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radix angelica dahurica by binding to single silver sphere
1
作者 王青如 史强 +1 位作者 李淑红 王文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 single silver sphere on the fluorescence of radix angelica dahurica, which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nhancement factors of the excitation and ...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 single silver sphere on the fluorescence of radix angelica dahurica, which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nhancement factors of the excitation and the relaxation processes are deduced. The excitation can be enhanced more than 100 times at 315 nm. The enhancement factor of the emission can reach up to 9 at a center wavelength of 4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sphere 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radix angelica dahur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pth exploration of bioactive constituents,biosynthetic pathways,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Angelica sinensis: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development
2
作者 Xiumin Zhang Lijun Fu +3 位作者 Ruimei Zhang Li Liu Yongzheng Ma Na Zh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5年第2期404-420,共17页
Angelica sinensis,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with the unique property of being both a medicine and an edible plant,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odulating immunity,and reli... Angelica sinensis,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with the unique property of being both a medicine and an edible plant,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odulating immunity,and relieving pain.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s the extraction method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ts primary bioactive components,such as polysaccharides,volatile oils,organic acids,and flavonoids.The biosynthesis pathways of these compounds,along with the key enzyme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volved,a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Additionally,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A.sinensis,including hepatoprotective,anti-inflammatory,immunemodulatory,anti-tumor,circulatory benefits,and neuroprotection,along with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introduced.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inensis as a valuable resource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 sinensis Bioactive compounds Biosynthesis pathways Biological activity Functional fo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作者 李能 来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组6只,选取6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ARPE-19细胞高糖培养基(25 mmol·L^(-1)葡萄糖)培养建立DR细胞模型,设为阴性对照组(对照载体)、lncRNA MEG3组(lncRNA MEG3过表达载体)、模型组(未转染载体的DR细胞),未经25 mmol·L^(-1)葡萄糖处理的细胞设为空白组,均培养24 h。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ncMEG3 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ARPE-19细胞的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含量较空白组上升,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糖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排列较整齐、紧密,组织损伤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5±0.114、0.423±0.054、0.701±0.101及0.593±0.084。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在48、72 h时存活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IL-6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ncRNA MEG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饮子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黄永熙 闫普普 +12 位作者 郭伟丽 李亚娜 朱君 刘满 侯超群 覃美林 李蓉 武毅 苏应兵 杨小林 郭利伟 王雄 戴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4-889,共16页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Angelica decoction, DGYZ)治疗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皮肤病变效果,为临床宠物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用9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组(Control)、DNCB组、D...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Angelica decoction, DGYZ)治疗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皮肤病变效果,为临床宠物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用9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组(Control)、DNCB组、DGYZ低(9.8 mg/kg DGYZ)、中(19.6 mg/kg DGYZ)、高(39.3 mg/kg DGYZ)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4 mg/kg西替利嗪),每组15只小鼠。空白组小鼠涂抹丙酮溶液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背部反复涂抹DNCB建立小鼠AD样皮肤病模型,并按分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采集小鼠背部皮肤、血液及脾脏用于后续分析。通过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厚度和肥大细胞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CD8^(+)和Th1/2细胞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背部皮肤中细胞因子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TOF-MS)分析DGYZ的主要活性成分,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DGYZ治疗AD的主要靶点和作用机制。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K1-STAT3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CB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严重的皮肤病变和表皮增厚现象,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上升(P<0.05);与DNCB组相比,DGYZ各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表皮增厚现象均得到有效缓解,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均下降,且DGYZ高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差异显著(P<0.05);DGYZ高剂量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血清中IgE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NCB组小鼠CD4^(+)/CD8^(+)和Th1/2细胞的平衡受到干扰,不同剂量DGYZ均可显著改善这一情况(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NCB组小鼠皮肤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4、IL-13、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DNCB组相比,饲喂DGYZ治疗后皮肤组织中IFN-γ和IL-12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上调,IL-4、IL-13、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UPLC-TOF-MS鉴定出89种DGYZ成分,其中活性成分64种。