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1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分量宽频带台阵数据的福建地区地震背景噪声源分析
2
作者 张丽娜 刘祥龙 +2 位作者 董培育 陈智勇 宋政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6,共16页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个频段内噪声的主要来源方向,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发现0.085~0.2Hz频段的噪声来源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噪声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海域;夏秋两季噪声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南部以及南极洲附近的区域.0.2~0.5Hz频段噪声来源方向的季节变化较小,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表明其主要来源可能是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部分台站方向估计存在较大偏差,分析表明是由偏振分析方法的180°模糊问题引起的.最后,本文结合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非对称性,以及莫兰蒂台风期间的台阵聚束分析结果,对偏振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 偏振分析 噪声互相关函数非对称性 聚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在被动源成像中的应用(特邀)
3
作者 王松 宋政宏 张丽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8,共15页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ismic Sensing,DFSS)是一种新兴的地震观测手段,以高空间分辨率、耐受极端环境、且具备实时监测能力及较低运维成本,在城市、深井、冰冻圈和海洋等环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结合国内外...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ismic Sensing,DFSS)是一种新兴的地震观测手段,以高空间分辨率、耐受极端环境、且具备实时监测能力及较低运维成本,在城市、深井、冰冻圈和海洋等环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实例,回顾DFSS被动源成像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其在防灾减灾、资源勘探以及环境监测等研究方向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防灾减灾方面,DFSS利用通讯光缆开展高密度被动源地震数据采集,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浅层结构成像,实现盲断层探测与场地效应评估,服务防震减灾。资源勘探方面,DFSS广泛用于深井监测,为油气和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原位连续监测能力。在环境监测领域,DFS S在冰冻圈、海洋监测中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原位观测数据。除此之外,DFSS在多参数结构成像、动态结构成像以及行星科学研究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 地震被动源 地震背景噪声 噪声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环境噪声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吴建平 欧阳飚 +2 位作者 王未来 姚志祥 袁松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829,共12页
利用华北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垂直分向连续波形数据,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华北地区地震环境噪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平原和沉积盆地2Hz以上的高频环境噪声水平与全球新高噪声模型(NHNM)相近,周期3—18... 利用华北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垂直分向连续波形数据,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华北地区地震环境噪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平原和沉积盆地2Hz以上的高频环境噪声水平与全球新高噪声模型(NHNM)相近,周期3—18s的平均噪声水平低于NHNM和新低噪声模型(NLNM)的平均值;山区及西部高原的高频噪声水平明显低于NHNM,周期1—18s的噪声水平大多明显低于NHNM和NLNM的平均值;不同区域18s以上周期的噪声水平差异相对较小.流动地震台阵部分台站的环境噪声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个别台站噪声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台站,表明这些台站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不同台站的噪声水平分析表明,将台站布设在摆坑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频和低频段的噪声水平.台站环境噪声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质量的定量评估,观测期间的台站优化调整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台阵 环境噪声 噪声水平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科学探测台阵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鲁来玉 何正勤 +1 位作者 丁志峰 姚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66-2572,共7页
利用华北科学探测台阵180多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的连续记录,得到了台站之间噪声互相关函数.通过对三个分量记录的相关运算,获得了Rayleigh波和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分析了其信噪比随周期的变化和高信噪比台站对的方位分布.利用经验格林... 利用华北科学探测台阵180多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的连续记录,得到了台站之间噪声互相关函数.通过对三个分量记录的相关运算,获得了Rayleigh波和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分析了其信噪比随周期的变化和高信噪比台站对的方位分布.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非对称性和聚束方法,研究了华北科学探测台阵地震噪声的方位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尽管噪声源的分布随季节有轻微变化,但全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0-32 s周期内华北台阵的地震噪声源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近于均匀,这为利用噪声成像提供了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科学探测台阵 背景噪声源 聚束分析 噪声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接收函数与环境噪声联合反演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启元 李昱 +5 位作者 陈九辉 vanderHilstR.D. 郭飚 王峻 齐少华 李顺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03-2612,共10页
