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与柏林空运(1948-1949)
1
作者 牛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82,共13页
为了迫使英美等国中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计划,苏联在1948年6月切断了柏林与德国西占区间的陆路交通,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封锁开始后,英国领导层迅速决策,于较短的时间内出台了利用空运打破封锁、并配合外交和谈的政策。在政策... 为了迫使英美等国中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计划,苏联在1948年6月切断了柏林与德国西占区间的陆路交通,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封锁开始后,英国领导层迅速决策,于较短的时间内出台了利用空运打破封锁、并配合外交和谈的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英国一方面通过积极地沟通和协调,引导美国在空运问题上的决策;另一方面,游说美国持续提升运输力度,削弱了苏联以封锁为武器阻止德国分裂的策略效果。柏林空运在推动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解决和西德国家的筹建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学者们对英国在空运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评价褒贬不一,需要重新进行客观地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空运 英国 危机决策 英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正柏 梁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6,共10页
近代是英美关系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英美由战争、冲突逐步走向了接近与和解。在此过程中,国际体系及其变更、地缘政治、心理要素与文化制度的认同、新兴强国崛起和国家战略调整等诸多因素共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是英美关系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英美由战争、冲突逐步走向了接近与和解。在此过程中,国际体系及其变更、地缘政治、心理要素与文化制度的认同、新兴强国崛起和国家战略调整等诸多因素共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英美历史性接近的结果,到19世纪末,英国启动了向美国“转让”世界霸权的进程。就深远影响来看,它还使美国开始更多地卷入欧洲事务和世界事务,并促成了20世纪国际关系中另一项重大事态的出现———美国世界霸权的逐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关系 冲突 接近 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诉一体化:我国检警关系之重塑 被引量:27
3
作者 万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2,共6页
检警关系是刑事诉讼关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定位准确、线条流畅的检警关系对于诉讼机制的协调运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配合制约原则指导下构建的检警配合制约模式,却导致了我国检警关系的错位。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检警... 检警关系是刑事诉讼关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定位准确、线条流畅的检警关系对于诉讼机制的协调运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配合制约原则指导下构建的检警配合制约模式,却导致了我国检警关系的错位。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检警关系的经验基础上,以侦诉一体化为目标模式,对我国检警关系予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刑事诉讼关系 检警关系 诉讼机制 侦诉一体化 检警配合制约模式 刑事诉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1950—1951)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友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3,共8页
有关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的基本立场是反对中国代表权变更,尽管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有微妙的区别,此前主要是私下操纵,此后则公开阻挠。英国的投票立场经历了从弃权、赞成中国代表权变更到最终支持美国在联合国搁置对中国代表... 有关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的基本立场是反对中国代表权变更,尽管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有微妙的区别,此前主要是私下操纵,此后则公开阻挠。英国的投票立场经历了从弃权、赞成中国代表权变更到最终支持美国在联合国搁置对中国代表权问题讨论的演变过程。而且,英国赞成新中国取得合法代表权并不意味着取缔国民党集团的非法代表,其政策转轨亦不同步。在1950年1-6月,英国开始由弃权走向有条件赞成新中国取得席位,美英分歧凸现,各自为自己的立场游说其他安理会成员国。1950年6月-1951年1月是美英分歧与协调的高峰时期,英国逐渐走向赞成接纳新中国代表同时驱逐国民党非法代表的立场。美国则不遗余力地反对中国代表权的变更。1951年2-6月,英国由赞成中国代表权变更转向支持美国在联合国搁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美英纷争基本平息。美英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除了反映两国对华政策的差异外,也折射出两国对联合国组织的不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关系 联合国 中国代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在美洲权力和平转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颜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6,共7页
英美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双边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转折,以和平的方式在美洲完成了权力转移。在国际层面上,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欧洲新兴强国的崛起令英国应对不暇,而同为新兴大国的美国所主导的美洲体系的崛起则填补了西半球... 英美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双边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转折,以和平的方式在美洲完成了权力转移。在国际层面上,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欧洲新兴强国的崛起令英国应对不暇,而同为新兴大国的美国所主导的美洲体系的崛起则填补了西半球权力的真空,同时与英国的世界霸权体系互为弥补。在国内层面上,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下滑,美国国力蒸蒸日上,但双方以仲裁、谈判等外交手段不断化解双边关系中的冲突与摩擦,建立起两国间的信任机制。此外,在主要政治人物的引导和参与下,两国相通的文化、意识形态与政策思维成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几种合力共同推动英美两国之间以和平方式完成在美洲的权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关系 和平 权力转移 国际体系 信任机制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罗德·麦克米伦政府与英美核同盟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耿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2,共10页