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以上64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蛋白激酶B(AKT1)等基因及JAK/STAT、NF-κB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对AD样皮肤病变发挥治疗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NCB可诱导小鼠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DGYZ可抑制该途径的激活。[结论]DGYZ可减少小鼠皮肤中肥大细胞数目和血清中IgE的表达,调节免疫平衡,降低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并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缓解AD样皮肤病变。本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治疗动物AD样皮肤病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饮子(DGYZ) AD样皮肤病变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流式细胞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本草——当归
5
作者 王阁 赵林华 +1 位作者 张伟 黄晓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当归:功效主要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症靶为月经过少与产后恶露不行。标靶为低血红蛋白。现代药理研究发...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当归:功效主要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症靶为月经过少与产后恶露不行。标靶为低血红蛋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当归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外周血象、抗凝及抗血栓形成、镇痛、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和肾脏、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为6~4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当归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定量分析探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剂对当归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高晓昱 潘遐 +3 位作者 杨薇靖 张海星 马江红 汪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探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当归质量的影响。采集3个试验基地常规施肥(CK)、自制生物有机肥(ZZ)、商品有机肥(OF)与微生物菌剂(MI)配施Ⅰ(YJ1)[(75 kg OF+10 kg MI)/667 m^(2)]、商品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Ⅱ(YJ2)[(50 kg OF+20 kg MI)/... 探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当归质量的影响。采集3个试验基地常规施肥(CK)、自制生物有机肥(ZZ)、商品有机肥(OF)与微生物菌剂(MI)配施Ⅰ(YJ1)[(75 kg OF+10 kg MI)/667 m^(2)]、商品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Ⅱ(YJ2)[(50 kg OF+20 kg MI)/667 m^(2)]4种不同处理下的当归样品12批次,以指纹图谱共有峰为指标,根据共有峰主成分权重系数计算可视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结合7种指标性成分(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绿原酸)含量,评价当归药材质量。结果显示,12批次当归的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共有峰,指认7种成分,经共有峰主成分分析及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显示,3个试验基地当归样品综合比较以临洮县普济寺村组的YJ1处理样品综合质量最优,组内比较,各处理样品质量排序均为YJ_(1)>YJ_(2)>CK>ZZ;多指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临洮县普济寺村组当归药材中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基地样品,组内比较,YJ1、YJ2处理样品中藁本内酯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ZZ处理样品。试验结果提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样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Ⅰ[(75 kg OF+10 kg MI)/667 m^(2)]处理效果最佳,能促进定西产区当归绿色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7
作者 杨春 师立伟 +3 位作者 王琼 魏国军 张迎芳 焦旭升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当归连作是当归土传病害严重、当归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不同作物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主要渠道,与常规的轮作模式相比,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模式在打破连作障碍的同时可以稳定种植户收益。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当归栽培... 当归连作是当归土传病害严重、当归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不同作物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主要渠道,与常规的轮作模式相比,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模式在打破连作障碍的同时可以稳定种植户收益。本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当归栽培技术要点、轮作模式茬口、甘蓝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总结制定了当归-甘蓝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甘蓝 轮作 高寒阴湿区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赵彩莎 孔洪彬 +3 位作者 李卫强 李改叶 裴晓敏 张运豪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77-83,共7页
目的探究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仅予丙酚替诺福... 目的探究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仅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各5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肝脏硬度、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水平和治疗前后差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阴转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肝脏硬度及MMP-2、TGF-β1、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及MMP-2、TGF-β1、IL-8、TNF-α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菌落数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硬度,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且不影响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柴胡当归散 丙酚替诺福韦 肝脏硬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中医证候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成文 米永伟 +2 位作者 邵武平 谢志军 漆永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当归是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化肥和农药作为当归生产的主要投入品,过量施用直接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产地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经过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按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目标,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 当归是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化肥和农药作为当归生产的主要投入品,过量施用直接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产地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经过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按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目标,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化肥减施、种苗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当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更好地指导当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肥农药减施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复种绿肥-当归高效轮作种植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成文 米永伟 +3 位作者 邵武平 谢志军 石小强 范爱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推进高原夏菜和当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西兰花栽培技术、绿肥复种技术、轮作当归栽培技术等方面制订了西兰花复种绿肥-当... 