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分布特征及河道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子佳 张瑶瑶 +2 位作者 刘小宇 陈懋 梅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1,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长江新螺江段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分布特征及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河道形态因素,为其栖息地修复和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2006—2023年的考察数据,通过栖息地选择模型分析了保护区江段长江江豚... 研究旨在探讨长江新螺江段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分布特征及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河道形态因素,为其栖息地修复和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2006—2023年的考察数据,通过栖息地选择模型分析了保护区江段长江江豚在不同水文季节的分布情况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该江段的长江江豚在枯水期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江段的老湾水域、潘家湾和簰洲湾水域,丰水期主要分布于簰洲湾水域,季节性分布差异显著。保护区赤壁大桥以上江段在历次考察中长江江豚分布稀少。总体来看,长江江豚的分布与河道弯曲度、河漫滩面积显著相关,这提示长江河道的自然景观特征可能是驱动长江江豚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结果,建议进一步开展保护区水域具体河道理化特征研究,阐明长江江豚栖息地选择机制。加强河漫滩生境的保护和修复,在长江江豚高密度分布的老湾水域、潘家湾和簰洲湾水域保持自然岸线占比。加强保护区上游江段长江江豚的种群监测,并采取生境改造手段,恢复部分河漫滩,改善不同河漫滩生境之间的栖息地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栖息选择偏好 河道形态 保护与管理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康伟 周开亚 +2 位作者 陈敏敏 糜励 于道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小型鲸类从长江干流迁入故道,是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保护措施.本文回顾了30年来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迁地保护历史,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半自然水域中的水文环境、... 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小型鲸类从长江干流迁入故道,是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保护措施.本文回顾了30年来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迁地保护历史,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半自然水域中的水文环境、食物资源和日常管理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这些建议旨在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加强科学研究,确保迁地保护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迁地保护 水动力 渔业资源 半自然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长江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先锋 魏卓 +2 位作者 王小强 杨健 陈佩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白豚(Lipotesvexillifer)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其种群数量仅200头左右,十分濒危。为了拯救这一物种,针对白豚和长江的特点,作者选择了长江天鹅洲故道作为拟建的白豚半自然保护区,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四年的... 白豚(Lipotesvexillifer)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其种群数量仅200头左右,十分濒危。为了拯救这一物种,针对白豚和长江的特点,作者选择了长江天鹅洲故道作为拟建的白豚半自然保护区,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四年的工作,从水质理化状况、水生生物状况、鱼类资源、水体生产力以及故道周围环境等多角度,分析了天鹅洲故道的环境特征,摸清了该故道的本底,并将故道环境与长江环境进行了比较。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又引5头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入天鹅洲故道进行了二年的试养,并获成功。本底调查和试养江豚的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是建立白豚半自然保护区的理想场所。这个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白豚的一项有效、可行、必要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白JI豚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文华 黄立新 于道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现存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400头,处于十分濒危的状况。由于长江生态环境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因此,迁地保护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避免其灭绝的保护策略。2001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现存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400头,处于十分濒危的状况。由于长江生态环境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因此,迁地保护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避免其灭绝的保护策略。2001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夹江水域成功构建了迁地保护江豚繁殖种群,并且2003年以来共有6头小江豚出生,目前其个体数量为11头。为加强对该迁地保护种群的有效管理,采取了夹江环境整治、鱼种结构调整和豚类疾病防治等措施,同时还开展了半自然夹江水域的江豚行为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目前建群者为11个个体,均来自安徽铜陵江段及其繁殖的后代,缺乏与其他江段的江豚进行个体交流,现有迁地保护群体的代表性不够;(2)在夹江中出生的部分个体即将参与繁殖,存在近交衰退的风险;(3)夹江中迁地保护群体非常脆弱,在2008年初的极端冰冻雨雪灾害条件下,1头即将分娩的母豚死亡;(4)由于受夹江整体环境的限制,迁地保护种群数量的扩大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的保护和管理对策:(1)建议从长江其他江段补充个体到夹江中,或者和其他豚类保护单位进行江豚个体交流,以完善迁地保护群体的代表性;(2)加强对该群体的繁殖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3)选择通江河段,建立新的迁地保护基地,以防止极端气候条件的再次发生而导致迁地保护行动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迁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铜陵段江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文华 黄立新 于道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2,共6页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资源保护也凸现出诸多问题。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的调研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资源保护也凸现出诸多问题。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的调研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人为演替、肆意采挖江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湖通道阻隔等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江湖连通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 铜陵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在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永梅 靳彤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57-62,共6页
【目的】自2019年中央提出《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阶段。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适应性管理思维开展动态管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 【目的】自2019年中央提出《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阶段。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适应性管理思维开展动态管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CAP)作为适用于自然保护领域的适应性管理工具,为应对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与集成长江故道江豚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计划(2020—2022)》的编制为例,梳理CAP方法应用于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的过程和成果。【结果/结论】验证了CAP方法应用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可行性,并为保护区的适应性管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适应性管理 管理计划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AP)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馨 郝玉江 +3 位作者 刘增力 王克雄 武明录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0-1368,共9页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珍稀濒危鲸类动物,自然栖息地破坏是造成其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已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了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然而,早期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珍稀濒危鲸类动物,自然栖息地破坏是造成其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已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了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然而,早期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现实矛盾日渐突出,按照现行法规对保护区难以实行有效管理,迫切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文章基于国家政策、长江江豚生物学特点及分布规律,兼顾航运等重大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则和建议:(1)将长江江豚喜好的近岸水域及一定范围的重要江滩和洲滩湿地,及江心洲汊江一侧水域划入核心保护区;(2)将中间主航道水域以及长江大堤至核心区边界之间的水域划入一般控制区;(3)兼顾历史遗留问题,细化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该调整方案一方面使保护区功能区划更加符合长江江豚的分布特征和偏好生境,有利于对其自然种群和重要栖息地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法律障碍,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管控分区 调整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谈金豪 蔺丹清 +2 位作者 代培 张家路 刘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494-6505,共12页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段长江江豚的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时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段长江江豚的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时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41属90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为40种,其次为桡足类和枝角类,而轮虫类较少。