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DBO-XGB模型的电离层闪烁预测方法
1
作者 黎霏 孙希延 +2 位作者 纪元法 梁文斌 嵇建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0-938,共9页
针对电离层闪烁预测困难和预测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XGB)并结合混沌映射改进蜣螂优化算法(Tent Dung Beetle Optimizer,TDBO)的TDBO-XGB电离层闪烁预测模型,利用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1日香港HKOH站日落前... 针对电离层闪烁预测困难和预测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XGB)并结合混沌映射改进蜣螂优化算法(Tent Dung Beetle Optimizer,TDBO)的TDBO-XGB电离层闪烁预测模型,利用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1日香港HKOH站日落前5 h与电离层闪烁相关的背景电离层参数,对日落后3 h电离层是否发生闪烁事件进行预测建模,并利用模型对6组不同组合的背景电离层参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TDBO-XGB模型预测电离层闪烁发生的准确率达93.72%,比单一默认参数的XGB模型提高1.94%;在利用不同组合参数作为输入数据的闪烁预测中,表征太阳活动的参数对电离层闪烁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起提升作用,且使用站点东侧南北两半球沿经度线的TEC变化数据对电离层闪烁进行预测的效果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预测 机器学习 优化算法 混沌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一种新的全球电离层TEC map预测模型
2
作者 王浩然 刘海军 +5 位作者 袁静 乐会军 李良超 陈羿 单维锋 袁国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0,共1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够;还会由于多层堆叠导致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本文借鉴残差注意力(Residual Attention)的思想,在TEC map预测模型中增加了残差注意力模块,提出了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该模型中的残差注意力模块能同时提取粗、细粒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加权.本文在全球TEC map数据上与ConvLSTM、ConvGRU、ED-ConvLSTM和C1PG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的RMSE、MAE、MAPE和R^(2)在太阳活动高年和年均优于对比模型.本文还在一次磁暴事件中对比了5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磁暴发生时,本文模型与C1PG相近,优于其他3种对比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电离层map预测模型搭建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map预测 残差注意力模块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 时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Ionospheric Investigations in China:Progress During 2008-2010
3
作者 Wan Weixi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81,共20页
In the ionospheric research,various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works of Chinese scientists.For convenience,the contents include:ionospheric storms and space weath... In the ionospheric research,various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works of Chinese scientists.For convenience,the contents include:ionospheric storms and space weather;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scintillation;ionospheric variability;ionospheric disturbances;ionospheric response to solar eclipses;ionospheric coupling with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ionospheric climatology;ionospheric modeling;and ionospheric predic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中国科学家 综述 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耦合 电离层预报 电离层模型 空间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电离层幅度闪烁指数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钟伦珑 刘明远 +1 位作者 胡铁乔 刘永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0-2356,共7页
为满足低成本、高精度的电离层闪烁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闪烁指数预测模型。在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信息基础上,计算电离层结构状态参数,形成输入参数,并进行参数筛选构建训练数据集,结合专用型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观测... 为满足低成本、高精度的电离层闪烁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闪烁指数预测模型。在卫星导航接收机输出信息基础上,计算电离层结构状态参数,形成输入参数,并进行参数筛选构建训练数据集,结合专用型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观测到的闪烁指数,训练生成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幅度闪烁指数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离层幅度闪烁指数计算方法相比,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得到的闪烁指数相关性更强、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闪烁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电离层结构状态 载噪比 电离层闪烁监测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全球电离层的多通道ConvLSTM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鑫鑫 李淑慧 +1 位作者 陈栋 胡翔宇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导航高精度实时定位的精度,提出一种预测全球电离层的多通道ConvLSTM模型:根据全球电离层地图(GIM)时空变化非线性的特征以及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相关性,提出以行星际三小时磁情指数(Kp)、太阳... 为了进一步提升导航高精度实时定位的精度,提出一种预测全球电离层的多通道ConvLSTM模型:根据全球电离层地图(GIM)时空变化非线性的特征以及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相关性,提出以行星际三小时磁情指数(Kp)、太阳黑子数(SSN)以及TEC作为多通道输入的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onvLSTM)模型;然后将2018-2020年的电离层TEC及相关数据作为数据集,提前1 d预测GIM。结果表明,基于多通道输入的模型在预测任务上具有显著优势,且不同输入的ConvLSTM模型皆优于欧洲定轨中心1 d预报GIM(C1PG)模型;在地磁平静期和磁暴期,多通道输入的模型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多通道 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VOA-GRU网络的高频地波雷达电离层杂波预测
