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影响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广明 田甜 +3 位作者 呼铁民 杨宗幸 褚会松 张继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术(Solitarie stent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 目的探讨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术(Solitarie stent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后预后的影响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40例老年AIS-LVO患者行SWIM治疗的临床资料,依3:1的比例按性别、年龄、闭塞部位、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80例和验证组60例,根据术后3个月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将建模组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8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循环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经ROC曲线评估模型效度。结果建模组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后循环闭塞、心源性栓塞型、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3~4级、出血转化、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部位、TOAST分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出血转化是AIS-LVO行SWIM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1)。建模组AIS-LVO行SWIM患者术后3个月不良预后,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P=0.435)。利用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97~0.913),敏感性为81.93%,特异性为79.38%;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组随访3个月包括预后良好者34例以及预后不良者26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32~0.947),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79.41%。结论对AIS-LVO行SWIM老年患者分析并筛选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效度良好,可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侧支循环 球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乐华辉 黄坤 +1 位作者 艾海军 胥海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82)。训练集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61)和未出血组(n=12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4.3.3工具包构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心房颤动、空腹血糖、术前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95%CI:0.974~0.999)、0.986(95%CI:0.967~1.000),灵敏度分别为95.08%、99.98%,特异度分别为95.35%、92.9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皮颅内动脉 症状性颅内出血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涂汉明 徐国强 陈永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用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TG、TC、LDL-C、FIB、D-D及NIHSS评分均降低(P<0.05),HDL-C、PT、APTT及BI评分均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研究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ACI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丁苯酞 支架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吸栓导管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
4
作者 邵立凡 汲武广 +1 位作者 尚遂源 曹广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移植术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1],属于复杂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移植肾静脉回流受阻,肾脏实质水肿,严重影响移植肾脏功能,是肾移植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甚至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最终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然...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移植术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1],属于复杂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移植肾静脉回流受阻,肾脏实质水肿,严重影响移植肾脏功能,是肾移植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甚至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最终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然而,关于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仍存在争议。Angiojet取栓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合并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报道相对较少。2023年6月我科成功为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合并右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Angiojet取栓术治疗成功,右下肢肿胀明显减轻,肾功能逐渐恢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取栓术 移植肾静脉血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早期识别并成功取栓一例
5
作者 苑飞 李强 +5 位作者 刘新民 王力锋 姚晶 罗太阳 姜正明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限。本文报道一例TAVR术后脑梗死患者,接受了急诊脑血管造影并成功经导管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经皮颅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圆 李沛城 +3 位作者 李青松 史慧娟 刘一之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 CT平扫 脑出血 对比剂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行介入取栓治疗2例并文献回顾
7
作者 白磊鹏 罗杰 +3 位作者 周思捷 黄健辉 梁铭钦 赵庆顺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2-966,共5页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3级)后,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4分)。病例2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小脑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TICI 3级),但患者术后脑水肿严重,最终放弃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诊疗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楔形切除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衍鹏 汤子豪 +1 位作者 徐佳明 孙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429,共6页
机械取栓可提高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已成为主要救治策略之一。在机械取栓的药物辅助治疗策略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因其抗血栓机制备受关注。该文从药物机... 机械取栓可提高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已成为主要救治策略之一。在机械取栓的药物辅助治疗策略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因其抗血栓机制备受关注。该文从药物机制、给药时机、适用人群筛选及给药剂量方面综述了替罗非班在AIS机械取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剖析了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现存争议,以期为优化AIS治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机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在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开杰 邵少举 +2 位作者 张国祯 孙秀亭 张晓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0-438,共9页
机械取栓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疗效明确,但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因血管纤细、路径迂曲及远端供血区有限,血管再通治疗难度较大,行机械取栓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成为机械取栓的标准适应证。随着介入器械微型化... 机械取栓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疗效明确,但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因血管纤细、路径迂曲及远端供血区有限,血管再通治疗难度较大,行机械取栓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成为机械取栓的标准适应证。随着介入器械微型化及其导航性能的提升,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逐渐成为机械取栓的潜在靶点,然而穿支动脉闭塞因管径过于细小,目前仍难以适用该技术。该文从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的解剖学特征与类型、影像学诊断、治疗策略及机械取栓新材料、新技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机械 中等脑血管闭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4 位作者 李静伟 闫峰 向思诗 陈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导管插入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效果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荣华 彭亚 +5 位作者 宣井岗 朱旭成 曹洁 邵华明 孙荣伟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 3级为61.8%(68/110),TICI 2a级为10.2%(11/110),TICI 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颅内大血管闭塞 机械 SOLITAIRE AB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军 张丽阳 +3 位作者 陈笛 温昌明 时彩丽 兰端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0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给予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B组...