层下,平均最大直径5.7cm。肿瘤多呈类圆形和分叶状、边界清晰。肿瘤实质在T1WI呈稍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3例肿瘤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区,2例肿瘤内见小点片状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同程度的强化,肿瘤周围无明显水肿或水肿较轻;1例肿瘤沿脑脊液播散,1例肿瘤沿室管膜播散。DWI上7例肿瘤实质呈不均匀性等高信号,4例呈较均匀性高信号,ADC图上9例肿瘤实质呈低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0.72×10-3mm2/s,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86×10-3mm2/s。肿瘤实质较其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AD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5)。病理上肿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染色深,核分裂象多见,细胞浆少,界限不清;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呈束状或巢片状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示神经元分化的突触素阳性,表示胶质细胞分化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多数肿瘤有神经元、胶质细胞双潜能分化。结论:幕上PNET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在常规MRI、DWI的特征性表现,肿瘤实质在DWI表现为高信号和ADC值减低,与其密集的细胞构成及细胞核与细胞浆比值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对照(附7例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丽艳 钱银锋 +2 位作者 赵本胜 余永强 刘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pPNET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7例pPNET中,2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下肢,1例位于椎管内并跨... 目的分析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pPNET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7例pPNET中,2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下肢,1例位于椎管内并跨椎管内外生长,1例位于盆腔内并累及骶骨,1例位于腹膜后。软组织内pPNET呈等T1、稍高T2信号,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出血,1例边缘可见假包膜,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侵犯周围骨组织。骨pPNE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例均见CD99表达,4例突触素表达,3例嗜铬粒蛋白表达,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表达,2例波形蛋白表达,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表达。结论MRI对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层肿瘤 原始 外周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 被引量:9
5
作者 丁晓毅 杜联军 +3 位作者 陆勇 颜凌 江浩 陈克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3-637,643,共6页
目的:探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为两者的鉴别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尤文瘤和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CT及MR资料。结果:尤文瘤的年龄范围10 ̄28岁,平均18.5岁。多以局部... 目的:探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为两者的鉴别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尤文瘤和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CT及MR资料。结果:尤文瘤的年龄范围10 ̄28岁,平均18.5岁。多以局部疼痛(17<18)伴肿胀(13<18)为主诉,1例以局部肿块为主诉。病变的部位为股骨6例、肱骨4例、锁骨2例,胫骨、腓骨、尺骨、髂骨、骶骨及髋臼各1例。18例X线片中,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11例;10例见软组织肿块;10出现骨膜反应,其中葱皮样骨膜反应3例;病变呈偏侧性6例;一侧骨皮质出现压迹3例。12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8例;10中有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出现骨膜反应。9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8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呈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中见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cm×3cm~3cm×10cm;5例MR增强扫描中,3例呈显著性强化,2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年龄范围8 ̄68岁,平均24.4岁。病变的部位为:髂骨3例、肱骨干骺端2例,椎体、椎弓、肩胛骨、骶骨、蝶骨大翼各1例;多以局部疼痛(9<10)伴肿块为(7<10)主诉。X线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异常1例;7例见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7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均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均未见骨膜反应;10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9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5cm×4.0cm ̄7.5cm×13.0cm;5例MR增强扫描中,2例呈中等度强化,3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结论: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比较,尤文瘤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以长管骨好发,X线和CT上骨膜反应明显,骨质密度增高多见,MR上其信号改变相似但软组织肿块较小,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Ewing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6
作者 廖昕 吴元魁 +2 位作者 王刚 黄婵桃 陈卫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PNET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软组织pPNETs6例,骨pPNETs9例;7例行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骨pPNETsX线及CT平扫表现...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PNET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软组织pPNETs6例,骨pPNETs9例;7例行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骨pPNETsX线及CT平扫表现为范围较广泛、边缘模糊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均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大小为2.5cm×2.8cm^10cm×13cm,平均6.2cm×7.4cm;6例病灶增强扫描后见肿块强化,但强化多不均匀。软组织pPNET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为等密度,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区;肿瘤大小2.7cm×4.8cm^12.4cm×14.5cm,平均6.7cm×8.2cm;增强扫描后均呈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6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中等稍高信号2例;T2WI均呈不规则中、高信号;8例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pPNETs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常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CT、MR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判定手术的可切除性、检出远处转移及评价治疗效果等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外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影像特征及相关文献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叶进湖 戴建平 +5 位作者 李少武 马军 艾林 秦海强 李鑫 孙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特征。方法4例脊髓原发性PNET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发病年龄:13-46岁,中位年龄26.5岁。病灶部位:2例肿瘤位于胸段,1例肿瘤位于颈胸段,1例肿瘤位于圆锥。MR影像表现:... 目的研究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特征。方法4例脊髓原发性PNET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发病年龄:13-46岁,中位年龄26.5岁。