6
作者 乔铁柱 尚尚 +1 位作者 祝健 石依山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0-747,共8页
电离层杂波的精确预测对提升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优化门控循环单元(Improved African Vultur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ptimization Gated Recurrent Unit,IAVOA-GRU)网络的电离... 电离层杂波的精确预测对提升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优化门控循环单元(Improved African Vultur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ptimization Gated Recurrent Unit,IAVOA-GRU)网络的电离层杂波预测方法。首先,依据电离层杂波的混沌特性,通过相空间重构方法对接收到的电离层杂波进行相空间重建,构建GRU网络的输入、输出样本集;然后,利用IAVOA对GRU网络的隐层节点数、迭代次数及初始学习速率3个超参数值执行优选;最后,重新训练优化后的GRU网络,并进行预测。实测结果表明,相较其他6种对比预测模型,所提出的IAVOA-GRU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为有效改善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HFSWR) 电离层杂波预测 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条件下极区电离层N_(m)F_(2)预测研究
7
作者 徐盛 牛月娟 李培豪 《极地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54,共11页
利用南极中山站和北极特罗姆瑟站的电离层长期观测数据,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模型Prophet、LSTM和多项式回归算法,构建了一种新型机器学习组合模型——PLPR,用于预测地磁扰动条件下极区台站电离层未来1 h的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 利用南极中山站和北极特罗姆瑟站的电离层长期观测数据,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模型Prophet、LSTM和多项式回归算法,构建了一种新型机器学习组合模型——PLPR,用于预测地磁扰动条件下极区台站电离层未来1 h的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结果表明,地磁扰动条件下,PLPR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两个台站N_(m)F_(2)的日变化趋势,其预测精度在极隙区纬度的中山站要优于极光带纬度的特罗姆瑟站。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6模型和单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Prophet和LSTM相比,PLP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地磁扰动 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 电离层参数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基GNSS掩星事件预报方法分析
8
作者 刘宾 张绍成 +1 位作者 何友林 虢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事件快速预报方法,以辅助掩星接收机快速捕获和跟踪GNSS掩星信号,从而保证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有效观测时长:对地球局部曲率中心进行修正,得到更为精准的切线高度;然后设置掩星事件的判决条件,采用极值的方式快速预报出符合阈值的掩星事件;最后对全球内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率中心的修正距离最大值可至45 km,曲率半径波动范围可达到65 km,足以影响掩星探测的准确预报。基于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掩星预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漏报率低于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掩星漏报率约14.5%,且预报掩星开始时间大多提前5~10 s;证明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星基掩星事件的预报,以辅助接收机准确捕获和跟踪信号,提升掩星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和有效观测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 掩星预报 地球曲率改正 开环跟踪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志刚 程宗颐 +2 位作者 冯初刚 李伟超 李慧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当利用无线电电磁波进行远程通信、卫星导航时,传递信号要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因此,对电离层中电子含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几种电离层的电子含量预报模型,但其预报只能精确到电子含量的50%-60%.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 当利用无线电电磁波进行远程通信、卫星导航时,传递信号要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因此,对电离层中电子含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几种电离层的电子含量预报模型,但其预报只能精确到电子含量的50%-60%.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离层电子含量预报方法:即用球谐函数对IGS(国际GPS服务)所给出的离地面450km高的球面上的每一网点的电离层电子含量进行拟合,对不同的时间所得到的拟合系数所形成的时间序列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中的ARMA(p,q)模型进行预报,从而实现全球的电离层电子含量预报.利用本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IGS所给电离层电子含量资料在地理框架中做了分析预报,5天内电子含量预报相对精度在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时间序列 电离层预报 电离层模型 球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新方法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小红 任晓东 +1 位作者 吴风波 陈玉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1-449,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法(ARIMA模型)进行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新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探测方法(四分位距法、滑动时窗法)预测TEC背景值的精度.