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肢体缺血19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卞路 殷世武 +2 位作者 倪才方 杨超 段鹏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19例下肢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6~90岁,平均(77.7±6.8)岁。根据血栓清除率>90%为Ⅲ... 目的探讨采用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19例下肢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6~90岁,平均(77.7±6.8)岁。根据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50%~90%为Ⅱ级、<50%为Ⅰ级标准评价术后血栓清除率,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截肢及死亡率。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初次治疗后血栓清除率均>50%,其中Ⅲ级14例(73.7%),Ⅱ级5例(26.3%),下肢疼痛、缺血等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5例出现一次性肉眼血红蛋白尿,无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保肢成功17例,保肢率为89.5%;术后6个月保肢率为84.6%(11/13),1年为80.0%(8/10)。结论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ALI安全有效,可快速恢复动脉血流,尤其适用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或有溶栓禁忌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 置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金旺 薛军 +3 位作者 郭飞 韩磊 班汝波 武雪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性溶栓(S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腺体外科82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性溶栓(S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腺体外科82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方式分为ST组(n=50)、CDT组(n=16)和PMT组(n=16),比较3组溶栓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溶栓前比较,ST、CDT和PMT组患者溶栓第1、2、3天双下肢周径差均显著降低(P均<0.001)。PMT组溶栓第1、2、3天双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ST组(P均<0.001),溶栓第1天髌骨下缘周径差显著低于CDT组(P<0.001)。PMT组髌骨上下缘处患肢消肿率显著高于ST组(P均<0.001),髌骨上缘消肿率高于CDT组(P=0.026)。3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MT组中位住院时间明显少于ST及CDT组(P=0.002,P=0.001)。PMT组溶栓后血栓清除率高于ST组(P=0.002),与C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溶栓后第3、6、12个月PMT(P均<0.001)和CDT组(P<0.001,P=0.002,P=0.009)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ST组,PMT和CD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P=0.210,P=0.341)。结论ST、CDT和PMT溶栓方式在治疗LEDVT方面疗效显著,PMT在双下肢周径差、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及远期血管再通方面均优于ST和CDT,且3种溶栓方式的总体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性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3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60
4
作者 刘凯 段鹏飞 +4 位作者 陈珑 倪才方 金泳海 樊宝瑞 李克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500,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 d、(5.11±2.57) 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术后血红蛋白尿鉴别诊断及出血分级管理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4 位作者 尹媛媛 刘萍 赵伯翔 孔杰 牟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4-819,共6页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术后实施血红蛋白(Hb)尿鉴别诊断和出血分级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术联合CDT治疗的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术后实施血红蛋白(Hb)尿鉴别诊断和出血分级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术联合CDT治疗的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依据术后Hb尿鉴别诊断评估出血风险,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评价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尿红细胞计数分别为(6.53±0.88)个/μL、(51.7±9.15)个/μL、(13.03±1.94)个/μL、(4.70±1.02)个/μL,Hb分别为0、(81.92±7.86) mg/L、(21.50±7.01) mg/L、(7.10±0.7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 h、48 h、72 h纤维蛋白原、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pH、尿比重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9例(22.5%)、17例(42.5%)发生轻微出血,0例、2例(5.0%)发生严重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腿围消肿率分别为(88.12±20.16)%、(71.51±20.10)%,静脉通畅度分别为(85.25±20.41)%、(74.72±2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术联合CDT术后通过Hb尿鉴别诊断和出血风险评估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有利于早期鉴别血尿,及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血红蛋白尿 出血 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凯平 刘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6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6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左下肢深静脉在1周内实现再通,并且出院2个月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全可靠,术中密切监护配合与术后加强置管护理、并发症预防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公茂峰 顾建平 +10 位作者 陈国平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施万印 汪涛 赵伯翔 黄昊 李英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12例ALI患者临床资料,以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血流灌注情况,Cooley疗效评...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12例ALI患者临床资料,以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血流灌注情况,Cooley疗效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ngioJet血栓清除术技术成功率为91.7%(11/12),平均恢复灌注时间为(1.6±0.7)h。临床成功率为83.3%(10/12),保肢率为91.7%(11/12)。TIMI分级由术前0级8例,1级4例,改善为术后即刻0级1例,1级3例,2级8例。11例(91.7%)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8.3%)术后虽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24h,但TIMI分级仍0级且肢体缺血症状未改善,予以外科膝上截肢治疗。Cooley疗效评分显示,痊愈4例(33.3%),良好6例(50.0%),一般1例(8.3%),较差1例(8.3%),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术可快速恢复ALI患者血流灌注,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提高保肢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动脉缺血 保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德洋 李卫校 +2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症状、DSA、CT、血液检查等相关数据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出院时支架管腔和肠系膜上静脉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8例。随访时间为(11.7±5.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因拒绝再次手术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28个月再发血栓形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好转后出院,2例出现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5例。所有生存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穿孔及消化道大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术治疗APVST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量、恢复正向血流,尽早实现门静脉系统再通,降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皮机械取栓术 angiojet血栓抽吸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褚婕 严敏 +3 位作者 胡琼 胡德英 刘义兰 吴欣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总结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女性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引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抽吸血栓,根据溶栓情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做好心理护理及... 