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抑制Angiotensin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小燕 侯颖 +2 位作者 覃华 韩艳 张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2期7890-7893,共4页
研究木犀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用(1—3)d新生大鼠分离心肌细胞;用徕卡倒置显微镜抓获心肌细胞图像以测量细胞直径;用BCA蛋白检测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以[3H]苯丙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率。... 研究木犀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用(1—3)d新生大鼠分离心肌细胞;用徕卡倒置显微镜抓获心肌细胞图像以测量细胞直径;用BCA蛋白检测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以[3H]苯丙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率。0.1μmol血管紧张素Ⅱ引起了心肌细胞直径、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显着增加。木犀草素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小由AngII刺激而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直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增加。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心肌细胞 肥大 木犀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H_2S抑制angiotensin Ⅱ引起的神经元活性氧水平的升高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冬青 刘小妮 +5 位作者 徐海艳 陶然 黄莺 金惠铭 王睿 卢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培养原代延髓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鉴定神经元及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神经元的表达;同时或单...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培养原代延髓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鉴定神经元及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神经元的表达;同时或单独给予Ang Ⅱ(1μmol/L)和丁酸钠(NaBu,一种CBS激动剂;100μmol/L、250μmol/L和500μmol/L),二氢乙啶荧光探针法测定ROS水平;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观察总SOD的活性;real-time PCR观察CBS mRNA的表达。结果:(1)原代培养的90%以上的细胞为神经元,Ang Ⅱ(1μmol/L)升高延髓神经元ROS水平;(2)Ang Ⅱ抑制神经元总SOD的活性;(3)荧光双标显示CBS在延髓神经元有表达,Ang Ⅱ可降低CBS mRNA的表达;(4)NaBu(250μmol/L和500μmol/L)显著抑制Ang Ⅱ引起的ROS水平的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而NaBu单独对延髓神经元ROS水平作用不明显。结论:Ang Ⅱ引起的延髓神经元ROS水平升高至少部分是通过降低总SOD的活性和CBS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而内源性H2S可能通过相反的作用抑制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硫化氢 神经元 血管紧张素 活性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tensinⅡ通过氧化应激引起巨噬细胞AMPK/SIRT1能量信号紊乱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珊 马郁文 +4 位作者 李婧 张彦红 何泓 方春香 王万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变化,和用DCFH探针检测ROS水平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和MDA表达量;同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将Angiotensin Ⅱ的受体AT1R成功沉默后给予Angiotensin Ⅱ刺激,检测对AMPK,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使用ROS的抑制剂来观察细胞AMPK和SIRT1的变化情况。结果 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的刺激能显著抑制蛋白AMPK的磷酸化(P<0.05),抑制SIRT1的表达;同时增加了细胞ROS的释放(P<0.05)。在检测SOD活性和MDA表达量时,0.5~1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对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明显抑制SOD活性(P<0.05),能显著增加MDA的产生。沉默了AT1R后,Angiotensin Ⅱ不能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以及对SIRT1的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使用ROS抑制剂后,Angiotensin Ⅱ处理无法降低细胞磷酸化AMPK和SIRT1的表达。结论 Angiotensin Ⅱ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AMPK/SIRT1信号通路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2 AMPK/SIRT1 RAW264.7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term stimulation of angiotensin Ⅱ induced endothelial senescence and dysfunction
4
作者 Rongxia Li Shujun Yang +4 位作者 Xue Mi Yunyun Yang RutaiHui Yu Chen Weili Zh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29-129,共1页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stimulation on endothelial senescence remains unknown.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 response to the chronic stimulation of Ang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angiotensin(A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ocembrin inhibits angiotensinⅡ-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in a Ca^(2+)-dependent and Ca^(2+)-independent manner through blocking AT_1R in the rat aorta
5
作者 Li LI Hai-guang YANG +8 位作者 Xiao-bin PANG Bai-nian CHEN Li GAO Le WANG Shou-bao WANG Tian-yi YUAN Su-bo WANG De-pei LIU Guan-hua D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35,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sorelaxant effect of pinocembrin(5,7-dihydroxyflavanone),one of the main flavonoids in propolis,on angiotensinⅡ(AngⅡ)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sorelaxant effect of pinocembrin(5,7-dihydroxyflavanone),one of the main flavonoids in propolis,on angiotensinⅡ(AngⅡ)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METHODS The isometric vascular tone was measured in thoracic aortic rings from SD rat,and the effects of pinocembrin on the single dose and concentration cumulative response curves of AngⅡ were recorded.The binding of pinocembrin to the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was studied by using molecule docking analysis.Intracellular[Ca2+]([Ca2+]i)was measured with Fura2/AM in VSMCs.