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roofman-LMTIA技术双重检测当归和东当归
1
作者 张尧轩 肖付刚 +1 位作者 张国治 王德国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4,共6页
通过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技术(Ladder-shape melting temperature nucleic aci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与校对酶介导探针(Proofreading enzyme-mediated probe cleavage,Proofman)联合的方法对当归和东当归进行双重检测... 通过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技术(Ladder-shape melting temperature nucleic aci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与校对酶介导探针(Proofreading enzyme-mediated probe cleavage,Proofman)联合的方法对当归和东当归进行双重检测。以ddH2O为阴性模板,当归和东当归基因组DNA为阳性模板,测定当归和东当归引物的最适温度、灵敏度及稳定性,并进行了真实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应用Proofman-LMTIA双重检测当归和东当归,引物测定的最适温度为62℃,当归引物灵敏度低至10 pg/μL,东当归引物灵敏度低至1 pg/μ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7份市售当归样品经检测均为当归。该研究可为当归和东当归的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当归 东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当归地扑草净除草效果及其药害、残留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明根 王丽丽 傅民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年生东当归移栽地分别处理扑草净(40%)2和4 kg.hm-2,秋季收获(施药后152 d)后烘干的东当归根中扑草净残留量分别为0.0368和0.0464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 扑草净 药效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祺 顾国栋 +4 位作者 陈文德 兰海 唐平 和献锋 李万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233-14236,共4页
[目的]研究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单因素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不同追肥量试验、不同遮阴效果试验和修剪拔薹试验对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栽培条件。[结果]试验的方差分析... [目的]研究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单因素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不同追肥量试验、不同遮阴效果试验和修剪拔薹试验对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栽培条件。[结果]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东当归的最佳栽培条件为:采用种植密度为20 cm×20 cm、追肥量为尿素15 g/株和菌肥60 g/株,不采用遮阴措施,发现植株抽薹采用及时修剪。[结论]试验优选了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为东当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gusticum acutilobum1.Siebet Zuce) 丰产栽培 抽薹 攀枝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形科东当归的果实形态和解剖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褚晓芳 刘启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3-55,共3页
对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L.)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的分生果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观察。该种分生果的外观呈倒椭圆状长卵形,有三角状萼齿,果棱、棱槽和腹面表面均有黄白色斑点。果实横切面解... 对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L.)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的分生果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观察。该种分生果的外观呈倒椭圆状长卵形,有三角状萼齿,果棱、棱槽和腹面表面均有黄白色斑点。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外果皮终止于果棱顶端的腹面处,合生面宽阔,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中有大量淡黄色晶体,油管在棱槽和合生面处连续分布等。东当归的这些果实形态及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当归属的其他种类,其分类地位有待重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 分生果 解剖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莫家欣 陈汉坤 +2 位作者 韩凌 袁小红 朱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53-3163,共11页
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目前在日本、朝鲜等国家及我国朝鲜族自治州均有应用,极具开发潜力与应用价值,笔者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东当归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并结合本草组鉴、Pubchem、Chem... 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目前在日本、朝鲜等国家及我国朝鲜族自治州均有应用,极具开发潜力与应用价值,笔者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东当归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并结合本草组鉴、Pubchem、Chemical book等数据库对东当归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迄今分离鉴定得到的东当归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香豆素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由于种植方法与产地的不同,不同产区的成分含量有所区别。东当归的多种成分通过多途径发挥药理活性,如水提物、醇提物及部分单体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改善造血与心血管系统、护肝、抗炎、抗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抗光老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年国内外东当归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东当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用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 化学成分 苯酞 香豆素 护肝 改善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与定植密度对宜昌市东当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杨迎春 李云飞 +4 位作者 姚玉玲 李念祖 费甫华 杨昊 李蓉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1-94,共4页
研究海拔与定植密度对湖北省宜昌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2个海拔水平(600 m、1100 m)和3个定植密度水平(30 cm×40 cm、35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测定东当归... 研究海拔与定植密度对湖北省宜昌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2个海拔水平(600 m、1100 m)和3个定植密度水平(30 cm×40 cm、35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测定东当归不同时期地上部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和采收期主要产量指标。结果表明,600 m海拔、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东当归生长旺盛期株高最高(14.80 cm),茎秆数较多(5.20个);1100 m海拔、35 cm×40 cm和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根膨大期株高较高,分别为42.75、42.65 cm;1100 m海拔下的3个处理和600 m海拔、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单株鲜根重较大,为218.33~265.26 g;1100 m海拔、30 cm×40 cm和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折合鲜根产量较大,分别为15157.83、16725.66 kg/hm2;单株鲜根重和折合鲜根产量均与生长旺盛期茎秆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和-0.820。综上所述,6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东当归生长旺盛期生长;11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增加地上部分养分积累、提高单株重量和总产量;35 cm×40 cm和4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东当归地上部分生长,3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提高总产量;宜昌市适宜在1100 m海拔、30 cm×40 cm定植密度条件下种植东当归,单株重量和总产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 海拔 定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