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ADOⅡ封堵术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庆 吴奇 +4 位作者 杨帅 叶菁菁 杨秀珍 俞劲 徐玮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63-766,共4页
目的总结以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并应用ADOⅡ封堵器开展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总结以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并应用ADOⅡ封堵器开展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于单纯TTE下行PDA封堵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月龄(29.35±16.52)个月,平均体重(13.09±4.19)kg。术前通过TTE测量PDA的主动脉端内径、肺动脉端内径、最细处内径及PDA长度,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采用股动脉径入路,于单纯TTE引导下监测PDAADOⅡ封堵术的全过程。术后1d即开始进行病情观察,门诊随访1~6个月。结果68例PDA肺动脉端平均开口直径(2.38±0.97)mm,主动脉端平均开口直径(4.48±2.70)mm,PDA平均长度(5.37±1.42)mm。ADOⅡ平均大小(4.46±1.20)mm,平均长度(4.38±0.79)mm,其中管型27例,漏斗形41例。64例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PDA封堵术,平均手术时间(11.16±5.18)min;4例中转为X线引导下经皮PDA封堵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4±1.24)d,平均住院费用(23732.20±1686.02)元。术后门诊随访1~6个月,无一例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肺动脉和主动脉流速增快、上下肢血压反常、瓣膜损伤、心包积液、机械性溶血、外周血管损害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下,应用ADOⅡ经皮封堵婴幼儿PDA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均较高,同时能够避免X线及造影剂造成的副反应,但对于肺动脉开口细小的PDA则需要做好传统介入封堵术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胸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ado封堵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鉴 陈笋 +3 位作者 孙锟 杨健萍 沈加 武育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龄3.8岁。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中,3例选择4 mm×6 mm ADOⅡ,5F输送鞘;1例选择4 mm×4 mm ADOⅡ,4F输送鞘。1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选择4 mm×4 mm ADOⅡ,5F输送鞘。术中造影及术后心脏超声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ADOⅡ的主要优势是输送鞘尺寸小、柔软,容易到达瘘口并能够有效封堵冠状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鹏军 余志庆 +6 位作者 傅立军 李筠 张玉奇 李奋 黄美蓉 郭颖 高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1例为2岁10个月,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7.8 mm,分流口为2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5.8 mm,均采用Duct Occluder II进行封堵。结果分别选择4 mm×4 mm Duct Occluder II,5 F输送长鞘;4 mm×3 mm封堵器,4 F长鞘,均按常规建立动静脉轨迹后分别释放左盘面和右盘面,按常规释放,术后心脏超声和造影显示VSD封堵部位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返流,1例出现右房室瓣轻度返流;术后2 d行心电图检查无异常。结论幼儿PMVSD可选择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行封堵,输送鞘小,对血管损伤小;术后近期无明显残余分流、无瓣膜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鹏军 余志庆 +5 位作者 高伟 李奋 黄美蓉 李筠 傅立军 郭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治疗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1年7月间确诊为PDA且无治疗禁忌证、应用ADOⅡ行介入治疗者26例,根据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和肺... 目的评估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治疗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1年7月间确诊为PDA且无治疗禁忌证、应用ADOⅡ行介入治疗者26例,根据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和肺动脉压力选择合适的ADOⅡ,参考动脉导管类型、导管最狭窄处直径和主动脉端壶腹部大小分别选择顺向法和逆向法释放封堵器。释放前常规行降主动脉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以及有无残余分流;心脏超声观察有无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 d行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术后第2天出院。1、3、6个月时门诊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6例介入治疗者,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99±1.63)岁(0.5~6.0岁),平均体质量(14.47±4.24)kg(6.5~24.0 kg),平均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1.73±0.47(1.2~2.4),导管最狭窄直径平均(1.78±0.71)mm(1.2~3.6 mm)。采用顺向释放18例,逆向释放8例。2例术后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主动脉相对狭窄,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压差为12 mmHg。术后24 h心脏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1个月和3个月随访超声均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相对狭窄患儿3个月随访无明显改变。结论 ADOⅡ适合婴幼儿合并中、小型PDA或非漏斗型PDA的封堵治疗,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儿童 介入治疗 残余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