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天牛幼虫肠道菌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
1
作者 王新茹 刘清 +2 位作者 刘琦 吴一然 王华玲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使用CMC-刚果红染色法从桑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Gibbsiella acetica SGA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时间24 h、起始pH值为7、接种... 使用CMC-刚果红染色法从桑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Gibbsiella acetica SGA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时间24 h、起始pH值为7、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100 mL、培养温度为32℃、碳源为14 g/L的葡萄糖、氮源为6 g/L的酵母粉。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好配比为葡萄糖添加量为1.4%,酵母粉添加量为0.6%,装液量为50%,pH值为6。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产纤维素酶活力达到203.24μg/(h·mL),比初始培养条件下提高了1.35倍。这项研究为进一步应用G.acetica SGA菌株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丰富纤维素降解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肠道菌 纤维素 产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心朴和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及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博光 陈小平 +1 位作者 巨云为 李小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2,共5页
使用一定浓度的牛心朴总生物碱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成虫的食物 ,比较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纱网的直径 2 5cm高 2 5cm的塑料桶中进行试验。在 15d试验中 ,用 30 0 μg&#... 使用一定浓度的牛心朴总生物碱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成虫的食物 ,比较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纱网的直径 2 5cm高 2 5cm的塑料桶中进行试验。在 15d试验中 ,用 30 0 μg·mL- 1 的牛心朴总生物碱、10 0 0 μg·mL- 1 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枝条的两处理组的各 7对天牛其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3 5 3± 4 18个和 6 73± 3 82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的日均产卵量为 13 73± 2 90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日均产卵量方面差异极为显著。 30 0 μg·mL- 1 的牛心朴总生物碱和 10 0 0 μg·mL- 1 的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1)孵化率降低。成虫取食 30 0 μg·mL- 1 牛心朴总生物碱和 10 0 0 μg·mL- 1 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后产的卵最终孵化率分别为 77 36 %、87 12 %。而对照组的最终卵孵化率为 99 5 %。 (2 )其孵化期延长。牛心朴处理组的最终孵化期为 17天、苦楝果处理组的最终孵化期为 15d、而对照组的最终孵化期为 1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朴 苦楝果 提取物 桑天牛 产卵 卵孵化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赵博光 李小平 陈小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100,共5页
使用一定浓度的印楝提取物 (NeemEC)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砂网的直径 2 5cm高的塑料桶中进行实验。用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 使用一定浓度的印楝提取物 (NeemEC)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砂网的直径 2 5cm高的塑料桶中进行实验。用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 1 5d试验中 ,其每天对平均产卵量为2 0 0± 1 56个 ,而对照组每天平均产卵量为 1 0 33± 3 33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用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d试验中 ,处理组 7对天牛从第 5d开始死亡 ,至第 8d全部死亡 ,按实际成活天数计算 ,其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0 0± 1 4 1个 ,而对照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3 73± 2 90个。经T—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取食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后天牛产的卵需经 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33 33% ;而对照组 9d达到最终孵化率 98 96%。在进行了 2 4d的选择取食试验中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1 0对对照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为 3 53± 0 38g,而处理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 3 4 2± 0 60 g。经T—检验两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桑天牛不能分辩含印楝提取物的食物 ,即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不具拒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提取物 桑天牛 产卵 孵化率 构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新品种‘丹红杨’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春玲 李淑梅 +2 位作者 赵自成 胡建军 韩一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9-169,共1页
丹红杨是以美洲黑杨50号杨和36号杨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杨树新品种,雌株;速生,平均年胸径生长量4~8cm;耐桑天牛,感虫率低于20%;干形通直;易生根,成苗率及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关键词 杨树 品种 速生 桑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对桑天牛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永芳 高宝嘉 +1 位作者 郑均宝 张炬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树上套笼接虫方法 ,对 18个转Bt基因和凝集素基因的 74 1杨无性系进行了抗桑天牛特性鉴定 ,初步确定了P10、CC11、CC2 5、CC5 3等 4个抗天牛无性系和 1个轻感天牛无性系P2 2。
关键词 转基因741杨 桑天牛 抗性鉴定 BT基因 凝集素基因 树上套笼接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粒肩天牛3种纤维素消化酶的分布 被引量:16
6
作者 殷幼平 曹月青 +1 位作者 何正波 董亚敏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85,共4页
将桑粒肩天牛唾腺匀浆、肠道分段冰冻切片后抽提 ,测定各部分内切 β 1 ,4 葡聚糖酶 (Cx) ,纤维二糖水解酶 (CHB) ,β 1 ,4 葡萄糖苷酶在肠道及唾腺中的酶活与分布。结果发现 97 1 3 %的CX 酶 ,95 7%的 β 1 ,4 葡萄糖苷酶的 97 0 3 ... 将桑粒肩天牛唾腺匀浆、肠道分段冰冻切片后抽提 ,测定各部分内切 β 1 ,4 葡聚糖酶 (Cx) ,纤维二糖水解酶 (CHB) ,β 1 ,4 葡萄糖苷酶在肠道及唾腺中的酶活与分布。结果发现 97 1 3 %的CX 酶 ,95 7%的 β 1 ,4 葡萄糖苷酶的 97 0 3 %的CHB酶存在于桑粒肩天牛中肠 ,唾腺中没有检测到酶活性 ,结合天牛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粒肩天牛 纤维素酶 分布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粒肩天牛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殷幼平 程惊秋 蒋书楠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4-459,共6页
