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血清指标分析
1
作者 李洪钧 杨惠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白细胞介素22(IL-22)及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6例RA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LD,分为ILD组...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白细胞介素22(IL-22)及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6例RA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LD,分为ILD组(n=35例)与非ILD组(n=10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IL-22及OPN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CCP抗体、IL-22及OPN诊断RA合并ILD的最佳截断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RA合并ILD的危险因素。结果ILD组年龄及血清抗CCP抗体、IL-22、OP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抗CCP抗体、IL-22、OPN诊断RA合并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3.36 U/ml、75.68 pg/ml、15.30 ng/m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766,95%CI 1.024~3.116)、抗CCP抗体>53.36 U/ml(OR=3.536,95%CI 1.921~6.510)、IL-22>75.68 pg/ml(OR=4.721,95%CI 2.899~7.687)、OPN>15.30 ng/ml(OR=5.658,95%CI 3.606~8.876)均为RA合并IL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CCP抗体、IL-22及OPN可能参与RA合并ILD的发生机制,年龄更高的老年RA患者合并ILD风险更高,可为临床诊疗及防控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人 肺间质病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聂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4和C3水平,抗CCP抗体、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补体C4(0.19±0.07)g/L、补体C3(0.77±0.23)g/L低于对照组的(0.29±0.10)、(1.05±0.22)g/L,IgG(15.27±4.55)g/L高于对照组的(10.71±3.07)g/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302.58±98.48)IU/ml、RF(240.13±91.24)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6.57±1.23)、(7.25±2.34)IU/m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阳性率82.67%(124/150)、RF阳性率81.33%(122/150)、AKA阳性率58.67%(88/150)、APF阳性率18.67%(28/150)均高于对照组的0、0.67%(1/150)、0、0(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RA中采取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 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AKA联合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君拓 芦翼飞 +1 位作者 贾彦巍 段金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710-2713,共4页
目的:探究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107例疑似RA患者资料,以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结果为诊断“... 目的:探究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107例疑似RA患者资料,以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ANA、AKA、抗CCP抗体检测以及三抗体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及其诊断准确性差异。结果:三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RA预测值、非RA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83%、85.71%、93.24%、90.91%、92.52%,Kappa值为0.827。三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高于ANA检测、AKA检测(P<0.05)。结论:ANA、AKA联合抗CCP抗体检测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应用三抗体联合检测方式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六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岚 焦付达 赵金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PMR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无诱因出现多处外周关节轻微疼痛持续1个月~1.5年,疼痛加剧3 d;2例...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PMR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无诱因出现多处外周关节轻微疼痛持续1个月~1.5年,疼痛加剧3 d;2例肩颈部肌肉僵痛,全身关节痛,并伴发热症状。6例均误诊为RA,误诊时间9 d~6个月。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磁共振发现患者疼痛处无侵袭或破坏性病变,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结合疼痛部位的特点及检查、试验治疗结果,最终确诊为PMR。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或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后减量维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PMR临床表现多样化,缺少特异性实验检查指标,极其容易误诊为RA。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减少PMR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误诊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痛 发热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付鹏 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DAS-28)评分将观察组分为缓解期组(n=72)与活动期组(n=54)。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各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组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均异常升高,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补体C3 补体C4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刘晓玲 金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诊的158...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诊的158例RA患者纳入RA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RA组基于X线检查结果进一步分为骨侵蚀组(n=86)和非骨侵蚀组(n=72);所有RA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12)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RA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骨侵蚀情况、不同预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分析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侵蚀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非骨侵蚀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均为R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77,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二者预测RA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2.94、424.61 IU/mL。结论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核抗体 骨侵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廖守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7月30日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6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关节痛患者100例作为对... 目的: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7月30日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6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关节痛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A-CCP、RF及CRP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效能。结果:观察组A-CCP、RF及CRP RA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CCP、RF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联试验分析显示,A-CCP、RF及CR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效能较高(P<0.05)。结论:A-CCP、RF及CRP联合检测在RA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为RA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CRP、RF、抗-CCP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梅花 王向红 +2 位作者 冯忠军 李丽华 李慧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105例作为RA组,关节无变形(1级)39例,关节轻度变形(2级)45例,关节严重变形(3级)2...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105例作为RA组,关节无变形(1级)39例,关节轻度变形(2级)45例,关节严重变形(3级)21例。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Ghrelin、抗-CC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采用魏氏法检测ESR,采用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PLT)。