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金望 《现代医院》 2015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患者上颌牙列,加强支抗,比较其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比传统支抗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患者68例,... 目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患者上颌牙列,加强支抗,比较其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比传统支抗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自攻型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对照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或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 1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2研究组平均疗程20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26个月。3研究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26 mm和4.54 mm。U1/SN角减小了10.2°;对照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2.88 mm和3.01 mm。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颌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 angle氏II类1分类 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晓洁 梁芮 林楚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87-1091,1095,共6页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个月。矫正结束后5年回访,进行矫正前(T1)、矫正结束后(T2)以及矫正结束后5年(T3)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T4K矫正器治疗疗效的稳定性。结果:T2、T3,与T1相比,磨牙关系改善,患者SNA角、ANB角、〈U1-SN角、覆盖(mm)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L1-MP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均显著增大(P〈0.01)。T3与T2相比,磨牙中性关系稳定,患者ANB角、〈L1-MP角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覆盖(mm)均显著增大(P〈0.01)。结论:T4K矫正器作为一种预成的肌功能矫正器,能有效治疗替牙期及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并且获得稳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4K矫正器 早期矫正 安氏1分类错[牙合]畸形 功能矫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中软组织侧貌变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硕 李仲影 +3 位作者 仇立斌 王琳 李炜 梁晓龙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1期1023-1025,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18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Ⅰ期采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根据患者承受力,每2日或1周2次,自行使用专用钥匙加力1/4圈(0.8 ... 目的观察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18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Ⅰ期采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根据患者承受力,每2日或1周2次,自行使用专用钥匙加力1/4圈(0.8 mm/圈),每月复诊1次,累计可在矢状向增加总长度约8 mm;Ⅱ期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观察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本组经2~3年的矫治,组织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下唇基角、软组织颏凸角、全面凸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面角显著性增加,分别为(83.04±3.05)°、(82.06±3.06)°、(144.78±3.86)°、(128.63±10.36)°及(90.36±2.80)°,与治疗前(79.16±2.83)°、(79.88±2.32)°、(142.23±4.02)°、(116.32±9.18)°及(87.22±3.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唇凸距、H角、下唇突点-H线距离及颏唇沟深度明显减小,分别为(2.67±1.82)mm、(22.6±1.36)°、(0.90±1.00)mm及(6.50±1.30)mm,与治疗前(5.32±1.60)mm、(23.8±1.6)°、(1.40±1.20)mm及(7.10±1.60)mm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可达到改善面型、矫正深覆盖的目的,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下颌骨 正畸矫正器 牙科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
4
作者 付东旭 张月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708-271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和安氏Ⅰ类高角型患者,各30例。对每例患者拍摄头...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和安氏Ⅰ类高角型患者,各30例。对每例患者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上下颌骨、上气道进行测量,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颌骨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颌凸角(NA-PA)、下颌位置(S-Co)增大(P<0.05),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位置(SNB角)、下颌体长(Go-Po)、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综合长度(Co-Po)、后面高/前面高(S-Go/N-M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腭咽气道间隙(U-MPW)、舌咽气道间隙(TB-TPPW)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下颌体及下颌升支短小,下颌后缩、后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上气道存在明显狭窄,且狭窄段多位于腭咽段和舌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形态 安氏1分类 高角型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伍军 徐宝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 ,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 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 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 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分型 高平面角 低平面角
全文增补中
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的探讨
6
作者 潘巧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利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方法。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患者,在用方丝弓矫治器整平牙弓,排齐上颌牙列后,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结果经过6~12个... 目的研究利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方法。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患者,在用方丝弓矫治器整平牙弓,排齐上颌牙列后,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18名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结论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的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平斜面导板/治疗应用 方丝弓矫治器/治疗 安氏类一分类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启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161-16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进行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增加,差值最... 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进行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增加,差值最大为前磨牙区,其次是磨牙区,然后是尖牙区,上颌最大增加量为(4.51±1.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颌骨方面SNB、ANB及MP-SN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FH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方面U1-SN、U1-NA、覆盖减小,L1-MP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中牙弓不匹配等不稳定状况,改善了患者的颌面部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颌扩弓 头影测量 安氏类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