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及其反思
1
作者
崔玮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3,共13页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深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二审程序的关联逐渐增强。透过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可以获得进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的新启示。整体视角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呈现为“合意达成”和“合意生效...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深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二审程序的关联逐渐增强。透过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可以获得进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的新启示。整体视角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呈现为“合意达成”和“合意生效”的二元结构。两构成要件组合与二审程序的不同关联,塑造了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样态,具体表现为悔改型、补偿型、递进型和纠正型四种具体类型。对认罪认罚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过滤乏力、二审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幅度不明确、控审机关权力行使缺乏理性是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二审适用类型繁多的成因。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保障被追诉人享有认罪认罚从宽知悉权,贯彻存疑有利于被追诉人原则和实施附条件量刑建议,以减少认罪认罚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是合理确立二审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幅度,保持从宽幅度在不同程序阶段的合理阶差,并允许特定情形下给予二审程序认罪认罚被追诉人额外的量刑激励。三是恪守司法权力的谦抑性,控审双方应理性对待具结书的效力制约和被追诉人上诉。同时,控审之间也应维持良性的权力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二审程序
附条件量刑建议
存疑有利于被追诉人
权力谦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在二审程序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根据现行法律规范,在“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中,二审法院改判加重被告人刑罚并无错误。该案件之所以引发热烈讨论,其根源在于中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确立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立法上并不周延,其在适用上存在依主体确定、“刑”所指涉范围过窄、...
根据现行法律规范,在“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中,二审法院改判加重被告人刑罚并无错误。该案件之所以引发热烈讨论,其根源在于中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确立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立法上并不周延,其在适用上存在依主体确定、“刑”所指涉范围过窄、上诉后存在程序转换易滋生变相加刑的缺陷。着眼于化解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固有问题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在二审程序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增加为被告人利益的上诉和抗诉,二审法院不得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裁判变更的规定,并可以设置例外情形。与此同时,需要强化对“不利”的判断,并将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主动启动再审程序纳入禁止不利变更的适用范围,从而消除“上诉不加刑”原则所面临的守正和创新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上诉不加刑
禁止不利变更
刑事二审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新探
被引量:
15
3
作者
秦宗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全面审查是刑事诉讼法界定二审审判对象的根本原则,其建立在司法能动主义、真实发现主义的基础上,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司法能动主义受到削弱、真实发现主义受到质疑,加之全面审查要求与实践的脱节,与司法其它价...
全面审查是刑事诉讼法界定二审审判对象的根本原则,其建立在司法能动主义、真实发现主义的基础上,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司法能动主义受到削弱、真实发现主义受到质疑,加之全面审查要求与实践的脱节,与司法其它价值及与司法整体改革方向的冲突,对其改革不可避免。但由于独特的社会境遇及制度背景演进的渐进性,改良而非废除是更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审查原则
刑事二审
上诉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二审的改判理由与功能检验
被引量:
2
4
作者
涂龙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9,共15页
从判决书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刑事二审实践中共有41个据以改判的理由。在改判理由分类基础上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二审改判中的一审控制因素比二审期间发生因素更大幅度地改变一审的刑期,但二审期间发生因素能显著地提高二审改判缓刑的几...