结果 RA组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关节变形级别的增加,血浆Ghrelin水平逐渐降低,3级者<2级者<1级者(P均<0.05);RA组中,血浆Ghrelin水平与CRP、RF、抗抗-CCP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11、-0.302、-0.527,P均<0.05),对照组中血浆Ghrelin水平仅与CRP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 RA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降低,Ghrelin水平与关节变形程度、CRP、RF、抗-CC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GHRELIN C反应蛋白质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A、抗CCP、抗RA33抗体和AP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正 邹毅 +3 位作者 袁文娟 周珣 胡小平 唐艳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RA33抗体和抗核周因子抗体(AP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四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RA患者,56例RA疑似患者和148例非RA的风湿... 目的通过比较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RA33抗体和抗核周因子抗体(AP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四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RA患者,56例RA疑似患者和148例非RA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AKA、抗CCP、抗RA33和APF检测,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KA、抗CCP、抗RA33和APF四种抗体在RA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1%、66.3%、34.7%、31.6%,联合检出率为94.9%;特异性分别为97.97%,94.59%,95.95%,99.32%,联合检测特异性为87.84%。在RA疑似组中检出率分别为16.1%,23.2%,8.9%,3.6%,联合检出率为39.3%。非RA疾病组中检出率分别为2.0%,5.4%,4.1%,0.7%。在RA组中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RA组中四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RA疑似组和非RA疾病组(P<0.01)。四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RA疑似组中显著高于非RA疾病组(P<0.01)。结论四种抗体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RA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同时不影响其特异性;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疑似组中的高阳性率提示四种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抗核周因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凯 吴丹 张学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8例RA患者(RA组)、62例关节疼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12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抗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8例RA患者(RA组)、62例关节疼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12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抗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计算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记录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并计算DAS28积分值。对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及DAS28积分(包括CRP、TJC、SJC三个变量)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抗MCV抗体、抗CCP抗体、DAS28积分值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8.2%(60/68)、75.0%(51/68),P=0.026;特异性分别为97.3%(186/191)、95.8%(183/191),P=0.548。抗MCV与抗CCP抗体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抗MCV与RA活动度指标DAS28积分及CRP、肿胀关节数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抗MCV抗体在RA诊断中较抗CCP抗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RA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且抗MCV抗体与RA病情活动度指标相关,高滴度的抗MCV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RA的病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DAS28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与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军华 刘树业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和5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抗...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和5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RF诊断R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RA组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均<0.01)。RA组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RF的敏感性分别为83.2%、70.3%和79.2%,特异性分别为93.6%、94.5%和75.4%。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RA的特异性达99.1%,敏感性降至67.3%。结论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庆松 刘小信 杨宜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8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类风湿因子 (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 CCP抗体 )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RA患者 12 7例、非 RA其他风湿病患者 10 2例及正常对照组 ...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类风湿因子 (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 CCP抗体 )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RA患者 12 7例、非 RA其他风湿病患者 10 2例及正常对照组 4 3例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RF;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抗 - CCP抗体 ;免疫荧光法检测 AKA、APF,并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RA组的 RF、APF、AKA、抗 -CCP抗体敏感度分别为 6 5 .4 %、4 8.8%、32 .3%、83.5 % ,特异性分别为 73.5 %、92 .2 %、93.1%、94 .1% ,同时出现三种抗体和四种抗体的特异性为 99.0 %、10 0 % ;非 RA组无四种抗体同时出现的情况。结论  RF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较差 ;APF、AKA、抗 - CCP抗体三种自身抗体对 RA具有高度特异性 ,且在 RA早期即可出现。四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 RA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 抗体 抗-C 联合检测 特异性 类风湿关节炎 AKA 结论 情况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AKA、RF联合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静 林寿榕 +1 位作者 王文华 陈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比较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84例RA患者和118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目的比较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84例RA患者和118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颗粒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78.5%,23.9%和67.4%,特异度分别为90.6%,90.7%和72.9%。RF、抗CCP诊断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和0.772(P<0.01),临界值分别为10.95IU/ml和6.3RU/ml。RA患者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最高,AKA的特异度最好,抗CCP最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胍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传利 王延群 郭淼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健康人对照者53名纳入本研究。收集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评价RA的活动度。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RF水平,ELISA检测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不同组间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水平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组Eotaxin-1、RF和抗CCP抗体的水平分别为(96.02±21.07)pg/m L、(183.42±87.45)U/m L、(119.09±62.30)RU/m L,较非RA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Eotaxin-1水平与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CCP抗体的水平与其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相关性;RF仅与DAS28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发展成为监测RA疾病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肿胀关节计数 压痛关节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学琴 汪国生 +2 位作者 赵小娟 张宏 李向培 《安徽医学》 2011年第9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抗CCP抗体与SLE患者伴发关节炎、骨侵蚀破坏的关系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速率比浊法检测145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IgM...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抗CCP抗体与SLE患者伴发关节炎、骨侵蚀破坏的关系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速率比浊法检测145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IgM-RF。