桑粒肩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β-1,4-葡萄糖苷酶次之,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最弱、测定了Cx酶和... 桑粒肩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β-1,4-葡萄糖苷酶次之,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最弱、测定了Cx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二者的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4.4和5.6;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0℃—45℃和45℃—50℃;Cx酶经50℃处理2h酶活性仅下降18.8%,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完全丧失。9种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都无明显激活作用,相反,除Hg++和Pb++对酶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外,Mn++和Cu++即使在0.005mol/L低浓度下,对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对今后开发酶抑制剂用于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桑粒肩天牛 动力学特性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被引量:41
8
作者 高瑞桐 郑世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云斑天牛 光肩星天牛 诱饵树 防治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异小杆线虫防治桑天牛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洁莲 韩日畴 +7 位作者 刘秀玲 曹莉 钟国洪 彭许增 张永文 陈汉明 刘新国 邱国祥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经多年(1992~1995)筛选试验,发现从我国山东土壤诱集的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8406对桑天牛防治效果最佳。在广东地区应用线虫防治桑天牛的最适温度为23±5℃,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大田400hm2推广示范结果表... 经多年(1992~1995)筛选试验,发现从我国山东土壤诱集的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8406对桑天牛防治效果最佳。在广东地区应用线虫防治桑天牛的最适温度为23±5℃,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大田400hm2推广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注射量为3×103~4×103条线虫/mL,防治效果达86%~98%。从2年田间应用线虫后桑叶喂蚕的安全性测定表明,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小杆嗜菌线虫 桑天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桑天牛精子超微结构及生育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广利 廖为财 +2 位作者 魏洪义 徐宏 张俊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桑天牛辐照不育机制,研究了桑天牛雄虫在20、40、80、120和160Gy的γ射线辐照下其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桑天牛精囊内具有256个成熟精子。精子头部主要是精核,无顶鞘,尾部含线粒体衍生物、附体及9+9+... 为进一步明确桑天牛辐照不育机制,研究了桑天牛雄虫在20、40、80、120和160Gy的γ射线辐照下其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桑天牛精囊内具有256个成熟精子。精子头部主要是精核,无顶鞘,尾部含线粒体衍生物、附体及9+9+2型的微管系统。受辐照的桑天牛精子间发生粘连现象,在20Gy下粘连百分比为66.67±5.78%,当剂量升高到160Gy时,其比例达到100%。精核直径在40Gy的剂量下膨胀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而160Gy的剂量导致精细胞分裂增加1次,单个精囊内具有512个精子,精子细胞体积显著减小。经40Gy辐照的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桑天牛生育力最低。在其他不同辐照剂量下,辐照雌虫与健康雄虫交尾及健康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生育力也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确定桑天牛成虫辐照不育的最适剂量为40Gy。本研究为开发桑天牛物理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对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远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辐照 精子 超微结构 生育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分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伟 何正波 +1 位作者 邓新平 殷幼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对47头野外采集的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发现了13种菌群。其中葡萄球菌属在前中肠、中中肠、后中肠和后肠中的分离率为100%,是常住菌群。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在上述4个肠段都能分离... 对47头野外采集的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发现了13种菌群。其中葡萄球菌属在前中肠、中中肠、后中肠和后肠中的分离率为100%,是常住菌群。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在上述4个肠段都能分离到,但分离率较低。而其他菌群只能在某些肠道分离到,为过路菌群。各个肠段菌群菌量分布不同,即后中肠<中中肠<前中肠<后肠。葡萄球菌属菌量在各肠段分布同总的菌群菌量一致。可见葡萄球菌属在桑粒肩天牛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粒肩天牛 幼虫 肠道菌群 葡萄球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虫情况下美洲黑杨后代对桑天牛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建军 韩一凡 +2 位作者 尹伟伦 Sylvie Augustin Marc Villar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Two Populus deltoides clones ( P.deltoides Bartr.cl.‘55/65’ and P.deltoides Bartr.cl.‘2KEN8’)with high resistance to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Resistant rate are 96.16%,97.37%,respectively) were used as parents an... Two Populus deltoides clones ( P.deltoides Bartr.cl.‘55/65’ and P.deltoides Bartr.cl.‘2KEN8’)with high resistance to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Resistant rate are 96.16%,97.37%,respectively) were used as parents and crossed by artificial controlled pollination,37 among of which F 1 progenies were planted in Shuyang,Jiangsu province and tested for insect resistance with the borer Apriona germari Hope.Under artificial inoculation and natural infestation with Apriona germari Hope,significant variations of oviposition and larval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between progenies.Both artificial inoculation and natural infestation alow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although insect behavioral responses sometimes differ between free choice (natural infestation) and no choice experiment (ino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桑天牛 人工接种 自然感染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生物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3
