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涓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中所蕴含的“结构对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明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1,共10页
文章运用多重分析视角对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的结构进行研究,以期管窥该作品的结构途径、"结构对位"现象、艺术特色以及通过具体分析所引发的关于"结构对位"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 威伯恩 《六首管弦乐小品》Op.6 No.6 “结构对位” 艺术特色 创新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