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myosin light chain 2(MLC2)and myosin phosphatase target unit 1(MYPT1),and protein level of Rho kinase 1(ROCK1)in the rat aortic ring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Pinocembrin was observed to inhibit AngⅡ-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in rat aortic rings with either intact or denuded endothelium.In endothelium-denuded tissues,pinocembrin(pD′2 4.28±0.15)counteracted the contractions evoked by cumu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AngⅡ.In a docking model,pinocembrin showed effective binding at the active site of AT1R.Pinocembrin was shown to inhibit both AngⅡ-induced Ca2+ release from internal stores and Ca2+ influx.Moreover,the increase i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LC2 and MYPT1,and the increased protein level of ROCK1 induced by AngⅡ was blocked by pinocembrin.CONCLUSION Pinocembrin inhibits AngⅡ-induced rat aortic ring contraction in a Ca2+-dependent and Ca2+-independent manner via blocking AT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OCEMBRIN angiotensin VASOCONSTRICTION AT1R [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effects of hypertension and angiotensin Ⅱ 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ong Inner Mongolians in China
6
作者 Yiting Zhou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11-111,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ypertension and angiotensinⅡ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on the basis of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an Inner Mongolian population of China.Methods B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ypertension and angiotensinⅡ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on the basis of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an Inner Mongolian population of China.Methods Based o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ne 2003 to July 2012 among 2,530 Mongolian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s HYPERTENSION angiotens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AngⅡ受体及ACE2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亚丽 徐济良 +3 位作者 虞珏 孟国梁 赵喜 吴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厄贝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2型受体(AT2R)及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致心力衰竭模型。苯那普利或(和)厄贝沙坦...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厄贝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2型受体(AT2R)及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致心力衰竭模型。苯那普利或(和)厄贝沙坦连续给药8wk,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心肌和血浆AngⅡ含量、心肌中AT1R、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LVEDP、血浆和心肌AngⅡ的含量及心肌AT1R、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心脏指数、LVEDP明显下降;苯那普利组血浆和心肌AngⅡ的含量降低,厄贝沙坦组心肌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而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改善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与AngⅡ和AT1R的下调而AT2R和ACE2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苯那普利 厄贝沙坦 血管紧张素 血管 紧张素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 AC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激活MAPK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 被引量:17
8
作者 侯香玉 李维根 +3 位作者 张宝慧 高云秋 庞永正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7-258,279,共3页
在长期游泳训练的大鼠心肌组织中,观察了ARⅡ(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细胞肥大效应与MAPK(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关系,以探讨ATⅡ促进运动心肌肥大的信息传递机制。结果表明:运动组心系数增加了23.8%,心肌... 在长期游泳训练的大鼠心肌组织中,观察了ARⅡ(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细胞肥大效应与MAPK(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关系,以探讨ATⅡ促进运动心肌肥大的信息传递机制。结果表明:运动组心系数增加了23.8%,心肌局部ATⅡ和MAPK活性分别增加了48.76%和445.4%,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87,提示心肌局部ATⅡ通过激活MAPK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素 蛋白激酶 血管紧张素 心肌肥大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冬梅 秦英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王硕仁 姜良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检测Ⅰ胶原mRNA表达。结果:①AngⅡ组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OD值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ngⅡ组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AngⅡ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gⅡ+TSN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诱导CFs的增殖,促进其分泌Ⅰ型胶原,并能显著增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TSN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增加,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均有抑制作用。提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产生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心脏局部的RAS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心肌成纤维细胞 Ⅰ胶原 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和平 邢德智 +4 位作者 汤健 唐朝枢 石湘云 赵云涛 杨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10-612,共3页
为探讨血管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释放的相互关系,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离体灌流大鼠主动脉的ET和AⅡ的释放,发现EF或AⅡ呈剂量依赖地促进主动脉条释放AⅡ或EF。缺氧可显著地促进ET和AⅡ的释放,而ET或AⅡ抗血清明显地抑制... 为探讨血管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释放的相互关系,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离体灌流大鼠主动脉的ET和AⅡ的释放,发现EF或AⅡ呈剂量依赖地促进主动脉条释放AⅡ或EF。缺氧可显著地促进ET和AⅡ的释放,而ET或AⅡ抗血清明显地抑制缺氧所致的AⅡ或ET的释放。临床观察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地降低病人血浆ET水平。结果提示:血管AⅡ和ET的释放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升压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立 王每先 +1 位作者 李玉林 许风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91-794,共4页