目的总结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女性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引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抽吸血栓,根据溶栓情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出血征象,做好药物治疗护理及其他并发症护理,加强出院指导等。结果 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出血、肺栓塞、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院1个月随访均无患肢肿胀和复发。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成功率高,有效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肺栓塞 肾衰竭 抗凝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珊珊 于志海 +2 位作者 王海涛 涂灿 陆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有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血栓处... 目的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有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血栓处全程缓慢喷洒0.9%氯化钠溶液并即刻用AngioJet装置抽吸血栓(AngioJet组),25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传统CDT治疗(CDT组),两组治疗后仍有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后狭窄仍>50%者植入支架。术后AngioJe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或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CD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结果 AngioJet组11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吸栓、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6例植入静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出现血红蛋白尿,1~2 d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77±1.56)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57±0.52) cm。CDT组25例溶栓时间为3~7 d,14例植入静脉支架;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02±1.28)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30±1.09) cm。AngioJet组、CDT组平均血栓溶解率分别为(75.36±16.55)%、(84.23±1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2,P=0.167);肿胀消退率分别为(79.02±8.14)%、(81.91±1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4,P=0.288)。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急性LEDVT患者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性清除血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近中期效果 被引量:20
11
作者 梁思渊 周龙 +2 位作者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 目的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56肢),女38例(40肢),平均年龄(64.3±7.2)(37~96)岁。96条患肢中急性动脉栓塞31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36肢,移植物血栓形成29肢。主要研究终点为保肢率,以病因学作亚组分析;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靶病变通畅率、大出血并发症、术后30 d内死亡率和再手术率。结果术后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9)。术后30 d内死亡率为4.5%(4/89)。术后1年、2年总靶病变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67%,二期通畅率>80%。术后1年、2年总保肢率分别为83.4%、71.8%。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动脉栓塞组患者术后2年保肢率为90.3%,显著高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患者(65.2%,P=0.047;HR=4.2,95%CI=1.1~11.4)和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患者(60.1%,P=0.037;HR=4.9,95%CI=1.2~15.1)。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栓塞组再手术率分别为20.1%(6/29)、13.9%(5/36)、3.2%(1/31)。结论 Rotarex PMT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Rotarex系统 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 球囊血管成形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AngioJet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墩涛 徐浩 +1 位作者 王文亮 刘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经颈静脉途径特点。方法对24例有溶栓禁忌的急性DVT患者施行经右颈静脉途径DSA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AngioJet血栓抽吸、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经颈静脉途径特点。方法对24例有溶栓禁忌的急性DVT患者施行经右颈静脉途径DSA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AngioJet血栓抽吸、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取出滤器。观察血栓抽吸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AngioJet血栓清除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21例(87%)血栓清除为Ⅲ级,3例(13%)为Ⅱ级。19例(79%)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全部取出。7例(29%)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接受PTA,其中3例(43%)植入支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红蛋白尿,22例48 h内消失,2例72 h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失访,1例复发。结论经颈静脉途径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有溶栓禁忌的急性DVT安全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 血栓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Angiojet系统吸栓术的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敏 辜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5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处理血栓。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血压下降,1例出现胸部不... 目的总结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处理血栓。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血压下降,1例出现胸部不适、意识丧失、窦性停搏、室颤等并发症,均经及时观察发现、积极处理,PCI顺利完成。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安全可靠,密切的护理观察和积极的并发症预防处理是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雷 许伟 +4 位作者 祖茂衡 徐浩 王勇 樊敏 徐文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比较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 目的比较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6)和单纯置管溶栓组(n=19,置管溶栓组)。观察比较门静脉血栓清除率分级、导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比较门静脉通畅状态。结果联合治疗组、置管溶栓组拔管后血栓清除率分级Ⅲ级患者分别有11例、2例,Ⅱ级分别有5例、14例,Ⅰ级分别有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分别为(4.06±0.35)d、(5.26±0.40)d,住院时间分别为(10.56±0.76)d、(13.89±0.48)d,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61.25±12.58)万U、(208.42±18.00)万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联合治疗组门静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置管溶栓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均无致命溶栓并发症出现。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与单纯置管溶栓相比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提高门静脉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置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