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人及文化抗战
1
作者 王继平 张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7,共12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聚集了一批爱国文化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各种文化抗战团体,在根据地的文化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运动。他们或组...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聚集了一批爱国文化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各种文化抗战团体,在根据地的文化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运动。他们或组成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各种团体,深入抗日前线,讴歌抗战英雄,鼓舞抗战士气;或参加根据地各级各类教育,培育抗战人才,激发民族意识;或战斗在新闻、出版等文化战线,为根据地的抗战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抗战,是华中抗日战场的绚丽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贡献了华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文化人 文化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终结
2
作者 张海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重要形态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则研究相对薄弱。实际上,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应将其作为一个总的概念、完整的概念来看待。在新中国成立75年之后的今天,研究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新的眼光,要以宏观视野看待根据地建设发展史。从这个视角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苏区时期根据地是初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是成熟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收获时期,也是终结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门头沟区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利用研究
3
作者 张雪霞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6-23,共8页
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对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有重要意义。北京市门头沟区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众多,但目前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存在红色资源配套设施和产品开发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 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对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有重要意义。北京市门头沟区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众多,但目前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存在红色资源配套设施和产品开发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做好顶层统筹设计,打通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壁垒,发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增长点,构建门头沟区平西红色资源“三区、三线、一体验”新格局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推动平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干部培训和人文旅游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西抗日根据地 红色资源 整合利用 北京市 门头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结构变迁略论——以干部来历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陈明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与巩固的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坚持抗战和民主建政的重要领导力量。从干部来历看,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两种类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其大体经历了外来干部占比日趋下降、本地干部占比逐渐上升的...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与巩固的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坚持抗战和民主建政的重要领导力量。从干部来历看,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两种类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其大体经历了外来干部占比日趋下降、本地干部占比逐渐上升的过程。由于工作能力、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存在明显的隔阂。基于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各自的优缺点,中共采取一系列举措,力图把他们打造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整体。华中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的结构性变迁是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共践行“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之革命理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基层干部 结构变迁 干部来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对日伪的宣传工作研究
5
作者 冯译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冀中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生动践行。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冀中区党委始终坚持对日伪的宣传工作,以配合军事作战,且成立了“冀中日本反战同盟支部”等宣传机构。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政... 冀中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生动践行。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冀中区党委始终坚持对日伪的宣传工作,以配合军事作战,且成立了“冀中日本反战同盟支部”等宣传机构。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政策:对日军揭露其侵略暴行与“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瓦解其作战意志;对日本民众向其宣传战争的非正义性,激发其反战厌战情绪;对伪军伪组织实施争取策略,促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抗战。宣传方式上,运用漫画图册、期刊传单等载体和上“政治课”、召开伪军属座谈会等途径,对日伪开展了高效能的宣传攻势。冀中抗日根据地对日伪的宣传工作,瓦解了敌军士气,促成了伪军投诚,转变了日俘思想,争取了反战力量,还激发了群众爱国热情,培养了一支专业宣传队伍,为冀中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日伪 宣传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地理学视角探析
6
作者 刘祥 张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沦陷,抗战大后方转到中西部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开始由山地向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不同于中共长期生存的山地,苏中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地理的巨大差异迫使中共调整战略战术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沦陷,抗战大后方转到中西部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开始由山地向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不同于中共长期生存的山地,苏中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地理的巨大差异迫使中共调整战略战术以适应新的战争态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通过大规模的地形改造运动,成功克服了地形的阻碍,解决了地形适应的难题,并有效打击了日军,坚持了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抗日根据地 地理学 军事斗争 地形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应制度及其实践
7
作者 晏雪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经济封锁和频繁“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前线战士的军鞋供应问题,八路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灵活的军鞋供应制度,采取多种举措,从多种来源获取军鞋及生产军鞋的物资。首先是依托根据地群众...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经济封锁和频繁“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前线战士的军鞋供应问题,八路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灵活的军鞋供应制度,采取多种举措,从多种来源获取军鞋及生产军鞋的物资。首先是依托根据地群众建立军鞋供应制度,予民以利,取之于民,确保做军鞋的妇女能获得一定利益,并采取按工给价、互助变工等一系列政策动员群众制作军鞋支援抗战。共产党行之有效的基层政府及较为健全的乡村会计制度则是各项措施得以切实实施的关键所在。其次建立军鞋厂近百所,虽条件简陋、经常搬迁,但中共积极解决军鞋生产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军鞋供应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基本满足作战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军鞋供应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政策
8
作者 刘岩岩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2,共8页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有与根据地战时发行的新老抗币的关系处理。较之华北地区红色货币统一工作,华中币发行时间早且成效显著,并开始尝试跨区互动,堪称根据地货币统一方面的典范。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传统,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施行了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华中币的发行和跨区互动也推动了华中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华中币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现实为导向:抗战时期新四军对中医药的运用