结果表明,时间序列法预测背景值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预报背景值的...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法(ARIMA模型)进行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新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探测方法(四分位距法、滑动时窗法)预测TEC背景值的精度.结果表明,时间序列法预测背景值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预报背景值的平均偏差要比传统方法小2倍左右,说明传统探测方法预测的背景值具有较大系统偏差.为更准确地探测震前电离层扰动,除了得到准确的参考背景值,还需得到更加合理的探测限值,由此本文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限差确定策略.最后,以2012年1月10日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其震前电离层的异常扰动情况,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震前第13天、第8~9天、第1~2天和地震当天电离层均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异常.而且,其正异常(观测值高于正常值)一般发生在震中以北,距发震时间相对较远;负异常(观测值低于正常值)则在震中各方向均会出现,且距发震时间较近.同时,通过对异常结果分时段统计,发现在发震时刻前,距发震时刻越近的时段发生异常的频率越高,此规律将会对未来更为准确的预报发震时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法 TEC 地震 电离层异常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电离层参量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训械 曾文 胡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3期14-21,共8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低纬电离层参量的预测,首先我们研究从某一个月的电离层月中值预测下一个月的月中值。由于低纬电离层昼夜遵从不同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一天24小时分成两到三个时间段进行分别预测,达到降低预测误差的目的。平均...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低纬电离层参量的预测,首先我们研究从某一个月的电离层月中值预测下一个月的月中值。由于低纬电离层昼夜遵从不同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一天24小时分成两到三个时间段进行分别预测,达到降低预测误差的目的。平均预测误差一般可以小于5-8%。其次我们将电离层看成一个系统,太阳辐射通量作为这个系统的输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寻求太阳辐射通量与电离层F层参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直接从太阳辐射通量预测电离层的月中值的目的。我们利用海南和广州两个台站11年资料训练网络,采用训练后的网络预测电离层F层的临界频率的月中值,预测结果优于IRI-90的和更接近观测值。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大量的观测资料训练网络,训练后的网络不仅学习一些具体的例子,而且学会了从这些例子中所概括出的一般变化规律,寻求电离层复杂的非线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电离层 电离层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我国南海地区电离层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曾文 张训械 +4 位作者 胡雄 沈福祥 王瑶琨 丁海兰 闫鲁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1-589,共9页
为了解决我国南海地区短波无线电通信信道的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了该区域一种新的电离层模式.模式中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选用了5个预报变量,并用南海地区的6个电离层站的观测资料训练网络.结果表明:这个模式能够反映... 为了解决我国南海地区短波无线电通信信道的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了该区域一种新的电离层模式.模式中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选用了5个预报变量,并用南海地区的6个电离层站的观测资料训练网络.结果表明:这个模式能够反映我国低纬电离层随太阳活动水平、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它适用于我国南海和东南海地区高频通信的频率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人工神经网络 临界频率 电离层预报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电离层foF2参数 被引量:8
13
作者 孔庆颜 柳文 +3 位作者 凡俊梅 焦培南 冯静 王俊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38-1443,共6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电离层f_oF_2参数提前1小时预测.从f_oF_2时间序列本身的变化特征出发,根据时间序列相关分析结果确定网络输入参数.选用当前时刻f_oF_2值,预测时刻前一天的f_oF_2值,预测时刻前7天f_oF_2平均值,当前时刻前7天...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电离层f_oF_2参数提前1小时预测.从f_oF_2时间序列本身的变化特征出发,根据时间序列相关分析结果确定网络输入参数.选用当前时刻f_oF_2值,预测时刻前一天的f_oF_2值,预测时刻前7天f_oF_2平均值,当前时刻前7天f_oF_2平均值,f_oF_2的一阶差分及表示当前时刻t的变量共六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下一时刻值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对于太阳活动高年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小于6%,均方根误差小于0.6 MHz,太阳活动低年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均方根误差小于0.5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FOF2 短期预测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DE GIM的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军 柴洪洲 +2 位作者 刘长建 陈轲 常宜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2,62,共5页
利用CODE GIM数据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震前电离层TEC变化。以震前10天TEC中位数为基准,1.5倍标准差为误差限值,并考虑相应时期的太阳和地磁活动水平(Dst指数和Kp指数),对震前电离层异常的分布进行... 利用CODE GIM数据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震前电离层TEC变化。以震前10天TEC中位数为基准,1.5倍标准差为误差限值,并考虑相应时期的太阳和地磁活动水平(Dst指数和Kp指数),对震前电离层异常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地震震前几天内都有TEC异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TEC 地震 异常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p,1,1)的电离层预报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军 柴洪洲 +1 位作者 刘先冬 陈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2,共4页