三年共确定优势种8种,以食藻类原生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呈现夏、秋季较春、冬季高的现象。Pearson相关性和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溶氧、pH和氮营养盐是造成浮游动物群落显著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渔产潜力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与历史资料相比,保护区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渔业资源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江豚的食物资源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为镇江保护区江豚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渔产潜力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于道平 董明利 王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人工饲养是保护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措施 白暨豚 长江江豚 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印太江豚密度估算及适宜栖息地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祥垚 汪华志 +3 位作者 周煜 张宏科 乔莹 陈炳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前我国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基础信息十分有限,2018-2020年对北部湾离岸较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离岸较远的涠洲岛水域进行了截线抽样法船只考察。应用DISTANCE估算出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 目前我国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基础信息十分有限,2018-2020年对北部湾离岸较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离岸较远的涠洲岛水域进行了截线抽样法船只考察。应用DISTANCE估算出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太江豚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273(0.133~0.561)头,数量约88头(95%CI:43~181);涠洲岛水域印太江豚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100(0.048~0.210)头,数量约137头(95%CI:65~286)。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北部湾水域印太江豚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及面积。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80和0.927,模型拟合度较好,结果表明离岸距离和海洋深度是影响印太江豚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子,印太江豚的适宜栖息地在北部湾东北部近岸区和海南西侧,适宜度超过0.5的栖息地面积达14630.62 km^(2)。2018-2020年印太江豚适宜栖息地面积较2013年大幅度下降,0.5适宜度的栖息地面积减少了40%。参考印太江豚2个群体的平均密度和北部湾适宜栖息地面积,粗略估计北部湾水域印太江豚约1463~3994头。由此可见,北部湾水域内印太江豚密度比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首先进行区域性海洋环境的整体保护,重点关注鱼类资源的恢复及对人类活动尤其渔船的管控,并尽快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栖息地分析 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涠洲岛 印太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浮游动物群落现状及渔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卿 谈金豪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9期82-85,89,共5页
于2019年对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5属68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类27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西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密度2007.75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94 mg/L,夏季... 于2019年对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5属68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类27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西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密度2007.75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94 mg/L,夏季、秋季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春季、冬季(P<0.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17~1.75;Margalef指数(D)变幅为0.20~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11~0.72。根据生物学评价标准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水质,西江水体属于中营养类型。根据西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估算出可提供的渔产潜力为4.91×10^(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指数 现状 渔产潜力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活动区域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道平 蒋文华 黄立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659,共3页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半自然水域 出水次数 活动区域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理化因子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糜励 于道平 +1 位作者 蒋文华 周凤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93-97,110,共6页
通过对夹江和长江铜陵江段水质监测,分析夹江水质理化因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与豚池及长江铜陵江段的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质量基本与长江相似,年均值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仅A区部分受到轻度污染。
关键词 半自然水域 长江江豚 饲养水体 理化因子 水质监测 鼠海豚科 淡水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概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文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是江豚的扬子亚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 400头,处于十分濒危的状况.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极大的影响,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因此,迁地保护长江江豚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避免...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是江豚的扬子亚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 400头,处于十分濒危的状况.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极大的影响,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因此,迁地保护长江江豚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避免其灭绝的保护策略.目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室内豚池、石首天鹅洲白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均构建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该文概述了40多年来国内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成果及现状,探讨了今后开展迁地保护工作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做好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建立更多的迁地保护区是根本措施;开展长江江豚繁殖学研究是主要对策;规范和统一保护行动是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 自然保护区 豢养 半自然水域 迁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道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98-103,共6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一个亚种,其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栖息地正在丧失。我国已有长江江豚30年饲养实践经验,建立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同时开展长江江豚饲... 近年来研究表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一个亚种,其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栖息地正在丧失。我国已有长江江豚30年饲养实践经验,建立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同时开展长江江豚饲养下的行为学与繁殖学研究,是保护本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保护生物学 迁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建华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根据安庆江段水文特征和关于江豚研究的历史资料,估算出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为145~165头;保护区内10个大型沙洲的洲头洲尾、7条河流的入江口和弯曲河道的浅滩均有江豚分布。指出,目前保护区存在管理权限受限、涉水工... 根据安庆江段水文特征和关于江豚研究的历史资料,估算出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为145~165头;保护区内10个大型沙洲的洲头洲尾、7条河流的入江口和弯曲河道的浅滩均有江豚分布。指出,目前保护区存在管理权限受限、涉水工程破坏江豚栖息地、滩涂自然植被毁坏和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阻隔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江豚保护管理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物种保护的关系;逐步恢复沿江滩涂植被和江湖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种群 栖息地 保护建议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