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属医院智慧服务建设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视角
1
作者 冀杨 王攀 +1 位作者 李乐乐 朱晓瑞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医疗领域智慧化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医疗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但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路径尚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文利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023年面向北京市属医院患者采集的微观个体数据,运用技术接... 医疗领域智慧化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医疗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但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路径尚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文利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023年面向北京市属医院患者采集的微观个体数据,运用技术接受模型(TAM),探究智慧服务建设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服务通过提升患者对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这一效应在诊中环节尤为突出;智慧服务在缓解“数字鸿沟”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对老年群体就医体验的优化作用更为显著;高学历群体对智慧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服务 就医体验 技术接受模型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就医延迟后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模型研究——基于fsQCA法的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子予 于平平 +5 位作者 岳志浩 闫泽煜 马悦 刘子轩 毕雪晶 郝艳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85,共5页
目的 随着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演化,在内外部环境共同驱动作用下,患者在获取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延迟,为缓和危机情境下就医困境,对公众就医延迟后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行为成因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定性比较分... 目的 随着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演化,在内外部环境共同驱动作用下,患者在获取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延迟,为缓和危机情境下就医困境,对公众就医延迟后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行为成因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探究183名公众就医行为驱动因素,基于Anderson就医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条件变量。通过演绎逻辑,对可及水平、创伤性生活事件、恐慌情绪、互联网医疗使用满意度等7种变量,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的复杂联动效应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恐慌情绪对推动公众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5种互联网医疗利用行为模型,揭示公众采用互联网医疗策略的潜在驱动机制。结论 通过解析变量间的联动效应,提出互联网医疗使用优化策略,为未来医疗服务管理提供新视角,并为政策制定在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就医延迟 卫生服务利用 定性比较分析 anderson就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翔 许晶琳 +3 位作者 贾晶晶 贾常离 任盼盼 陈梦瑶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医疗与农村居民就医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居民生病时选择就医治疗的概率是未使用者的7.812倍(P<0.001),但趋高性就医行为可能性增加62%(P<0.001)。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互联网医疗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产生了就医治疗对延迟就医的替代效应,但同时作为大医院的引流工具,诱导农村居民趋高性就医,冲击分级诊疗格局。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患者健康素养和依从性,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医保政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 就医选择 工具变量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KANO模型优化门诊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汤赫男 牛雅薇 郭放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KANO模型在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以优化前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KANO模型在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以优化前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服务,优化后6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KANO模型为指导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普及率、预检分诊正确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KANO模型为指导开展门诊护理服务,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赢得更多患者的满意,极大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护理服务 KANO模型 应用效果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及QCA混合研究方法的异地就医政策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宁 郑秋莹 姚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133,共8页
目的:对不同省份的异地就医政策设计进行评价,探究异地就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因果关联路径。方法:首先运用PMC指数模型,对2013年以来关于异地就医结算的58项省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fsQCA方法对PMC评级为优秀及良好的21项政策进行... 目的:对不同省份的异地就医政策设计进行评价,探究异地就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因果关联路径。方法:首先运用PMC指数模型,对2013年以来关于异地就医结算的58项省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fsQCA方法对PMC评级为优秀及良好的21项政策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结果:在58项异地就医政策中,9项被评为优秀,12项被评为良好,13项被评为可接受,24项被评为较差,这表明各省推行的异地就医政策存在一定差异。fsQCA结果表明人员范围、结算方式和完善建设这三个变量是保障异地就医制度良好运行的基础条件,各省也在良好运行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结论:医保异地就医与民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异地就医平台、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强化异地就医监管为患者提供便利,提升其异地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就医政策 政策评价 PMC指数模型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护患双方对专科护理门诊关怀行为期望比较
6
作者 瞿靖芮 郑喜灿 +5 位作者 刘义兰 张红梅 郭舒婕 韩晓霞 张丽 张天瀚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究专科护理门诊护患双方对关怀行为的期望,为高效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以华生关怀理论为框架,基于关怀评价量表,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专科护理门诊患者22项关怀行为需求指标。应用KANO模型... 目的探究专科护理门诊护患双方对关怀行为的期望,为高效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以华生关怀理论为框架,基于关怀评价量表,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专科护理门诊患者22项关怀行为需求指标。应用KANO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6月,对河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309例在专科护理门诊就诊的患者和119名专科护理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2项关怀行为中,患者视角下归于必备属性5项、期望属性6项、魅力属性11项,其中满意系数Better值最高的为“多种途径的预约挂号”,不满意系数Worse值最高的是“治疗护理中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基于Better-Worse指数的分类显示,必备属性9项、期望属性2项、魅力属性11项。护患双方对21项关怀行为的KANO属性构成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NO属性构成分布一致的项目仅1项。结论专科护理门诊服务应在满足必备属性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期望属性,并尽力满足魅力属性。护患双方在关怀行为属性构成上存在较大偏差,护士应加强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关怀服务,以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门诊服务 专科护士 人文关怀 关怀行为 KANO模型 就医体验 期望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患者就诊体验对就医行为意向的影响及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7
