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特征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1 位作者 崔志澄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1-292,333,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受体机制,本文采用125Ⅰ-AngⅡ配体结合实验,对游泳运动8周大鼠心肌AngⅡ受体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对照组提高了24%(P<0.01... 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受体机制,本文采用125Ⅰ-AngⅡ配体结合实验,对游泳运动8周大鼠心肌AngⅡ受体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对照组提高了24%(P<0.01),心肌膜AngⅡ受体最大结合(Bmax)比对照组降低18%(P<0.05),但受体与配体解离常数(Kd)提高11%(P<0.05)。说明运动性心肌肥大时AngⅡ受体变化特征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Bmax降低等特征不同。提示在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中,可能存在通过AngⅡ受体数目下调和亲和力上调的变化,使AngⅡ对心肌的调节产生不同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调节的生物学效应的受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 心肌肥大 血管紧张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T_1受体基因表达降低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1 位作者 崔志澄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数目减少,但对这种变化的调控是否可发生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数目减少,但对这种变化的调控是否可发生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NR)方法对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AngⅡAT1受体工型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鼠游泳运动8周后,心系数比对照组大鼠提高24%(p<0.05)。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心肌AbgⅡAT1受体亚型RT-PCR产物条带密度比对照组降低30%,面积降低61%(p<0.05)。说明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AngⅡAT1受体基因表达降低。提示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AngⅡ受体数目减少的调控机制可发生在基因转录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 基因表达 心肌肥大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_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颜合 潘珊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训练后,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的变化,为运动对肾脏内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分为4组,实施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训练后,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的变化,为运动对肾脏内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分为4组,实施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的分布。结果: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主要分布在肾小球、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以远曲小管表达最为丰富。小强度运动训练后,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免疫反应变化不明显;中等强度训练运动后,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免疫反应明显减弱;大强度运动训练后,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免疫反应明显增强。结论:小强度运动训练对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影响不明显;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使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下调,以适应运动应激;大强度运动使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表达上调,提示大强度运动可能有导致肾脏损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肾脏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AT1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在运动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时肌球蛋白重链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1 位作者 庞永正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表型改变明显不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形成。为了解心肌局部AngⅡ是否参与两种不同心肌肥大细胞表型变化调节,本实验对正常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运动后... 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表型改变明显不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形成。为了解心肌局部AngⅡ是否参与两种不同心肌肥大细胞表型变化调节,本实验对正常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运动后心肌AngⅡ与肌球蛋白重链(MHC)异型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安静大鼠心肌AngⅡ与a-和β-MHC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1747:0.1732,P>0.05),但经过12周游泳训练运动后,心肌a-MHC增加,AngⅡ含量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7723,P<0.05)。SHR心肌AngⅡ和β-MHC比WKY高88.02%和46.89%,两者呈正相关(r=0.8705,P<0.05),SHR心肌AngⅡ与a-MHC呈负相关(r=-0.8622,P<0.05),WKY心肌AngⅡ与a-和β-MH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935;0.0263,P>0.05)。SHR经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AngⅡ含量下降,β-MHC向a-MHC逆转,AngⅡ与a-/β-MHC呈正相关(r=0.7934:P<0.05)。以上结果提示心肌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可能具有对a-MHC表达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肌球蛋白重链 高血压 运动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金玲 赵林双 王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 目的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前2组灌服左甲状腺素钠制备甲亢大鼠模型,甲亢+奥美沙坦组同时给予奥美沙坦。以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钠肽(ANP)mRNA作为心肌肥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T1-AA,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PI3K/p-Akt的表达水平;根据AT1-AA检测结果,将甲亢组和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AT1R及PI3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HWI增加,AN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甲亢组大鼠HWI及ANP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P<0.05)。(2)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AA阳性率及光密度(D)值(61.11%,72.22%和0.44±0.12,0.49±0.08)高于对照组(16.67%和0.28±0.05,P均<0.01)。(3)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R和PI3K/pAkt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与甲亢组相比,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p-Ak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4)甲亢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P<0.01);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较AT1-AA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 AT1-AA可能通过AT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自身抗体 AKT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柴婵娟 杨志明 +4 位作者 梁斌 阎丰 边云飞 辛艳峰 康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glucoprotein130,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并用不同浓度...