结果抗CC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4.1%。抗CC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者(77.1%与38.2%,P<0.05)。SLE伴发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39.1%)高于非关节炎组(10.5%)(P<0.05);抗CCP抗体阳性组RF阳性率(38.5%)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组(24.4%)(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侵蚀性关节炎的比例显著升高(25.7%与4.6%,P<0.01)。结论 24.1%的SLE患者出现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出现与SLE伴发关节炎和骨关节侵蚀性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芯片技术分析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对滑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德玉 王凯 +4 位作者 刘阳 夏海萍 严孝岭 虞伟 李晓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用液态芯片技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IC)对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分别提取10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阳性的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IC,间接ELISA法测定IC中A... 目的用液态芯片技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IC)对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分别提取10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阳性的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IC,间接ELISA法测定IC中ACCP特异性IC水平。体外培养RA患者关节FLS,分别用RA患者ACCP-IC阳性IC(ACCP+-IC)、ACCP-IC阴性IC(ACCP--IC)及健康人对照血清IC(C-IC)刺激FLS,培养24 h后,用液态芯片技术检测不同来源IC刺激对FLS分泌IL-1β、IL-2、IL-6、IL-8、IL-10、IL-15、IL-17、TNF-α、GM-CSF、EGF、VEGF等11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10份RA患者血清中提取的IC,包括ACCP+-IC 6份和ACCP--IC 4份,刺激FLS 24 h后,可诱导细胞分泌大量IL-6、IL-8和GM-CSF;其中ACCP+-IC组刺激FLS分泌GM-CSF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ACCP--IC组。3组刺激物组刺激分泌IL-1β、IL-2、IL-10、IL-15、IL-17、TNF-α、EGF、VEGF等其他8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CP+-IC具备更强的促FLS分泌GM-CSF、IL-6和IL-8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液态芯片技术 瓜氨酸化抗原 细胞因子 免疫复合物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国产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铁汉 赵永新 +5 位作者 王春燕 许彩青 王东霞 刘晓军 王伟娟 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国产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与德国欧蒙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165例RA患者血清和161例非RA患者血清和32例正常人血清用三种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国产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与德国欧蒙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165例RA患者血清和161例非RA患者血清和32例正常人血清用三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进行检测。结果165例RA患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97.9%;国产抗CCP对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1.9%;与非RA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德国欧蒙抗CCP抗体和国产抗CCP抗体重叠阳性率分别为66.7%和77.8%。结论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德国欧蒙抗CCP抗体、国产抗CCP抗体均能能用于RA的早期诊断,最好是多个指标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抗环瓜氨酸肽 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影像特征联合抗CCP抗体水平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青 朱从英 王新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9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影像特征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我院同期45名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影像特征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我院同期4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将研究组分成高度活动组(27例)、中度活动组(33例)及低度活动组(21例)。研究组均接受MRI与肌骨超声检查。比较MRI与肌骨超声对3种典型病理特征(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抗CCP抗体水平;分析肌骨超声影像特征联合抗CCP抗体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MRI与肌骨超声对骨侵蚀、滑膜增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CCP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抗CCP抗体水平高于低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抗CCP抗体水平高于低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3,P<0.01)。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抗CCP抗体联合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影像特征(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抗CCP抗体水平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三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影像特征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的检测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静娴 范见佩 +1 位作者 张少芬 李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S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 150例疑似RA患者,均检测类风湿因子(RF),血清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以关节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分析R...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S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 150例疑似RA患者,均检测类风湿因子(RF),血清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以关节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分析RF、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关节镜检查及临床诊断显示:RA 100例,非RA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干燥综合征1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4例)。RF诊断RA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8.00%,准确度为76.00%, Kappa值为0.495;抗Sa抗体敏感度为36.00%,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55.33%, Kappa值为0.553;AKA敏感度为66.00%,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70.67%, Kappa值为0.411;抗CCP抗体敏感度为78.00%,特异度为86.00%,准确度为80.67%, Kappa值为0.595。RF+抗Sa抗体诊断RA敏感度为34.00%,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54.00%, Kappa值为0.213;RF+AKA诊断RA敏感度为65.00%,特异度为82.00%,准确度为70.67%, Kappa值为0.416;RF+抗CCP抗体诊断RA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78.00%, Kappa值为0.552;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敏感度为30.00%,特异度为96.00%,准确度为52.00%, Kappa值为0.194;RF+抗Sa抗体+AKA+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敏感度为34.00%,特异度为98.00%,准确度为55.33%, Kappa值为0.242。结论 单项抗体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多项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临床确诊率,其中以抗CCP抗体联合RF最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抗Sa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RF和CR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丽珍 李洁平 陈妍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4期122-122,124,共2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治RA患者78例及非RA患者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抗CCP抗体,以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和CRP,比较...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治RA患者78例及非RA患者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抗CCP抗体,以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和CRP,比较3种指标在R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RA组抗CCP抗体、RF及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单独检测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和CRP三者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都有所提高,对早期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