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释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从沈从文论契诃夫的叙述间隙谈起
1
作者
向吉发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6,共7页
沈从文论契诃夫存在明显的叙述间隙。其在1980年代的采访自述中淡化鲁迅、废名、郁达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对自己的影响而强调契诃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属于“记忆的重构”。既往研究通常以此类自述为主要依据讨论契诃夫对沈从文...
沈从文论契诃夫存在明显的叙述间隙。其在1980年代的采访自述中淡化鲁迅、废名、郁达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对自己的影响而强调契诃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属于“记忆的重构”。既往研究通常以此类自述为主要依据讨论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不仅没有澄明关系发生的“过程路径”,还陷入了沈从文想象的文学关系中。返回创作现场,沈从文较早读过契诃夫的翻译作品,借鉴了契诃夫小说中的“对话”技巧和“空白”技法,且以契诃夫为“竞争高低”的对象,砥砺自我。1949年以后,沈从文以契诃夫形象为参照,想象自我的另一种可能。契诃夫影响了沈从文叙事风格的转换和身份形象的想象,然又只是影响放送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契诃夫
《答凌宇问》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WebSocket的PK答题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4
2
作者
祝翔
董启文
郁可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100,共12页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应人们对互联网应用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答题也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小学以及各在线教育平台的现实需求.从这一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一款基于线上的PK(Pl...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应人们对互联网应用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答题也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小学以及各在线教育平台的现实需求.从这一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一款基于线上的PK(Player Killing)答题功能.通过在线PK答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答题
B/
s
模式
题库
PK对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话性的“问—答”原型与《论语》对话性的跨文化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关志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对话性是现代跨语言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对话性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普遍性源于中西认知、思维及语言交流共同的"问—答"原型,而两种文化对原型要素的不同彰显塑造了不同的对话形态。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
对话性是现代跨语言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对话性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普遍性源于中西认知、思维及语言交流共同的"问—答"原型,而两种文化对原型要素的不同彰显塑造了不同的对话形态。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作为中西文化的经典,以独特的言说方式诠释了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的对话性观念。从"问—答"原型与其衍生关系对《论语》文本对话性结构进行跨文化探析,它所彰显的独特主体间关系、知识传播方式、思维模式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得到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性
《论语》
《对话录》
"问-答"原型
跨文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释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从沈从文论契诃夫的叙述间隙谈起
1
作者
向吉发
机构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阅读史视域下沈从文对俄苏文学的接受研究”(24CZW089)
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沈从文对俄苏文学的接受研究”(23YBQ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制度研究”(18ZDA271)。
文摘
沈从文论契诃夫存在明显的叙述间隙。其在1980年代的采访自述中淡化鲁迅、废名、郁达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对自己的影响而强调契诃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属于“记忆的重构”。既往研究通常以此类自述为主要依据讨论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不仅没有澄明关系发生的“过程路径”,还陷入了沈从文想象的文学关系中。返回创作现场,沈从文较早读过契诃夫的翻译作品,借鉴了契诃夫小说中的“对话”技巧和“空白”技法,且以契诃夫为“竞争高低”的对象,砥砺自我。1949年以后,沈从文以契诃夫形象为参照,想象自我的另一种可能。契诃夫影响了沈从文叙事风格的转换和身份形象的想象,然又只是影响放送者之一。
关键词
沈从文
契诃夫
《答凌宇问》
记忆
Keywords
s
hen Congwen
Chekhov
answer to lingyu’s question
memory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WebSocket的PK答题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4
2
作者
祝翔
董启文
郁可人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软科学研究课题(41600-10201-562940/008)
文摘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应人们对互联网应用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答题也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小学以及各在线教育平台的现实需求.从这一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一款基于线上的PK(Player Killing)答题功能.通过在线PK答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在线答题
B/
s
模式
题库
PK对战
Keywords
online
answer
s
B/
s
mode
question
bank
PK battle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话性的“问—答”原型与《论语》对话性的跨文化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关志坤
机构
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基金
作者主持研究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英汉疑问系统的功能语言学比较研究”(09CWXZ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对话性是现代跨语言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对话性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普遍性源于中西认知、思维及语言交流共同的"问—答"原型,而两种文化对原型要素的不同彰显塑造了不同的对话形态。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作为中西文化的经典,以独特的言说方式诠释了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的对话性观念。从"问—答"原型与其衍生关系对《论语》文本对话性结构进行跨文化探析,它所彰显的独特主体间关系、知识传播方式、思维模式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得到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对话性
《论语》
《对话录》
"问-答"原型
跨文化分析
Keywords
dialogi
s
m
Confuciu'
s
Analect
s
"
question
-
answer
" prototype
cro
s
s
- cultural analy
s
i
s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释契诃夫对沈从文的影响——从沈从文论契诃夫的叙述间隙谈起
向吉发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WebSocket的PK答题的设计与实现
祝翔
董启文
郁可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话性的“问—答”原型与《论语》对话性的跨文化探析
关志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