利用ARIMA(p,1,1)对IGS发布的电离层格网数据进行逐点建模,并对线性最小方差预测(一般预测法)和修正预测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预测法在一天的短期预测时高精度点所占比例较多,但在VTEC极值点可能会出现预测值偏离... 利用ARIMA(p,1,1)对IGS发布的电离层格网数据进行逐点建模,并对线性最小方差预测(一般预测法)和修正预测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预测法在一天的短期预测时高精度点所占比例较多,但在VTEC极值点可能会出现预测值偏离实测值较大的情况;一般预测法在较长时间内的预测精度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 电离层 垂直总电子含量 线性最小方差预测 修正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E磁赤道上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混沌特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柯璇 万卫星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3-1249,共7页
本文利用120°E磁赤道上空电离层TEC1996~2004年的观测数据讨论电离层TEC参量的混沌特性,并探讨利用混沌理论对电离层参量进行预报的可能性.实际计算表明,在指定经纬度的TEC时序数据中存在混沌特性,其关联维数为3.6092,李雅... 本文利用120°E磁赤道上空电离层TEC1996~2004年的观测数据讨论电离层TEC参量的混沌特性,并探讨利用混沌理论对电离层参量进行预报的可能性.实际计算表明,在指定经纬度的TEC时序数据中存在混沌特性,其关联维数为3.6092,李雅普诺夫指数为0.3369.采用混沌“加权一阶局域法”进行预测较为成功.对预测误差分析表明,预测点在1~144之间误差相对较小,标准差约为7.6438TECU,相关系数约为0.9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混沌特性 电离层参量预测 加权一阶局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制探测数据融合的MUF预报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姬生云 贾文科 +7 位作者 王健 苏海斌 葛云露 付炜 杨铖 张秀强 孙秀志 韩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体制探测数据融合的最高可用频率(maximum usable frequency,MUF)预报方法.该方法基于数据融合的思想,将电离层垂测数据和斜向探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对短波通信最大可用频率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对...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体制探测数据融合的最高可用频率(maximum usable frequency,MUF)预报方法.该方法基于数据融合的思想,将电离层垂测数据和斜向探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对短波通信最大可用频率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对MUF预报的准确性,预报相对误差降低19.23%,绝对误差降低0.33MHz;对比实验结果,春秋季和冬季的预报精度提升尤为明显,平均达到25%以上,夏季能达到10%以上.该方法易于工程实现,能够对短波通信选频、短波广播覆盖分析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通信 电离层 数据融合 最高可用频率(MUF) 频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方涵先 翁利斌 +2 位作者 王威 张建斌 韦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7期6698-6706,共9页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离层前兆确认;介绍了目前地震影响电离层的三种可能途径:化学、机械波和电磁途径;总结了地震电离层前兆地基和天基监测手段;最后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几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 监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地区电离层月平均模式及其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训械 曾文 +4 位作者 胡雄 沈福祥 王瑶昆 丁海兰 闫鲁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研究我国南海地区(北纬0°到25°,东经105°到120°)电离层F层临界频率月中值变化特点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月中值的技术.文章首先给出这个海区上空F2层临界频率月中值随太阳活动水平、地理纬度、季节和昼夜变化... 研究我国南海地区(北纬0°到25°,东经105°到120°)电离层F层临界频率月中值变化特点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月中值的技术.文章首先给出这个海区上空F2层临界频率月中值随太阳活动水平、地理纬度、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指出电离层临界频率随纬度分布除出现驼峰现象外,在4和10月份还存在大范围的电离层气泡区域。在这个区域电离层密度出现中间稀周围高特点;电离层临界频率的分形分析得到其相关维为2.7。其次,我们选用5个因子作为网络输入,用电离层观测资料训练网络,建立了我国南海地区电离层模式。利用这个模式预测的电离层临界频率与实际测量的符合较好,可以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电离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电离层延迟约束的实时动态PPP快速重新初始化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文武 欧吉坤 +1 位作者 李子申 袁运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0-1731,共12页
传统模式下,由于卫星信号中断等原因导致的实时动态PPP重新初始化问题将严重影响PPP的实际应用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首先设计了电离层延迟变化预报模型,并提出预报信息的定权方法,进而将上述预报结果作为虚... 传统模式下,由于卫星信号中断等原因导致的实时动态PPP重新初始化问题将严重影响PPP的实际应用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首先设计了电离层延迟变化预报模型,并提出预报信息的定权方法,进而将上述预报结果作为虚拟观测值,联合历元间/星间差分观测数据估计得到周跳参数浮点解,并尝试固定,从而实现PPP快速重新初始化.该方法通过实现电离层预报结果权重的自适应确定,改善了参数估计结果的精度,提高了周跳修复成功率及可靠性.利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的大量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周跳修复效果与测站位置、太阳活动及中断时长存在密切关系,当中断时间较短(90 s以内)时,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平均达到90%以上,由此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随着中断时长进一步增大,不同地区和太阳活动情形下的修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纬度越低,太阳活动越剧烈,成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PPP 重新初始化 周跳修复 电离层TEC预报 太阳活动 历元间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