为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推进高原夏菜和当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西兰花栽培技术、绿肥复种技术、轮作当归栽培技术等方面制订了西兰花复种绿肥-当归高效轮作种植技术规程,以更好地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轮作 西兰花 复种绿肥 种植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质量标准研究
12
作者 范彬 石晓峰 +2 位作者 刘东彦 王新娣 王信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当归项下的技术要求,通过对甘肃产10批土炒当归、8批油当归和11批当归炭的性状比较,描述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性状特征,建立土炒当归、油... 目的:建立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当归项下的技术要求,通过对甘肃产10批土炒当归、8批油当归和11批当归炭的性状比较,描述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性状特征,建立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粉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结果: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的性状特征基本相同,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条形薄片,但各具不同的颜色和细微特征;土炒当归和油当归均具有当归对照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土炒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均具有当归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行为,土炒当归、油当归中检出阿魏酸和藁本内酯。10批土炒当归中阿魏酸平均含量为0.067%,8批油当归中阿魏酸平均含量为0.062%。结论:研究所测得的各项指标,可为当归炮制品的地方标准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炒当归 油当归 当归炭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13
作者 李金娟 冯玉喜 +3 位作者 白彦霞 丁耀录 王爱军 栗孟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153,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T4(有机肥12000 kg/hm^(2))、T5(有机肥18000 kg/hm^(2))、T6(有机肥24000 kg/hm^(2))和T7(有机肥300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收获期测定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全N、全P、全K、速效N、有效P、速效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不施肥CK处理下碱解N、有效P、全K和速效K分别降低66.5%、63.1%、0.85%、12.3%;T1处理有机质降低17.6%,但不利于N、P和K吸收;T2处理全N、全K、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3%、4.98%、52.1%、5.29%,但不利于全P和有效P吸收;T3处理全N、全P、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5%、11.5%、60.4%、7.16%、14.8%;随着单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T4~T7),整体呈现全N和碱解N降低量减少,而全P、有效P、全K、速效K和有机质显著降低。CK、T4~T7处理pH值增加,而T1~T3处理降低。【结论】T3处理(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最有利于当归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可以在种植栽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肥 生物菌肥 有机肥 合理施肥 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当归9种真菌毒素
14
作者 李玉芳 焦洁 +5 位作者 黄铮 肖锋 黄远飞 王青 柳利龙 张环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74-980,共7页
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等,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当归中药材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流动相A:2 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甲醇,经C18... 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等,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当归中药材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流动相A:2 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甲醇,经C18色谱柱分离后注入质谱仪,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9种真菌毒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50),方法的检出限0.04~1.43μg/kg,定量限0.12~4.75μg/kg,高、中、低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为77.8%~113.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7.7%。该检测方法应用于72批当归样品9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2批当归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2.8%,样品中主要的污染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_(1)(AFTB_(1))、黄曲霉毒素B2(AFTB_(2))、黄曲霉毒素G_(1)(AFTG_(1))。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预处理简便、经济等优点,适用于当归样品9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中药材 真菌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白芍联合BM-MSCs移植对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15
作者 姚凝 王钰涵 +7 位作者 王昕 杨芳丽 王馨 左小宁 秦英 夏艳青 韩金孝 田利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目的观察当归-白芍药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西式饮食联合四氯化碳复合诱导法制备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当归-白芍药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西式饮食联合四氯化碳复合诱导法制备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当归-白芍组、BM-MSCs组和当归-白芍+BM-MSCs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按分组予相应干预,连续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含量及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RT-qPCR检测肝细胞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分离肝脏原代细胞,行体外CpG ODN 2216诱导刺激,提取细胞上清液,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伴肝细胞坏死和胶原沉积,形成假小叶;血清ALT、AST、TBil、TG含量升高,ALB含量下降,肝组织HGF含量下降,IL-1β、TNF-α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TLR9、MyD88、TRAF6、NF-κBp65 mRNA表达升高(P<0.05),CpG ODN 2216诱导后肝细胞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白芍+BM-MSCs组小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减少,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当归-白芍组和BM-MSCs组小鼠肝组织损伤轻度好转;除BM-MSCs组血清TG含量外,各干预组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当归-白芍组及BM-MSCs组比较,当归-白芍+BM-MSCs组相关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白芍联合BM-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NASH相关肝硬化小鼠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其机制与下调TLR9/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功能,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改善肝脏炎症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白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TLR9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当归饮片中阿魏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16