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glucoprotein130,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作用于肥大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3 H-亮氨酸的掺入作为测定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增加,gp13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组比较,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减少,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抑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缬沙坦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gp130的表达,延缓了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从而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血管紧张素 糖蛋白类 细胞因子受体gp1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心钠肽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徐金玲 赵林双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7,181,共6页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T1-AA,动态观察心脏指数(HW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ANP mRN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P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甲亢组大鼠在实验2周时HMI即明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发生严重胶原纤维化,MD和CVF显著增加,表明甲亢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建立成功;(2)甲亢组大鼠血清中AT1-AA吸光度值在实验2周即有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上升至实验结束时,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T1-AA表现出随甲亢心肌肥大病变加重而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3)甲亢组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血浆中ANP水平变化趋势与其一致,说明AT1-AA可能会引起ANP表达增加;(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大鼠血清AT1-AA与心肌肥大相关指标HWI、DM、CVF、血浆ANP和心肌组织ANP mRNA呈显著正相关(r =0.649 ~0.749;均P<0.05).结论:甲亢心肌肥大大鼠AT1-AA可引起ANP表达增加,AT1-AA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自身抗体 甲亢 心肌肥大 心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AngⅡ诱导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小英 高广道 +2 位作者 周娟 国荣 林元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2 receptors,AT2)在成年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α-TNF)和白介素1β(IL-1β)中的作用,明确AT2受体和AT1受体作用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分离及培养成年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2 receptors,AT2)在成年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α-TNF)和白介素1β(IL-1β)中的作用,明确AT2受体和AT1受体作用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分离及培养成年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氯沙坦(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的水平。结果AngⅡ诱导使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明显增加。与AngⅡ组相比,α-TNF在AT1受体阻断后下调了58.7%(P<0.05),AT2受体阻断后下调了65.9%(P<0.05);IL-1β在AT1受体阻断后下调了69.1%(P<0.05),AT2受体阻断后下调了78.7%(P<0.05)。结论AT2受体参与介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 Α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抑制Ang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
9
作者 汪华玲 覃数 陈齐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旨在探讨罗格列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时,在细胞因子调节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旨在探讨罗格列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时,在细胞因子调节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罗格列酮预处理30min后,用AngⅡ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同培养24h,然后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和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TNF-α蛋白质合成和mRNA表达增加,罗格列酮抑制AngⅡ的作用(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结论:罗格列酮抑制AngⅡ刺激的乳鼠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罗格列酮这一作用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TNF—α Ang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_1R-CaN信号通路在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蛋白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娜 夏桂玲 +4 位作者 杨龙 何炯红 李隽 田银 杨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在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 mRNA和蛋白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日龄SD乳大鼠心室获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苯肾上腺素(PE)组、氯沙坦(Los)+PE组和环孢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在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 mRNA和蛋白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日龄SD乳大鼠心室获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苯肾上腺素(PE)组、氯沙坦(Los)+PE组和环孢素A(CsA)+PE组;重组腺病毒shRNA干扰载体介导CaN A亚基β亚型(CnAβ)基因沉默分为腺病毒空载体(Ad-Null)组、Ad-Null+PE组、重组腺病毒CnAβshRNA1(AdCnAβshRNA1)组和Ad-CnAβshRNA1+PE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脑钠尿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Nav1.5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全细胞提取蛋白CnAβ和Nav1.5的表达。结果:PE干预24 h明显增加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细胞BNP和β-MHC的mRNA表达以及细胞面积;上调CnAβ蛋白表达,下调Nav1.5蛋白表达。CsA和Los干预明显抑制PE干预的上述效应。PE下调Nav1.5的mRNA表达,但Los和CsA不能抑制此种效应。Ad-CnAβshRNA1沉默乳鼠心室肌细胞CnAβ基因抑制了PE对BNP mRNA的上调作用,抑制了PE对Nav1.5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结论:AT_1R-Ca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培养的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蛋白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室性心律失常 钠离子通道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钙调神经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杰萍 郭志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调节糖尿病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抑制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8、10-7、10-6、10-5mol/L)AngⅡ作用48h以及AngⅡ...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调节糖尿病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抑制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8、10-7、10-6、10-5mol/L)AngⅡ作用48h以及AngⅡ(10-7mol/L)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h)后检测心肌细胞内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以10-5mol/L替米沙坦孵育1h,然后用10-7mol/L AngⅡ培养24h后检测前述指标的表达。第二部分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的影响:将H9C2心肌细胞分5组:1对照组(NG组);2高糖组(HG组);3高糖+替米沙坦组(HG+T组);4高糖+替米沙坦+PPAR-γ抑制剂GW9662组(HG+T+GW组);5低糖+甘露醇组(NG+M组)。按分组处理24h后检测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ngⅡ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时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10-7mol/L时下降最显著(P<0.01)。10-7mol/L AngⅡ作用12、24、36、48h后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24h下降最显著(P<0.01)。替米沙坦可显著上调AngⅡ作用后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P<0.05)。与NG组比较,HG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G+M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HG组比较,HG+T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G+T组比较,HG+T+GW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糖和AngⅡ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替米沙坦通过激活PPAR-γ、抑制AngⅡ而上调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PPARΓ 血管紧张素 肌细胞 心脏 受体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脏肥大:AT1受体、细胞自噬和miRNAs的调节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帅伟 张瑞萍 张安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1-557,共7页