病灶部位:2例肿瘤位于胸段,1例肿瘤位于颈胸段,1例肿瘤位于圆锥。MR影像表现:3例表现局部占位征象,1例表现为脊髓弥漫性增粗;4例肿瘤均位于脊髓的中心,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不清,且周围无明显水肿;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病变尾侧继发囊变1例;增强MR,3例病变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结论脊髓原发性PNET好发于成人,可位于髓内,或髓内外,或呈外生性生长,并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其中胸段脊髓及圆锥常见,MR影像没有特异性征象,最后确诊需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秀荣 李英丽 柴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 目的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鼻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齐琦 郭飞 武世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及肿块压迫所引起的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圆细胞构成,3例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阳性率为100%(12/12),NSE和Sy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11/12)和75%(9/12),Vim的阳性表达率为50%(6/12)。结论 p 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p PNE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病理 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征象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一 刘宏 +3 位作者 周俊林 董驰 刘建莉 张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比较脑膜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征象差异。材料与方法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脑膜肿瘤MRI征... 目的比较脑膜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征象差异。材料与方法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脑膜肿瘤MRI征象差异。结果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相比,前者更多见MR平扫信号混杂、坏死囊变、强化不均匀、邻近骨质改变(P值均<0.05),后者更多见血管流空及瘤周中重度水肿(P值均<0.05),T2高信号、强化程度等高于血管、分叶状、瘤脑界面模糊、脑膜尾征5项影像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17-621,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提高PPNET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 X线平片、CT、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10例PPNET中,...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提高PPNET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 X线平片、CT、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10例PPNET中,3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骨盆,1例位于腹股沟,1例位于腹膜后。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CT扫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环状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5例发生于软组织的PPNET表现为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伴坏死、囊变,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MRI中,10例发生于骨骼及软组织的PPNET,均表现为T1WI均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分隔样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菊形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均表达CD99,并不同程度地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Vimentin(波形蛋白)等。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PPNET诊断的准确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源性影像与MRI相结合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治研究
12
作者 吴杰 孙吉林 +2 位作者 赵明 李素敏 钦建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源性影像(MSI)与MRI特点及两者相结合对其诊治的结果。方法:分析总结经我院MSI及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DNT患者的MSI及MRI表现。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源性影像(MSI)与MRI特点及两者相结合对其诊治的结果。方法:分析总结经我院MSI及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DNT患者的MSI及MRI表现。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所有病例临床表现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发作。MRI显示病变位于幕上,累及大脑皮质,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2例表现为多发囊性改变,病变可强化或不强化。MSI可以明确癫痫样放电区域与肿瘤的位置关系。本组4例5个病灶中,1个病灶与癫痫灶位置距离较远,其余4个病灶与癫痫灶紧邻(位于病灶前方或后方)。手术全部切除病灶及癫痫灶很好地控制了癫痫发作。结论:磁源性影像可以明确DNT患者癫痫样放电区域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将其与DNT的MRI表现相结合,经手术全部切除病灶及癫痫灶可以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瑶杰 瞿姣 +3 位作者 危春容 张梦梅 杨亚英 李德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位于...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鼻口咽3例,舌1例,颌下1例,鼻腔鼻窦3例,颈根部1例,胸腔2例,空肠1例。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增强检查,5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病变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后强化程度不一,3例DWI高b值扩散受限呈混杂高/稍高信号,对应ADC图为低信号。12例均伴坏死,2例伴钙化,12例均伴邻近结构受压移位,9例伴周围组织受侵,5例伴骨质破坏,5例病灶内部或边缘见血管影,2例MRI检查见流空血管影,3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病灶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占位效应明显,囊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易侵犯周围组织,病灶周围或内部常可见流空血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尤文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静 许莎莎 +2 位作者 杜彪 张丽霞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ES/p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其18F-FDG PET/CT...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ES/p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其18F-FDG PET/CT表现,并分析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病理学指标Ki-67的相关性,运用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有无转移、SUVmax、Ki-67、治疗方式等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3例患者确诊时6例发生转移(均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伴有肺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中病灶均可见不同程度摄取显像剂增多,SUVmax为2.0~14.5。SUVmax与Ki-67无相关性(r=0.376,P=0.205)。肿瘤最大径、边界是否清晰、有无转移、原发SUVmax、治疗方式是否单一以及Ki-67均非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S/pPNET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18F-FDG PET/CT显像可较为敏感地探测局部和远处转移,对疾病早期诊断、分期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价值。病理及基因检测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尤文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小圆细胞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