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2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表达Asia1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和猪IL-18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鲁会军 霍晓伟 +3 位作者 任静强 常巧呈 金扩世 金宁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
为构建Asia1型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疫苗,采集口蹄疫发病牛的水泡液及水泡皮,用RT-PCR法扩增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前体蛋白基因P1-2A片段和蛋白酶基因3C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通过酶切连接获得质粒pMD18-T-P1-2A-3C。再将P1-2A... 为构建Asia1型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疫苗,采集口蹄疫发病牛的水泡液及水泡皮,用RT-PCR法扩增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前体蛋白基因P1-2A片段和蛋白酶基因3C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通过酶切连接获得质粒pMD18-T-P1-2A-3C。再将P1-2A-3C片段与pUTAL-IL18片段连接起来,构建鸡痘病毒中间转移质粒pUTAL-P1-2A-3C-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UTAL-P1-2A-3C-IL18与鸡痘病毒282E4株共感染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通过BrdU三次加压筛选,筛选出重组鸡病毒株vUTAL-P1-2A-3C-IL18。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证明所筛选的1株重组鸡痘病毒在CEF中能正确表达P1-2A-3C基因。本研究为研制安全、高效的亚洲Ⅰ型FMD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口蹄疫病毒 鸡痘病毒载体 P1-2A基因 3C基因 IL-18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
作者 王翠 赵雪丽 +7 位作者 王东方 王淑娟 马震原 杨海波 刘影 柴茂 谢彩华 闫若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O型、A型和AsiaⅠ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比对多条FMDV基因的基础上,根据2B基因的最优保守区,设计O型、A型和Asia I型FMDV通用的反转录引物;再根据VP1基因的比对结果,以变异区为扩增靶区域,设计3对分别针对O型、A型和AsiaⅠ型FMDV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等反应条件,建立基于探针技术的FDMV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基因测序方法及RT-PCR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FMDV三重FQ-PCR方法,实现了一步法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病原样品的鉴别检测。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标准株细胞培养物,但对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等7种病原及阴性对照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较强;对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阳性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到1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为0.48%~1.55%,重复性较好;利用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对15份临床疑似FMDV感染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优于RT-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三重FQ-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鉴别检测出FMDV O型、A型和AsiaⅠ型等优点,能满足临床鉴别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酰寡肽酶促进口蹄疫病毒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
3
作者 王姿逸 茹毅 +9 位作者 卢炳州 杨洋 赵陇和 李亚军 李建斌 李明桂 马坤 冷非凡 郝荣增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93-460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宿主蛋白脯氨酰寡肽酶(prolyl oligopeptidase,POP)在PK15细胞中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复制的影响。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FMDV感染P... 本研究旨在探究宿主蛋白脯氨酰寡肽酶(prolyl oligopeptidase,POP)在PK15细胞中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复制的影响。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FMDV感染PK15细胞后POP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构建POP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过表达POP对FMDV复制的影响;合成针对POP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TCID50、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siRNA对POP表达的干扰效果及POP被干扰后对FM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FMDV感染PK15细胞后对宿主细胞PO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而过表达POP能显著促进FMDV在PK15细胞中复制水平,并且病毒复制水平随着POP的剂量递增呈现剂量依赖式增加;siRNA-S112显著下调内源性POP表达,进而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本研究首先在宿主细胞水平揭示了POP蛋白对FMDV复制的影响,证明POP对FMDV复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OP促进FMDV的复制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酰寡肽酶 病毒 病毒复制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张芳源 杜文琪 +2 位作者 杨大为 李桂梅 单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快速、高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FMDV-O型国内流行株V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N998085.1),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1,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VP1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和反应...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快速、高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FMDV-O型国内流行株V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N998085.1),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1,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VP1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和反应原性后,将纯化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建立的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其抗原包被最佳浓度0.5μg/mL,使用1%BSA溶液封闭效果最佳,血清最佳稀释度1∶600,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1∶800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0.2%。本试验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FMDV的VP1蛋白,并建立了FMDV抗体间接ELISA方法,为口蹄疫的监测、诊断及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VP1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asia1 猪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口蹄疫病毒IgA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分析