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0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给予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B组(给予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C组(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每组102例,对比3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钙结合蛋白(S100-β)、血栓素B2(TXB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复发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术后3组患者的NSE、6-k-PGF1a、S100-β、TXB2、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NSE、S100-β、TXB2、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B组和C组,6-k-PGF1a高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和C组,复发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病死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治疗ACI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替罗非班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红梅 李天晓 +1 位作者 蒯洁 张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患者血管开通率达93.3%。术中护士、技师与手术医...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患者血管开通率达93.3%。术中护士、技师与手术医师配合良好。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递送错误;影像资料记录完整。结论器械护士周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证顺利完成急诊介入手术的关键环节。巡回护士的全程心电监护对顺利完成急诊介入手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玉娟 祝晓娟 +3 位作者 柏慧华 刘玲 葛娟 柳秋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和临床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utric评分筛查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按指南要求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策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营... 目的探讨Nutric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和临床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utric评分筛查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按指南要求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策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营养指标,并发症,住院天数,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Lovett肌力分级等信息。结果本组患者Nutric评分4.29(2.0,6.0)分,Nutric低分组39例患者,高分组45例。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4周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术后肌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tric评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危重症患者,能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预判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 Nutric评分 营养支持 并发症 预后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栓塞Fogarty导管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崑 周鑫竹 +2 位作者 梁松年 赵一 郭荣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中的分度表现,研究其在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时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之前,对89例下肢动脉栓塞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CDUS检查,明确其下肢动...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中的分度表现,研究其在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时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之前,对89例下肢动脉栓塞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CDUS检查,明确其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以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重度动脉硬化组(n=37)和非重度动脉硬化组(n=52)。对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16例,治愈率43.24%,非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45例,治愈率86.54%,2组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动脉硬化的分度有助于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度 动脉 FOGARTY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宏杰 张宪生 +1 位作者 尹杰 成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107例(11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9±0.20)提高至(0.89&... 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107例(11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9±0.20)提高至(0.89±0.22)(t=13.216,P<0.001)。保肢率89.4%(101/113),截肢率10.6%(12/113);病程≤48h接受取栓手术的95例患者中有7例截肢,病程>48h接受取栓手术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截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1,P<0.001)。30d病死率4.7%(5/107)。结论: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取栓有利于提高保肢率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急性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瑞 彭明洋 +2 位作者 周星帆 殷信道 王同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接受MRI检查,并于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患者ICH。将ICH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CH,sICH)和非sICH(无ICH和无sICH)。记录所有患者的MRI数据及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发生ICH、sICH预测因素。结果与无ICH组(79例)相比,ICH组(56例)患者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129.08±18.87与139.77±16.70)、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7±0.34与5.99±0.42)及DWI梗死体积(20.28±26.30与5.99±0.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974,P<0.001;t=-6.421,P<0.001;t=-2.970,P=0.004)。sICH组(18例)患者DWI梗死体积(52.21±50.23)明显大于非sICH组(117例)(24.28±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r=0.554;P<0.001)、HbA1c(r=0.450;P<0.001)、DWI梗死体积(r=0.309;P<0.001)与ICH呈正相关;DWI梗死体积(r=0.234;P=0.006)与sICH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1.233(1.139~1.335),P<0.001]、HbA1c[OR(95%CI):39.121(7.537~203.052),P<0.001]、DWI梗死体积[OR(95%CI):1.025(1.006~1.044),P=0.009]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DWI梗死体积[OR(95%CI):1.018(1.006~1.030),P=0.004]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空腹血糖、HbA1c、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ICH、s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与介入取栓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庄金满 赵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取栓与介入取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8年8月167例混合型和中心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取栓87例,介入取栓80例,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肝素抗... 目的比较手术取栓与介入取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8年8月167例混合型和中心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取栓87例,介入取栓80例,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结果治疗后介入组双大腿及小腿周径差中位数分别为0.8cm(-3.0-6.0cm)和0.7cm(0.0-5.5cm),手术组分别为1.6cm(0.0-8.0cm)和1.1cm(0.0-4.5cm)(Z=-3.932,P=0.000;Z=-3.313,P=0.001)。介入组住院时间(7.7±4.9)d,显著短于手术组(14.7±6.5)d(t=7.806,P=0.000)。介入组腹膜后血肿、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淋巴漏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7/80),显著低于手术组35.6%(31/87)(χ2=17.135,P=0.000)。131例随访(47.3±28.3)月,2组大、小腿周径差,主观症状评分,色素沉着,静脉曲张,间歇跛行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取栓与介入取栓相比,远期疗效相当,但介入取栓对于混合型和中心型DVT的治疗时间窗宽,近期疗效更佳,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形成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溶栓禁忌急性脑梗死1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美娜 傅懋林 +1 位作者 廖丽红 戴为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03-2703,共1页
患者 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cT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 患者 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cT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 多发性骨髓瘤 左侧肢体无力 禁忌 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军 逯党辉 +4 位作者 李晋 汤超 袁生武 刘凯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的32例AI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取栓术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HT)并发症患者基本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的32例AI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取栓术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HT)并发症患者基本资料,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AIS患者取栓手术均成功,术后病死率为9.4%(3/3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HT,其中1例为前循环动脉闭塞,2例为后循环动脉闭塞,HT发生率为9.4%(3/32)。2例保守治疗,1例行经脑室钻孔外引流并植入储液囊,最终2例因HT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恢复良好。HT死亡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比例为2/3。结论颅内HT是AIS取栓手术致命性并发症。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取栓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规范围术期管理,以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支架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