9
作者 何家伟 杨可淳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4,共14页
医药短缺是影响新四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难题。抗战初期,新四军积极筹建西医人才队伍,拓宽西药获取渠道,使医药困难得以暂时缓解。皖南事变后,由于日伪实行医药管制,新四军西医西药获取渠道严重受阻,致使医药困境再度加剧。基于此... 医药短缺是影响新四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难题。抗战初期,新四军积极筹建西医人才队伍,拓宽西药获取渠道,使医药困难得以暂时缓解。皖南事变后,由于日伪实行医药管制,新四军西医西药获取渠道严重受阻,致使医药困境再度加剧。基于此,新四军遵循中共中央方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破除中西医门户之见,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政策的制定,是新四军在极端困境下采取的应急之策。新四军通过筛选与培养中医人才扩充医疗队伍,甄别与利用中草药缓解西药短缺,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医药为抗战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障。对中医药的改造与运用,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医药卫生领域践行“自力更生”策略的重要体现。新四军的中医药实践展现了军部与其所属部队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多维互动,体现了各部队医疗卫生实践的同一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医中药 西医西药 医疗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兵工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10
作者 唐去非 刘祖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兵工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应对武器装备落后且短缺的现实状况,想方设法培养和重用兵工技术人才。此间经过党内论争,最终确立兵工建设路线和方针,为兵工技术...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兵工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应对武器装备落后且短缺的现实状况,想方设法培养和重用兵工技术人才。此间经过党内论争,最终确立兵工建设路线和方针,为兵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创办专门学校和科研机构、扩大兵工生产技术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举措,培养出一大批兵工技术人才,同时注意调动兵工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信任并大胆使用兵工技术人才,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大力支援了敌后抗战,并实现了兵工技术新突破,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路军 抗日根据地 兵工技术人才 培养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与合理:苏中抗日根据地粮赋政策研究
11
作者 闵莞 王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皖南事变后,处在复杂斗争环境中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力图通过征收公粮走出财政供给困境。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出台征粮草案,初步确定征收标准,囿于条件限制当年的征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942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实施并赋征粮以整理税源,此... 皖南事变后,处在复杂斗争环境中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力图通过征收公粮走出财政供给困境。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出台征粮草案,初步确定征收标准,囿于条件限制当年的征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942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实施并赋征粮以整理税源,此后逐年改进田亩累进等级使粮赋政策日臻完善。在严峻的“清乡”环境中,苏中抗日根据地秉持着与群众共生存的逻辑,坚持执行打折征收与救济减免等措施,平衡公粮与民食的关系。可以说,苏中抗日根据地通过实施粮赋政策,解决了政治上合法与经济上合理的双重难题,从而在长期的三角斗争中,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再现了中共依靠人民战争解决生存问题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抗日根据地 粮赋 合法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洪河 程舒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实实施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帮助各级政权训练卫生防疫人员、协助地方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等各种卫生防疫办法,不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种疾疫的流行,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而且转变了根据地民众的卫生观念,破除了根据地民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增进了广大民众对边区政府和军队普遍的政治认同,为其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尤其是新中国的疾疫救治和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卫生防疫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岳谦厚 董春燕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4,共10页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权,实现控制乡村社会、汲取乡村资源、服务抗战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则依靠中共支持并借助"选举"渠道进入政权系统,由此构建了以中、贫农为主体结构的基层权力格局。这些新生干部尽管是中共在乡村社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或中共革命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但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行政经验缺乏、革命意识不强,似乎很难真正承担起中共的伟大理想。这亦充分说明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共需要不断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 干部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抗日根据地缉私述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宝根 张兆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开展群众性反走私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日伪 走私 缉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村财政建设简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翠霞 柳敏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村财政建设,既成功地使千百万农村革命人民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也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财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村财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鸿石 《河北学刊》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华北根据地 政治参与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宣传与民俗需求:中共对传统年画的利用和改造(1937-1949)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军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 宣传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治宣传和民俗需求的双重考量,中共将传统年画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中,通过改造使其成为政治动员的有效宣传工具。这种政治考量使得改造后的年画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俗性,最终保证了政治宣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税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先鹰 刘礼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60-66,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即是取消旧的捐税和摊派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重新规定统一的累进税 ,重新设置新的农业税制 ,即征收救国公粮。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 农业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灾荒救治工作述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朝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人祸天灾交相煎迫,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灾荒,直接威胁着灾民的生命安全和抗日战争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临灾救济和生产自救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关键词 灾荒 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考察(1943-1945)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文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开始全面建构。华北抗日根据地以利益诱致、广泛宣传、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等为手段,以变工组、合作社等多样化形式为载体,把农民组织起来,成功渡过难关,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文化乃至农民性格的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的建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话语建构的蓝本,为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组织起来” 革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