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赤霉素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突变系AMS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耀文 李少钦 +4 位作者 郑磊 张彦峰 张文学 李殿荣 尚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浓度的试验表明在蕾薹期喷施1700 mg/kg,2200 mg/kg的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喷施浓度和时期的交互试验表明:喷施浓度和时期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同浓度处理在蕾薹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显蕾期,在同一时期内喷施2200 mg/kg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处理,综合比较在蕾薹期喷施2200 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突变系) 开花性状 赤霉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花色突变雄性不育油菜的发现 被引量:17
2
作者 于澄宇 胡胜武 +1 位作者 张春红 俞延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C022(其母本为由3对基因控制育性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不育株开放受粉的后代中,发现一种稀有的黄白双色嵌合花瓣的甘蓝型油菜突变体991S。其具有3个形态特征:(1)4片花瓣每片中央均为条带状黄色色斑,而两侧为... 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C022(其母本为由3对基因控制育性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不育株开放受粉的后代中,发现一种稀有的黄白双色嵌合花瓣的甘蓝型油菜突变体991S。其具有3个形态特征:(1)4片花瓣每片中央均为条带状黄色色斑,而两侧为白色,为嵌合双色花瓣;(2)4片花萼也可发生中间条带状白化;(3)目前只在不同群体的雄性不育株中出现,与同源的黄色花不育株形态相似,植株纤细矮小,花器也较小,花瓣较为平整,雌蕊弯曲,雄蕊退化,花药干缩。通过对其材料来源及后代花色表型分析,初步认为黄白双色性状由可局部表达的隐性白化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色 嵌合 白化 突变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新军 戚存扣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_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_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_... 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_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_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_1植株自然授粉结实正常F_1植株自交结角率为97%,平均每角21粒,雌性不育花粉对F_1育性无异常影响。电镜扫描发现:FS-M_1柱头乳突细胞扁平干瘪,发育畸形,可能是形成FS-M_1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雌性不育 突变体 FS-M1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体无花瓣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碧云 伍晓明 +3 位作者 陆光远 高桂珍 许鲲 李响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以两种不同类型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与正常有花瓣油菜杂交并回交构建F2和BC1群体,分析两种油菜无花瓣突变体的无花瓣性状的遗传规律。根据田间各遗传群体花瓣度(PDgr)的观察和统计表明,甘蓝型油菜突变体APT02无花瓣性状... 以两种不同类型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与正常有花瓣油菜杂交并回交构建F2和BC1群体,分析两种油菜无花瓣突变体的无花瓣性状的遗传规律。根据田间各遗传群体花瓣度(PDgr)的观察和统计表明,甘蓝型油菜突变体APT02无花瓣性状由两对主效隐性基因和一对隐性修饰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突变体AM032无花瓣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两种油菜无花瓣突变体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都不存在母体细胞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花瓣缺失突变体 无花瓣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军 戚存扣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2-555,共4页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突变体 花器官 雌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的细胞学观察
6
作者 陈新军 戚存扣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不育突变体 甘蓝型油菜 细胞学观察 雌性不育 1996年 生物学特性 染色体行为 不育性状 乳突细胞 研究结果 遗传机理 特征和 花器官 柱头 胚胎学 株系 子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隆对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慧杰 王红梅 +3 位作者 赵天天 张东锁 郭媛 胡胜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5,共8页
利用化学杀雄剂(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在化学杀雄制种过程中用作父本的利用潜力,以K4及其野生型ZS9为材料,在抽薹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苯磺隆,通过观察喷药后花器官形态、花... 利用化学杀雄剂(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在化学杀雄制种过程中用作父本的利用潜力,以K4及其野生型ZS9为材料,在抽薹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苯磺隆,通过观察喷药后花器官形态、花粉活力及农艺性状来研究其杀雄效果。结果表明,抽薹期单株喷施0.1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ZS9雄性不育,而10.0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K4雄性不育,其剂量是诱导ZS9雄性不育剂量的100倍;诱导供试材料完全雄性不育剂量的苯磺隆对其他花器官及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研究表明K4是一种优良的抗杀雄剂(苯磺隆)材料,在油菜化学杀雄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除草剂突变体 雄性不育 苯磺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