6
作者 刘峰 李坤 +11 位作者 章兴赜 马雪青 孙普 李凤娟 曹轶梅 白兴文 付元芳 袁红 欧阳一凡 刘在新 卢曾军 李平花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85-3991,共7页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危害猪、牛和羊等主要家畜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为了发展抗口蹄疫病毒的新策略,进行疾病的综合防控,本研究将O型、A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猪BCR文库中筛选获得的5株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共有克隆型IgA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危害猪、牛和羊等主要家畜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为了发展抗口蹄疫病毒的新策略,进行疾病的综合防控,本研究将O型、A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猪BCR文库中筛选获得的5株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共有克隆型IgA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分别与猪IgA的重链恒定区基因和轻链(Kappa链)恒定区基因拼接,分别构建5个IgA的重链载体质粒和5个轻链载体质粒,并将其分别共转染CHO-S悬浮细胞,转染7 d后收集上清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抗体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微量病毒中和试验分析5株IgA抗体中和O型、A型口蹄疫病毒的能力,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5株IgA抗体与口蹄疫病毒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质粒并表达了5株抗口蹄疫病毒的IgA抗体,这些抗体对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均无中和活性,但其中1株抗体(POA-A8)与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最强,可以用于未来口蹄疫病毒诊断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为未来抗口蹄疫病毒非中和的分泌型IgA的研究以及病毒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IGA抗体 构建表达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调控宿主先天免疫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敏 汤德元 +6 位作者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胡雯雯 毛茵茗 周飘 何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类哺乳动物,包括牛、猪和70多种野生动物[1],临床症状包括发烧、跛行,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等[2]。FMD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Foota...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类哺乳动物,包括牛、猪和70多种野生动物[1],临床症状包括发烧、跛行,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等[2]。FMD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其为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 病毒 非结构蛋白 先天免 FM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玲 戴伶俐 +7 位作者 李晓艳 付玲芳 康斌 董鹏 武玉梅 尹忠良 吴蒙 李雪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原筛选,ELISA四参数拟合曲线判定,确定最佳单抗。将O型FMDV VLPs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特异性单抗与被检血清竞争结合,通过优化确定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HRP标记特异性单抗最佳工作浓度和最适封闭液,经计算确定判定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该竞争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验证其实用性。结果显示,O型FMDV VLPs特异性单抗为1D3单抗,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为: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为0.2μg/mL,HRP标记1D3单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最适封闭液为1%明胶。竞争ELISA判定标准为:被检血清阻断率≥40%,判为阳性;被检血清阻断率≤32%,判为阴性;被检血清阻断率介于32%~40%,则应在14 d后对动物进行重新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血清效价1∶1000,仅有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阳性血清能发生竞争性结合,O型和A型FMDV灭活疫苗免疫猪阳性血清无竞争性结合。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的阻断率结果符合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本试验建立的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可为开发更多VLPs疫苗检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 病毒颗粒(VLPs)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3′UTR负链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
9
作者 潘红 周赛赛 +1 位作者 袁红根 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79-2291,共13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负链RNA复制过程中与3′UTR结合的宿主蛋白。首先,通过RNA pull down结合质谱,鉴定出与3′UTR负链结合的宿主蛋白。对质谱鉴定到的蛋白结果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 本研究旨在筛选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负链RNA复制过程中与3′UTR结合的宿主蛋白。首先,通过RNA pull down结合质谱,鉴定出与3′UTR负链结合的宿主蛋白。对质谱鉴定到的蛋白结果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筛选分析,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以及原核表达质粒,表达该互作蛋白来验证RNA与蛋白的互作特异性。其次,截短3′UTR探究RNA与蛋白的互作区域,最后利用Co-IP探究宿主互作蛋白与病毒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发现与3′UTR互作结合的蛋白多为核仁蛋白,其中以DEAD-box RNA解旋酶蛋白家族的Ddx18蛋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该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RNA pull down、RIP,以及EMSA证实Ddx18确实与3′UTR负链互作。转录出截短的3′UTR负链RNA,利用RNA pull down试验得出Ddx18与3′UTR负链的互作不依赖poly(U),且不与截短后的SL1和SL2互作。利用Co-IP试验证明2C病毒蛋白能与Ddx18蛋白互作。综上,3′UTR与Ddx18蛋白的互作可能基于RNA的空间结构,而2C病毒蛋白与Ddx18蛋白结合,提示2C可能间接结合3′UTR而共同形成复制复合物参与到FMDV的复制中。通过筛选与3′UTR负链互作的宿主蛋白,为进一步探究FMDV复制相关机制从而研究相关药物靶点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3′非编码RNA负链 互作宿主蛋白 Ddx18 2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变化和免疫抑制机制分析
