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蚜嗅觉在选择寄主植物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杜永均 严福顺 +1 位作者 韩心丽 张广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5-392,共8页
大豆蚜APhisglycines有翅和无规孤雌生殖蚜为其寄主植物大豆叶和鼠李叶气味所引诱,而非奇主植物棉花叶和黄瓜叶气味处于中性,丝瓜叶和南瓜叶气味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非寄主植物气味可以遮蔽寄主植物气味的引诱作用。大... 大豆蚜APhisglycines有翅和无规孤雌生殖蚜为其寄主植物大豆叶和鼠李叶气味所引诱,而非奇主植物棉花叶和黄瓜叶气味处于中性,丝瓜叶和南瓜叶气味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非寄主植物气味可以遮蔽寄主植物气味的引诱作用。大豆蚜触角感受器对植物气味具有嗅觉生理反应,对一些化合物的最小感觉阈值达10-5至10-6体积比浓度,表明大豆蚜触角上存在识别植物气味的嗅觉受体细胞。由此证明,嗅觉在大豆蚜选择寄主植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寄主植物 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蚜触角嗅觉感器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60
2
作者 杜永均 严福顺 唐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豆蚜Aphisglycines各型触角上嗅觉感器的细微结构,结合触角电位记录,发现大豆蚜有翅孤雌生殖蚜对萜烯衍生物的感受部位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而萜烯烃类则在第5节原生感器上,两原生感器都对绿叶气味...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豆蚜Aphisglycines各型触角上嗅觉感器的细微结构,结合触角电位记录,发现大豆蚜有翅孤雌生殖蚜对萜烯衍生物的感受部位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而萜烯烃类则在第5节原生感器上,两原生感器都对绿叶气味和芳香类起嗅觉反应。末端2节上还有其它化学感器对植物气味起反应。因此,各型对植物气味的感觉部位在末端2节上。各型对报警信息素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嗅觉感器 触角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挥发物对椰心叶甲成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冬香 卢芙萍 +1 位作者 莫圣书 王爱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成虫对1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可刺激椰心叶甲产生触角电位反应,而且雌雄虫对这些化合物的EAG反应趋势相似。引发雌雄虫最高EA...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成虫对1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可刺激椰心叶甲产生触角电位反应,而且雌雄虫对这些化合物的EAG反应趋势相似。引发雌雄虫最高EAG值的前6个化合物相同,即是:香叶醇、1-己醛、顺-2-己烯-1-醇、1-庚醛、1-己醇、1-辛烯-3-醇。雄虫对1-己醇,反-2-己烯醛和1-戊醛三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值大于雌虫,其余16种化合物引发的EAG反应值,都是雌虫大于雄虫,但只有对1-己醛的EAG反应值雌虫与雄虫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本文讨论了这些结果与椰心叶甲寄主选择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椰心叶甲 触角电位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嗅觉行为及昆虫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4
作者 范佳 陈巨莲 +1 位作者 程登发 孙京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共6页
综述了蚜虫较典型的3种嗅觉行为即报警信息素反应、植物挥发物对蚜虫的引诱行为和驱避行为以及嗅觉在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结合由G蛋白介导的昆虫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现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蚜虫嗅觉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综述了蚜虫较典型的3种嗅觉行为即报警信息素反应、植物挥发物对蚜虫的引诱行为和驱避行为以及嗅觉在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结合由G蛋白介导的昆虫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现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蚜虫嗅觉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就麦蚜嗅觉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嗅觉行为 报警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 G蛋白 信号转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工蚁对棉蚜诱导的棉花挥发物的嗅觉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龙 陈立 刘长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601,共8页
【目的】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与棉蚜 Aphis gossypii 存在兼性共生关系,红火蚁可能利用棉蚜危害诱导棉花释放的挥发物定位棉蚜。本研究将测试红火蚁工蚁对棉花挥发物的嗅觉和行为反应。【方法】使用Y型管实验测试红火蚁工蚁对棉... 【目的】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与棉蚜 Aphis gossypii 存在兼性共生关系,红火蚁可能利用棉蚜危害诱导棉花释放的挥发物定位棉蚜。本研究将测试红火蚁工蚁对棉花挥发物的嗅觉和行为反应。【方法】使用Y型管实验测试红火蚁工蚁对棉花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红火蚁告警信息素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为阳性对照,测试红火蚁工蚁对不同剂量(100, 10, 1 和0.1 μg)的9种棉花挥发物组分[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 E, E )-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 E )-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辛醛、6-甲基-5-庚烯-2-酮、顺-3-己烯基乙酸酯和水杨酸甲酯]的触角电位反应;再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这些挥发物对红火蚁工蚁的行为选择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受棉蚜为害的棉花较健康棉花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极显著的引诱效果。红火蚁对9种挥发物组分的EAG反应随着剂量升高而升高。各化合物在100 μg剂量时EAG反应值最大,其中,工蚁对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这两个化合物反应最强。在行为选择实验中,化合物水杨酸甲酯、6-甲基-5-庚烯-2-酮和DMNT对红火蚁工蚁均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结论】棉蚜诱导的棉花挥发物中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对红火蚁有显著的引诱效果,这2种化合物可能在红火蚁定位棉蚜、建立共生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蚜-蚁共生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