基于Bayes反演理论(Tarantola,1987,2005),在接收函数非线性复谱比反演方法基础上(刘启元等,1996),本文讨论了接收函数与地震环境噪声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的联合反演.本文采用修正后的快速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Pei et al.,2008,2009... 基于Bayes反演理论(Tarantola,1987,2005),在接收函数非线性复谱比反演方法基础上(刘启元等,1996),本文讨论了接收函数与地震环境噪声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的联合反演.本文采用修正后的快速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Pei et al.,2008,2009)计算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并引入地壳泊松比的全局性搜索.数值检验表明:(1)接收函数与环境噪声的联合反演能够有效地解决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依赖的问题,即使对地壳速度结构仅有非常粗略的初始估计(例如,垂向均匀模型),本文方法仍能给出模型参数的可靠估计;(2)由于环境噪声与接收函数在频带上的适配性明显优于地震面波,接收函数与环境噪声的非线性联合反演能更好地约束台站下方近地表的速度结构;对于周期范围为2~40s的环境噪声相速度频散,利用本文方法能够可靠推测台站下方0~80km深度范围的S波速度结构,其浅表速度结构的分辨率可达到1km(3)本文方法能够可靠地估计地壳泊松比,泊松比的全局性搜索有助于合理解释接收函数和环境噪声的面波频散数据.利用本文方法对川西台阵KWC05台站观测的接收函数与环境噪声的联合反演表明,该台站下方地壳厚度为44km,上地壳具有明显的高速结构,24~42km范围的中下地壳具有低速结构.该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泊松比为0.262,壳内低速带的泊松比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 地震环境噪声 川西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盆地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原 瞿辰 +2 位作者 王伟涛 于常青 李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48-2261,共14页
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高频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是探查地球浅层精细结构的重要数据.然而高频背景噪声成分复杂且容易分布不均,分析其对NCF信号提取的影响,有助于获取可靠成像结果.本文基于布设于川滇地区盐源盆地的209个短周期台站组成... 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高频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是探查地球浅层精细结构的重要数据.然而高频背景噪声成分复杂且容易分布不均,分析其对NCF信号提取的影响,有助于获取可靠成像结果.本文基于布设于川滇地区盐源盆地的209个短周期台站组成的盐源台阵,利用密集台阵的噪声水平评估以及基于NCF的相干噪声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其记录到的噪声波场特征及其对NCF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源台阵的整体噪声水平呈现北低南高的不均匀分布,高频噪声水平的强弱受控于当地的人类活动,亦受到浅部松散沉积层的影响.台阵垂直分量NCF中主要信号为基阶Rayleigh波,且产生该信号的相干噪声源的优势方位在不同频带具有较大区别:0.3~0.5Hz的噪声源强度较强且随时间变化较为稳定,主要能量来自台阵的南侧;0.5~1Hz的相干噪声源强度较低,有两个优势方向,其中较强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南侧,可能与0.3~0.5 Hz的噪声同源,较弱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北偏东方向;1~1.5Hz的背景噪声有四个较弱的优势方向,在台阵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优势方向,可能受到不同的局部噪声源的控制.垂向NCF中Rayleigh波的信噪比主要受控于波场的复杂程度,台阵南部受人文活动及沉积层影响,噪声水平较高,且由于盆山边缘复杂的反射、散射作用,其NCF波形复杂,信噪比偏低.受高频噪声源分布不均与及复杂地质结构的共同影响,盐源台阵的高频NCF中的信号复杂,后续对面波频散特征的提取应充分考虑噪声源对NCF的影响以获取可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 噪声源 功率谱密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盼盼 陈九辉 +6 位作者 Michel Campillo 刘启元 李昱 李顺成 郭飚 王峻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5,共9页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100°E~105°E,26°N~32°N)布设了由297个宽频带地震台组成的密集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本文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29°N以北地区的137个台站2007年1...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100°E~105°E,26°N~32°N)布设了由297个宽频带地震台组成的密集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本文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29°N以北地区的137个台站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连续三分量地震环境噪声记录,研究了汶川地震震前震后地壳速度变化特征.借助川西台阵的密度优势,我们针对单台三分量噪声自相关函数和单台不同分量间的互相关函数,利用互谱移动窗技术,在0.33~1Hz频带范围内测量了经过50天滑动平均的相关函数与长时间平均参考相关函数的走时变化率,进而求得地壳浅部速度随时间的相对变化,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结果表明,利用环境噪声自相关方法可以得到与互相关方法基本一致的同震速度变化分布图像,同震速度变化分布与同震体应变具有明显相关性.