作者 缪清清 唐卫卫 +4 位作者 宁莉燕 陈向凡 曹欣 高月霞 卢红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5,68,共5页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就诊体验与就医行为意向间的关系及医师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通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58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维克...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就诊体验与就医行为意向间的关系及医师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通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58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C-WFPTS)和就医行为意向量表对主要研究变量开展横断面调查。利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就诊体验得分为21.05±3.04分,医师信任得分为41.50±5.29分,就医行为意向得分为20.11±3.38分;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P<0.01);医师信任在就诊体验和就医行为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医患间信任水平,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患者 就诊体验 医师信任 就医行为意向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KM-SEM模型的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研究
8
作者 刘晶 冯海琪 +1 位作者 宋秀秀 孙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9-207,共9页
目的解决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面对众多用户需求抉择问题,引入一种FKM-SEM集成理论方法应用于需求分析过程中,以识别出核心设计需求,提升设计分析的靶向性,进而设计出用户满意的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优化就医体验。方法在FKM-SEM集... 目的解决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面对众多用户需求抉择问题,引入一种FKM-SEM集成理论方法应用于需求分析过程中,以识别出核心设计需求,提升设计分析的靶向性,进而设计出用户满意的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优化就医体验。方法在FKM-SEM集成理论方法框架下,首先运用实地观察和用户访谈收集、整合与提炼用户需求,确定22项用户需求。然后借助模糊卡诺模型(Fuzzy Kano Model,FKM)对用户需求进行类别属性划分,得到了7项必备需求、5项期望需求、4项魅力需求以及6项无差异需求。再据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各层次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影响机制,并明确各项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后以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据,完成众多用户需求的抉择,识别出了12项核心用户需求指导设计。结果及结论基于FKM-SEM集成理论方法完成了陪护式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说明该方法应用于儿童输液坐具设计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有效解决设计过程中面对用户多样性和模糊性需求难以抉择的问题,帮助设计人员把控设计重点,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坐具 创新设计 模糊卡诺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敏 张开金 +2 位作者 姜丽 黄新 包思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27-2129,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探讨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归纳、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模型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中城乡患病人群数据进行Logisti... 目的了解中国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探讨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归纳、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模型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中城乡患病人群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结果得出了以患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以"病后是否选择就医"为因变量(Y)的就医选择概率函数C和以就医支出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的就医支出水平函数M。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服务价格和是否有医疗保险是患者就医选择和就医支出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由两次回归分析,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推导的思想和原理与Grossman模型健康投入产出研究的思想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选择 就医支出水平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GROSSM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就医空间可达性度量和缺医地区判断——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 被引量:125
10
作者 宋正娜 陈雯 +1 位作者 车前进 张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19,共7页
潜能模型广泛应用于就医空间可达性评价,现有模型综合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医疗设施不同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 潜能模型广泛应用于就医空间可达性评价,现有模型综合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医疗设施不同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改进的潜能模型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就医空间可达性,准确揭示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结合医疗资源配置相关标准,则能有效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潜能模型 就医空间可达性 缺医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徐鹏 周长城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43-52,共10页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为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过度依赖,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台阶爆破近区利用Anderson模型预测振动效应的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亮 梁书锋 +1 位作者 刘殿书 辛崇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5,共6页
在深孔台阶爆破近区利用Anderson模型进行波形叠加过程中,为了消除群孔脉冲序列及冲激响应存在的偏差,提出了预测振动效应的修正方法。按照不同间隔时间构建多种群孔脉冲序列,与冲激响应遍历进行卷积运算后,找出与实测波形最吻合的一组... 在深孔台阶爆破近区利用Anderson模型进行波形叠加过程中,为了消除群孔脉冲序列及冲激响应存在的偏差,提出了预测振动效应的修正方法。按照不同间隔时间构建多种群孔脉冲序列,与冲激响应遍历进行卷积运算后,找出与实测波形最吻合的一组作为最优置信水平下的群孔脉冲序列;同时,基于主频衰减规律,以各炮孔至测点距离与基孔距离的接近程度作为确定冲激响应的方法。将其植入Matlab编制的预测程序对某次爆破振动效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修正后预测波形与实测波形的相似度提升显著,振速预测偏差由83%~130%下降到0%~39%,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erson模型 近区 爆破振动 脉冲序列 冲激响应 预测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模型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宇 张鹭鹭 +1 位作者 马玉琴 欧崇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74-2476,共3页
目的通过干预试验,观察政策干预对农村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干预和多因素组合干预,观察试验结果。结果门诊病人自我治疗的价格弹性较大,住院病... 目的通过干预试验,观察政策干预对农村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干预和多因素组合干预,观察试验结果。结果门诊病人自我治疗的价格弹性较大,住院病人自我治疗的价格弹性较小,组合政策对人群就医行为的干预效果较单因素政策更为有效。结论系统主体行为表现出差异性的卫生服务市场主体特征,政府的干预措施对不同疾病特征人群应有所侧重,以实现农村就医人群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群 就医 干预试验 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医顾客忠诚驱动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蓉 李德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43,共3页
