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事调解协议之履行问题研究——基于优化营商环境视角的观察
1
作者 孙大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商事调解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及促进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商事调解协议作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商事调解协议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调解协议相对于原合同具有履行上的优先... 商事调解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及促进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商事调解协议作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商事调解协议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调解协议相对于原合同具有履行上的优先性。商事调解机构、调解员的专业性及特定程序的设置,确保了调解结果的正当性,调解协议具有超出民事合同之外的转化执行机制。《新加坡调解公约》赋予商事调解协议以直接执行力,我国执行机关有权对申请执行的协议进行审查。若要避免形成国内与国际商事调解协议效力双轨制,最为根本的是大力发展国内商事调解并逐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调解 意思自治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履行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适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兴 俞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美国和日本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的成熟经验,同时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替代性纠纷 解决机制 本土化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理法”走向“平衡法”: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9,共10页
长期以来,受“管理法”思维的束缚,我国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法治化程度严重不足。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依据“规范性文件”行政的状况,限缩了高校作出惩戒教师行为的自治权限,弱化了高校惩戒权行使的民主正当性。其次,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程... 长期以来,受“管理法”思维的束缚,我国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法治化程度严重不足。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依据“规范性文件”行政的状况,限缩了高校作出惩戒教师行为的自治权限,弱化了高校惩戒权行使的民主正当性。其次,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程序性要件不足,惩戒措施与教师违规或违约行为的情节轻重状况不匹配。最后,高校惩戒教师行为所产生的争议,缺乏完善的权利救济机制。从“管理法”到“平衡法”的转变,要求将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纳入法治的视野,强化高校惩戒权行使中自治与法治的有机整合。一方面,强化高校惩戒权行使中国家法与自治法的良性互动,明晰《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与高校校规之间的关系。围绕高校惩戒教师的组织、程序、事由等重要事项,健全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自治规则。另一方面,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审查强度,增进高校惩戒权行使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增强申诉、专业裁量、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健全教师权利救济与保障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惩戒教师行为 渐进式惩戒 比例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消费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卫国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4期87-93,共7页
当前,为弥补传统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存在非专业性以及非效率性等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我国先后在全国十余个市、县的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设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旨在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纠纷投诉处理平台。不过,当前的金... 当前,为弥补传统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存在非专业性以及非效率性等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我国先后在全国十余个市、县的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设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旨在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纠纷投诉处理平台。不过,当前的金融消费纠纷投诉处理机制尚存在法律依据缺失、统一的监管体系未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缺乏效力约束等缺陷和不足,应当通过强化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倾斜性法律保护、设置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专门性机构以及完善金融消费纠纷的诉讼和非诉处理机制等途径,实现金融消费纠纷的依法快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消费纠纷 投诉处理机制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金融消费者投诉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纠纷司法模式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5
作者 程思 邹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自身,而在社会。"我国农村法律实践情况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现代化水平。法律诉讼目标解决的单一性特点无法适应农村纠纷所处的复杂多样环境。农村纠纷根深蒂固的特点决定法制建设要深入农村纠纷解决的核... "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自身,而在社会。"我国农村法律实践情况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现代化水平。法律诉讼目标解决的单一性特点无法适应农村纠纷所处的复杂多样环境。农村纠纷根深蒂固的特点决定法制建设要深入农村纠纷解决的核心必须是多元化解决,并作本土化转变或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民事纠纷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