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俞子闲
郭栋
+5 位作者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5,共13页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东风存在,所以Rossby波能量也可能在南亚高压区向上传播,从而影响平流层的温度、风场及大气成分等.因此,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5年夏季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Rossby波能量可以从南亚高压西北部的窗口区上传至平流层,最高可到达平流层顶,而在南亚高压的其他部分,Rossby波能量均不能穿越对流层顶上传或穿越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南亚高压西北区Rossby波能量可以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原因是盛行西风,且西风急流出现的频率很小,同时涡动热量通量异常引起的垂直分量的第一项对其上传有很大贡献.南亚高压东北区也盛行西风,然而Rossby波能量不能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原因是强西风出现频率较高,且温度脊与高度脊位相相近,不利于上传.南亚高压南部均盛行东风,在平流层中下层均为稳定层结,因此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南亚高压西南区在对流层位于青藏高原环流的伊朗高原下沉区附近,层结稳定,并且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所以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而南亚高压东南区在对流层位于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幅合带,层结不稳定,存在Rossby波能量较弱的上传,达到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该区域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的温压场配置也为Rossby波能量在对流层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
波能量
穿越对流层顶
南亚高压
纬向风
西风急流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宋洁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7-858,共12页
使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和滞后其25~40天位于北大西洋地区的一个弱的类似于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的偶极子模态...
使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和滞后其25~40天位于北大西洋地区的一个弱的类似于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的偶极子模态,以及伴随这一偶极子模态而出现的北半球中纬度纬向风异常之间存在着统计上的联系。处于正(负)位相的南极涛动对应着滞后25~40天后,北大西洋高纬极区出现位势高度负(正)异常,副热带大西洋出现位势高度正(负)异常;同时,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45°N^65°N)出现西(东)风异常,中低纬度地区(25°N^40°N)出现东(西)风异常。文中也对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与南极涛动相联系的涡动动量异常是驱动北半球纬向平均纬向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纬向风
rossby
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海洋高频波动主振荡周期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乔方利
TALEzer
袁业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的TOPEX/Poseidon和ERS-1/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周期短于150d的高频波动及其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功率谱密度计算基础上,分析特定频段所含能量占周期短于150d的高濒波动总能量的百分比,发现该频段最强振荡...
基于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的TOPEX/Poseidon和ERS-1/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周期短于150d的高频波动及其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功率谱密度计算基础上,分析特定频段所含能量占周期短于150d的高濒波动总能量的百分比,发现该频段最强振荡(下文称主振荡)所对应的周期从近赤道的1个月逐步增加至南北纬30°附近的4个月,进一步分析表明主振荡周期的这种变化是连续的,与西向行星Rossby波的相速随纬度增加而变慢相对应.主振荡所对应的周期在全球海洋中呈显著的带状分布.进而表明在14°N(S)附近60d周期的振荡除通常所认为的由于潮汐混淆所造成的虚假信号之外,主要是行星Rossby波形态的真实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分布
rossby
波
高度计
60
d周期的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俞子闲
郭栋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505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437218,91537213,41575057,41675039,91837311,41875048)
+1 种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联合资助
文摘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东风存在,所以Rossby波能量也可能在南亚高压区向上传播,从而影响平流层的温度、风场及大气成分等.因此,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5年夏季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Rossby波能量可以从南亚高压西北部的窗口区上传至平流层,最高可到达平流层顶,而在南亚高压的其他部分,Rossby波能量均不能穿越对流层顶上传或穿越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南亚高压西北区Rossby波能量可以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原因是盛行西风,且西风急流出现的频率很小,同时涡动热量通量异常引起的垂直分量的第一项对其上传有很大贡献.南亚高压东北区也盛行西风,然而Rossby波能量不能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原因是强西风出现频率较高,且温度脊与高度脊位相相近,不利于上传.南亚高压南部均盛行东风,在平流层中下层均为稳定层结,因此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南亚高压西南区在对流层位于青藏高原环流的伊朗高原下沉区附近,层结稳定,并且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所以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而南亚高压东南区在对流层位于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幅合带,层结不稳定,存在Rossby波能量较弱的上传,达到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该区域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的温压场配置也为Rossby波能量在对流层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rossby
波能量
穿越对流层顶
南亚高压
纬向风
西风急流
稳定度
Keywords
rossby
wave
energy
Crossing tropopause
South Asia high
zonal
wind
Westerly jet
Stability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宋洁
李崇银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7-858,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ZCX3-SW-22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600
文摘
使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和滞后其25~40天位于北大西洋地区的一个弱的类似于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的偶极子模态,以及伴随这一偶极子模态而出现的北半球中纬度纬向风异常之间存在着统计上的联系。处于正(负)位相的南极涛动对应着滞后25~40天后,北大西洋高纬极区出现位势高度负(正)异常,副热带大西洋出现位势高度正(负)异常;同时,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45°N^65°N)出现西(东)风异常,中低纬度地区(25°N^40°N)出现东(西)风异常。文中也对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与南极涛动相联系的涡动动量异常是驱动北半球纬向平均纬向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南极涛动
纬向风
rossby
波
Keywords
antarctic oscillation
,
zonal wind
,
rossby wave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海洋高频波动主振荡周期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乔方利
TALEzer
袁业立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Princeton University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渤黄东海环流及其变异预测数值模式和海洋大气灾害应用(G1999043809).
文摘
基于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的TOPEX/Poseidon和ERS-1/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周期短于150d的高频波动及其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功率谱密度计算基础上,分析特定频段所含能量占周期短于150d的高濒波动总能量的百分比,发现该频段最强振荡(下文称主振荡)所对应的周期从近赤道的1个月逐步增加至南北纬30°附近的4个月,进一步分析表明主振荡周期的这种变化是连续的,与西向行星Rossby波的相速随纬度增加而变慢相对应.主振荡所对应的周期在全球海洋中呈显著的带状分布.进而表明在14°N(S)附近60d周期的振荡除通常所认为的由于潮汐混淆所造成的虚假信号之外,主要是行星Rossby波形态的真实信号.
关键词
带状分布
rossby
波
高度计
60
d周期的振荡
Keywords
zon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rossby wave
s
altimetry
the
oscillation
s with periods around 60 d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俞子闲
郭栋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极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宋洁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全球海洋高频波动主振荡周期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
乔方利
TALEzer
袁业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