10
作者 岳锋 周娟娟 +4 位作者 朱艳平 郭东光 夏黎明 祝仰钊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 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能力,探讨PD-1/PD-Ls通路在FMDV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感染FMDV后3、7、14、17 d,PD-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感染FMDV后3 d和7 d,PD-L1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 d,PD-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7 d,I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感染FMDV后1、3 d,IFN-γ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IL-2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反;感染FMDV后3、7、14 d,IL-10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感染FMDV后,全血中FMDV的病毒载量随着感染后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感染后7 d达到峰值,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上相同。感染后7 d,PB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综上,FMDV感染猪后,总体上上调了PD-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是FM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转录水平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
11
作者 斯塔措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29-31,共3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对牦牛等偶蹄动物危害严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本文详细分析了牦牛口蹄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探讨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对牦牛等偶蹄动物危害严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本文详细分析了牦牛口蹄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探讨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防控效果。通过加强监测、疫苗接种以及合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口蹄疫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牦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病毒传播 防控措施 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口蹄疫病毒变异株的检测与致病机制
12
作者 韩兴燕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综述了牛口蹄疫病毒(FMDV)变异株的检测技术和致病机制。在检测技术方面,传统方法如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存在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qPCR、基因芯片和CRISPR-Cas系统等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快速精准识别变异株提... 本文综述了牛口蹄疫病毒(FMDV)变异株的检测技术和致病机制。在检测技术方面,传统方法如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存在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qPCR、基因芯片和CRISPR-Cas系统等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快速精准识别变异株提供了支持。在致病机制研究中,揭示了FMDV变异株通过VP1蛋白结构重塑、细胞信号通路劫持及免疫逃逸来增强感染能力。这些研究为新型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需进一步整合多技术优势,深入解析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以提升FMDV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变异株 检测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无血清悬浮培养生产工艺研究
13
作者 施程洪 李彦荣 +6 位作者 陆礼琼 赵路路 杨建强 曾刚春 成建文 王继华 刘术新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8期15-24,共10页
为提高口蹄疫抗原的病毒含量,减少口蹄疫疫苗副反应,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口蹄疫病毒无血清悬浮培养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将BHK-21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设计了最佳培养pH、接种细胞密度、培养温度、溶氧含量... 为提高口蹄疫抗原的病毒含量,减少口蹄疫疫苗副反应,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口蹄疫病毒无血清悬浮培养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将BHK-21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设计了最佳培养pH、接种细胞密度、培养温度、溶氧含量、接毒量、收获时间、成品免疫效果的试验方法,确定了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按照接种细胞密度1.0×10^(6)/mL,培养pH为7.00~7.20,培养温度36.5~37.0℃,溶氧含量40%~50%进行BHK-21细胞培养,培养72h,细胞密度大于7×10^(6)/mL,沉降换液后,加入含2%口蹄疫种毒的病毒维持液进行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口蹄疫抗原的病毒146S含量能达到18μg/mL以上,比传统低血清悬浮生产工艺提升了2倍以上,且制备的成品安全有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合口蹄疫病毒无血清悬浮培养的生产工艺,获得了更高效价的口蹄疫病毒,同时验证了无血清培养抗原的免疫效果,为高效价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146S 无血清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的病毒特性、快速诊断及紧急防控措施探究
14
作者 梁彩云 魏小平 +2 位作者 施兴梅 梁志强 王丽君 《猪业科学》 2025年第7期71-72,共2页
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动物,包括猪、牛、羊等,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造成猪的蹄部、口腔、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烂,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仔猪一旦感染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动物,包括猪、牛、羊等,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造成猪的蹄部、口腔、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烂,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仔猪一旦感染猪口蹄疫,在还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时,即会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猪口蹄疫病毒还存在多个血清型和亚型,抗原变异性强,这使得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特性 紧急防控措施 动物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弱毒株遗传稳定性构建
15