心脏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长期运动负荷可诱导心脏生理性肥大,使心肌结构发生平稳性、均匀性和协调性改变,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结构等生理学基础,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功能也明显提高[1].而心脏瓣膜病、高血压... 心脏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长期运动负荷可诱导心脏生理性肥大,使心肌结构发生平稳性、均匀性和协调性改变,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结构等生理学基础,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功能也明显提高[1].而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致病因素却能使心脏产生病理性肥大,导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2].因此,心脏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脏肥大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自噬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燕霞 王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EX)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心衰-运动组(EX-CHF),心衰-非运动组(CHF),假手术-运动组(EX-sham),假手术-非运动组(sham)。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诱发心衰,然后进行4周跑步...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EX)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心衰-运动组(EX-CHF),心衰-非运动组(CHF),假手术-运动组(EX-sham),假手术-非运动组(sham)。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诱发心衰,然后进行4周跑步运动,检测压力反射(BR)、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中枢AngIIⅠ型受体(AT1R)表达。结果:(1)CHF大鼠BR曲线平均斜率和最大增益明显小于sham大鼠(P<0.01),EX增强CHF大鼠BR曲线平均斜率和最大增益(P<0.05),但对sham组BR曲线无明显影响。(2)EX降低CHF大鼠血浆AngII浓度[(137±27)ng/Lvs(263±55)ng/L,P<0.01],但不影响sham大鼠血浆AngII[(75±17)ng/Lvs(92±21)ng/L]。(3)CHF大鼠PVN内AT1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1.20±0.21vs0.70±0.14,P<0.01),EX显著降低CHF大鼠室旁核内AT1R蛋白表达(0.90±0.13,P<0.05),对sham大鼠AT1R表达(0.60±0.16)无明显影响。结论:运动训练改善心衰时减弱的动脉压力反射功能,其机制涉及降低血浆AngII和下调室旁核内AT1R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运动训练 压力感受器反射 血管紧张素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氯沙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文新 苏全胜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氯沙坦是第一个被研究开发的ANGⅡ受体拮抗剂。该药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33% ,大约14% 的氯沙坦在体内形成活性更强的羧酸代谢物E-3174。存在体内的ANGⅡ受体有AT1、AT2、AT3 三种,其生理效应主... 氯沙坦是第一个被研究开发的ANGⅡ受体拮抗剂。该药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33% ,大约14% 的氯沙坦在体内形成活性更强的羧酸代谢物E-3174。存在体内的ANGⅡ受体有AT1、AT2、AT3 三种,其生理效应主要由AT1 受体介导发生,可出现强烈的血管收缩及醛固酮释放等多种效应。氯沙坦是非肽类拮抗剂,能高效、特异地与AT1 受体结合,有效地抑制AT1 受体介导的所有生理效应,发挥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减少后负荷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同时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与其他降压药相比,既无药源性踝部水肿、心率增加的反应,又无频繁咳嗽的不良作用,且临床效果满意、耐受性好,它将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占据显著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15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16周测定3组大鼠心率、QRS时间、QT间期、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以及心功能。采用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血压、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对照组大鼠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心室肌细胞Ito密度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可能与其增加心室肌细胞膜It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 肌细胞 心脏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活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迁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文伟 王霞 +2 位作者 孙艳宇 于宝琪 曲爱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1-1928,共8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PARα激动剂WY14643(10μ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μ...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PARα激动剂WY14643(10μ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μmol/L)组和Ang Ⅱ+WY14643组。培养24 h后收集上述各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CM),并利用RT-qPCR检测巨噬细胞PPARα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6和IL-1β的蛋白表达。用上述4组CM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RT-qPCR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标志物I型胶原α2链(Col1a2)、Ⅲ型胶原α1链(Col3a1)和肌动蛋白α2(Act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中collagen I、collagen Ⅱ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由Acta2基因编码)的蛋白水平。心脏成纤维细胞加入上述4组CM后用划痕实验观察迁移情况。结果:Ang Ⅱ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表达的同时明显降低PPARα的表达,而WY14643显著降低Ang Ⅱ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AngⅡ也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中IL-6和pro-IL-1β的蛋白表达,而WY14643明显降低Ang Ⅱ诱导的巨噬细胞IL-6和pro-IL-1β的蛋白表达。Ang Ⅱ处理后的CM显著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迁移及Col1a2、Col3a1和Acta2的mRNA表达,而WY14643处理后的CM则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以及Col1a2、Col3a1和Acta2的mRNA表达。Ang Ⅱ处理后的CM也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collagen I、collagen ⅡI及α-SMA的蛋白表达,而WY14643处理后的CM则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collagen I、collagen ⅡI及α-SMA的蛋白表达。结论:WY14643激活的PPARα通过减轻Ang Ⅱ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而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巨噬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心脏成纤维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的调节因素 被引量:23
17
作者 常芸 林福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两个不同强度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跑台训练后,分别对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进行放射酶法、放... 为了进一步研究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两个不同强度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跑台训练后,分别对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进行放射酶法、放射配基结合法及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两组心肌中儿茶酚胺分别增高22%和51%;α_1受体数目分别增加36%和20%;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分别增加14%和63%。结果提示,耐力训练后增高的心肌儿茶酚胺、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可能是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 心肌肥大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