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噪声自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在鲜水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交汇区存在同震速度增加区,这个区域与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和地表形变观测预测的周边断层库伦应力增加区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同震库伦应力增加效应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个月左右,在此之后,区域应力场逐渐恢复为普遍的应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自相关函数 地震波速变化 汶川地震 川西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站噪声互相关函数中面波前驱信号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伟涛 倪四道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利用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网中430个宽频带台站2008和2009两年的垂直分量记录,我们计算了台站对之间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在相当多的NCF中,沿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一个较强的前驱信号,该... 利用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网中430个宽频带台站2008和2009两年的垂直分量记录,我们计算了台站对之间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在相当多的NCF中,沿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一个较强的前驱信号,该信号持续时间约50s,频率范围为0.07~0.12Hz.此信号在同一台站对的NCF中稳定存在、到时相同,而在不同台站对的NCF中到时不一致,这表明该信号可能源于一个固定的较小区域内持续存在的噪声源.基于格点搜索方法的定位结果显示该噪声源位于日本九州岛附近,其激发出的信号传播速度约2.7km/s.假定该信号由一点产生,我们计算了合成地震图,合成地震图与观测到的前驱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定位结果的可靠性.此噪声源会对特定路径上的面波信号产生干扰,在相关研究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该噪声源的物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互相关函数 前驱信号 噪声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谢江涛 林丽萍 +1 位作者 赵敏 谌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50,I0001,共19页
选取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60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记录,计算了台站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及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统计了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分布,对不同区域、不同频率下背景噪声水平... 选取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60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记录,计算了台站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及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统计了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分布,对不同区域、不同频率下背景噪声水平的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台站的高频段噪声由于受到台站附近人为的、规律的作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即夏季噪声水平升高,冬季降低,在农历春节期间达到全年最低值,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第二类地脉动冬季噪声水平升高,夏季降低,季节性变化明显,平均变化为1—5 dB,且冬季峰值出现的频率向长周期方向移动1—2 s,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川东地区平均噪声水平最高,攀西地区次之,川西高原最低;与第二类地脉动相比,第一类地脉动观测到的噪声能量较弱,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地理空间分布的噪声水平差异明显减小;在20 s以上的长周期部分,台站噪声未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地理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将地震计安置在山洞和井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台站周围干扰源、温度和压强对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影响,噪声水平低于地表安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背景噪声 噪声水平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定昌 庞卫东 +2 位作者 闵照旭 毛燕 李正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利用云南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连续记录的2008~2009年垂直向背景噪声,通过对台站对的背景噪声做互相关计算得到了台站间噪声互相关函数。基于互相关函数正负两个方向特性,分析云南地区5~10s、10~20s、20~40s共3个频段内高信噪... 利用云南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连续记录的2008~2009年垂直向背景噪声,通过对台站对的背景噪声做互相关计算得到了台站间噪声互相关函数。基于互相关函数正负两个方向特性,分析云南地区5~10s、10~20s、20~40s共3个频段内高信噪比台站对的方位分布和季节变化特性,发现各个频段的优势方向均有差别,总体上看,云南地区的噪声源主要是来自近正东向和南南西向,可能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 互相关函数 信噪比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地震背景噪声源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奡 罗银河 +3 位作者 吴树成 沈超 姜小欢 徐义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6-1388,共13页