作者 阎晔辉 黄大庄 +2 位作者 王志刚 纪殿荣 阎浚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1-46,共6页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gernariHope)的重要天敌,此蜂的桑天牛卵内产卵寄生,寄生率高达50%,经调查发现本寄生蜂的新...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gernariHope)的重要天敌,此蜂的桑天牛卵内产卵寄生,寄生率高达50%,经调查发现本寄生蜂的新分布区比记载的[2]由长江流域向北拓宽到长城以北,对长江与长城之间的广大经济林区,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寄生蜂的分布、寄生、形态及生活习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 桑天牛 分布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筱雨 黄大庄 +2 位作者 李会平 纪慧芳 王晓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的致病机制,探讨了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解毒酶系的影响,对用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桑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的致病机制,探讨了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解毒酶系的影响,对用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桑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上述3种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先刺激后抑制的作用;而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则呈先抑制后激活再抑制再激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球孢白僵菌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振国 刘永辉 +1 位作者 刘建波 朱红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2-305,共4页
为明确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2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和m*-m)测定其空间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该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其呈均匀分布,... 为明确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2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和m*-m)测定其空间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该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其呈均匀分布,建立了桑天牛越冬幼虫抽样数公式(N=t2(1.0097m-0.1971)/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0.2n±0.4405),该模型可为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越冬幼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林间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小平 赵博光 徐学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以桑天牛成虫AprionagermariHope喜食的构树为引诱树 6株 ,选取一块与周围树林相对孤立的杨树林为试验地 ,试验地面积约为 0 13hm2 ,设引诱树 6株 ,胸径 8~ 10cm。每年 1次将 2g含 30 %印楝素的印楝种核提取物配成制剂 ,注入构树中 ,... 以桑天牛成虫AprionagermariHope喜食的构树为引诱树 6株 ,选取一块与周围树林相对孤立的杨树林为试验地 ,试验地面积约为 0 13hm2 ,设引诱树 6株 ,胸径 8~ 10cm。每年 1次将 2g含 30 %印楝素的印楝种核提取物配成制剂 ,注入构树中 ,进行防治桑天牛林间试验。结果表明 :注药前 ,对照虫株率 (5 7 5 0 % )与处理虫株率 (5 6 4 1% )之间差异不显著。注药 1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至 38 4 6 % ,对照林的虫株率增加到 70 0 0 % ;2a后 ,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到 2 3 0 8% ,对照林的虫株率达 82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提取物 桑天牛 林间试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继泉 杨元 +3 位作者 王树香 冯会藏 黄大庄 金幼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2-1128,共7页
本文对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 LaSalle et Huang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为了查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中挥发性引诱物... 本文对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 LaSalle et Huang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为了查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中挥发性引诱物质的来源,对不同处理桑枝(正常桑枝、机械损伤桑枝、系统枝、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咬食和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及雌雄两性桑天牛所释放的挥发物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桑枝对寄生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最大;桑天牛虫粪的气味对寄生蜂有引诱活性,而雌、雄桑天牛体表挥发物对寄生蜂的引诱效果不明显。桑天牛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行为没有影响,而桑天牛虫粪中的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寄生蜂对产卵桑枝段的选择几率明显高于正常桑枝段和咬食桑枝段,而对不同植物上产卵刻槽的选择没有差异;刻槽表面存在着与此卵寄生蜂寄主识别相关的信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 桑树 桑天牛 行为 寄主选择 寄主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传代白僵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生水平与菌株对桑天牛幼虫毒力的关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会平 黄大庄 +2 位作者 王志刚 郑建伟 黄秋娴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1-524,共4页
研究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不同致病力的各种传代白僵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并分析其与菌株致病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传代菌株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后基本趋于稳定... 研究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不同致病力的各种传代白僵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并分析其与菌株致病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传代菌株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后基本趋于稳定,几丁质酶产生时间要滞后于胞外蛋白酶;通过寄主桑天牛幼虫传代的白僵菌菌株比通过普通查氏培养基传代的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酶能力;不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生水平与菌株毒力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产酶高峰值与菌株的LC50呈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菌株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毒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桑天牛 侵染力 胞外蛋白酶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志刚 刘辉芳 +1 位作者 黄大庄 阎俊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卵啮小蜂 寄生生物学 生活史 行为习性 桑天牛 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幼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会平 黄大庄 +2 位作者 王志刚 闫海霞 郑建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71,共6页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d和4.83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d到16.4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和1.39×106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白僵菌 毒力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