作者 郑立龙 杨仁婧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153-1156,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提取方法下当归饮片中阿魏酸的含量来确定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法、水提法4种常规提取方法制备样品,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提取方法制成当归提取样品中的阿魏酸含量,并以当归中阿魏酸... 通过测定不同提取方法下当归饮片中阿魏酸的含量来确定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法、水提法4种常规提取方法制备样品,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提取方法制成当归提取样品中的阿魏酸含量,并以当归中阿魏酸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浸渍法在室温70%乙醇溶剂中浸渍7d提取当归饮片中阿魏酸的提取率最高,为0.081%,可在实验中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阿魏酸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雅玲 刘爽 +4 位作者 张紫媛 刘文媛 刘宇翔 张晓东 方敬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3-18,I0001-I0003,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数据库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及靶点、慢性肾脏病疾病靶点,取二者交集,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对交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数据库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及靶点、慢性肾脏病疾病靶点,取二者交集,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靶点。对药物核心成分和疾病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潜在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细胞粘附、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涉及蛋白激酶复合物、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成,涉及蛋白激酶活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NF-κ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2)筛选关键基因SIRT1、TLR4、MCP-1与当归补血汤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槲皮素进行分子对接,配体化合物均能良好的包埋在受体靶蛋白的活性口袋中。(3)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给予当归补血汤结肠透析治疗,与正常组相比,CRF模型组肾组织SIRT1、Claudin-1、ZO-1表达降低,TLR4、NF-κBp65、MCP-1表达升高,给予当归补血汤结肠透析干预后,SIRT1、Claudin-1、ZO-1表达升高,TLR4、NF-κBp65、MCP-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当归补血汤经结肠透析治疗可能通过激活SIRT1抑制TLR4受体在肾脏细胞的表达,抑制NF-κBp65乙酰化,从而抑制下游炎症反应,并通过修复肾脏细胞紧密连接结构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慢性肾脏病 网络药理学 结肠透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秦 包强 +3 位作者 李喜香 王雪梅 殷润良 王建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类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饮片 苯酞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根际土壤中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利龙 张爱琴 +3 位作者 张环 米永伟 胡晓芬 李玉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74-778,共5页
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 收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当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鉴定木霉菌株分类地位,以期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确其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当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1株木霉菌株,筛选出1株对靶标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木霉菌株TD-5,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D-5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拮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83.31%;对首都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拮抗作用最差,抑制率为24.55%;对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拮抗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菌株TD-5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9.44%),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抑制率64.99%);其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三线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0.72%),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制率3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木霉菌 生防菌 分离鉴定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付娆 张佳婷 +10 位作者 贺方良 王献瑞 郭晓晗 荆文光 李明华 余坤子 杨建波 程显隆 魏锋 张明童 马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42-2048,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探索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当归和独活进行分析,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峰位校正和提取,并将当归和独活质谱图量...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并经量化处理,探索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方法。方法:利用UPLC-QTOF-MS对当归和独活进行分析,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峰位校正和提取,并将当归和独活质谱图量化为数据矩阵(保留时间-质荷比-离子强度),进一步基于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率进行特征筛选,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s)、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K邻近(KNN)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数据鉴定模型,同时采用交叉验证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优选最佳模型用于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分析。结果:通过特征筛选得到603个特征数据变量,与SVM、LR、KNN算法模型相比,以筛选的特征数据和ANNs算法构建的鉴定模型具有最佳的辨识效果,准确率和精确率均为100%,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且经外部验证能够准确鉴定当归和独活。结论:基于UPLC-QTOF-MS量化数据,结合ANNs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当归和独活的数字化鉴定,该方法可为中药数字化鉴定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独活 机器学习 特征筛选 数字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