目前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多采用全身较大剂量抗癌联合化疗,如何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界期待解决的课题。最近我们经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升高血压,正常组织的血流不变或减少,而肿瘤血... 目前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多采用全身较大剂量抗癌联合化疗,如何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界期待解决的课题。最近我们经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升高血压,正常组织的血流不变或减少,而肿瘤血流则数倍增加,在血流增加的高峰,全身应用抗癌药物,可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效果。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3年1月应用AugⅡ升压加ADMP方案联合化疗与单纯ADMP全身化疗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其结果表明应用AugⅡ升压加ADMP方案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纯ADMP化疗组,P<0.05。不仅短期内肿瘤明显缩小,而且脱发、食欲不振的副作用明显减轻,实为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新途径。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肺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足细胞Notch通路及Neph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峰 张涛 +2 位作者 王晓梅 赵玉峰 刘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小鼠足细胞对Notch通路、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小鼠足细胞并给予缬沙坦干预,采用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Notch1、Notch胞内域1(NICD1)、Hes1、Nephrin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小鼠足细胞对Notch通路、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小鼠足细胞并给予缬沙坦干预,采用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Notch1、Notch胞内域1(NICD1)、Hes1、Neph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Ⅱ呈时间依赖性增加足细胞Notch1、NICD1、Hes1表达,抑制Nephrin表达(P<0.01);缬沙坦可抑制AngⅡ对Notch通路的活化,增加Nephrin的表达(P<0.01)。结论 AngⅡ通过激活Notch通路降低足细胞Nephri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足细胞 NOTCH通路 NEPHRIN 血管紧张素1受体阻断剂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先智 胡志伟 +3 位作者 刘纬 杨卫兵 陶晓南 张建初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 Ang )能否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将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 3代 ,用不同浓度 Ang 培养不同时间 ,用 TUNEL 和 EL ISA检测细胞凋亡 ,并检验 Caspase- 3酶活性变化。用 RT- PCR检测 Ang 受体 AT1 和 AT2 的 m ...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 Ang )能否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将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 3代 ,用不同浓度 Ang 培养不同时间 ,用 TUNEL 和 EL ISA检测细胞凋亡 ,并检验 Caspase- 3酶活性变化。用 RT- PCR检测 Ang 受体 AT1 和 AT2 的 m RNA表达。发现 Ang 可以诱导出典型的凋亡 ,凋亡细胞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凋亡强度与 Ang 呈现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 3酶活性在 Ang 作用后有极显著的增加。内皮细胞同时表达 AT1 和 AT2 的 m R-NA。结果表明 :Ang 经 AT1 或 (和 ) AT2 可以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并且是 Caspase- 3依赖性的。这一结果有助于阐明Ang 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发病机制 疾病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维根 高云秋 +3 位作者 张继峰 唐朝枢 唐轶 崔志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为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本文在长期游泳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模型上观察心脏系数、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应用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对心肌肥大的心脏系数及心肌和血浆AngⅡ... 为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本文在长期游泳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模型上观察心脏系数、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应用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对心肌肥大的心脏系数及心肌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引起左右室心肌肥大,左右室心脏系数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和23.4%,这种心肌局部肥大和血浆AngⅡ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8.3%和44.5%(p<0.01),应用Captopril可阻断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左右室系数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18.2%和17.8%且血浆和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58%和55.8%(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与心肌肥大的程度成显著正相关(r=0.665p=0.013),由此证明心肌局部AngⅡ参与了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 血管紧张素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苯氟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伟 杨涛 +3 位作者 苏彦欣 苗庆峰 张永健 王永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fluzine,D i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 iac fibrob 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fluzine,D i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 iac fibrob 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D ip对CFB增殖的影响;羟脯氨酸测定检测CFB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RT-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经典型蛋白激酶Cα亚型(cPKCα)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 ip能明显抑制AngⅡ诱导C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或P<0.01)。