作者 王赛措 马志鹏 +1 位作者 杨亚芹 陈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7期162-164,共3页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对全球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病毒有高度传染性及变异能力,给疫苗的研发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本文聚焦弱毒株的遗传稳定性展开构建工作,深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机制。这些生物学...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对全球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病毒有高度传染性及变异能力,给疫苗的研发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本文聚焦弱毒株的遗传稳定性展开构建工作,深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机制。这些生物学特性覆盖生长特性、抗原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最为优质的弱毒株候选疫苗。该研究成果为口蹄疫疫苗的开发开拓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对控制口蹄疫疫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弱毒株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6
作者 涂亚斌 周国辉 +4 位作者 张亚科 王志国 张守红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1-564,568,共5页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病毒 asia1型病毒 RT-PCR 鉴别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伟峰 周国辉 +3 位作者 刘文铭 李超斯 刘云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为建立Asia1型口蹄疫(FMD)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筛选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Asia l型FMDV单克隆抗体(MAb)2E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为建立Asia1型口蹄疫(FMD)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筛选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Asia l型FMDV单克隆抗体(MAb)2E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特异性鉴定,2E10为FMDV型特异型MAb。其抗体亚类为Ig G1/资,杂交瘤细胞上清和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颐256和1颐104,相对亲和力常数为2.5 mol/L。在此基础上,以本实验室前期制备的MAb 2D8为包被抗体,以HRP标记的MAb 2E10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Asia1型FMD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方法。该方法针对FMDV细胞毒的最低检出量为103TCID50,对O型FMDV、A型FMDV、牛肠道病毒、牛呼肠孤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Asia1型FMDV DAS-ELISA方法为Asia1型FMD病原学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sia1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捕获ELISA检测口蹄疫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国辉 李万 +1 位作者 赵磊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60-964,共5页
本研究用纯化的Asial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单克隆抗体技术方法,经筛选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Asial型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牛抗口蹄疫病毒IgG为捕获抗体,选择一株单抗(184)用... 本研究用纯化的Asial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单克隆抗体技术方法,经筛选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Asial型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牛抗口蹄疫病毒IgG为捕获抗体,选择一株单抗(184)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RP-184)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Asial型FMDV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该方法可检出0.5859μg纯化Asial型FMDV抗原和2.5×10^3TCID50病毒,对O型FMDV、牛结核病、牛肺疫、牛流热、赤羽病、牛传染性鼻炎等病毒进行检测,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发生。本研究建立的FMDV抗原捕获ELIS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Asia1型FMDV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 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捕获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JS/China/2005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平花 白兴文 +6 位作者 卢曾军 孙普 郭建宏 曹伟军 刘湘涛 殷宏 刘在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6-711,共6页
利用长距离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组3′端覆盖口蹄疫病毒Asia1/JS/China/2005株近全长的3个片段(共约7.5 kb),并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克隆到pBluescriptSK+载体上。利用融合PCR扩增到基因组5′端含有15个C碱基的基因片段(约700 bp)... 利用长距离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组3′端覆盖口蹄疫病毒Asia1/JS/China/2005株近全长的3个片段(共约7.5 kb),并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克隆到pBluescriptSK+载体上。利用融合PCR扩增到基因组5′端含有15个C碱基的基因片段(约700 bp),并将其连接至pGEM-T载体。最后将这4个片段的阳性克隆装配至剔除T7启动子的低拷贝载体pcDNA3.1/Zeo(+)中构建该病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以构建的FMDV Asia1/JS/China/2005株全长cDNA为模板,使用T7RNA聚合酶在体外转录得到病毒RNA,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BHK细胞获得拯救病毒。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通过体外转录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口蹄疫病毒。该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为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asia1/JS/China/2005株 全长CDNA 转录物RNA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G诱导浓度、时间对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婕 易忠 +4 位作者 魏玉荣 王海烽 胡尔玛西 符子华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6,共4页
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用不同的IPTG浓度与不同诱导时间诱导菌株表达VP1蛋白,分析不同IPTG浓度及不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IPTG浓度... 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用不同的IPTG浓度与不同诱导时间诱导菌株表达VP1蛋白,分析不同IPTG浓度及不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IPTG浓度的增高,表达量并不会随之增大;而在菌体对数生长期内,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量会随之增大。最后确定当IPTG浓度为3 mmol/L,诱导表达到最长时间9 h时,VP1蛋白表达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asiaⅠ型 VP1蛋白 表达 IPTG 诱导浓度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