医院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和维护忠诚的就医顾客群体,使自身得到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其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就医顾客忠诚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就医顾客忠诚的8种因素,找出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最... 医院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和维护忠诚的就医顾客群体,使自身得到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其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就医顾客忠诚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就医顾客忠诚的8种因素,找出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构建了就医顾客忠诚驱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顾客 忠诚 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 张鹭鹭 +1 位作者 马玉琴 欧崇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模型主要回路,建立逻辑模型,为国家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理论,应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果分析主体...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模型主要回路,建立逻辑模型,为国家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理论,应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果分析主体行为规则、关联特征与模型主要回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论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研究农村人群就医行为复杂性的有效工具,模型能有效分析并解释系统主体行为特征,促进农村人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群 就医 逻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沈勤 徐越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意愿的因素。方法: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使用江苏、上海、浙江的调研数据,对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意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城市老年...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意愿的因素。方法: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使用江苏、上海、浙江的调研数据,对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意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不太了解慢性病知识的老年人、能独立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需要非药物治疗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以及参加老年社团的老年人,更愿意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结论:从宣传、培训、资金投入、监督评估四个方面,提升“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环境,促进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互联网+慢性病管理 影响因素 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沛 刘军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154-3159,共6页
背景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 背景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8-11月,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成人样本(n=666),通过前倾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使能因素(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照护人员、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水平),需求因素(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情况、因病住院、两周不适)建立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被调查的666例多重慢病患者中,83例(12.5%)以诊所为一般就医机构,71例(10.7%)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为一般就医机构,104例(15.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一般就医机构,58例(8.7%)以专科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350例(52.6%)以综合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不同年龄、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看病点水平、因病住院情况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倾因素中的年龄变量,使能因素中的户口性质变量、家庭成员数变量、年收入变量、医疗保险变量、看病点水平变量,需求因素中的因病住院变量是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应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网格化划分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多重慢病患者就诊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为多重慢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多重慢病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低收入患者和重点人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多重慢病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以改变传统就医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就医机构选择 安德森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医流程的患者满意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如靖 张初兵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9-711,共3页
“看病难、看病贵”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患者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医患纠纷恶性事件频发。学者多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如何提升患者满意度进行研究[1],都没有从就医流程角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形成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基于过程视角,... “看病难、看病贵”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患者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医患纠纷恶性事件频发。学者多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如何提升患者满意度进行研究[1],都没有从就医流程角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形成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基于过程视角,提取出环境设施、挂号、就诊与交费取药四个自变量,对患者满意度模型进行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患者满意度 就医流程 社会问题 医患纠纷 环境设施 看病难 自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re Anderson模型中随机时破产概率的一致渐近性
19
作者 白晓东 宋立新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7-433,共7页
随机时破产概率是有限时破产概率在时间上的随机化.本文研究了带折现的Sparre Anderson模型中随机时破产概率的一致渐近性.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最终得到一致渐近公式.
关键词 一致渐近性 破产概率 SPARRE anderson模型 盈余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干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红 邹继华 +5 位作者 黎晓艳 郑晶琎 陈飞燕 刘翀 高井全 陶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和提示3个关键要素进行健康干预6个月并随访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后对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60人、干预组57人完成干预及随访。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用药依从性,降低院前延迟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高危人群 福格行为模型 健康干预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院前延迟 就医行为意向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