二战后英国政府一直谋求与美国建立核同盟,意在保持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并借助美国确保英国和西欧的安全,维系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日趋紧张的国际冷战局势、英国在核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英美相似的安全战略原则以及美国对自身全球... 二战后英国政府一直谋求与美国建立核同盟,意在保持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并借助美国确保英国和西欧的安全,维系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日趋紧张的国际冷战局势、英国在核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英美相似的安全战略原则以及美国对自身全球利益的考虑,最终促成了英美核同盟在麦克米伦执政时期得以建立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关系 核合作 麦克米伦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权力更替的开端——20世纪30年代美英太平洋岛屿主权与跨太平洋航空之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愿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6,共11页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围绕中太平洋的二十多个岛礁,美、英两国曾发生过较为激烈的领土主权争端。美国从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形势,牢固地把握了主动权,在坚决维护自身在夏威夷的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又借机...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围绕中太平洋的二十多个岛礁,美、英两国曾发生过较为激烈的领土主权争端。美国从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形势,牢固地把握了主动权,在坚决维护自身在夏威夷的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又借机进入原为英国势力范围的大洋洲腹地,掌握了跨太平洋空中航线,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联系,牢固确立了自己在太平洋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深处内外困境的英国则节节败退,不断失去自己在太平洋的关键据点,甚至无法保护原本属于自己的海外属地。这场美英之争本质上是新技术条件下美、英对太平洋地区秩序的重构。它既反映了太平洋霸权的转移,其结果也加速了霸权转移的过程,宣告了美国主导下的"太平洋世纪"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关系 太平洋 岛屿主权 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联合运动中的美英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志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 ,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 ,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 ,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 ,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 ,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 ,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 ,其后在美推动下 ,终于转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 ,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盟政策 西欧军事联合 美英关系 外交关系 英国 美国 联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美墨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适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9,共7页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限制外国人在墨拥有财产的新宪法。此后不久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曼发电报给墨西哥领导人卡兰萨,提议双方建立同盟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全国,不久卡兰萨宣布没收英国在墨西哥的最大投资——铁路。这...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限制外国人在墨拥有财产的新宪法。此后不久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曼发电报给墨西哥领导人卡兰萨,提议双方建立同盟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全国,不久卡兰萨宣布没收英国在墨西哥的最大投资——铁路。这一系列举动严重激化了墨西哥与美国和英国的矛盾。1917-1918年,美英之间就如何处理与卡兰萨政府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但由于需要美国的帮助,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英国失去了在墨西哥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革命 威尔逊 卡兰萨 英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决策分析——不对称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振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苏伊士运河危机是冷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多边军事外交危机。英国在这次危机中遭遇了重大失败,其中的关键是英美两国在最后关头的决裂。为何有着“特殊关系”的两国却在最后时刻分裂,而英国的诸多决策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的?战略与意识形... 苏伊士运河危机是冷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多边军事外交危机。英国在这次危机中遭遇了重大失败,其中的关键是英美两国在最后关头的决裂。为何有着“特殊关系”的两国却在最后时刻分裂,而英国的诸多决策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的?战略与意识形态分歧、经济利益以及领导人性格等既有解释并没有给出满意的回答。不对称理论认为权力的不对称导致强国与弱国在关注点、相对地位、两国关系环境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金规”机制产生结构性错误知觉。结构性错误知觉在英国的决策过程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错误估计了美国支持它使用武力的决心;二是忽略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诉求与它并不完全相同。这些结构性错误知觉最终导致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惨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理论 结构性错误知觉 苏伊士运河危机 英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诉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建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9,共5页
当今中外侦诉关系可分为侦诉合一关系模式、侦诉独立关系模式、侦诉分立制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在配合制约原则指导下构建的侦诉分立制约模式导致我国侦诉关系的错位,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侦诉关系的经验基础上,以侦诉一体化为目标模式,... 当今中外侦诉关系可分为侦诉合一关系模式、侦诉独立关系模式、侦诉分立制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在配合制约原则指导下构建的侦诉分立制约模式导致我国侦诉关系的错位,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侦诉关系的经验基础上,以侦诉一体化为目标模式,对我国侦诉关系予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诉关系 大陆法 英美法 侦诉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第三次日英同盟
12
作者 朱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1911年续订的第三次日英同盟,起因于英国竭力想要避免因同盟义务而卷入可能发生的日美战争,而日本出于避免在国际上被孤立、制衡俄国、平衡英美关系、继续侵略中国等考虑,也接受了这个没有军事协议的军事同盟。
关键词 日英同盟 日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