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秆剂及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夏敏 胡群 +4 位作者 梁健 张洪程 郭保卫 曹利强 陈厚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6-306,共11页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超级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壮秆剂A(壮秧剂∶速效硅∶生物炭=1.0∶0.5∶1.0)5个处理(A-1:18.75 kg hm^(–2)、A-2:37.5 kg hm^(–2)、A-3:56.25 kg hm^(–2)、A-4:75 kg hm^(–2)、A-5:93.75 kg hm^(–2...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超级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壮秆剂A(壮秧剂∶速效硅∶生物炭=1.0∶0.5∶1.0)5个处理(A-1:18.75 kg hm^(–2)、A-2:37.5 kg hm^(–2)、A-3:56.25 kg hm^(–2)、A-4:75 kg hm^(–2)、A-5:93.75 kg hm^(–2)),壮秆剂B("杰伟"牌水稻生长调节剂)5个处理(B-1:7.5 kg hm^(–2)、B-2:15 kg hm^(–2)、B-3:22.5 kg hm^(–2)、B-4:30 kg hm^(–2)、B-5:37.5 kg hm^(–2))。在齐穗后30 d观测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比较研究壮秆剂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壮秆剂A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要优于壮秆剂B,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A-3处理产量最高,其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壮秆剂B中B-3产量最高,壮秆剂A增产效果优于B的原因在于千粒重的增加。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各节间倒伏指数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其中A-3、A-4处理的N_2、N_3倒伏指数显著小于对照。进一步分析壮秆剂A与B抗倒伏能力增强的原因在于抗折力的增加,壮秆剂A主要是通过增加N_1、N_2、N_3节间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壮秆剂B主要是增加N_1、N_2、N_3节间茎壁厚度来增强抗倒伏能力,两者比较壮秆剂A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秆剂用量 产量 抗倒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传洲 奚波 +2 位作者 陶光兵 韩韦东 陶乐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17-7919,共3页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高产 肥水运筹 提炼秧苗 强化茎秆 主攻粒重 素质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