从判决书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刑事二审实践中共有41个据以改判的理由。在改判理由分类基础上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二审改判中的一审控制因素比二审期间发生因素更大幅度地改变一审的刑期,但二审期间发生因素能显著地提高二审改判缓刑的几率。二审程序虽然程序要素不充分,但实质上发挥了纠错功能;二审程序虽然在客观上发挥了解释法律、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但限于形式主义甚至机械主义的法律适用范畴。刑事和解、被告人谅解在41个改判理由中占比最高,法律因素和事实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导致改判缓刑的概率最大。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二审程序解决纠纷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二审功能呈现明显的法律现实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二审
改判
二审功能
法律现实主义
数据回归分析
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及其反思
1
作者
崔玮
机构
郑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3,共13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行贿案件监察调查与检察自行补充侦查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BFX040)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背景下法律咨询服务类服务机构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524004103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深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二审程序的关联逐渐增强。透过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可以获得进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的新启示。整体视角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呈现为“合意达成”和“合意生效”的二元结构。两构成要件组合与二审程序的不同关联,塑造了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样态,具体表现为悔改型、补偿型、递进型和纠正型四种具体类型。对认罪认罚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过滤乏力、二审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幅度不明确、控审机关权力行使缺乏理性是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二审适用类型繁多的成因。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保障被追诉人享有认罪认罚从宽知悉权,贯彻存疑有利于被追诉人原则和实施附条件量刑建议,以减少认罪认罚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是合理确立二审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幅度,保持从宽幅度在不同程序阶段的合理阶差,并允许特定情形下给予二审程序认罪认罚被追诉人额外的量刑激励。三是恪守司法权力的谦抑性,控审双方应理性对待具结书的效力制约和被追诉人上诉。同时,控审之间也应维持良性的权力制衡。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二审程序
附条件量刑建议
存疑有利于被追诉人
权力谦抑
Keywords
Lenient Treatment for Admission
of
Guilt and Acceptance
of
Punishment
application in criminal procedure of second instance
Conditional Sentenc
in
g Recommendation
in
Dubio Pro Reo
The Modesty and Restra
in
t
of
the Power
of
Public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在二审程序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作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23&ZD16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公正司法视域下罚金刑自由裁量的边界与程序控制研究”(23YJC820051)。
文摘
根据现行法律规范,在“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中,二审法院改判加重被告人刑罚并无错误。该案件之所以引发热烈讨论,其根源在于中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确立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立法上并不周延,其在适用上存在依主体确定、“刑”所指涉范围过窄、上诉后存在程序转换易滋生变相加刑的缺陷。着眼于化解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固有问题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在二审程序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增加为被告人利益的上诉和抗诉,二审法院不得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裁判变更的规定,并可以设置例外情形。与此同时,需要强化对“不利”的判断,并将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主动启动再审程序纳入禁止不利变更的适用范围,从而消除“上诉不加刑”原则所面临的守正和创新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上诉不加刑
禁止不利变更
刑事二审程序
Keywords
further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non-
in
crease
of
sentence on appeal
prohibition
of
adverse modifications
criminal
second
-
instance
procedure
s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新探
被引量:
15
3
作者
秦宗文
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文摘
全面审查是刑事诉讼法界定二审审判对象的根本原则,其建立在司法能动主义、真实发现主义的基础上,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司法能动主义受到削弱、真实发现主义受到质疑,加之全面审查要求与实践的脱节,与司法其它价值及与司法整体改革方向的冲突,对其改革不可避免。但由于独特的社会境遇及制度背景演进的渐进性,改良而非废除是更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全面审查原则
刑事二审
上诉程序
Keywords
pr
in
ciple
of
full review
criminal
trial
of
second
instance
appellate
procedure
分类号
D925.28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二审的改判理由与功能检验
被引量:
2
4
作者
涂龙科
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9,共15页
基金
叶必丰教授主持的201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治中国的司法指数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从判决书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刑事二审实践中共有41个据以改判的理由。在改判理由分类基础上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二审改判中的一审控制因素比二审期间发生因素更大幅度地改变一审的刑期,但二审期间发生因素能显著地提高二审改判缓刑的几率。二审程序虽然程序要素不充分,但实质上发挥了纠错功能;二审程序虽然在客观上发挥了解释法律、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但限于形式主义甚至机械主义的法律适用范畴。刑事和解、被告人谅解在41个改判理由中占比最高,法律因素和事实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导致改判缓刑的概率最大。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二审程序解决纠纷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二审功能呈现明显的法律现实主义色彩。
关键词
刑事二审
改判
二审功能
法律现实主义
数据回归分析
刑事诉讼法
Keywords
second
-
instance
criminal
trial
reverse judgment
function
of
second
-
instance
trial
legal realism
data regression analysi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践面相及其反思
崔玮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在二审程序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李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新探
秦宗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刑事二审的改判理由与功能检验
涂龙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