②CFB细胞G0/G1期百分率随D ip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G2/M期百分率和增殖指数随D ip浓度增加而减少,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③D ip能降低PCNA蛋白表达,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D ip能够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和TGF-β1mRNA的表达(P<0.05或P<0.01)。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 ip(10、100μmol.L-1)组ERK1和cPKCα阳性表达低于AngⅡ组(P<0.05或P<0.01)。结论D ip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的增加而起到了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其抗纤维化作用与其降低TGF-β1基因表达以及抑制cPKCα、ERK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苯氟嗪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芪黄酮对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梁连生 余静 +3 位作者 宋瑞霞 贺秀红 常鹏 汪汉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用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凋亡基因Fas表达的变化。结果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AngⅡ(10-6mol.L-1)孵育24h后,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芒柄花素(1.0mg.L-1)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1.0mg.L-1)可抑制AngⅡ(10-6mol.L-1)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并减少Fas的表达(P<0.05);以上实验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两化合物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可减轻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Fa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 凋亡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皂苷D通过降低自噬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远 王宇光 +6 位作者 马增春 汤响林 梁乾德 谭洪玲 肖成荣 赵永红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0-1376,共7页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op...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共处理,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志性肥大基因BNP和β-MH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同时运用高内涵筛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细胞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不同浓度作用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麦冬皂苷D的高浓度(50~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细胞的活性;AngⅡ作用于心肌细胞24h后,可引起心肌肥大,导致特异性肥大基因mRNA表达上调,并且明显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同时使心肌细胞自噬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麦冬皂苷D共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结论麦冬皂苷D对Ang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皂苷D 血管紧张素 H9C2细胞 心肌肥大 自噬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对缺血缺氧性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保玉 金毅 +2 位作者 孙波 苗春生 王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肌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用异丙基肾上腺素(ISP)注射大鼠,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肌坏死模型,检测血清内GOT、CK、LDH、HBDH(羟丁酸脱氢酶)的...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肌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用异丙基肾上腺素(ISP)注射大鼠,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肌坏死模型,检测血清内GOT、CK、LDH、HBDH(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并检测心肌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肌胶原含量变化,观察细胞外间质效应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注射ISP后,血清GOT、CK、LDH、HBDH活性增加,心肌匀浆内ACE、Ang-Ⅱ含量上升,并发现在ACE、Ang-Ⅱ升高的同时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后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心肌缺血缺氧后,心肌局部合成释放ACE、Ang-Ⅱ增加,使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能力增强,出现心肌胶原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血管紧张素- 激肽酶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特征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1 位作者 崔志澄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1-292,333,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受体机制,本文采用125Ⅰ-AngⅡ配体结合实验,对游泳运动8周大鼠心肌AngⅡ受体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对照组提高了24%(P<0.01... 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受体机制,本文采用125Ⅰ-AngⅡ配体结合实验,对游泳运动8周大鼠心肌AngⅡ受体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对照组提高了24%(P<0.01),心肌膜AngⅡ受体最大结合(Bmax)比对照组降低18%(P<0.05),但受体与配体解离常数(Kd)提高11%(P<0.05)。说明运动性心肌肥大时AngⅡ受体变化特征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Bmax降低等特征不同。提示在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中,可能存在通过AngⅡ受体数目下调和亲和力上调的变化,使AngⅡ对心肌的调节产生不同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调节的生物学效应的受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 心肌肥大 血管紧张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汪祥海 伍卫 +3 位作者 杨军 方昶 耿登峰 黄至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CFBs,并用AngⅡ诱导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Rho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CFBs,并用AngⅡ诱导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CFBs胶原含量,RT-PCR检测Rho激酶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结合亚基磷酸化(MBS-P)表达作为Rho激酶功能活化的标志。结果:(1)AngⅡ(10-7mol/L)刺激48h可诱导CFBs增殖和胶原合成(均P<0.01);(2)AngⅡ(10-7mol/L)可显著上调新生SD大鼠CFBs的Rho激酶mRNA表达并诱导Rho激酶快速活化;(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hydroxyfasudil(H4413)对AngⅡ(10-7mol/L)刺激的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AngⅡ可诱导新生SD大鼠CFBs的Rho激酶mRNA转录并活化Rho激酶,抑制Rho激酶活化对AngⅡ刺激的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Rho激酶在调控AngⅡ刺激大鼠CFBs增殖与胶原合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RHO激酶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