西准噶尔是我国大陆远离海岸带最远的地区.利用频率域聚束(或称f-κ分析)方法对布设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两个不同尺度的三分量宽频地震台阵61天和31天的连续记录分别进行了低、高频背景噪声源分析.通过台阵响应函数的计算,确定了分析背景... 西准噶尔是我国大陆远离海岸带最远的地区.利用频率域聚束(或称f-κ分析)方法对布设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两个不同尺度的三分量宽频地震台阵61天和31天的连续记录分别进行了低、高频背景噪声源分析.通过台阵响应函数的计算,确定了分析背景噪声源的最佳频带范围分别为0.04~0.1 Hz和0.5~3 Hz.对于低频背景噪声,分析了初次地脉动的震源,结果说明西准噶尔大尺度台阵(WJLA)在观测时间范围内可以接收到来自亚欧大陆周边几个海洋活动强烈的海岸带的背景噪声,尤其以来自北太平洋西海岸带和北大西洋东海岸带的信号最强.通过分析由两个强温带气旋引起的北大西洋的海浪剧烈运动产生的地脉动信号,证明了这两个强温带气旋与北大西洋东海岸带相互作用的区域有所不同,并发现了当这两个强温带气旋结束后,该海域依然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活跃状态.对于高频背景噪声,在1~2.5 Hz频带范围内有一个持续而稳定的噪声源,来自于西准噶尔小尺度台阵(WJSA)中心北偏东60°方向,主要由克拉玛依市区及附近的人类活动产生;除此之外,在较低频段有时还会在270°~300°方位产生一个能量相对更强的噪声源,其信号传播速度更快,分析认为该类震源为测区西北部的多个矿山的采矿活动.本项实验研究证明:即使在远离海岸带的我国西北部地区,背景噪声仍具有足够强的信号,但噪声来源存在强烈的方向性,因此在该地区利用背景噪声对地球内部进行成像时,需要考虑噪声源方位特性对成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源 西准噶尔 台阵响应函数 聚束 F-K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地震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13
作者 徐义贤 罗银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18-2636,共19页
基于背景噪声的地震方法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和区域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浅地表地质调查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背景噪声的来源,回顾了噪声地震学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基于背景噪声的全波场和面波格林函数恢复的公式,较为详... 基于背景噪声的地震方法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和区域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浅地表地质调查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背景噪声的来源,回顾了噪声地震学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基于背景噪声的全波场和面波格林函数恢复的公式,较为详细综述了噪声源的分布和记录台站间距对格林函数恢复的影响.讨论了两台站互相关法和空间自相关法获取面波频散特性的区别与理论连接.对基于噪声的面波层析成像法、程函方程层析成像法、空间自相关法的原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噪声地震学方法在各领域特别是浅地表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简要展望了噪声地震学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格林函数恢复 噪声层析成像 虚源法 空间自相关 浅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地震计观测性能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旭宙 沈旭章 +2 位作者 张元生 秦满忠 李秋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在记录波形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仪器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形态和中值曲线,以及不同频率处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出仪器的实际观测性能差别,其与仪器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差别相一致。利用对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可以定量地、直... 在记录波形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仪器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形态和中值曲线,以及不同频率处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出仪器的实际观测性能差别,其与仪器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差别相一致。利用对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可以定量地、直观地给出不同仪器观测性能差别,更为细致地了解不同地震计的差别,对观测资料作出合理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函数 地震计对比 背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背景噪声干涉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伟涛 倪四道 王宝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共13页
对地震台记录到的长时间的地球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的互相关函数可以近似地表征这两个台站之间的格林函数,这种数据处理方法被称为背景噪声干涉。近年来,背景噪声干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进展,并被广泛用于地下波速结... 对地震台记录到的长时间的地球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的互相关函数可以近似地表征这两个台站之间的格林函数,这种数据处理方法被称为背景噪声干涉。近年来,背景噪声干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进展,并被广泛用于地下波速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背景噪声干涉研究的概念和理论依据,进而重点介绍了针对噪声源性质、互相关函数的波形到时和振幅特性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研究的回顾,分析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背景噪声干涉研究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互相关 格林函数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地震波速度变化 被引量:81
16
作者 刘志坤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地震造成了震源区地震波速度的急剧降低,最大降幅达0.4%;大致以安县为界,余震带西南部地区在汶川主震后波速降即达到最大值,而东北部地区的最大波速降一般出现在主震后的1~4个月,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的这种分段特性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震源区外围的四川盆地也观测到了震后波速降低,而川西高原内部则没有出现显著的波速变化.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主震的静态应力变化和强地面运动引起的地表破坏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震后波速的急剧降低,地震导致的断层区内部结构破坏和周边介质应力状态改变可能是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波速度变化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波速变化与强震孕育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润海 王彬 +5 位作者 郑定昌 庞卫东 闵照旭 秦家政 吴国华 许亚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0-427,共8页
利用2007年11月至2010年5月云南测震台网46个台站共31个月的连续测震记录,采用背景噪声瑞利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云南地区不同周期瑞利面波的相速度背景图像;用滑动时窗得到当前不同时段瑞利面波相速度图像,将当前速度图像减去背景速度... 利用2007年11月至2010年5月云南测震台网46个台站共31个月的连续测震记录,采用背景噪声瑞利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云南地区不同周期瑞利面波的相速度背景图像;用滑动时窗得到当前不同时段瑞利面波相速度图像,将当前速度图像减去背景速度图像,得到当前速度扰动图像;将不同时段的速度扰动图像与云南中强地震作对比研究,发现在该区域中强地震发生前,在10~25s周期的相速度扰动图像中,川滇菱形块体中段瑞利面波波速都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格林函数 波速变化 强震孕育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噪声成像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定昌 杨润海 +2 位作者 沈亚红 毛燕 李正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516-521,共6页
背景噪声成像方法采用的是自然稳定的噪声源,具有可重复和时间上稳定等特点,回避了传统成像方法的地震分布不均和定位不准等缺点,因而成为当前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从格林函数提取、噪声源特性和成像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几个方面对背景... 背景噪声成像方法采用的是自然稳定的噪声源,具有可重复和时间上稳定等特点,回避了传统成像方法的地震分布不均和定位不准等缺点,因而成为当前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从格林函数提取、噪声源特性和成像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几个方面对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格林函数 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东辉 陈永顺 +2 位作者 孟宪森 张永刚 唐有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3-1051,共9页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台网及吉林、内蒙古部分台站共44个固定地震台站连续2年的地震数据,利用两个台站间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再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提取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利用传统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黑龙江地区周...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台网及吉林、内蒙古部分台站共44个固定地震台站连续2年的地震数据,利用两个台站间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再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提取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利用传统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黑龙江地区周期为8~40s范围内群速度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黑龙江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群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短周期群速度异常与研究区内山脉、盆地和断层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20s群速度显著低速异常显示松辽盆地具有较厚的沉积层.周期为16~25s的高、低速度异常区的反转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区莫霍面深度大于松辽盆地.周期为30~40s群速度分布图像较好地体现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的对应关系,尤其是观测到了依兰一伊通断裂带以东区域可能反映上地幔物质活动的低速异常.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结合传统天然地震面波成像方法,获取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奠定基础,对研究东北地区构造活动以及探讨深源地震分布和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互相关 格林函数 群速度频散 面波层析成像 黑龙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强森 鲍学伟 +2 位作者 徐树斌 王良书 徐鸣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4-512,共9页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尔多斯块体...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km;相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和4.15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格林函数 频散曲线 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鄂尔多斯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